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开放式车顶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97581发布日期:2021-06-04 11:5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开放式车顶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开放式车顶构造,所述车辆具有限定于所述车辆的车顶部分中的车顶开口,所述开放式车顶构造至少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可在封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封闭位置中,所述面板封闭所述车顶开口,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面板打开所述车顶开口并且至少部分地定位于邻接的车顶部分上方;用于使所述面板的后部侧朝向相对于所述封闭位置升高并且在所述邻接的车顶部分上方的位置运动的第一装置;以及用于使所述面板的前部侧运动和/或支撑所述面板的前部侧的第二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装置包含:与控制滑动件可滑动地配合的提升构件,用于使所述面板至少运动至通风位置,在所述通风位置中所述面板的后部端部升高,所述控制滑动件和所述提升构件由导轨引导,所述导轨具有至少一个引导槽并且在所述车顶开口旁边以及在所述邻接的车顶部分下方沿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一个或多个密封件,所述一个或多个密封件在所述导轨上方封闭在所述邻接的车顶部分旁边的通道开口并且在所述面板的在所述邻接的车顶部分上方的位置中容许所述提升构件通过。


背景技术:

2.例如从ep2078630 a1已知一种开放式车顶构造。
3.从de 10 2005 059 285 a1已知一种不同类型的开放式车顶构造。该开放式车顶构造包含第一装置或后部装置,所述第一装置或后部装置包括由提升杆和连接至所述提升杆的上部端部的支撑杆组成的曲杆。所述提升杆枢转地且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面板,并且所述控制滑动件连接至所述提升杆的前部枢轴。所述提升杆的竖直运动由所述提升杆中的引导弯道引起,所述引导弯道沿着承载所述支撑杆的支撑滑动件上的控制销滑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开放式车顶构造。
5.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目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开放式车顶构造进一步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也与所述控制滑动件配合并且至少在所述面板处于所述邻接的车顶部分上方的位置中支撑所述面板,所述支撑杆被引导于所述导轨的引导槽中并且适于也穿过所述通道开口。
6.通过具有被引导于同一个导轨中的额外的支撑杆,可以使它们都运动至所述车顶开口后面的位置,因为它们都可以通过所述邻接的车顶部分中的密封件以从所述车顶部分下方的导轨延伸至所述车顶部分上方的面板。由于所述提升构件的后部位置,所述面板将在它的所有位置中而不是仅仅在其中所述支撑杆支撑所述面板的位置中被以稳定的方式支撑。
7.如果所述提升构件和所述支撑杆沿纵向方向对齐并且优选地被定位成使得它们在任何位置中都不重叠,则将获得最简单的实施例。
8.由于所述提升构件和所述支撑杆的对齐,因此无需采取单独的措施来使两者通过
所述邻接的车顶部分中的密封件。这进一步由于没有重叠以使得它们在它们沿纵向方向对齐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任何位置而得以实现。
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构件和所述支撑杆仅仅在这样的部分中重叠:在所述面板的在所述邻接的车顶部分上方的位置中,该些部分完全地在所述通道开口的一个或多个密封件下方或上方。
1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构件和所述支撑杆可以在所述邻接的车顶部分中的密封件的高度处沿纵向方向对齐,并且可以在所述密封件上方和下方相对地偏移。所述提升构件或支撑杆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侧向地偏移以容许在一个或多个位置中重叠。
11.所述支撑杆可以直接地枢转地固定至所述面板,这容许所述提升构件和所述支撑杆两者完全对齐。
12.替代地,所述支撑杆可以枢转地固定至所述提升构件,尽管也可以想到混合方案,其中所述提升构件和所述支撑杆在同一位置处连接至所述面板,以使得所述支撑杆既连接至所述提升构件,又直接地连接至所述面板。
13.所述支撑杆可以在所述提升构件的端部之间的中心部分中的位置处连接至所述提升构件,并且始终保持于所述通道开口的密封件下方。
14.以这种方式,所述提升构件将在它的所有位置中支撑所述面板,但是所述提升构件在所述面板的向上的位置中将由所述支撑杆支撑。
15.替代地,所述支撑杆可以在所述提升构件的超过这样的位置的端部部分中的位置处连接至所述提升构件:在该位置处所述提升构件连接至所述面板。
16.这容许所述支撑杆的最向后的布置,同时仍然通过所述提升构件连接。
17.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面板从它的封闭位置向上运动期间,所述支撑杆接管所述提升构件的提升功能。
18.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构件为通过至少一个以及优选地两个销-弯道连接件(一个充当下部枢轴,另一个在所述支撑杆接管所述提升杆的提升功能时为无效的)与所述控制滑动件配合的提升杆。
19.当所述面板处于所述封闭位置中时,所述提升杆和所述支撑杆优选地沿向前方向从所述面板延伸。
20.这形成所述提升杆和支撑杆的最紧凑的布置。
21.所述支撑杆可以具有下部枢轴销,所述下部枢轴销在所述提升构件有效时可相对于所述控制滑动件滑动,并且在所述支撑杆接管所述提升构件的提升功能时相对于所述控制滑动件锁定。
22.以这种方式,所述控制滑动件可以相对于所述提升构件和所述支撑杆两者滑动。
23.例如,如果所述支撑杆包括靠近所述下部枢轴销的锁定构件,则可以获得所述支撑杆的相对于所述控制滑动件的简单的锁定,所述锁定构件在所述支撑杆旋转至它的最上部的位置时相对于所述控制滑动件运动至它的锁定位置,在所述最上部的位置中,所述支撑杆支撑所述面板。
24.因此,不需要额外的部件来实现锁定动作。
25.根据替代的解决方案,提供一种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也与所述控制滑动件配合并且至少在其中所述面板处于所述邻接的车顶部分上方的位置中支撑所述面板,所述支撑杆
至少在所述面板的在所述邻接的车顶部分上方的位置中从所述提升杆的中间引导连接件接管对所述面板的支撑,在所述位置中,所述中间引导连接件从所述控制滑动件中的引导弯道脱离。结果,所述支撑杆能够将所述面板的后部侧提升至更高的高度而无需更大高度的控制滑动件来将所述中间引导连接件引导至更高的高度,从而获得更大的提升高度而无需更大的z-包装(或因此可以用较小的z-包装获得相同的提升高度)。
附图说明
26.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另外的细节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27.图1为车辆的一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所述开放式车顶构造的实施例处于打开位置中。
28.图2为图1的开放式车顶构造的操作机构的一部分的放大分解图。
29.图3a-3c为图2的处于三个不同的位置中的操作机构的侧视图。
30.图3d为根据图3c中的箭头iii的剖视图。
31.图4a和4b为分别对应于图3c和3d的视图,但是示出不同的实施例。
32.图5a和5b为对应于图4a和4b的视图,但是示出另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33.图1示出车辆的一部分,所述车辆包括限定于(固定的)车顶部分2中的车顶开口1。面板3可在封闭位置(未示出)与打开位置(图1)之间运动,在所述封闭位置中,所述面板3封闭车顶开口1,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面板3打开车顶开口1并且至少部分地定位于车顶部分2’上方,所述车顶部分2’在车顶开口1的后部侧邻接车顶开口1。该后部车顶部分2’可以为固定车顶的一部分或者被形成为固定的或可运动的单独的面板。
34.如本身已知的,这样的开放式车顶构造(其也被称为顶部滑动件车顶)可以包括额外的元件,例如定位于车顶开口1之前的可倾斜的导风板,或者例如当面板3处于它的封闭位置中(亦即形成车顶部分2’)时在面板3后面的位置中的另外的可运动的或固定的面板。
35.面板3的从封闭位置朝向如图1中所示的打开位置的运动由操作机构控制,所述操作机构的部件已经在图2中被示出并且所述操作机构的操作在图3a-3d中被示意性地示出。应当注意的是,图2和3表示车顶构造的一个纵向(相对于车辆,亦即x-方向)侧、亦即面板3的一个纵向侧上的操作机构,并且应当理解的是,通常将在相对的纵向侧处通常以镜像方式设置相对应的操作机构。
36.图2示出操作机制中的一个的部件。所述机构通过面板支架4连接至面板3(图3d),所述面板支架4以任何已知的方式靠近面板的纵向边缘固定至面板的下侧,例如通过封装或通过附接至另一个封装部件(参见图3d)。操作机构包含第一或后部装置5和前部或第二装置6。
37.前部或第二装置6包含杆7。该杆7包括下部枢轴、在这里枢轴销8,将杆7枢转地连接至面板3的面板支架4的上部枢转连接件9,以及在这里呈凸轮的形式的中间引导连接件10。在中间引导连接件10附近,但是在杆7的另一侧上、亦即在与部件8、9和10相对的侧上,布置有呈引导凸轮的形式的引导构件11。该引导构件11适于与固定的引导弯道12滑动接
合。固定的引导弯道包含当在封闭位置中时大致上平行于面板3延伸的后部部分12’(图3d),以及相对于后部部分12’大致上垂直地或至少以一定角度延伸的前部部分12”。由于引导构件11具有大致椭圆形形状,因此引导弯道12的高度沿着它的长度变化,这取决于引导弯道12的取向,而且取决于杆7的凸出取向以及杆7的该取向沿着引导弯道12的长度的变化。第二或前部装置6支撑面板3的前部侧并且使它沿竖直方向运动。
38.枢轴销8和中间引导连接件10接合于它们自己的在控制滑动件15中的引导弯道13、14中,但是在该实施例中,这些弯道13、14被结合成单个弯道。弯道13、14的形状被选择成获得面板3的前部侧的期望的运动。控制滑动件被设置成控制面板3的竖直(z)和水平(x)运动。
39.后部装置或第一装置5包含提升构件,所述提升构件在这里呈提升杆16和支撑杆17的形式。提升杆16包括下部枢轴、在这里枢轴销18,将提升杆16枢转地且连续地固定至面板3的面板支架4的上部枢转连接件19,以及在这里呈引导销的形式的中间引导连接件20。销18和20接合它们自己的在控制滑动件15中的引导弯道21、22,引导弯道21、22的形状被选择成使得获得面板3的后部侧的期望的运动。当销18和20处于它们的引导弯道21、22中时,它们通过提升杆16和控制滑动件15支撑面板3的后部侧。
40.在us 7,828,376中公开操作机构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的进一步的细节和操作,所述us 7,828,376的内容被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41.在图3a-3c中示出的是,提升杆16的中间引导连接件20的引导弯道22在它的上侧通过开口23加宽并且敞开,以使得在控制滑动件15相对于第一装置5和第二装置6以及其杆7和16到达它的端部位置时,中间引导连接件20以及由此提升杆16沿向上方向自由地运动。
42.图3a-3d进一步示出的是,支撑杆17布置于提升杆16后面。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上部枢转连接件24,支撑杆17通过所述上部枢转连接件24直接地连接至面板3的支架4。支撑杆17具有钩状形状,其中短的上部钩垂直于支撑杆17的其余部分。结果,在面板3的封闭位置(图3a)中,它可能围绕并且靠近于提升杆16延伸。在面板3的封闭位置中,杆16和17的大部分沿大致相同的方向在彼此旁边延伸。支撑杆17的主要部分大致上水平地延伸,并且上部钩部分大致上竖直地朝向提升杆17的在上部枢转连接件19后面的上部枢转连接件24延伸。这容许沿z-方向的小包装同时避免两个杆16和17的重叠。这种不重叠使得杆能够沿开放式车顶构造的纵向方向(x-方向)对齐。
43.这种纵向对齐的优点在图3d中示出,其中面板3的向后的位置被示出,在所述向后的位置中面板3在邻接的车顶部分2’上方延伸。在车顶部分2’与侧面地相邻的固定的车顶2之间,存在通常由中空的球状密封件26和27封闭的通道开口25。这些密封件26、27可以通过提升杆16和支撑杆17变形,以运动通过该通道开口25。由于两个杆16、17的对齐以及其的较小的厚度,密封件26和27的变形可以保持较小,从而减少其磨损。
44.杆16、17的对齐具有的另一个优点是,两个杆16、17可以被引导于引导操作机构的导轨28的同一个槽中。该导轨28从车顶开口1的前部延伸直至车顶部分2’下方的位置。该单个导轨28简化结构并且使操作机构的y-包装最小化。
45.图3d示出的是,提升杆16的枢轴销18相对于支撑杆17的下部枢轴销29沿相反的方向延伸。图2和3b示出控制滑动件15的子部分15’,子部分15’从控制滑动件15侧向地偏移并且包含用于支撑杆17的下部枢轴销29的直狭槽或弯道30。在距下部枢轴销29较小的距离处
的为锁定构件31,锁定构件31可以呈与枢轴销29同心的部分的圆柱形壁的形式。在支撑杆17向上旋转期间,当该锁定构件31定位于狭槽30的前部端部处时,该锁定构件31可以锁定于控制滑动件15的子部分15’的壁部分32后面,以便将支撑杆17锁定于它的在控制滑动件15中的x-位置中。图3a示出的是,提升杆16在它的面对支撑杆17的后部侧中具有凹槽33,以便在面板3的封闭位置中接收锁定构件31,以使得在面板3的封闭位置中锁定构件31不会不利地影响两个杆16、17的紧密的接近。
46.图3a-3d的后部装置5的操作如下。
47.在图3a中,面板3处于它的封闭位置中,因此两个杆16、17都处于它们的最低的(最水平的)位置中。控制滑动件15处于它的最向前的位置中,因此提升杆16的销18、20处于它们的在引导弯道21、22中的后部位置中。支撑杆17的下部枢轴销29也处于它的在狭槽30中的后部位置中。
48.图3b示出操作机构的位置,其中面板3处于它的通风位置中,其中面板3的后部通过提升杆16提升。提升杆的中间引导连接件20靠近它的在引导弯道22中的前部位置,同时支撑杆17的下部枢轴销29也已经到达它的在狭槽30中的前部位置附近。前部装置6的杆7负责将面板3锁定于它的前部位置中,特别地将引导构件11锁定于固定的引导弯道12的竖直的前部部分12”中。
49.图3c示出操作机构的位置,其中面板3可以向后运动于邻接的车顶部分2’上方。现在,前部装置6的杆7沿x-方向将面板3锁定至控制滑动件15,而锁定构件31钩在壁部分32后面以沿x-方向相对于控制滑动件15锁定支撑杆17的下部枢轴销29。因为面板3被相对于控制滑动件15沿x-方向锁定,所以支撑杆17被旋转地锁定,因为支撑杆17的旋转将要求面板3的相对于控制滑动件15的x-移动。提升杆16的中间引导连接件20运动至引导弯道21、22之间的开口23之下、之内或甚至之上的无效位置中,因为它不再由控制滑动件15支撑。因此,对面板3的后部侧的支撑现在完全由支撑杆17实现。因此,支撑杆17能够将面板3的后部侧提升至更高的高度而无需更大高度的控制滑动件15来将中间引导连接件20引导至更高的高度,从而获得更大的提升高度而无需更大的z-包装(或因此可以用较小的z-包装获得相同的提升高度)。
50.图4a和4b示出后部装置5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第二实施例仅仅在杆16、17与面板3的支架4的连接方面不同。提升杆16现在向后延伸超过上部枢转连接件19,以容许支撑杆17连接至提升杆16而不是直接地连接至面板3的支架4。因此,支撑杆17的上部枢轴销24现在延伸通过提升杆16的后部部分中的孔。图4b示出这一点。支架4在支撑杆17的前部终止,并且枢轴销24延伸于支架4的后部端后面。提升杆16和支撑杆17的上部端现在重叠,并且因此彼此不纵向对齐。因此,杆16、17中的一个应当沿侧向方向偏移,以使得当两个杆都处于它们的上部位置中时,杆16、17的下部部分从密封件26、27上方的z-位置向下至它们的下部端部彼此对齐。
51.图5a、5b示出后部装置5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支撑杆17以另一种方式连接至提升杆16。现在,支撑杆17比前一实施例中的短,并且在提升杆16的上部枢轴销19与下部枢轴销18之间的中心部分中连接至提升杆16。支撑杆17的上部枢轴销24的位置使得在支撑杆17的其中面板3可以运动于车顶部分2’上方的上部位置中,支撑杆17的上部枢轴销24仍然处于通道开口25的密封件26、27下方。这意味着仅仅提升杆16延伸通过通道开口25并且支撑杆
17始终保持于密封件26、27下方。因此,杆16、17不纵向地对齐并且支撑杆17至少部分地与提升杆16重叠不会干扰后部装置5通过通道开口25。提升杆16始终支撑面板3,但是在面板3的下部位置中通过中间引导连接件20并且在面板3的上部位置中通过支撑杆17。
52.支撑杆17总是比提升杆16短,并且仅仅在它的向上旋转的位置中为有效的,从而直接地或通过提升杆16为面板3提供稳定的支撑。
53.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杆17也将具有锁定构件,所述锁定构件为如前一实施例中的锁定构件,或者任何其它锁定构件,其将支撑杆17锁定以至少防止支撑杆17的下部枢轴销29的滑动运动。
54.从前述内容将显而易见的,本发明为开放式车顶构造提供简单的而非常稳定的操作机构。由于支撑杆,面板可以倾斜至相对高的位置而无需控制滑动件很高,因为在提升杆的较高的位置中提升杆的中间引导连接件变得无效。然后,向上旋转的支撑杆从中间引导连接件接管支撑。
55.本发明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以及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其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以不同的方式变化。例如,提升杆的下部枢轴也可以被直接地引导于导轨的引导槽中。可以组合不同的实施例的特征以获得另外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