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0562发布日期:2020-01-17 20:5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车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车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人提倡使用自行车等更加节能环保的出行方式,为了提高自行车的骑行舒适性,通常会在自行车上加装减震装置,如用减震器代替前叉和后叉,或者在车架中间安装减震器,但是上述两种方式都存在缺点,减震的作用有限,长时间骑行后还是会引起身体不适。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6186667公开了《一种气压辐条式减震车轮》,其通过气压伸缩杆能有效弥补辐条的不足,在崎岖路面实现高效减震。但是当车轮直径较大时,如果气压伸缩杆较细,其稳定性还是得不到较好的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对减震单元形成良好的保护作用,骑行舒适的减震车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车轮,包括轮毂,轮圈,及活动连接于轮圈和轮毂之间的多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与轮圈的径向呈夹角设置的伸缩杆,及弹性连接在轮圈上的第一护板、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与伸缩杆在第一作用部相接触,将其向第一方向相抵,所述第二护板与伸缩杆在第二作用部相接触,将其向第二方向相抵,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且平行于轮圈所在平面,所述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位于伸缩杆的同一径向截面上。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多个减震组件连接在轮圈和轮毂之间,实现对车轮的缓冲减震的同时,还对每个减震组件的伸缩杆进行了缓冲保护,即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通过弹性抵接伸缩杆,将减震组件的径向冲击力转换成旋转力,减小减震组件除了径向偏移的其他方向上的晃动,在不增加减震组件的情况下,达到了更好的减震效果;由于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与伸缩杆相抵接的作用部位于伸缩杆的同一高度,对伸缩杆的支撑结构更显平稳。

进一步的,所述轮圈为中空环形结构,其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第一护板通过连接组件与轮圈弹性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垂直伸入安装孔并与其止转配合的套筒,用于固定套筒和轮圈的第一紧固件,套设于套筒的弹性件,及用于固定套筒和弹性件的第二紧固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套筒相抵,另一端与第一护板相抵接。连接组件的整体结构简单,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和连接组件的连接结构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内设有自内壁垂直凸起的凸部,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套筒为中空结构,其外壁设有可与安装孔配合的颈部,位于颈部两侧的外螺纹段,位于端部的内螺纹段,供凸部伸入的卡槽,及供弹性件一端卡入的沟槽。连接组件位于轮圈两侧的结构相互对称,使得第一护板对伸缩杆的支撑结构更加平稳有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护板为u形结构,其两个自由端分别套入套筒两端后,与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弹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一自由端上形成供套筒端部伸入的凹槽,所述第一扭簧一端与凹槽内壁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轮圈内侧设有连接件,所述伸缩杆一端与连接件转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沿轮圈内壁周向延伸的弧形段。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多个开孔。开孔在保证弧形段对轮圈起到加强作用的同时,减轻轮圈的整体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弹性连接在减震组件的两侧,对伸缩杆起到缓冲作用,在不增加减震组件的前提下,对减震组件的伸缩杆实现保护作用,减小伸缩杆在其他方向的偏转,保证伸缩杆在与轮毂切线方向上的活动,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伸缩杆与第一护板、第二护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圈与第一护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轮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的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9所示,一种减震车轮,包括位于中心的轮毂1,呈中空环形结构的轮圈2,活动连接在轮圈2和轮毂1之间的多组减震组件3,于本实施例中,减震组件3的数量为三个,其沿轮圈2周向均匀布设。减震组件3包括一端与轮毂1转动相连、另一端与轮圈2转动相连的伸缩杆31,及弹性连接在轮圈2上的第一护板41、第二护板42,伸缩杆31的中轴线与轮圈2的经线呈夹角设置。

如图2所示,第一护板41与伸缩杆31的第一作用部311相抵接触,第一护板41在伸缩杆31上施加箭头所指的第一方向上的作用力f1,第一作用部311可以是点结构也可以是面结构;第二护板42与伸缩杆31的第二作用部312相抵接触,第二护板42在伸缩杆31上施加另一箭头所指的第二方向上的作用力f2,第二作用部312可以是点结构也可以是面结构;第一作用部311和第二作用部312位于伸缩杆31的同一径向截面上;第一方向上的作用力f1和第二方向上的作用力f2方向相反,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而且作用力f1和作用力f2所在水平面与轮圈2所在水平面相平行,第一护板41和第二护板42在与轮圈2相平行的方向上从两侧抱住伸缩杆31,给其提供支撑作用。

轮圈2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其侧壁的安装孔21,第一护板41就通过连接组件弹性连接在轮圈2的安装孔21上。具体的,连接组件5包括垂直伸入安装孔21的套筒51,套筒51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卡槽514,安装孔21内壁上垂直凸起形成凸部211,凸部211就刚好顺着卡槽侧壁514滑入,直至凸部211与卡槽514底部相抵。套筒51为中空结构,其中心部位为外壁光滑的颈部511,在颈部511的两侧分别对称形成外螺纹段512、516,在套体51的两端分别形成内螺纹段513、517,卡槽514贯通内螺纹段517、外螺纹段516和颈部511的部分,保证套筒51能以轮圈2为中心对称分布。当套筒51伸入安装孔21内,且凸部211伸入到卡槽514底部时,颈部511刚好位于安装孔21内,即颈部511长度与安装孔21的厚度相当,凸部211则起到止转配合的作用。在两侧外螺纹段512、516上分别螺纹连接固定第一紧固件52、521,从而将套筒51牢牢固定在轮圈2上。再在套筒51的两侧,也就是内螺纹段513、517对应的区域分别套设弹性件53,弹性件53包括第一扭簧531和第二扭簧532,在内螺纹段513的外壁上开设有沟槽515,同样的,在内螺纹段517的外壁上也开设有沟槽518,第一扭簧531的一端卡入沟槽515内,实现与套筒51的相抵,第二扭簧532的一端卡入沟槽518内,实现与套筒51的相抵。

第一护板41大致呈u形结构,套筒51两侧的内螺纹段513、517分别套设入第一护板41的两个自由端后,两个第二紧固件54、541再分别穿过两个自由端的开口413、414后,与套筒51的内螺纹段513、517螺纹连接,此时,第一扭簧531的另一端与一个自由端内侧的凹槽412相抵接,第二扭簧53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自由端内侧的凹槽(图中未示出)相抵接,实现第一护板41和连接组件的弹性连接,此时第一护板41的封闭端与伸缩杆31的外壁点接触。

第二护板41的结构与第一护板41的结构相同,在轮圈2上同样开设安装孔,通过同样结构的连接组件实现第二护板41与轮圈2的弹性连接,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为了增加轮圈2的强度,在轮圈2的内侧设置连接件22,伸缩杆3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件22上,其为在轮圈2的内圈侧壁上沿着周向延伸的弧形段结构,为了减轻轮圈2的整体重量,连接件22山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圆形开孔221。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