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车装卸货物装置及货物装卸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47626发布日期:2019-05-11 01:10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货车装卸货物装置及货物装卸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运输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货车装卸货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货车在车箱底部安装有液压装置,卸货时,使用液压装置将车箱整个顶起,是的车箱倾斜,车箱内货物从车箱后方卸出,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货物的相互撞击造成损坏,以及倾斜时容易倾倒造成危险。故这种方式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且有些小型货车上不宜安装液压顶杆,上下卸货时多采用人工搬运方式,费时费力,且人工成本高,例如目前发明人在生活中常见到的大多数的小型货车,在拉运家装材料如水泥,沙子、瓷砖等物品时,均采用人力搬运方式,装卸都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货车装卸货物装置,以解决目前多数小型货车均为人力装卸,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以实现便捷装卸,节省人力与时间成本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货车装卸货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箱;

若干滚轴,若干所述滚轴平行设置于所述车箱内部;

车箱后门,安装于所述车箱的后部,所述车箱后门的下端与所述车箱铰接,所述车箱后门的上端与所述车箱卡接;所述车箱后门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为中部设置有容置空间的壳体;

第一延伸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延伸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外壳体中;所述第一延伸板内部为设有容置空间的腔体;

支撑件,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外壳体内壁以及所述第一延伸板侧壁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延伸板;

第二延延伸板,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板的腔体中;

摆动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车箱的底部;

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摆动控制组件的末端;

第二连接件,安装于所述车箱后门的外壳体上;

使用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箱相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摆动控制组包括,安装架,固定设置于所述车箱底板上;

第二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

螺旋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所述螺旋驱动件进行旋转;所述螺旋驱动件的表面设置连续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之间为相间隔的螺旋凸棱;

从动轮,设置于所述螺旋驱动件的上部,所述从动轮的轮缘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可卡接于所述螺旋驱动件的螺旋凸棱上;所述从动轮的中心轴上还连接有竖直的导杆,所述导杆的顶端设置有卡接横杆;

横向移动件,其一端套接与于所述从动轮的导杆上,并与所述导杆滑动配合,

第一导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车箱底板上,用于导杆的导向;

第二导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车箱底板上,所述第二导向件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横向移动件穿过所述导向孔,并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

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横向移动件的末端。

作为优选,所述摆动控制组还包括球形连接件,所述球形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横向移动件的末端相连接,所述球形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内部为空腔,其底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杆可以在导向槽中滑动,所述导杆上部的卡接横杆可卡接于所述导向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分体式设计,其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阶梯通孔;

插接母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容置空间内,所述插接母件为对称设置的分体式,所述插接母件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插接母件的中部,由一端面开始设置有圆柱孔,由另一端面开始设置有锥形凹孔;所述中心孔内壁上设置有斜角凸起;

插接公件,包括安装部与插接部,通过所述安装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斜角凸起与所述插接母件上的斜角凸起相配合;

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插接母件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容置空间侧壁之件间;

锥头插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阶梯通孔中,所述锥头插件的一端为锥状,另一端为柱体,所述柱体通过所述壳体的阶梯通孔,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所述锥头插件还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卡装在所述壳体的阶梯通孔中。

作为优选,所述插接母件上的斜角凸起方向为由末端向始端倾斜,插接公件的斜角凸起的方向为由始端向末端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插接母件与所述锥头插件相接触的一端还设置有让位槽,用于让位所述锥头插件上的限位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锥头插件的锥头部的锥度大于等于所述插接母件的锥形凹孔的锥度。

作为优选,还包括两个安装座,设置于所述车箱内部的两侧,用于安装支撑滚轴;所述安装座内部包括支撑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的每个轴承座还连接有链轮,所有所述链轮通过链条相连接。

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车箱末端的外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链轮的中心轴相连接。

一种货车装卸货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车向后门打开,向下旋转,然后将所述第一延伸板从所述外壳体中顶出,当第一延伸板展开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锥头插件失去顶力,所述插接母件的分体在弹性件的弹性恢复时,被推动在所述壳体中滑动,锥头插件被挤出,其柱体部分延伸至所述外壳体内,所述插接母件的分体合并在一起;

之后安装于第一连接件上的插接公件插入到所述插接母件中,由于斜角凸起的作用,所述插接公件与插接母件卡接在一起;

然后将所述第二延伸板从所述第一延伸板内抽出,根据装货还是卸货,启动第二驱动装置正转或者反转,带动所述螺旋驱动件旋转,通过螺旋驱动从动轮向前或者向后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横向移动件向前或向后移动,所述横向移动件通过第一连接件以及与其卡接第二连接件,带动所述车箱后门绕与车箱的铰接轴进行旋转,使得车箱后门的延伸板下降或者上扬,并控制倾斜的角度,将车箱后门的延伸板搭接在合适装卸货位置;然后打开第一驱动装置,依据装货还是卸货,设置第一驱动装置的正反转,进而驱动滚轴组进行旋转,对货物进行输送。

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若干滚轴,若干所述滚轴平行设置于所述车箱内部;车箱后门,安装于所述车箱的后部;所述车箱后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为中部设置有容置空间的壳体;第一延伸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延伸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外壳体中;所述第一延伸板内部为设有容置空间的腔体;支撑件,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外壳体内壁以及所述第一延伸板侧壁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延伸板;第二延延伸板,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板的腔体中”等技术方案,可通过滚轴组进行货物的传递与运输,节省人力;通过将车箱后门进行改进,设置可展开及收纳的延伸板,延伸板可搭接与便于装卸货的平台上,解决了人力装卸,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省时省力,便于装卸的技术效果,且延伸板收纳后作为车厢后门使用,无需设置多余的延伸装置,节省车箱空间且结构简便。

2.本发明实施例包括“摆动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车箱的底部;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摆动控制组件的末端;第二连接件,安装于所述车箱后门的外壳体上,,使用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箱相卡接“通过摆动控制组件控制车箱后门的倾斜角度,可依据装货或者卸货不同场合进行车箱后门延伸板的角度调节,适应性强,无需人工进行控制,便捷。

3.本发明实施例包括“所述摆动控制组包括螺旋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所述螺旋驱动件进行旋转;所述螺旋驱动件的表面设置连续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之间为相间隔的螺旋凸棱;从动轮,设置于所述螺旋驱动件的上部,所述从动轮的轮缘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可卡接于所述螺旋驱动件的螺旋凸棱上“通过螺旋驱动件带动从动轮的方式将驱动装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可以使得装置的前进或者后退可以循序渐进,进行无极调速。

4.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技术方案“所述摆动控制组还包括球形连接件,所述球形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横向移动件的末端相连接,所述球形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可以通过球形连接件使得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横向移动件铰接,适应车箱后门旋转时的角度变化,使得第一连接件可以很好的将直线驱动与车箱后门的旋转运动结合起来。

5.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分体式设计,其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阶梯通孔;插接母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容置空间内,所述插接母件为对称设置的分体式,所述插接母件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壁滑动配合;插接母件的中部的圆柱孔内壁上设置有斜角凸起,由另一端面开始设置有锥形凹孔;插接公件,包括安装部与插接部,通过所述安装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斜角凸起与所述插接母件上的斜角凸起相配合;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插接母件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容置空间侧壁之件间;锥头插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阶梯通孔中,所述锥头插件的一端为锥状,另一端为柱体,所述柱体通过所述壳体的阶梯通孔,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所述锥头插件还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卡装在所述壳体的阶梯通孔中“,第二连接件通过设置有斜角凸起的插接公件与插接母件进行紧密连接,使得向前或者向后运动时,第一连接件均可与第二连接件进行牢固连接;并通过插接母件的分体设计,通过锥头插件与弹性件的配合,使得连接时,插接母件可以合并,与插接公件进行卡接连接,当装置不使用,车箱后门需要收起时,插接母件分体部分分开,便于插接公件的退出,满足不同的使用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车箱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车箱俯视图;

图3为车箱侧视图;

图4为后车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第一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中d-d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e处放大图;

图11为插接母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车箱、11车箱后门、110外壳体、111第一延伸板、112第二延伸板、113支撑件;12滚轴、13安装座、14第一驱动装置;20-摆动控制组件、21-安装架、22-第二驱动装置、23螺旋驱动件、24-从动轮、25-横向移动件、26-第一导向件、27-第二导向件、28-球形连接件、29-第一连接件;30-第二连接件、31-壳体、32-插接母件、321-锥形凹孔、322-让位槽、33-插接公件、34-弹性件、35-锥头插件、351-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货车装卸货物装置,主要包括设置于所述车箱内的滚轴组,所述滚轴组由第一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控制滚轴组的正反转。车箱的后门结构为外壳体中铰接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一延伸板,第一延伸板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可通过可伸缩支撑件进行支撑,使用时同时将第二延伸板拉出。为适应装卸货时调整车箱后门的延伸角度,在车底设置有摆动控制组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控制螺旋驱动件的旋转,进而控制从动轮的前后移动,从动轮通过横向移动杆铰接有第一连接件,后门车箱的外壳体上安装有第二连接件,使用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卡接,进而将摆动控制组件与车箱后门连接起来,通过移动横向移动杆的前后移动,控制车门的倾斜角度,实现装卸货时的倾斜角度的变换,向车外倾斜或向车箱内部倾斜,满足装卸货物需求。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叙述:

本发明为一种货车装卸货物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车箱10,所述车箱10的结构与目前常规使用货车的车箱10在安装以及基础结构上是相同的。

若干滚轴12,若干所述滚轴12平行设置于所述车箱10内部;还包括,两个安装座13,设置于所述车箱10内部的两侧,用于安装支撑所述滚轴12的两端;所述安装座13内部包括支撑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还连接有的链轮,所述链轮通过链条相连接,便于统一驱动。

第一驱动装置14,安装于所述车箱10末端的外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可以为发动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的输出轴与位于尾部的链轮的中心轴相连接,用于驱动链轮转动,进而通过链条驱动带动所有所述滚轴12转动。

车箱后门11,安装于所述车箱10的后部,所述车箱后门11的下端与所述车箱10铰接,所述车箱后门11的上端与所述车箱10卡接,卡接的结构与常规目前车箱10与车箱10后们的连接方式同,例如带弯钩的转轴与车厢固定卡勾的连接,或者插销式连接。具体的,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车箱后门11包括以下部件:

外壳体110,所述外壳体110为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的壳体31。

第一延伸板111,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10的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延伸板111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外壳体110中,所述第一延伸板111可以绕铰接的一端进行旋转,所述第一延伸板111内部为设有容置空间的腔体。

支撑件113,所述支撑件113为可伸缩液压杆或气动弹簧或类似部件,如图3及图4所示,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外壳体110内壁以及所述第一延伸板111侧壁上,用于将收纳于外壳体110中的所述第一延伸板111进行支撑展开。

第二延延伸板112,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板111的腔体中,可抽出或收纳于所述第一延伸板111中。

摆动控制组件20,安装于所述车箱10的底部,用于控制所述车箱后门11的摆动,如图3及图5所示,所述摆动控制组包括:

安装架21,固定设置于所述车箱10底板上,用于安装摆动控制组件20中的其它零部件。

第二驱动装置22,安装于所述安装架21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可以为发电机。

螺旋驱动件23,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可以驱动所述螺旋驱动件23进行旋转;所述螺旋驱动件23的表面设置连续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之间为相间隔的螺旋凸棱。

从动轮24,设置于所述螺旋驱动件23的上部,所述从动轮24的轮缘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可卡接于所述螺旋驱动件23的螺旋凸棱上,如图6所示。所述从动轮24的中心轴上还连接有竖直的导杆,所述导杆的顶端设置有卡接横杆,便于未使用时的放置与固定。

横向移动件25,其一端套接与于所述从动轮24的导杆上,并与所述导杆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配合。

第一导向件26,固定设置于所述车箱10底板上,用于导杆的导向,所述导杆的上端不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26内部,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第一导向件26的内部为空腔,其底板上设置有导向槽,如图8所示,当所述从动轮24随所述螺旋驱动件23上下或前后移动时,所述导杆可以在导向槽中滑动,所述导杆上部的卡接横杆可卡接于所述导向槽内。

第二导向件27,固定设置于所述车箱10底板上,所述第二导向件27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横向移动件25穿过所述导向孔,并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当从动轮24由所述螺旋驱动件23驱动前后移动时,所述横向移动件25可随着在所述第二导向件27中前后移动。

第一连接件29,连接于所述横向移动件25的末端。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29通过球形连接件28与所述横向移动件25相连接,所述球形连接件2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9的末端相连接,所述球形连接件28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9上,使得第一连接杆可以绕所述横向移动件25的末端旋转。

第二连接件30,固定安装于所述车箱后门11的外壳体110上,如图3、图5及图7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30包括如下部件,

壳体31,为了便于部件的安装,所述壳体31为分体式设计,从部件的中部位置分为对称的两个部分,当部件装配后,将壳体31固定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下结构说明以两个部分合为一体时的状态进行阐述。如图9所示,其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壳体31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壳体31另一端设置有阶梯通孔,便于部件的安装。

插接母件32,设置于所述壳体31容置空间内,所述插接母件32亦为对称设置的分体式,所述插接母件32外侧壁与所述壳体31的容置空间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插接母件32的分体可以分别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活动。以下结构说明以两个部分合为一体时的状态进行阐述,所述插接母件32的中部,由一端面设置有圆柱孔,由另一端面向设置有锥形凹孔321,所述圆柱孔与所述锥形凹孔321可以相通也可以不相通。所述中心孔内壁上设置有斜角凸起,如图10所示,所述插接母件32上的斜角凸起方向为由末端向始端倾斜。

插接公件33,包括安装部与插接部,通过所述安装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9上,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斜角凸起与所述插接母件32上的斜角凸起相配合,插接公件33的斜角凸起的方向为由始端向末端倾斜。所述插接母件32与插接公件33斜角凸起的方向的设置,便于连接时,插接公件33插入到插接母件32的圆柱孔内,并通过斜角凸起的方向,进行卡接,连接在一起。

弹性件34,设置于所述插接母件32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31容置空间侧壁之件间,用于控制所述插接母件32分体的移动以及闭合。

锥头插件35,设置于所述壳体31的阶梯通孔中,所述锥头插件35的一端为锥状,所述锥头插件35的锥头部的锥度大于等于所述插接母件32的锥形凹孔321的锥度,便于省力的将插接母件32的分体分开。所述锥头插件35的另一端为柱体,所述柱体通过所述壳体31的阶梯通孔,延伸至所述壳体31外,在本发明装置使用时,所述锥头插件35的柱体部位穿过所述外壳体110侧壁延伸置所述外壳体110内部,当不处于装卸货时,所述锥头插件35被所述第一延伸板111压缩,移动至所述第二连接件30的壳体31内。所述锥头插件35还包括限位凸起351,如图9所示,所述限位凸起351卡装在所述壳体31的阶梯通孔中。对应的,如图11所示,所述插接母件32与所述锥头插件35相接触的一端还设置有让位槽322,用于所述锥头插件35移动至所述壳体31内部时,让为所述锥头插件35上的限位凸起351。

使用时,将车向后门打开,向下旋转,然后将所述第一延伸板111从所述外壳体110中顶出,两侧的所述支撑件113给到所述第一延伸板111支撑,当第一延伸板111展开时,所述第二连接件30上的锥头插件35失去顶力,所述插接母件32的分体在弹性件34的弹性恢复时,被推动在所述壳体31中滑动,锥头插件35被挤出,其柱体部分延伸至所述外壳体110内,所述插接母件32的分体合并在一起。

之后安装于第一连接件29上的插接公件33插入到所述插接母件32中,由于斜角凸起的作用,所述插接公件33与插接母件32卡接在一起,不论横向移动件25向前还会向后移动,均不会影响所述摆动控制组件20与所述车箱后门11的连接。

然后将所述第二延伸板从所述第一延伸板111内抽出,根据装货还是卸货,启动第二驱动装置22正转或者反转,带动所述螺旋驱动件23旋转,通过螺旋驱动从动轮24向前或者向后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横向移动件25向前或向后移动,所述横向移动件25通过第一连接件29以及与其卡接第二连接件30,带动所述车箱后门11绕与车箱10的铰接轴进行旋转,使得车箱后门11的延伸板下降或者上扬,并控制倾斜的角度,将车箱后门11的延伸板搭接在合适装卸货位置;然后打开第一驱动装置14,依据装货还是卸货,设置第一驱动装置14的正反转,进而驱动滚轴12组进行旋转,对货物进行输送。

本发明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只为描述结构的方便,并不形成对技术方案的限定。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