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用的可挂物式扶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5254发布日期:2021-01-05 17:3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厢用的可挂物式扶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扶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厢用的可挂物式扶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交车和地铁的扶手杆多为光滑的圆柱形,仅由于普通乘客使用,而常常有乘客两手都提着袋子,这就导致了这些乘客无法抓紧扶手,导致经常站不稳。

经过检索发现一些典型的现有技术,如申请号为201410768654.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公交车扶手,由扶手杆、防滑层、扶手构成,扶手杆上局部包围设置防滑层,在防滑层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以扶手杆为轴旋转的扶手,提高了垂直扶手杆的使用率,防止乘客倚靠在扶手杆上影响大家使用;又如申请号为201510165321.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公交车扶手系统,系统通过在扶杆、座椅和抓手上设置镂空部件,使得乘客抓住该些部件时,通风透气,不易出汗,即便有残留汗液在该些部件上,也能迅速风干,而且该些镂空部件摩擦阻力更大;又如申请号为201210465395.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公交车扶手杆,扶手杆位于车辆中的过道上,扶手杆(1)的一端与座椅椅背的侧面相连接,另一端与过道地面相固定;本发明设计的公交车扶手杆能够解决因身高不够而无法扶到扶手问题,保证了乘坐公交车的安全性。

由此可见,对于,其实际应用中的亟待处理的实际问题(可以挂物的扶手装置等)还有很多未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车厢用的可挂物式扶手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厢用的可挂物式扶手装置,包括立杆装置以及横杆,所述立杆装置包括挂物装置以及立杆,所述挂物装置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部,所述挂物装置的外周中部开设有凹型腔,所述立杆包括上立杆以及下立杆,所述下立杆的一端与车厢的底部连接且与车厢的底部垂直,所述下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挂物装置的一端的安装部连接,所述上立杆的一端与车厢的顶部连接,所述上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挂物装置远离所述下立杆的一端的安装部连接,所述立杆装置为多根,若干个所述立杆装置呈间隔设置,所述横杆与相邻两个所述上立杆的中部连接,所述横杆上安设有若干个扶手。

优选的,所述凹型腔具有置入口,所述置入口的最低端高于所述凹型腔的腔底,所述凹型腔内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凹型腔与所述挂物装置本体的过渡部分采用圆角设置。

优选的,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上立杆以及下立杆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安装部螺纹连接。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扶手间隔等距离设置。

优选的,所述立杆装置的外部均包裹有一层防滑层。

优选的,所述立杆以及横杆内部均设置有纤维管体,所述的纤维管体的直径与所述立杆以及横杆的直径相配合,所述纤维管体与所述立杆以及横杆粘接。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1.乘客在乘坐公交车或者地铁等公众交通工具时,可以将身上的可挂物品,从置入口挂入凹型腔的腔底,完成挂物,减轻乘客身上的负担,缓解了身体的疲劳,提高乘坐公交车的舒适性且释放了双手,双手可以牢牢抓紧扶手,提高了乘坐公交车的安全性。

2.通过所述置入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凹型腔的腔底,使得可挂物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可挂物件挂于凹型腔的腔底不容易从置入口脱出,所述凹型腔内设置有防滑纹,增强了凹型腔内的摩擦力,保证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可挂物件不会轻易脱落。

3.通过所述立杆内部以及横杆内部均设置有纤维管体,所述的纤维管体的直径与所述立杆以及横杆的直径相配合,所述纤维管体与所述立杆以及横杆粘接,提高了立杆以及横杆的强度以及承载力。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挂物装置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挂物装置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横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立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立杆装置;110、挂物装置;111、安装部;112、凹型腔;113、置入口;114、防滑纹;115、螺纹孔;120、立杆;121、上立杆;122、下立杆;200、横杆;210、扶手;300、纤维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厢用的可挂物式扶手装置,根据附图所示阐述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车厢用的可挂物式扶手装置,包括立杆装置100以及横杆200,所述立杆装置100包括挂物装置110以及立杆120,所述挂物装置110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部111,所述挂物装置110的中部开设有凹型腔112,所述凹型腔112与挂物装置110形成置入口113,所述立杆120包括上立杆121以及下立杆122,所述下立杆122的一端与车厢的底部连接且车厢的底部垂直,所述下立杆122的另一端与挂物装置110的一端的安装部111连接,所述上立杆121的一端与车厢的顶部连接,所述上立杆121的另一端与挂物装置110另一端安装部111连接,所述立杆装置100相邻间隔设置且与车厢前进方向平行,所述横杆200的一端与所述上立杆121的中部连接,所述横杆200的另一端与相邻所述上立杆121的中部连接,所述横杆200上安设有若干个扶手210。

具体的,如图1-4所示,乘客在乘坐公交车或者地铁等公众交通工具时,可以将身上的可挂物品,从置入口113挂入凹型腔112的腔底,完成挂物,减轻乘客身上的负担,缓解了身体的疲劳,提高乘坐公交车的舒适性且释放了双手,双手可以牢牢抓紧扶手210,提高了乘坐公交车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置入口113的高度高于所述凹型腔112的腔底,使得可挂物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可挂物件挂于凹型腔112的腔底不容易从置入口113脱出,所述凹型腔112内设置有防滑纹114,增强了凹型腔112内的摩擦力,保证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可挂物件不会轻易脱落。

实施例二:

一种车厢用的可挂物式扶手装置,包括立杆装置100以及横杆200,所述立杆装置100包括挂物装置110以及立杆120,所述挂物装置110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部111,所述挂物装置110的中部开设有凹型腔112,所述凹型腔112与挂物装置110形成置入口113,所述立杆120包括上立杆121以及下立杆122,所述下立杆122的一端与车厢的底部连接且车厢的底部垂直,所述下立杆122的另一端与挂物装置110的一端的安装部111连接,所述上立杆121的一端与车厢的顶部连接,所述上立杆121的另一端与挂物装置110另一端安装部111连接,所述立杆装置100相邻间隔设置且与车厢前进方向平行,所述横杆200的一端与所述上立杆121的中部连接,所述横杆200的另一端与相邻所述上立杆121的中部连接,所述横杆200上安设有若干个扶手210。

具体的,如图1-4所示,乘客在乘坐公交车或者地铁等公众交通工具时,可以将身上的可挂物品,从置入口113挂入凹型腔112的腔底,完成挂物,减轻乘客身上的负担,缓解了身体的疲劳,提高乘坐公交车的舒适性且释放了双手,双手可以牢牢抓紧扶手210,提高了乘坐公交车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置入口113的高度高于所述凹型腔112的腔底,使得可挂物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可挂物件挂于凹型腔112的腔底不容易从置入口113脱出,所述凹型腔112内设置有防滑纹114,增强了凹型腔112内的摩擦力,保证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可挂物件不会轻易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凹型腔112的过渡部分采用圆角设置,以避免刹车时撞伤乘客以及在使用过程不会刮伤乘客。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111设置有若干个螺纹孔115,所述上立杆121以及下立杆122通过所述螺纹孔115与所述安装部111螺纹连接,安装更加牢固。

实施例三:

一种车厢用的可挂物式扶手装置,包括立杆装置100以及横杆200,所述立杆装置100包括挂物装置110以及立杆120,所述挂物装置110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部111,所述挂物装置110的中部开设有凹型腔112,所述凹型腔112与挂物装置110形成置入口113,所述立杆120包括上立杆121以及下立杆122,所述下立杆122的一端与车厢的底部连接且车厢的底部垂直,所述下立杆122的另一端与挂物装置110的一端的安装部111连接,所述上立杆121的一端与车厢的顶部连接,所述上立杆121的另一端与挂物装置110另一端安装部111连接,所述立杆装置100相邻间隔设置且与车厢前进方向平行,所述横杆200的一端与所述上立杆121的中部连接,所述横杆200的另一端与相邻所述上立杆121的中部连接,所述横杆200上安设有若干个扶手210。

具体的,如图1-4所示,乘客在乘坐公交车或者地铁等公众交通工具时,可以将身上的可挂物品,从置入口113挂入凹型腔112的腔底,完成挂物,减轻乘客身上的负担,缓解了身体的疲劳,提高乘坐公交车的舒适性且释放了双手,双手可以牢牢抓紧扶手210,提高了乘坐公交车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置入口113的高度高于所述凹型腔112的腔底,使得可挂物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可挂物件挂于凹型腔112的腔底不容易从置入口113脱出,所述凹型腔112内设置有防滑纹114,增强了凹型腔112内的摩擦力,保证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可挂物件不会轻易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凹型腔112的过渡部分采用圆角设置,以避免刹车时撞伤乘客以及在使用过程不会刮伤乘客。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111设置有若干个螺纹孔115,所述上立杆121以及下立杆122通过所述螺纹孔115与所述安装部111螺纹连接,安装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扶手210间隔等距离设置,乘客在使用扶手210不会拥挤,所述立杆装置100外部均包裹有一层防滑层,提高立杆装置100摩擦力以及乘客手握时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立杆120内部以及横杆200内部均设置有纤维管体300,所述的纤维管体300的直径与所述立杆120以及横杆200的直径相配合,所述纤维管体300与所述立杆120以及横杆200粘接,提高了立杆120以及横杆200的强度以及承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厢用的可挂物式扶手装置,其所取得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1.乘客在乘坐公交车或者地铁等公众交通工具时,可以将身上的可挂物品,从置入口113挂入凹型腔112的腔底,完成挂物,减轻乘客身上的负担,缓解了身体的疲劳,提高乘坐公交车的舒适性且释放了双手,双手可以牢牢抓紧扶手210,提高了乘坐公交车的安全性。

2.通过所述置入口113的高度高于所述凹型腔112的腔底,使得可挂物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可挂物件挂于凹型腔112的腔底不容易从置入口113脱出,所述凹型腔112内设置有防滑纹114,增强了凹型腔112内的摩擦力,保证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可挂物件不会轻易脱落。

3.通过所述立杆120内部以及横杆200内部均设置有纤维管体300,所述的纤维管体300的直径与所述立杆120以及横杆200的直径相配合,所述纤维管体300与所述立杆120以及横杆200粘接,提高了立杆120以及横杆200的强度以及承载力。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也就是说上面讨论的方法,系统和设备是示例。各种配置可以适当地省略,替换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在替代配置中,可以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和/或可以添加,省略和/或组合各种部件。而且,关于某些配置描述的特征可以以各种其他配置组合,如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组合配置的不同方面和元素。此外,随着技术发展其中的元素可以更新,即许多元素是示例,并不限制本公开或权利要求的范围。

在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包括实现的示例性配置的透彻理解。然而,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配置,例如,已经示出了众所周知的电路,过程,算法,结构和技术而没有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配置。该描述仅提供示例配置,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适用性或配置。相反,前面对配置的描述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用于实现所描述的技术的使能描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元件的功能和布置进行各种改变。

综上,其旨在上述详细描述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理解,以下权利要求(包括所有等同物)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