一种汽车防剐蹭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2199发布日期:2019-04-17 04:54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防剐蹭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监控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汽车防剐蹭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高,随之而来的汽车剐蹭事件也逐渐增多。目前在行驶过程中,大部分车辆剐蹭都会被驾驶员及时感知并处理。而当驾驶员离开车辆的时间内,大部分剐蹭仅能通过安置于车前的行车记录仪记录来往车辆,小规模的剐蹭根本无法分辨肇事车辆。而在发生剐蹭时,汽车的壳体结构发生的形变程度较小,单一压力传感器易于大卡车行进过程发生的振动混淆,造成误判。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款可以检测到车辆小剐蹭不与其他振动混淆的汽车防剐蹭监控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

一种汽车防剐蹭监控系统,包括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模块、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摄像模块、通讯模块、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连接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模块、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摄像模块;所述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模块设置于本车辆的壳体内表面用于检测壳体结构发生的形变;所述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设置于本车辆的壳体表面的通孔,本车辆有若干个通孔用于安置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和摄像模块,每个通孔中有一个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和摄像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为芯片和蓄电池;所述通讯模块为gsm通讯模块。通过gsm通讯模块可以直接与移动通讯设备传输消息,而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模块利用金属表面形变程度导致本身电阻的变化来感应壳体结构的形变。

进一步地讲,所述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模块、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摄像模块为一组监控模块组件,在车辆的表面设置有8组监控模块组件。通过多个方向的设置监控模块组件实现了无死角监控,避免了剐蹭后无法拍到肇事车辆的情况。

进一步地讲,所述摄像模块还包括红外摄像模块和光敏模块,所述光敏模块连接电源,所述红外摄像模块连接光敏模块。红外摄像模块可以在无光环境下工作,而光敏模块连接电源作为红外摄像模块的开关,使红外摄像模块仅有在弱光条件下才会开启,减少了蓄电池的能耗。

进一步地讲,所述蓄电池为可充电蓄电池,所述可充电蓄电池与车辆的电瓶连接。可充电蓄电池与电瓶连接减少了充电的繁琐步骤,也省去了用户需要记录设备使用时间的麻烦。

进一步地讲,所述通讯模块还包括数据传输单元,通过数据线与用户的移动通讯设备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可以将视频数据轻松传输至移动通讯设备,留作剐蹭证据。

进一步地讲,一种汽车防剐蹭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

步骤1:启动汽车防剐蹭监控系统,当前系统设置有8组监控模块组件,启动所述摄像模块;在暗光条件下,光敏模块从高电阻转为低电阻,红外摄像模块启动;

步骤2:当某组监控模块组件中的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模块感应到壳体结构发生形变,以高电平信号的形式发送至芯片,所述芯片启动此组的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探测周围障碍物的距离持续10s;

步骤3:当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探测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小于30cm时,所述芯片启动与该组监控模块组件相邻的两组监控模块组件;

步骤4:当所述相邻的两组监控模块组件中的任一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探测到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小于1m时,所述芯片截取所述三组监控模块组件在壳体结构发生形变时所拍摄的画面存储于自身的存储单元;

步骤5:当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探测到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大于30cm时,所述摄像模块将记录60s的视频并存储入芯片的存储单元,所述芯片通过gsm通讯模块发送至移动通讯设备。

该方法的优点是:完善了系统在强光和暗光环境下的可靠性,通过芯片控制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模块和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复合型探测避免了单一传感器出现的误判,截取一定时间段的视频内容录入芯片的存储单元避免了长时间的视频内容对存储单元造成的存储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某个实施方式中8个监控模块组件a的布局图。

图2是监控模块组件a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某种控制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1-摄像模块;2-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3-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模块;4-红外摄像模块;5-光敏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在本系统中,芯片、数据传输单元、蓄电池并未在图中标出,因为都是现有技术,蓄电池可以给各个部件提供电压电流;数据传输单元通过数据线传输数据;通讯模块无线传输数据都是公知常识,故未标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车辆的壳体结构表面,以车辆俯视图的中心点为中心,在壳体结构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的侧面上各设置一个通孔(参见图1中的圈出部分a),通孔内安装有摄像头模块和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2,并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模块3,用于感应壳体结构发生形变的情况。

所述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2可以通过超声波发射装置向外发出超声波,到通过接收器接收到发送过来超声波时的时间差来测算距离。目前,常用探头的工作频率有40khz,48khz和58khz三种。一般来说,频率越高,灵敏度越高,但水平与垂直方向的探测角度就越小,故一般采用40khz的探头。超声波雷达防水、防尘,即使有少量的泥沙遮挡也不影响。探测范围在0.1-3米之间,而且精度较高,并因此大量安装于车辆上,所以选用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2也有成熟技术减少了不连通的可能性。

所述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是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的一种,其通过粘结在弹性元件上的应变片的阻值变化来测量压力值的变化。用于测量力、扭矩。、张力、位移、转角、速度、加速度和振幅等。

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所运用的基本原理是电阻的应变效应:导体受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称为“应变效应”。

摄像头模块和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2与芯片连接,芯片作为控制各个部件的终端,具有处理数据、运算数据的能力。可以将摄像模块1录入的视频通过gsm通讯模块发送至移动通讯设备如用户的手机,以信息的形式提醒用户车辆遭到剐蹭,方便用户及时到场处理并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将视频数据传输至手机中留作证据。

图1和图2中未示出gsm通讯模块是因为所述gsm通讯模块与芯片安置一起,且gsm通讯模块本身作为现有技术,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所以无需赘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模块1还包括红外摄像模块4和光敏模块5,所述光敏模块5连接电源,所述红外摄像模块4连接光敏模块5。红外摄像模块4是为了在暗光、弱光、无光环境下,发生剐蹭事故后及时拍摄下肇事车辆的画面,由光敏模块5利用自身在有光条件下高电阻,弱光条件下低电阻的变化来控制红外摄像模块4的启动和关闭,避免了在有光环境下红外摄像模块4的开启带来的不必要的功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电池为可充电蓄电池,所述可充电蓄电池与车辆的电瓶连接,通过电瓶供电避免了可充电蓄电池长久使用后充电的困难。

如图3所示,一种汽车防剐蹭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

步骤1:启动汽车防剐蹭监控系统,当前系统设置有8组监控模块组件,启动所述摄像模块1;在暗光条件下,光敏模块5从高电阻转为低电阻,红外摄像模块4启动;

步骤2:当某组监控模块组件中的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模块3感应到壳体结构发生形变,以高电平信号的形式发送至芯片,所述芯片启动此组的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2探测周围障碍物的距离持续10s;

步骤3:当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2探测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小于30cm时,所述芯片启动与该组监控模块组件相邻的两组监控模块组件;

步骤4:当所述相邻的两组监控模块组件中的任一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2探测到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小于1m时,所述芯片截取所述三组监控模块组件在壳体结构发生形变时所拍摄的画面存储于自身的存储单元;

步骤5:当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模块2探测到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大于30cm时,所述摄像模块1将记录60s的视频并存储入芯片的存储单元,所述芯片通过gsm通讯模块发送至移动通讯设备。

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模块3感应到壳体结构发生形变时,没有立刻开启其他监控模块组件的超声波雷达模块是为了避免误判情况。例如,当满载大货车在路面上行进造成车体抖动,可能使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模块3出现了误判情况。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模块测距的原理可以感应此处是否有车辆作为障碍物遮挡,而停车场由于车位拥挤,部分车辆彼此之间的距离都会小于30cm,但是因为停车场多为轿车和小货车,其车辆造成的路面振动程度根本不会让本车辆的壳体结构发生剧烈抖动,不存在误判的可能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