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滑动车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8694发布日期:2020-06-02 20: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用于机动车辆的滑动车顶系统(10),包括:前提升机构(12)和后提升机构(14),所述前提升机构和后提升机构分别被分配至所述滑动车顶系统(10)的盖(44)的前部边缘和后部边缘;以及连接元件(16),所述连接元件布置在所述前提升机构(12)与后提升机构(14)之间,其中,所述后提升机构(14)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提升槽式引导件(62)的提升滑架(60);提升杆(64),其一个端部可枢转地附接至固定轴承(66)并且其另一端部具有用于所述盖(44)的引导元件(74);以及转换杆(68),其在所述提升杆的端部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提升杆(64),其中,所述转换杆(68)通过两个滑动件(70,72)联接至所述提升滑架(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顶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固定轴承(66)相比,所述转换杆(68)布置为更靠近所述前提升机构(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杆(68)在所述提升杆的两个端部之间大致居中地连接至所述提升杆(6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中的第一个(70)布置在所述转换杆(68)的背离所述提升杆(64)的端部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中的第二个(72)与所述提升杆(64)和所述转换杆(68)之间的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转换杆(68)的长度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槽式引导件(62)具有低水平部段(78)、斜对向上延伸部段(80)、高水平部段(82)、斜对向下延伸部段(84)以及第二低水平部段(8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滑动车顶系统(10)处于封闭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动件(70)定位在所述高水平部段(82)中,并且所述第二滑动件(72)定位在所述提升槽式引导件(62)的低水平部段(86)的最后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滑动车顶系统(10)处于提升盖(44)的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动件(70)被定位在所述低水平部段(78)的最前部,并且所述第二滑动件(72)定位在所述高水平部段(82)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杆(64)由两个彼此平行布置的分体元件构成,所述分体元件布置在所述固定轴承(66)的任一侧部上,并且在所述分体元件之间容纳所述引导元件(7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杆(68)由两个彼此平行布置的分体元件构成,所述分体元件各布置在所述提升杆(64)的两个分体元件的外侧上,并且所述提升滑架(60)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侧部部分,所述侧部部分各具有提升槽式引导件(62)并且在所述侧部部分之间容纳所述转换杆(68)的分体元件。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滑动车顶系统(10),包括:前提升机构(12)和后提升机构(14),所述前提升机构和后提升机构分别被分配至所述滑动车顶系统(10)的盖(44)的前部边缘和后部边缘;以及连接元件(16),所述连接元件布置在所述前提升机构(12)与后提升机构(14)之间,其中,所述后提升机构(14)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提升槽式引导件(62)的提升滑架(60);提升杆(64),其一个端部可枢转地附接至固定轴承(66)并且其另一端部具有用于所述盖(44)的引导元件(74);以及转换杆(68),其在所述提升杆的端部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提升杆(64),其中,所述转换杆(68)通过两个滑动件(70,72)联接至所述提升滑架(60)。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蒂安·比韦尔;海科·艾伯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窗系统(德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