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部安装液压减震折叠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1056发布日期:2021-02-20 19:1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部安装液压减震折叠座椅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部安装液压减震折叠座椅。


背景技术:

[0002]
座椅属于各类交通工具中的基本装置,是重要安全部件。它将人体和车身联系在一起,直接关系到乘坐人员的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影响乘坐人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主要因素:是车辆经常在凸凹不平,工况恶劣的环境下行驶受振动、颠簸的冲击会对乘坐人员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对座椅进行缓冲减震。座椅除了考虑安全性和舒适性外,还得根据使用需求考虑使用性。
[0003]
现有的特种车辆座椅,均为座椅底部固定安装,比如液压减震座椅、气囊减震座椅等,其液压减震器、高低调节装置都设计在坐垫下方安装底座内,受车体空间和操作空间影响,液压减震器缓冲行程、高低调节距离有限,无法达到最佳的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对特种车辆来说,特别是载员舱,多数情况搭载人员较少,运输物品的工况比较多,座椅底部安装后,整车的空间均被座椅占据,大大降低了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基于现有特种车辆座椅的现状,要想达到最佳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就得让座椅有足够的缓冲行程和调节距离,绝大多数特种车辆车舱侧壁均有足够空间来布局液压减震器,且减震缓冲行程能满足设计需求。要满足车辆使用性需求,座椅在车体轮舱侧壁布局,采用背部安装固定,坐垫能够自动折叠,车辆在不搭载人员时,较大的增加了载员舱的使用空间,座椅靠背分为连段,可快速拆卸,以达到特殊使用要求。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背部安装液压减震折叠座椅,它包括乘坐部分和座椅安装座,所述乘坐部分包括坐垫、坐垫折叠机构、下靠背、上靠背和头部护甲,所述乘坐部分通过座椅安装座与车体侧壁安装支架连接固定;所述坐垫和下靠背通过坐垫折叠机构连接;所述下靠背的顶部通过操作旋钮可拆卸的安装在上靠背的顶部;整个所述乘坐部分通过下靠背背部左右两端的滑块和上端的减震器压块与座椅安装座相连。
[0006]
所述座椅安装座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导柱和液压减震器,所述液压减震器底部与安装背板固定,顶部与减震器压块相连,并使得乘坐部分和减震器压块能一起沿导柱上下移动来压缩液压减震器。
[0007]
所述坐垫折叠机构与坐垫和下靠背连接块间配备有旋转轴,内部安装有涡卷弹簧,使得坐垫安装初始状态为坐垫的上表面与下靠背正面相贴合,人员乘坐时,可将坐垫旋转至乘坐位置使用,人员离开时,坐垫在涡卷弹簧扭力的作用下,自动回位。
[0008]
所述坐垫折叠机构的底部并与轮舱下侧壁相接触的位置安装有滚轮,使乘坐部分压缩液压减震器时起支撑和导向作用。
[0009]
所述上靠背顶端安装有头部护甲,所述头部护甲下端安装有调节杆,并通过操作
调节手柄实现头枕的高低调节和拆卸。
[0010]
所述轮舱下侧壁的顶部为车体轮舱上侧壁,所述车体轮舱上侧壁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射击窗口,所述射击窗口与上靠背所在位置相对应,并使得拆下上靠背后用于观察车外和射击;不需要观察和射击时,通过上靠背下方的滑杆插入下靠背,并拧紧操作旋钮达到正常乘坐状态。
[0011]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
1、本实用新型背部安装液压减震折叠座椅,更改了传统座椅的安装方式,增大了减震缓冲行程,提高了车辆在工况恶劣的环境下乘坐人员的安全性。
[0013]
2、本实用新型背部安装液压减震折叠座椅,将坐垫设计成自动折叠,增大了车辆的使用空间,更能满足特种车辆的使用需求。
[0014]
3、本实用新型背部安装液压减震折叠座椅,将靠背设计成两部分,可快速拆装,满足特殊性使用需求。
[0015]
4、本实用新型背部安装液压减震折叠座椅,安装方便,应用广泛,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6]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座椅乘坐部分的主视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座椅整体结构的右视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安装工况右视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安装座的主视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靠背和头部护甲的主视图。
[0021]
图中:乘坐部分1、座椅安装座2、坐垫3、坐垫折叠机构4、下靠背5、靠背6、头部护甲7、旋转轴8、滚轮9、操作旋钮10、操作调节手柄11、轮舱下侧壁12、车体轮舱上侧壁13、车体侧壁安装支架14、液压减震器15、减震器压块16、滑块17、导柱18、调节杆19、滑杆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3]
参见图1-5,一种背部安装液压减震折叠座椅,它包括乘坐部分1和座椅安装座2,所述乘坐部分1包括坐垫3、坐垫折叠机构4、下靠背5、上靠背6和头部护甲7,所述乘坐部分1通过座椅安装座2与车体侧壁安装支架14连接固定;所述坐垫3和下靠背5通过坐垫折叠机构4连接;所述下靠背5的顶部通过操作旋钮10可拆卸的安装在上靠背6的顶部;整个所述乘坐部分1通过下靠背5背部左右两端的滑块17和上端的减震器压块16与座椅安装座2相连。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折叠座椅,其更改了传统座椅的安装方式,增大了减震缓冲行程,提高了车辆在工况恶劣的环境下乘坐人员的安全性。其在正常工作过程中,通过减震器压块16和液压减震器15之间的配合能够对乘坐部分1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通过坐垫折叠机构4能够使得座椅在不乘坐的情况下能够自动的折叠缩回,进而起到节省安装空间的目的。
[0024]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安装座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导柱18和液压减震器15,所述液压减震器15底部与安装背板固定,顶部与减震器压块16相连,并使得乘坐部分1和减震器压块16能一起沿导柱18上下移动来压缩液压减震器15。通过上述的导柱18能够起到缓冲导向的
目的,保证了液压减震器15的正常作业。
[0025]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折叠机构4与坐垫3和下靠背5连接块间配备有旋转轴8,内部安装有涡卷弹簧,使得坐垫3安装初始状态为坐垫3的上表面与下靠背5正面相贴合,人员乘坐时,可将坐垫3旋转至乘坐位置使用,人员离开时,坐垫3在涡卷弹簧扭力的作用下,自动回位。通过上述的坐垫折叠机构4能够起到对座椅进行自动折叠的目的。起到节省安装空间的作用。
[0026]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折叠机构4的底部并与轮舱下侧壁12相接触的位置安装有滚轮9,使乘坐部分1压缩液压减震器15时起一定的支撑和导向。通过上述的滚轮9起到导向的目的,进而保证了乘坐部分1升降过程中,能够沿着轮舱下侧壁12升降导向。
[0027]
进一步的,所述上靠背6顶端安装有头部护甲7,所述头部护甲7下端安装有调节杆19,并通过操作调节手柄11实现头枕的高低调节和拆卸。通过上述的调节杆19能够方便的对头部护甲7的高度进行调节。
[0028]
进一步的,所述轮舱下侧壁12的顶部为车体轮舱上侧壁13,所述车体轮舱上侧壁13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射击窗口,所述射击窗口与上靠背6所在位置相对应,并使得拆下上靠背6后用于观察车外和射击;不需要观察和射击时,通过上靠背6下方的滑杆20插入下靠背5,并拧紧操作旋钮10达到正常乘坐状态。通过上述的安装方式,起到使用便捷的目的,当需要使用时,只需要拆解射击窗口就可以方便的进行射击,保证了使用的灵和性。
[002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为:
[0030]
通过上述的座椅,在具体使用和工作过程中,当遇到坑洼不平路面时,通过设置在下靠背5背部的减震器压块16和液压减震器15之间的配合能够对乘坐部分1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而且通过坐垫折叠机构4,其作用在于坐垫3安装初始状态为坐垫上表面与下靠背5正面相贴,人员乘坐时,可将坐垫3旋转至乘坐位置使用,人员离开时,坐垫3在涡卷弹簧扭力的作用下,自动回位,进而起到了节省空间的目的;通过上述的可拆卸的射击窗口,保证了需要射击时,只需要拆解射击窗口就可以方便的进行射击,保证了使用的灵和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