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静置轿车遮阳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8310发布日期:2019-12-31 14:1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静置轿车遮阳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饰品,具体的涉及一种组合式静置轿车遮阳罩。



背景技术:

我国家用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停车难问题愈发显现,许多车主只能将车辆随意停放于户外。炎热夏季,车辆直接在太阳下暴晒,极端情况下车内温度可高达60℃,驾乘人员上车前需长时间打开空调降温,其降温效果还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隔离太阳辐射的组合式静置轿车遮阳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静置轿车遮阳罩,包括轿车前、后挡风玻璃,所述轿车前、后挡风玻璃的左右角上方分别设置有玻璃吸盘,所述玻璃吸盘上部活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端设置有侧开口,所述伸缩杆的顶部还设置有销轴、并通过销轴活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活动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设置有弹簧卷帘,所述弹簧卷帘一端与连接杆活动连接,所述弹簧卷帘另一端与套管顶端活动连接;所述套管设置有与弹簧卷帘等长的开口缝,所述弹簧卷帘的卷帘布前端设置有与其等长的磁条,所述开口缝的宽度小于磁条的宽度;所述弹簧卷帘的卷帘布设置有反光涂层。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玻璃吸盘方便弹簧卷帘在轿车的前、后挡风玻璃表面固定,其破坏车体,固位紧固,防风效果理想;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吸盘上设置伸缩杆方便拆装、携带,伸缩杆可灵活收放,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设置高度;设置单向开口便于连接杆在其内完成内倾平置动作。设置弹簧卷帘可自动回卷卷帘布,设置套管将回卷的卷帘布收整其内,外形整洁、美观,方便收整。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磁条方便相邻的卷帘布打开后磁吸固位,所有卷帘布打开后形成一完整的遮阳面,磁条还可防止卷帘布完全回卷套管,方便下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卷帘布设置反光涂层可强化隔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四个为一组合,所有弹簧卷帘拉并开由磁条磁吸固位后拼成一整体隔热层,实现轿车顶部的遮阳。玻璃吸盘分别固定于轿车的前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的左右角上方,左右相邻的套管开口缝分别相对设置,左右相邻的卷帘布打开后前置磁条磁吸阻止卷帘布回卷。

连接杆以销轴为支点向单向开口一侧倾斜并平置,方便下步打开卷帘布。设置套管方便卷帘布回收,设置磁条方便左右相邻的卷帘布磁吸固位,固位后的卷帘布连成一体对车顶形成遮阳防护。本实用新型回收时通过外力拉开磁条即可。

优选的,弹簧卷帘的卷帘布两侧分别设置有须绒。所述须绒不影响卷帘布回卷套管内,且卷帘布拉开后,须绒可填充相邻卷帘布之间的缝隙,强化隔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与玻璃吸盘插接;所述连接杆与套管螺纹连接。采用该技术方案时,方便拼装,实用性强。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拆装灵活;

2、隔热层间隙可灵活调整,隔热效果理想;

3、底座固位紧固,不破坏车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吸盘与弹簧卷帘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静置轿车遮阳罩,包括轿车前、后挡风玻璃,所述轿车前、后挡风玻璃的左右角上方分别设置有玻璃吸盘1,所述玻璃吸盘1上部活动设置有伸缩杆2,所述伸缩杆2顶端设置有侧开口2a,所述伸缩杆2的顶部还设置有销轴3、并通过销轴3活动设置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顶端活动设置有套管5,所述套管5内设置有弹簧卷帘8,所述弹簧卷帘8一端与连接杆4活动连接,所述弹簧卷帘8另一端与套管5顶端活动连接;所述套管5设置有与弹簧卷帘8等长的开口缝,所述弹簧卷帘8的卷帘布前端设置有与其等长的磁条6,所述开口缝的宽度小于磁条6的宽度;所述弹簧卷帘8的卷帘布设置有反光涂层。

所述弹簧卷帘8的卷帘布两侧分别设置有须绒7。

所述伸缩杆2与玻璃吸盘1插接;所述连接杆4与套管5螺纹连接。

作业时,将玻璃吸盘1分别固定于轿车的前挡风玻璃和后挡风玻璃的左右角上方,左右相邻弹簧卷帘8的开口缝相向设置;逐个打开伸缩杆2,均延伸至车顶的上部10cm处,随后将连接杆4分别沿单向开口2a内倾平置,将相对的弹簧卷帘8的卷帘布拉开,展开后的卷帘布前端磁条6磁吸固位,之后,以相同方法完成下一组卷帘布的操作。所有卷帘布打开后,相邻卷帘布的须绒7重叠,对卷帘布的间隙填充,提高遮阳隔热效果。

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车体匹配相应长度的套管及弹簧卷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携带方便,实用性强,适于炎热夏季家庭用轿车的遮阳、隔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