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防夹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8889发布日期:2020-12-08 13:1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汽车防夹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夹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汽车防夹条。



背景技术:

汽车门窗防夹功能的设计,能更好地避免乘客在关闭门窗时手和其他身体部位,或物品被夹住而导致的意外伤害,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汽车防夹条是一种设置在汽车门窗处,能直接获知汽车门窗关闭时是否存在障碍状态的装置。其一般是通过金属骨架安装到金属支架上,金属支架再通过螺钉紧固到汽车门窗钣金上。汽车防夹条的橡胶体内设有包括正负导线的防夹检测结构,当汽车门窗在关闭的过程中夹住物体而碰到障碍时,正、负导线受到挤压发生接触,形成电路回路而造成短路,防夹模块检测到此信号后,发出警报,或自动控制汽车门窗反向运动。

专利文献cn207728205u,公告日2018.08.14,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动尾门防夹条,包括有防夹电芯和钣金夹槽,防夹电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裸导线和第二裸导线,防夹电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设有焊接点,导电片远离防夹电芯的一端焊接有延长线,钣金夹槽的内部设有固定架,钣金夹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配合紧密条,钣金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翻边,钣金夹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芯柱条,电芯柱条开设有通孔。以上专利文献目的是提供一种靠“触觉”来控制的,控制系统一旦检测到压力时,便会停止运行,以防止夹伤人的汽车电动尾门防夹条。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汽车防夹条仅含有两个导电体,只有纵向挤压两个导电体使二者接触才会触发报警,安全系数较低。

因此,亟需一种触发角度更广,更灵敏,安全性更强的汽车防夹条,而作为汽车防夹条,其还应当具备优异的密封性、良好的固定效果、便于走线的特点。然而,目前关于这类汽车防夹条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发更灵敏,安全性更强,具备优异的密封性、良好的固定效果,便于走线的汽车防夹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防夹条,设有防夹条本体,所述防夹条本体两端均为注塑封端,还设有传感束线、束线卡扣和束线插接件,所述传感束线由防夹条本体的其中一端延伸在外,所述束线卡扣套接于传感束线外部,所述束线插接件安装于传感束线的自由端;所述防夹条本体设有泡管、卡接部、固定齿条、导线槽和密封条,所述泡管内部为圆形的腔体并设有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和隔离层;所述第一导电体为中空环状且外壁固定于泡管的内壁,第一导电体的壁上设有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电体位于第一导电体的腔体内且内部设有第二导线;所述隔离层横截面为长方形,其中一个面积最大的面与第二导电体接触,另一个面积最大的面与第一导电体接触,进而将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隔离开;所述卡接部位于泡管下方,所述固定齿条设于卡接部上,所述导线槽位于卡接部下方,所述密封条位于卡接部左侧;所述泡管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均为金属材质,所述隔离层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密封条为绝缘材料制成。

作为一个优选例,当按压所述防夹条本体,实现内部线路的导通、电阻并联,通过回路电阻阻值的变化引起电流的变化,将变化的信号传递给系统的ecu,实现防夹功能。

作为另一优选例,所述内部线路的初始电阻为:10000±500欧姆,或1000±50欧姆,或5200±260欧姆;触发电阻为:≤2000欧姆,或≤400欧姆。

作为另一优选例,所述卡接部内部还设有卡接钢带。

作为另一优选例,所述第二导电体横截面为半圆形,其平面状的侧壁与所述隔离层接触。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防夹条,按压防夹条本体可实现内部线路的导通、电阻并联,通过回路电阻阻值的变化引起电流的变化,将变化的信号传递给系统的ecu,实现尾门/侧滑门/侧门防夹功能,尤其适用于侧滑门。

2、泡管内部的第一导电体为中空环状,贴附于泡管腔体的内壁,第二导电体位于第一导电体的腔体内且二者通过隔离层隔离开,因此当泡管受到任何方向的挤压时,都可以使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接触,进而引起电阻值信号的变化而报警,触发角度达360°,灵敏度和安全性显著提升。

3、设有密封条,提高了密封性能,保证车内良好密闭环境。

4、卡接部内设有卡接钢带,固定更牢靠。

5、设有导线槽,可用于走线,优化了导线归置。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防夹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沿a-a向的剖视图。

附图3是防夹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防夹条本体2.传感束线

3.束线卡扣4.束线插接件

10.注塑封端11.泡管

12.卡接部13.固定齿条

14.导线槽15.密封条

161.第一导电体162.第二导电体

163.隔离层171.第一导线

172.第二导线18.卡接钢带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防夹条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汽车防夹条设有防夹条本体1,所述防夹条本体1两端均为注塑封端10。所述汽车防夹条还设有传感束线2、束线卡扣3和束线插接件4。所述传感束线2由防夹条本体1的其中一端延伸在外,所述束线卡扣3套接于传感束线2外部,所述束线插接件4安装于传感束线2的自由端。

请参见图2,图2是图1沿a-a向的剖视图。该视图下可见,所述防夹条本体1设有泡管11、卡接部12、固定齿条13、导线槽14和密封条15。所述泡管11内部为圆形的腔体并设有第一导电体161、第二导电体162和隔离层163。所述第一导电体161为中空环状,第一导电体161的外壁固定于泡管11的内壁,第一导电体161的壁上设有第一导线171。所述第二导电体162为半圆形,位于第一导电体161的腔体内,第二导电体162内部设有第二导线172。所述隔离层163为长方形,隔离层163的其中一个面积最大的面与第二导电体162平面状的侧壁接触,隔离层163另一个面积最大的面与第一导电体161接触,进而将第一导电体161和第二导电体162隔离开。所述卡接部12位于泡管11的下方,所述固定齿条13设置于卡接部12上,所述导线槽14位于卡接部12的下方,所述密封条15位于卡接部12的左侧。所述卡接部12内部还设有卡接钢带18。

所述泡管11由绝缘橡胶或绝缘tpe材料制成,所述卡接部12其主体由绝缘橡胶或绝缘tpe材料制成,所述固定齿条13由绝缘橡胶或绝缘tpe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导电体161和第二导电体162均为导电橡胶或导电tpe材料,所述第一导线171和第二导线172均为金属线,所述隔离层163为绝缘橡胶或绝缘tpe材料制成,所述密封条15为edpm/tpe软或发泡绝缘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防夹条其原理为:所述防夹条本体1的长度由尾门/侧滑门/侧门造型而定,防夹条本体1内嵌线束,按压防夹条本体1实现内部线路的导通、电阻并联,通过回路电阻阻值的变化引起电流的变化,将变化的信号传递给系统的ecu,实现尾门/侧滑门/侧门防夹功能。具体可参见图3,图中,左边为控制器的示意图,控制器中间串联一个电阻,以防止左边aps触发电阻无限接近0时电流无限大,保护其系统电路。该电路初始电阻可为:10000±500欧姆,或1000±50欧姆,或5200±260欧姆;触发电阻可为:≤2000欧姆,或≤400欧姆。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防夹条,用于在plg-尾门、psd-侧滑门和侧门系统中,和相应的零件电撑杆、平衡杆、ecu控制模块、触摸传感器、自吸合锁或自吸锁扣或基本锁(低配)、锁扣、蜂鸣器、相关线束和拉丝,以及其他辅助附件等,组合在一防夹系统中,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防夹条采用卡接方式安装固定,较适用于侧滑门系统。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上方”、“下方”、“上端”、“下端”、“顶面”、“底面”、“左侧”、“右侧”均是基于附图视角的方位。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防夹条,所述泡管11内部的第一导电体161为中空环状,贴附于泡管11腔体的内壁,第二导电体162位于第一导电体161的腔体内且二者通过隔离层163隔离开,因此当泡管11受到任何方向的挤压时,都可以使第一导电体161和第二导电体162接触,进而引起电阻值信号的变化而报警,触发角度达360°,灵敏度和安全性显著提升。所述第二导电体162设计成横截面为半圆形,其半圆形的外壁与泡管11的内壁形状一致,因此从任意方位给予相同大小的力挤压泡管11,均能使第一导电体161和第二导电体162接触,不会出现泡管11的某个位置夹住人身体部位或物品而无法触发报警的情况。所述的隔离层163横截面为长方形,且其中一个面积最大的面与第二导电体162接触,另一个面积最大的面与第一导电体161接触,这样可稳定地维持第一导电体161和第二导电体162为隔离状态。所述密封条15有助于车内外的隔离,提高密封性能。所述卡接钢带18提高了与汽车钣金的紧固性,有效防止脱落。所述导线槽14可用于走线,优化了导线归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