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内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9121发布日期:2021-03-02 20:2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内饰灯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内饰灯。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车用内饰灯,例如阅读灯,其通过包含用于反射汇聚光线的部分,例如在内饰灯的壳体表面镀铝形成反射面,或者设置单独的反射镜与内饰灯的壳体进行装配,造成灯具结构复杂、装配及制造成本较高。
[0003]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及制造成本较低的车用内饰灯。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及制造成本较低的车用内饰灯。
[0005]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内饰灯,包括壳体、光源pcb和第一反射部,所述光源pcb上具有第一led光源,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用于反射所述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
[0006]
所述第一反射部为白色材质,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壳体一体注塑成型。
[0007]
优选地,所述车用内饰灯还包括前盖和第一面罩;
[0008]
所述前盖和所述壳体卡扣连接,所述第一面罩夹持固定于所述前盖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面罩的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位置对应,所述前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面罩的出光面对应的第一镂空区域。
[0009]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边缘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卡扣部,
[0010]
相应地,所述前盖的边缘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卡扣部匹配的扣合部;
[0011]
所述卡扣部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扣合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宽度小于第一凸起部;
[0012]
所述扣合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形状匹配的凹槽部;
[0013]
所述第一凸起部伸入所述凹槽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一面与所述凹槽部贴合,所述卡扣部与所述扣合部形成卡扣连接。
[0014]
优选地,所述前盖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ω扣;
[0015]
相应地,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前盖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ω扣匹配的连接柱;
[0016]
所述ω扣与所述连接柱形成卡扣连接。
[0017]
优选地,所述光源pcb上还固定设置有按键结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按键结构对应的第二镂空区域;
[0018]
所述车用内饰灯还包括按键帽;
[0019]
所述按键帽夹持固定于所述前盖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按键帽的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与所述按键结构抵接,所述前盖上设置有与所述按键帽对应的第三镂空区域;
[0020]
所述按键结构用于在通过所述按键帽触发时,控制所述第一led光源点亮或关闭。
[0021]
优选地,所述第一面罩上设置有触控传感器,所述触控传感器与所述光源pcb连接,所述触控传感器用于在触发时控制所述第一led光源点亮或关闭。
[0022]
优选地,所述车用内饰灯还包括第二反射部和第二面罩;
[0023]
所述第二反射部为白色材质,所述第二反射部与所述壳体一体注塑成型;
[0024]
所述第二面罩夹持固定于所述前盖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面罩的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部位置对应,所述前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面罩的出光面对应的第四镂空区域;
[0025]
所述光源pcb上还设置有第二led光源,所述第二led光源用于根据来自车用内饰灯外部的控制信号点亮或关闭,所述第二led光源发出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射部反射后通过所述第二面罩向外出射。
[0026]
优选地,所述白色材质为pc/abs。
[0027]
优选地,所述车用内饰灯还包括后盖;
[0028]
所述后盖与所述壳体卡扣连接,将所述光源pcb夹持固定于所述后盖与所述壳体之间。
[0029]
优选地,所述车用内饰灯为阅读灯。
[0030]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
1.车用内饰灯的反射部采用白色材质与壳体一体成型,将光学反射面集成为壳体的一部分,节省了传统灯具的反射镜结构,在无需镀铝的情况下满足配光要求,简化了灯具结构,降低了装配及制造成本;
[0032]
2.壳体与前盖通过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卡扣部与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凹槽部的扣合部卡扣连接,卡扣部与扣合部既能卡接有又能定位,保证了产品方便装配的同时还保证了装配位置的唯一性。
[0033]
3.后盖与壳体采用分体结构,可以使光源pcb更好地定位及固定。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用内饰灯的爆炸视图;
[0035]
图2为图1中车用内饰灯装配后的整体视图;
[0036]
图3为图1中车用内饰灯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4为图3中卡扣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5为图2中车用内饰灯的俯视图;
[0039]
图6为图5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1]
图8为图6中凹槽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9为ω扣与连接柱配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0043]
附图标记:
[0044]
100-壳体,110-第一反射部,120-第二反射部,130-第二镂空区域,140-卡扣部,141-第一凸起部,142-第二凸起部,150-连接柱,200-光源pcb,210-按键结构,300-前盖,310-第一镂空部,320-第三镂空部,330-第四镂空部,340-ω扣,350-扣合部,351-凹槽部,400-第一面罩,500-按键帽,600-第二面罩,700-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46]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47]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48]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004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51]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0052]
参加附图1-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内饰灯。
[0053]
所述车用内饰灯包括壳体100、光源pcb200和第一反射部110,所述光源pcb200上具有第一led光源,即led灯珠,所述第一反射部110与所述壳体100固定连接且用于反射所述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所述第一反射部110为白色材质,所述第一反射部110与所述壳体100一体注塑成型。具体地,所述第一反射部110的白色材质可以为pc/abs,即由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并而成的热可塑性塑胶,所述白色材质也可以为其它合适的白色注塑材料。所述第一反射部110与所述壳体100可以共同采用白色材质注塑成型,也可以采用双色注塑工艺,将所述第一反射部110用白色材质注塑,将壳体100的其它部分采用不透光的材质注塑,具体地,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
[0054]
进一步地,所述车用内饰灯还包括前盖300和第一面罩400。所述前盖300和所述壳体100卡扣连接,所述第一面罩400夹持固定于所述前盖30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所述第一面罩400的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部110位置对应,所述前盖3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面罩
400的出光面对应的第一镂空区域310。具体地,所述第一面罩400的出光面周围设置有一圈折边,所述第一面罩400的出光面卡入所述第一镂空区域310中,所述折边夹持在所述前盖30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
[005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led光源有两个,分设于光源pcb200两侧,相应地,所述壳体100两侧也分别设置有第一反射部110,相应地,第一面罩400也有两个,设置在与第一反射部110对应的位置,相应地,前盖300两侧也设置有对应两个第一镂空区域310。所述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直接和经所述第一反射部110反射后通过第一面罩400向外出射,用于实现左、右阅读灯功能。优选地,所述第一面罩400上设置有用于配光的光学花纹。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led光源、第一反射部110和第一面罩400也可以用于实现如氛围灯、照明灯或其它合适的车用内饰灯功能。
[0056]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pcb200上还固定设置有按键结构210,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与所述按键结构210对应的第二镂空区域130。所述车用内饰灯还包括按键帽500,所述按键帽500夹持固定于所述前盖30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所述按键帽500的朝向所述壳体100的一侧与所述按键结构210抵接,所述前盖300上设置有与所述按键帽500对应的第三镂空区域320。所述按键结构210用于在通过所述按键帽500触发时,控制所述第一led光源点亮或关闭。在本实施例中,按键帽500、按键结构210、第二镂空区域130和第三镂空区域320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按键帽500及两个按键结构210分别位于壳体100上靠近第一面罩400及第一反射部110的位置,用于分别控制左、右阅读灯的点亮和关闭。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按键帽500及按键结构210,直接在第一面罩400上设置触控传感器,所述触控传感器与所述光源pcb200连接,所述触控传感器用于在触发时控制所述第一led光源点亮或关闭。所述触控传感器可以为金属触摸传感器或电容式触摸传感器。
[0057]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用内饰灯还包括第二反射部120和第二面罩600。所述第二反射部120也为白色材质,所述第二反射部120与所述壳体100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二面罩600夹持固定于所述前盖30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所述第二面罩600的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部120位置对应,所述前盖3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面罩600的出光面对应的第四镂空区域330。所述光源pcb200上还设置有第二led光源,所述第二led光源用于根据来自车用内饰灯外部的控制信号点亮或关闭,所述第二led光源发出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射部120反射后通过所述第二面罩600向外出射。具体地,所述第二led光源可以根据门控信号点亮或关闭,在车门打开时,第二led光源点亮,在车门关闭时,第二led光源关闭。
[005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盖300和所述壳体100卡扣连接。具体地,所述壳体100的边缘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卡扣部140,相应地,所述前盖300的边缘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卡扣部140匹配的扣合部350。所述卡扣部140包括第一凸起部141和第二凸起部142,所述第二凸起部142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41朝向所述扣合部350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部142的宽度小于第一凸起部141。参见附图4,所述第二凸起部142的纵向宽度与第一凸起部141基本一致,所述第二凸起部142的横向宽度远小于第一凸起部141。所述扣合部350包括与所述第一凸起部141形状匹配的凹槽部351。所述卡扣部140与所述扣合部350形成卡扣连接时,所述第一凸起部141伸入所述凹槽部351,所述第二凸起部142远离所述第一凸起部141的一面与所述凹槽部351贴合,所述第一凸起部141朝向所述凹槽部351的一面与所述凹槽部351之间存在一预设距离d的装配间隙,所述预设距离d优选地为0.2mm。通过在第一凸起部141上设
置第二凸起部142,可以使卡扣部140更方便地与扣合部350扣合;第二凸起部142与前盖300的凹槽部351贴合配合无间隙,起到限位的作用。通过卡扣部140和扣合部350的设置,既实现了前盖300相对于壳体100的定位,又实现了两者的卡接。
[0059]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300朝向所述壳体10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ω扣340,相应地,所述壳体100朝向所述前盖30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ω扣340匹配的连接柱150;所述ω扣340与所述连接柱150形成卡扣连接。优选地,所述ω扣340和连接柱150分别设置在前盖300和壳体100上邻近第一面罩400和第二面罩600的位置,用于增强壳体100与前盖300的连接强度,防止面罩压接不牢导致面罩松动。
[006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用内饰灯还包括后盖700。所述后盖700与所述壳体100卡扣连接,将所述光源pcb200夹持固定于所述后盖70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所述光源pcb200通过螺钉固定到壳体100上,所述后盖700也通过螺钉固定到壳体100上。通过将后盖700与壳体100设计成分体的结构,可以使光源pcb200更好地定位及固定到壳体100上。
[0061]
本实施例的车用内饰灯的装配过程包括:
[0062]
1)将光源pcb200定位至壳体100后侧,并通过螺钉固定到壳体100上;
[0063]
2)将后盖700通过卡扣连接到壳体100后侧,使后盖700压紧光源pcb200;
[0064]
3)翻转壳体100,自壳体100前侧安装第一面罩400、第二面罩600及按键帽500;
[0065]
4)将前盖300通过卡扣部140和扣合部350以及ω扣340和连接柱150卡接到壳体100上,使其压紧第一面罩400、第二面罩600及按键帽500;
[0066]
5)翻转整灯,通过螺钉将后盖700与壳体100紧固连接。
[0067]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