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车间用实心车轮自动装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64871发布日期:2021-01-15 14:03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车间用实心车轮自动装配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装配机,尤其涉及一种生产车间用实心车轮自动装配机。



背景技术:

实心轮胎是与充气轮胎对应的一种轮胎,其胎体是实心的,不用帘线作骨架,不必充气,故不需内胎或气密层。最早的轮胎就是实心轮胎。实心轮胎目前仅用于低速行驶的高负荷车辆或机械,也用于固定位置的机械主要适用于防暴车、运钞车、反恐车,工程车辆,林业机械等特殊车辆,现有的机动车或非机动车普遍使用的是充气轮胎,此种轮胎由内胎和外胎两部分组成,由于内胎充满气体,因此充气轮胎的弹性好,使用充气轮胎的车辆行驶快捷、省力。但是,充气轮胎怕扎、怕冲击,易发生漏气、破胎、爆胎等故障,因此,使用寿命短。充气、补胎、换胎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无形中增加了轮胎的使用成本。此外,如果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破胎或爆胎,还有可能给行驶中的车辆或人员造成危险。为了弥补充气轮胎的缺陷,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无须充气的实心轮胎,但这些免充气轮胎一般结构比较复杂,生产工艺繁琐,制造成本较高,并且现有的部分装配轮胎的设备使用过程中容易伤及操作人员,危险性较大。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便、省时省力的生产车间用实心车轮自动装配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免充气轮胎一般结构比较复杂,生产工艺繁琐,制造成本较高、充气轮胎怕扎、怕冲击,易发生漏气、破胎、爆胎等故障,因此,使用寿命短、充气、补胎、换胎不仅费时费力、并且现有的部分装配轮胎的设备使用过程中容易伤及操作人员,危险性较大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便、危险系数较低、省时省力全自动的生产车间用实心车轮自动装配机。

一种生产车间用实心车轮自动装配机,包括:

底座,底座顶部设有机架;

电机,机架上安装有电机;

下压机构,底座顶部设有下压机构;

气缸,下压机构上设有气缸;

间歇上料机构,底座顶部设有间歇上料机构;

自锁机构,间歇上料机构上设有自锁机构。

更为优选地是,下压机构包括:

底板,底座顶部设有底板;

第二压杆,气缸的伸缩杆上设有第二压杆;

第一连杆,第二压杆上设有第一连杆;

第一压杆,第一连杆底部设有第一压杆,第一压杆与底板滑动式连接;

第一楔形块,两块底板内部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

第一弹簧,第一楔形块与底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更为优选地是,间歇上料机构包括:

第二连杆,底座顶部设有第二连杆;

放料桶,第二连杆上部设有放料桶;

放置盘,放料桶内设有放置盘;

齿条,放置盘底部设有齿条;

第一导向块,放料桶上设有第一导向块;

第三压杆,第一导向块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三压杆;

第二弹簧,第三压杆与第一导向块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u型连杆,第三压杆底部均设有u型连杆;

第二楔形块,u型连杆底部设有第二楔形块;

卡块,u型连杆底部设有卡块;

第二导向块,放料桶下部设有第二导向块;

滑块,第二导向块内部滑动式设有滑块;

第三连杆,两个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与第二导向块滑动式连接;

第三弹簧,第二导向块与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

第一转轴,两个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一转轴;

缺齿转杆,两侧的第一转轴上设有缺齿转杆。

更为优选地是,自锁机构包括:

外框,放料桶上设有外框;

固定轴,外框上设有固定轴;

扭力弹簧,固定轴上套有扭力弹簧;

挡块,扭力弹簧的一端设有挡块。

更为优选地是,还包括有间歇下料机构,间歇下料机构包括:

第二转轴,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转轴;

转盘,第二转轴顶部设有转盘;

导向台,底板上设有导向台;

第一t型推杆,导向台上滑动式设有第一t型推杆;

导向杆,第一t型推杆上设有导向杆;

第四弹簧,第一t型推杆与导向台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

线轮,导向台上设有线轮;

钢丝绳,线轮上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与第一t型推杆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连接;

弧形挡板,底板顶部设有弧形挡板,弧形挡板与第一t型推杆配合。

更为优选地是,还包括有退料机构,退料机构包括:

第四连杆,第一连杆上设有第四连杆;

异形杆,第四连杆上设有异形杆;

连架板,底板上设有连架板;

第二t型推杆,连架板内部滑动式设有第二t型推杆,第二t型推杆与异形杆配合;

u型推杆,第二t型推杆上设有u型推杆;

第五弹簧,u型推杆与连架板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套在第二t型推杆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设有自锁机构,自锁机构可以实现将齿条固定,进而实现将实心轮胎固定,可以避免将车轴压入实心轮胎内的过程中实心车轮向下移动导致的车轴没有完全压入实心轮胎内部;

2、本发明通过设有间歇下料机构,间歇下料机构使得车轴间歇性的被传送到底板顶部中间,可以避免操作人员手动传送车轴被第二压杆误伤;

3、本发明通过设有退料机构,退料机构可以实现自动将实心车轮推出,不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推出,可以达到减少误伤操作人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下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下压机构a部分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间歇上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自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间歇下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退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底座,2、机架,3、电机,4、气缸,5、下压机构,51、底板,52、第一连杆,53、第一压杆,54、第二压杆,55、第一弹簧,56、第一楔形块,6、间歇上料机构,61、第二连杆,62、放料桶,63、放置盘,64、齿条,65、第一导向块,66、第三压杆,67、第二弹簧,68、u型连杆,69、卡块,610、第二楔形块,611、第二导向块,612、第三连杆,613、第三弹簧,614、滑块,615、第一转轴,616、缺齿转杆,7、自锁机构,71、外框,72、固定轴,73、扭力弹簧,74、挡块,8、间歇下料机构,81、第二转轴,82、转盘,83、导向台,84、导向杆,85、第四弹簧,86、第一t型推杆,87、线轮,88、钢丝绳,89、弧形挡板,9、退料机构,91、第四连杆,92、异形杆,93、连架板,94、第二t型推杆,95、u型推杆,96、第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实施例1

一种生产车间用实心车轮自动装配机,如图1所示,包括有底座1、机架2、电机3、气缸4、下压机构5、间歇上料机构6和自锁机构7,底座1顶部后侧左部设有机架2,机架2内部安装有电机3,底座1顶部设有下压机构5,下压机构5上部设有气缸4,底座1顶部设有间歇上料机构6,间歇上料机构6上设有自锁机构7。

人们可以使用本发明将车轴压入实心轮胎内部,首先操作人员将实心轮胎放置在间歇上料机构6内部,随后将车轴逐个的放入本发明设备的下压机构5上,随后开启气缸4,气缸4开启之后会不断的上下来回带动伸缩杆移动,进而带动下压机构5运作,随后下压机构5运作使得间歇上料机构6运作,间歇上料机构6会逐个的将实心轮胎向上传送,并且下压机构5会向下压操作人员放置在下压机构5上的车轴,进而将车轴压入实心轮胎内部,在压入车轴的过程中,自锁机构7会将间歇上料机构6固定,如此重复上述操作,本发明可以实现将车轴逐个的压入实心轮胎内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下压机构5包括有底板51、第一连杆52、第一压杆53、第二压杆54、第一弹簧55和第一楔形块56,底座1顶部设有两块底板51,气缸4的伸缩杆上设有第二压杆54,第二压杆54上部设有第一连杆52,第一连杆52底部设有两根第一压杆53,第一压杆53与底板51滑动式连接,左右两块底板51内部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56,第一楔形块56与底板51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一弹簧55。

下压机构5可以实现将车轴压入实心轮胎内部,并且会带动间歇上料机构6运作,首先操作人员将实心轮胎放置在间歇上料机构6内部,随后将车轴逐个的放入底板51上的开口处,随后开启气缸4,气缸4开启之后会使得第二压杆54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杆52向下移动,第一连杆52带动第一压杆53向下移动,进而使得间歇上料机构6将其内的实心轮胎向上传送,当实心轮胎被传送到底板51底部与底板51接触的时候,此时第二压杆54接触车轴,并且向下压车轴,车轴与第一楔形块56接触,使得第一楔形块56向底板51内侧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弹簧55被压缩,当第二压杆54下压车轴移动到与第一楔形块56分离的时候,第一弹簧55会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进而使得第一楔形块56复位,车轴与实心轮胎接触,随后车轴被压实心轮胎内部,此时操作人员将压入车轴的实心轮胎推出间歇上料机构6顶部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可再次将车轴压入实心轮胎内部,当所有的车轴均被压入实心轮胎内部,关闭气缸4,整个装置停止运转。

间歇上料机构6包括有第二连杆61、放料桶62、放置盘63、齿条64、第一导向块65、第三压杆66、第二弹簧67、u型连杆68、卡块69、第二楔形块610、第二导向块611、第三连杆612、第三弹簧613、滑块614、第一转轴615和缺齿转杆616,底座1顶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杆61,第二连杆61上部设有放料桶62,放料桶62内部设有放置盘63,放置盘63底部设有齿条64,放料桶62上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导向块65,第一导向块65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三压杆66,第三压杆66与第一导向块65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7,第三压杆66底部均设有u型连杆68,左侧的u型连杆68底部左侧和右侧的u型连杆68底部右侧均设有第二楔形块610,左侧的u型连杆68底部右侧和右侧的u型连杆68底部左侧均设有卡块69,放料桶62下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设有第二导向块611,第二导向块611内部均滑动式设有滑块614,左侧的两个滑块614之间和右侧的两个滑块614之间均连接有第三连杆612,第三连杆612与第二导向块611滑动式连接,第二导向块611与滑块614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613,左侧的两个滑块614之间和右侧的两个滑块614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转轴615,左右两侧的第一转轴615上均设有缺齿转杆616。

间歇上料机构6可实现将实心车轮逐个向上传送,气缸4启动之后会使得第一连杆52带动第一压杆53向下移动,第一压杆53向下移动压动第三压杆66,使得第二弹簧67压缩,随后第三压杆66带动u型连杆68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卡块69和第二楔形块610向下移动,随后第二楔形块610向下压第三连杆612,第三连杆612向内侧移动,第三连杆612带动滑块614向内侧移动,滑块614带动第一转轴615向内侧移动,随后卡块69会移动到与缺齿转杆616接触,缺齿转杆616向上转动,缺齿转杆616向上带动实心车轮向上移动,此时自锁机构7会将齿条64固定,进而将放置盘63固定,实心轮胎的位置固定,实心轮胎不会向上移动,随后第二压杆54将车轴压入实心轮胎内部,气缸4的伸缩杆带动第一连杆5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此时车轴已经压入实心轮胎内部,随后操作人员将压入车轴的实心轮胎推出放料桶62顶部的位置,此时第二弹簧67会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进而带动第三压杆66复位,u型连杆68、卡块69和第二楔形块610跟随第三压杆66向上移动复位,第二楔形块610与第三连杆612分离,卡块69与缺齿转杆616分离,此时缺齿转杆616向下转动复位,随后第三弹簧613会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使得滑块614复位,滑块614带动第三连杆612复位,重复上述操作可以实现将多个车轴压入实心轮胎内部。

自锁机构7包括有外框71、固定轴72、扭力弹簧73和挡块74,放料桶62下部左右对称设有外框71,外框71内部设有固定轴72,固定轴72上套有扭力弹簧73,扭力弹簧73上设有挡块74。

自锁机构7可以实现将齿条64固定,进而实现将实心轮胎固定,可以避免将车轴压入实心轮胎内的过程中实心车轮向下移动导致的车轴没有完全压入实心轮胎内部,当齿条64移动到固定的位置的时候,挡块74会将齿条64固定,挡块74只能使得齿条64向上移动,阻止齿条64向下移动。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6和图7所示,还包括有间歇下料机构8,间歇下料机构8包括有第二转轴81、转盘82、导向台83、导向杆84、第四弹簧85、第一t型推杆86、线轮87、钢丝绳88和弧形挡板89,电机3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转轴81,第二转轴81上部设有转盘82,底板51后侧设有导向台83,导向台83上滑动式设有第一t型推杆86,第一t型推杆86后侧设有两个导向杆84,第一t型推杆86与导向台83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85,导向台83上设有两个线轮87,线轮87上绕有钢丝绳88,钢丝绳88的一端与第一t型推杆86连接,钢丝绳88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52连接,底板51顶部设有弧形挡板89,弧形挡板89与第一t型推杆86配合。

间歇下料机构8使得车轴间歇性的被传送到底板51顶部中间,可以避免操作人员手动传送车轴被第二压杆54误伤,首先启动电机3,电机3启动之后会带动第二转轴81转动,进而带动转盘82转动,操作人员将车轴逐个的放置在转盘82顶部,转盘82会将车轴逐个向底板51顶部中间的位置传送,此时操作人员需要手动向后拉动导向杆84,使得第一t型推杆86向后侧移动,此时钢丝绳88的一端也会跟随第一t型推杆86动,钢丝绳88的另外一端跟随第一连杆52动,第四弹簧85被压缩,当车轴被传送到导向台83出口的地方的时候,操作人员松开导向杆84,第四弹簧85会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进而带动第一t型推杆86向前推动车轴,使得车轴被传送到底板51顶部中间的位置,弧形挡板89会阻挡车轴向前移动,随后第二压杆54将车轴压入实心车轮内部,如此重复上述操作,可以实现间歇性向地板顶部中间传送车轴。

还包括有退料机构9,退料机构9包括有第四连杆91、异形杆92、连架板93、第二t型推杆94、u型推杆95和第五弹簧96,第一连杆52前侧设有两个第四连杆91,第四连杆91前侧设有异形杆92,底板51底部前侧设有连架板93,连架板93内部滑动式设有第二t型推杆94,第二t型推杆94与异形杆92配合,第二t型推杆94后侧设有u型推杆95,u型推杆95与连架板93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96,第五弹簧96套在第二t型推杆94上。

退料机构9可以实现自动将实心车轮推出,不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推出,可以达到减少误伤操作人员的效果,第一连杆5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四连杆91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异形杆92向下移动,异形杆9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推动第二t型推杆94,使得u型推杆95在连架板93上向前侧移动,第五弹簧96被压缩,u型推杆95此时移出放料桶62顶部的位置,随后本发明设备将车轴压入实心轮胎内部,随后气缸4的伸缩杆收缩,带动第四连杆91和异形杆92向上移动,此时第五弹簧96会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进而带动u型推杆95将压入车轴的实心车轮推出,如此重复上述操作,可以实现将车轮推出放料桶62顶部的位置。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