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客车前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544发布日期:2019-08-16 22:0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客车前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内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新型客车前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市场对汽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客户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要求汽车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较高的质量,同时还要求其内饰空间满足美观和舒适等要求。

现有的客车前顶为一体式结构。在客车行驶过程中,客车前顶中部位置随着客车的运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抖动,这样不仅降低了整个客车前顶的强度,而且也会使得安装在客车前顶上的部件随之出现抖动,从而影响驾驶员的驾驶和客车的舒适性。因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客车前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客车前顶,以解决现有的一体式客车前顶在客车行驶过程中会随着客车的运动出现不同程度的抖动,从而降低整个客车前顶的强度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客车前顶,所述客车前顶的上方设有一前顶安装支架,所述前顶安装支架左端的下表面垂直设有一前围左护板,该前顶安装支架右端的下表面垂直设有一与所述前围左护板对称的前围右护板,所述客车前顶包括前顶左片、前顶右片、前顶中片和前顶前片,所述前顶左片和所述前顶右片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前顶安装支架左部的下表面和前顶安装支架右部的下表面,所述前顶中片安装在所述前顶安装支架中部的下表面,且该前顶中片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前顶左片和所述前顶右片对应相接,所述前顶前片安装在所述前顶安装支架的前部。

进一步地,所述前顶安装支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围左护板和所述前围右护板垂直连接,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对称设在所述前横梁上且与该前横梁垂直相交,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的后端和所述右纵梁的后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顶左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左纵梁的下表面和所述前横梁的左侧下表面,所述前顶右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右纵梁的下表面和所述前横梁的右侧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前顶中片的前部设有一前顶中片前翻边,所述前顶中片前翻边通过螺丝钉固定在所述前横梁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后横梁上开设有五个长条孔,所述后横梁的长条孔上设有塑料卡扣,所述前顶中片的后部通过所述塑料卡扣固定连接在所述后横梁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分别开设有两个长条孔,所述左纵梁的长条孔和所述右纵梁的长条孔上分别设有塑料卡扣,所述前顶中片的左部和右部分别通过所述塑料卡扣对应连接在所述左纵梁的下表面和所述右纵梁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梁上开设有九个长条孔,所述前横梁的长条孔上设有塑料卡扣,所述前顶前片的前部通过所述塑料卡扣固定连接在所述前横梁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前顶前片上开设有一左长条沉台和一右长条沉台,所述左长条沉台和所述右长条沉台上分别设有一遮阳帘,所述前顶前片的中部设有一后视镜。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分片式设计,将客车前顶分为前顶左片、前顶右片、前顶中片和前顶前片,且在客车前顶上方设有一用于客车前顶精确定位的前顶安装支架,通过将前顶左片、前顶右片、前顶中片和前顶前片对应安装在前顶安装支架的相应位置,不仅可以保证安装精度,而且由于客车前顶的分片式设计,减少了客车前顶中部的抖动,加强了整个客车前顶的强度。

2、由于前顶中片和前顶前片分别采用隐藏式的塑料卡扣固定连接在前顶安装支架上,前顶中片安装后能将前顶左片和左纵梁连接处的螺钉以及前顶右片和右纵梁连接处的螺钉隐藏,前顶前片安装后能将前顶左片、前顶右片和前顶中片与前横梁连接处的螺钉隐藏,保证了整个分片式客车前顶无外露的固定点,使得客车内饰更加美观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6为图3中A-A视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3中B-B视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客车前顶,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在客车前顶的上方设有一前顶安装支架1,该前顶安装支架1包括前横梁11、后横梁12、左纵梁13和右纵梁14。前横梁11两端的下表面分别与前围左护板和前围右护板2垂直连接。左纵梁13和右纵梁14对称设在前横梁11上且与前横梁11垂直相交,该左纵梁13的后端和右纵梁14的后端分别与后横梁12的两端连接。

参照图1、图2和图3,客车前顶包括前顶左片3、前顶右片4、前顶中片5和前顶前片6,前顶左片3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左纵梁13的下表面和前横梁11的左侧的下表面,前顶右片4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右纵梁14下表面和前横梁11的右侧下表面。在前顶中片5的前部设有一前顶中片前翻边,该前顶中片前翻边通过螺丝钉固定在前横梁11的下表面。在后横梁12上开设有五个长条孔7,该后横梁12的长条孔7上设有塑料卡扣8,前顶中片5的后部通过塑料卡扣8固定连接在后横梁12的下表面。在左纵梁13和右纵梁14分别开设有两个长条孔7,该左纵梁13的长条孔和右纵梁14的长条孔上分别设有塑料卡扣8,前顶中片5的左部和右部分别通过塑料卡扣8对应连接在左纵梁13的下表面和右纵梁14的下表面。该前顶中片5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前顶左片3和前顶右片4对应相接。

参照图1和图2,在前横梁11上开设有九个长条孔7,前横梁11的长条孔7上设有塑料卡扣8,前顶前片6的前部通过塑料卡扣8固定连接在前横梁11的下表面。在前顶前片8上还开设有一左长条沉台61和一右长条沉台62,该左长条沉台61和右长条沉台62上分别设有一遮阳帘。前顶前片6的中部还设有一后视镜。

参照图1、图2、图6和图7,安装客车前顶时,先安装前顶左片3和前顶右片4。前顶左片3和前顶右片4分别在B柱后行李架角铁处及前横梁11、左纵梁13和右纵梁14处对齐并用2-3个螺丝钉固定。前顶中片前翻边用螺丝钉固定在前横梁11处,后横梁12的5个长条孔7及左纵梁13的2个长条孔7和右纵梁14的2个长条孔7对应装有塑料卡扣8,用于固定前顶中片5的另外三边,前顶中片5安装后可将前顶左片3和前顶右片4在左纵梁13和右纵梁14处的螺钉隐藏。前横梁11对应的9个长条孔7上装有塑料卡扣8以固定前顶前片6,该前顶前片6可将前顶左片3、前顶右片4及前顶中片5与前横梁11固定连接处的螺丝钉隐藏。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