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显示屏汽车仪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5695发布日期:2022-03-30 12:4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显示屏汽车仪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仪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显示屏汽车仪表及汽车。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双显示屏汽车仪表,多采用两个并列排布的显示屏,其中一个显示屏显示仪表信息,另一个显示屏显示中控信息,两个显示屏所显示的图案均为平面图案,其显示效果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人们对汽车仪表个性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显示屏汽车仪表及汽车,将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进行组合,能够显示带有3d效果的组合图像,满足人们对汽车仪表的个性化需求。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双显示屏汽车仪表,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和玻璃板,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一背壳,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显示屏和第二背壳,所述玻璃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位于所述玻璃板的后方,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位于所述玻璃板的上方,所述玻璃板用于反射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的第二显示图像以及透射所述第一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图像;所述第一连接臂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背壳固定连接的第一端部及用于与所述第二背壳固定连接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背壳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有位置调节结构,所述位置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相对所述第二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以调节所述第二显示图像关于所述玻璃板正面的虚像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之间的对齐度。
6.优选地,所述位置调节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背壳上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一导向结构,所述位置调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二限位面和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配合且均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显示面平行,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配合以对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在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进行导向。
7.优选地,所述第二背壳的外侧面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面上的限位柱,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还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限位柱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上的调整槽,所述调整槽沿前后方向延伸;
8.第一螺钉由所述第二端部的上侧穿过所述调整槽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调整槽包括前后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固定段、限位段和第二固定段,所述限位柱的前后侧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限位柱前侧的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段对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段对应,所述限位柱后侧的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固定段对应。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段的长度、所述限位段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固定段的长度相
等,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限位柱之间的距离相等,且等于所述第一固定段的长度。
11.优选地,所述调整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整槽在所述第二显示屏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调整槽对应一个所述限位柱。
12.优选地,所述第一背壳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设置有固定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壳上的第一连接部和定位柱,所述第一连接部后侧面为第三限位面,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第三限位面上,
13.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上的第四限位面和定位孔,所述第三限位面与所述第四限位面配合,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配合;
14.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端部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对应的连接孔,
15.第二螺钉由所述第一端部的后侧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固定连接。
16.优选地,所述第三限位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显示面,所述第四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
°‑
100
°

17.优选地,所述汽车仪表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背壳连接的第三端部及与所述第二背壳连接的第四端部,所述第四端部上设有前后方向的配合槽,所述第二背壳上设有与所述配合槽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三端部与所述第一背壳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18.在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侧。
19.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包括前述的双显示屏汽车仪表。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进行组合,使得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与第一显示图像组合形成组合图像,该组合图像中的虚像与第一显示图像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使得人眼在看到该组合图像时,在前后方向上形成视觉差异,使得组合图像带有3d效果。
22.位置调节结构的设置,在装配汽车仪表时,可通过该位置调节结构调整第二显示装置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进而调整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相对第一显示图像在上下方向上位置,确保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上的图案与第一显示图像上的图案匹配,确保组合图像的3d效果的完美性。此外,也不必依赖第一连接臂的制造精度,同时也能够降低汽车仪表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23.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2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双显示屏汽车仪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图1中汽车仪表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26.图3是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和玻璃板的侧视图;
27.图4是第一显示图像与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之间的示意图;
28.图5是人眼在a位置与b位置之间切换时第二图像的变动示意图;
29.图6是图1中汽车仪表的俯视图;
30.图7是第二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第一连接臂的仰视角图;
32.图9是汽车仪表取消第一连接臂的后视图;
33.图10是图1中各部件的爆炸图。
34.图中:
35.1、第二显示装置;2、第一显示装置;4、玻璃板;5、第一连接臂;6、第二连接臂;
36.11、第二背壳;12、第二显示屏;13、第二显示图像;14、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5、第二图案;16、第二连接部;17、凸起部;18、第一固定部;
37.21、第一背壳;22、第一显示屏;23、第一显示图像;24;第一图案;25、第一连接部;26、第三限位面;27、定位柱;28、第二螺纹孔;
38.51、第二端部;52、第一端部;53、第一加强侧壁;54、调整槽;
39.61、第二加强侧壁;62、第四端部;63、第三端部;
40.161、第一限位面;162、限位柱;163、第一螺纹孔;
41.511、第二限位面;512、第一固定段;513、限位段;514、第二固定段;521、第四限位面;522、定位孔;523、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43.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44.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方位描述“背面”和“正面”中,朝向驾驶员的一侧为正面,背离驾驶员的一侧为背面。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6.本实用新型所涉及“上”、“下”、“前”、“后”方位为汽车仪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具体如图1和图4所示。
47.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涉及一种双显示屏汽车仪表(简称“汽车仪表”),包括第一显示装置2、第二显示装置1和玻璃板4,所述第一显示装置2包括第一显示屏22和第一背壳21,所述第二显示装置1包括第二显示屏12和第二背壳11,所述玻璃板4倾斜设置,优选地,玻璃板4由上至下向前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显示装置2位于所述玻璃板4的后方,所述第一显示屏22的显示面朝向所述玻璃板4的背面(此处第一显示屏22的显示面朝向玻璃板4的背面,并不意味着第一显示屏22的显示面与玻璃板4的背面正对),所述第二显示装置1位于所述玻璃板4的上方,且所述第二显示屏12的显示面朝向所述玻璃板4的正面,所述玻璃板4用于反射所述第二显示屏12显示的第二显示图像13以及透射所述第一显示屏
22的第一显示图像23,且所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23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以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图案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23的图案组合形成裸眼3d效果。此外,所述汽车仪表还包括第一连接臂5,所述第一连接臂5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背壳21固定连接的第一端部52及与所述第二背壳11固定连接的第二端部51,所述第二背壳11与所述第二端部51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显示装置1的位置的位置调节结构,所述位置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显示装置1相对所述第二端部51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以调节所述第二显示图像13关于所述玻璃板4正面的虚像(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23之间的对齐度。
48.参见图3和图4,由于玻璃板4由上至下向前倾斜设置,第二显示装置1位于玻璃板4的上方,且第二显示屏12的显示面朝向玻璃板4的正面。在第二显示屏12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第二显示屏12的显示面上显示第二显示图像13,第二图像的光线射向玻璃板4的正面,经玻璃板4的正面反射,第二显示图像13的光线射向前方至人眼中,因而人眼可通过玻璃板4正面的反射看到第二显示图像13,即位于玻璃板4后方的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
49.此外,第一显示装置2位于玻璃板4的后方,第一显示屏22的显示面朝向玻璃板4的背面。第一显示屏22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第一显示屏22的显示面上显示第一显示图像23,第一显示图像23的光线射向玻璃板4的背面并透过玻璃板4,第一显示图像23的光线射向位于玻璃板4前方的人眼中,因而人眼可透过玻璃板4看到位于玻璃板4后方的第一显示图像23。
50.在第一显示屏22和第二显示屏12同时点亮的情况下,人眼可同时看到第一显示图像23和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此外,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显示图像23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的图案与第一显示图像23的图案形成3d效果。
51.参见图5,具体地,如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的图案(以下简称“第二图案15”)相比第一显示图像23的图案(以下简称“第一图案24”)靠前,第一图案24与对应的第二图案15叠加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由于第二图案15与人眼的距离相比第一图案24与人眼之间的距离更近,通过第一图案24与第二图案15之间的间距差实现3d效果。
52.继续参见图5,进一步地,如人眼在a位置观察第一图案24和第二图案15时,由于第二图案15在前、第一图案24在后,第二图案15会遮挡第一图案24的x区域,此时可以看到第二图案15位于第一图案24的x区域;人眼在b位置观察第一图案24和第二图案15时,第二图案15会遮挡第一图案24的y区域,此时可以看到第二图案15位于第一图案24的y区域。可见由于人眼位置的变动,第二图案15也会相对第一图案24发生变化,从而增强第一图案24与第二图案15形成的组合图像的3d效果。
53.容易理解的是,只需确保第二图案15与第一图案24在前后方向上形成间距,第一图案24与第二图案15组合即形成3d效果。因而可以为第二图案15在前,也可以为第一图案24在前。
54.参见图3,容易理解的,所述第一显示屏22的显示面与所述玻璃板4的正面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二显示屏12的显示面与所述玻璃板4的正面之间的夹角。
55.参见图4,由上文可知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为第二显示图像13相对玻璃板4正面的镜像。可以看出第二显示图像13和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分别位于玻璃板4正面的两侧,且第二显示图像13与玻璃板4正面之间的夹角与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玻璃板4正面之
间的夹角相等,进一步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平行于第一显示图像23,又由于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显示图像23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的各点与第一显示图像23之间的距离均不变,人眼位置发生变动时,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能够整体相对在第一显示图像23上进行平移,防止出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显示图像23出现交错的情形,避免人眼的视觉混乱。
56.参见图1和图2,第二显示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位置可调,进而第二显示图像13在前后位置上可调,对应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在上下方向(在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的平面上,在虚像的纵向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了调整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相对第一显示图像23的位置,使得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显示图像23对齐,以确保3d效果。
57.上文的“对齐度”可以理解为,在驾驶人员的常规视角下,第一图案24的边缘与第二图案15的边缘对齐或拼接,以形成完整的显示图案;或者根据其设计目的,在常规视角下,第一图案24与第二图案15部分重叠。因而只需确保第一显示图像23与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组合形成的组合图像,在前述常规视角小,该组合图像能够达到其设计的组合目的即可。
5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位置调节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背壳11上的第一限位面161和第一导向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51上的第二限位面511和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面161与所述第二限位面511配合且均与所述第二显示屏12的显示面平行,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配合以对所述第二显示装置1在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进行导向。
59.参见图1和图2,第一连接臂5的设置,使得第一显示装置2和第二显示装置1构成一个整体。
60.参见图6、图7和图8,调节结构的设置,使得在第二显示装置1与第一连接臂5的第二端部51连接时,第二显示装置1相对第二端部51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可调。具体地,第二背壳11上设有第一限位面161和第一导向结构,第二端部51上设有第二限位面511和第二导向结构,且第一限位面161与第二显示屏12的显示面平行,由于第一限位面161与第二限位面511配合,在调整第一显示装置2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时,第一限位面161与第二限位面511始终处于贴合状态,受第二限位面511的限定,第一显示屏22的显示面只能在其所在平面内移动,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的设置,对第二显示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导向,进一步地,使得第一显示屏22的显示面只能沿着其所在平面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平移,相应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在其所在平面内、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平移。明显地,在前后方向上调整第二显示装置1的位置时,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在其所在平面内平移时,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显示图像23之间的间距不会发生改变。
61.在组装汽车仪表时,可先点亮第一显示屏22和第二显示屏12,再调整第二显示装置1的位置,使得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显示图像23正好对应(前述的“对齐度”),保证3d效果;此外,组装时不必依赖第一连接臂和安装架的制造精度,就可保证3d效果,因而能够降低汽车仪表的制造成本。
62.参见图6、图7和图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背壳11的外侧面设有第二连接部16,所述第二连接部16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第一限位面161,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面161上的限位柱162,所述第二连接部16的上还设有第一螺纹孔163,所述第一螺纹孔163与所述限位柱162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51上的调整槽54,所述调整槽54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螺钉由所述第二端部51的上侧穿过所述调整槽54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63固定连接。
63.调整槽54沿前后方向设置,限位柱162插入至调整槽54内,限位柱162受调整槽54的限制,限位柱162是能够沿着调整槽54的延伸方向移动,因而第二显示装置1只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限定第二显示装置1的移动方向。
64.容易理解的是,限位柱162的截面可以为矩形、六边形等具有偶数边的形状,在限位柱162与调整槽54配合时,限位柱162的两个侧边分别与调整槽54的两个侧棱配合,限位柱162无法相对调整槽转动,进而防止第二显示装置1相对第二端部51转动。
65.在将第二显示装置1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后,通过第一螺钉将第二显示装置1与第二端部51进行紧固,就实现了第二显示装置1相对玻璃板4和第一显示装置2的位置保持不变。
66.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槽54包括前后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固定段512、限位段513和第二固定段514,所述限位柱162的前后侧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163,所述限位柱162前侧的所述第一螺纹孔163与所述第一固定段512对应,所述限位柱162与所述限位段513对应,所述限位柱162后侧的所述第一螺纹孔163与所述第二固定段514对应。
67.第二显示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调整的过程中,限位柱162沿着限位段513进行前后调整,限位柱162前后移动的距离受限位段513前后方向的长度限定;在以上前后方向上移动调整的过程中,限位柱162前侧的第一螺纹孔163和后侧的第一螺纹孔163,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限位柱162前侧的第一螺纹孔163的移动区域始终对应位于第一固定段512的范围内,限位柱162后侧的第一螺纹孔163的移动区域始终对应位于第二固定段514的范围内。
6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段512的长度、所述限位段513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固定段514的长度相等,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163与所述限位柱162之间的距离相等,且等于所述第一固定段512的长度。
69.由于第一固定段512的长度、限位段513的长度、第二固定段514的长度以及两个第一螺纹孔163与限位柱162之间的距离的限定,限位柱162在限位段513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柱162前侧的第一螺纹孔163对应的在第一固定段512的前端和后端的区域内移动,限位柱162后侧的第一螺纹孔163对应的在第二固定段514的前端和后端的区域内移动,使得在第二显示装置1在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能够将第二显示装置1与第二端部51固定连接。
7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槽5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整槽54在所述第二显示屏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16上的限位柱162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调整槽54对应一个所述限位柱162。
71.第二端部51上设置两个相对的调整槽54,相应地,第一限位面161上的限位柱162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调整槽54和两个限位柱162,限定了第二显示装置1只能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且即使限位柱162为圆柱结构时,由于两个限位柱162分别与两个调整槽54配合,使得第二显示装置1无法相对第二端部51转动。
7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16包括四个用于形成第一螺纹孔163的第
一螺钉柱和四个第一连接板,四个第一螺钉柱呈四角布置,四个第一螺钉柱顺次通过四个第一连接板连接形成矩形的第二连接部16,第一螺钉柱的上端面、第一连接板的上端面均在同一个平面内且共同构成第一限位面,在前后方向的两个第一连接板上向上凸出有前述限位柱162。
73.参见图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背壳11的上部向上凸起形成凸起部17,所述凸起部17上设有用于与汽车固定的第一固定部18,第一固定部18与凸起部17之间还通过加强筋连接。
74.在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双显示屏汽车仪表安装在汽车上时,第二显示装置1位于仪表台的弧形的遮光挡件处,汽车仪表通过第一固定部18悬挂在遮光挡件处;此时,汽车仪表的重力作用透过凸起部17作用在第一固定部18上,向上的凸起部17使得凸起部17的倾斜的与第一固定部18连接,因而汽车仪表的重力方向与凸起部17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减小了汽车仪表的重力垂直于凸起部17的分力,从而优化了第二背壳11处的受力,延长汽车仪表的使用寿命。
75.参见图8和图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背壳21与所述第一端部52之间设置有固定所述第一连接臂5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壳21上的第一连接部25和定位柱27,所述第一连接部25后侧面为第三限位面26,所述定位柱27设置于所述第三限位面26上,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52上的第四限位面521和定位孔522,所述第三限位面26与所述第四限位面521配合,所述定位柱27与所述定位孔522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25上设有第二螺纹孔28,所述第一端部52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28相对应的连接孔523,第二螺钉由所述第一端部52的后侧穿过所述连接孔523与所述第二螺纹孔28固定连接。
76.第一背壳21与第一端部52配合时,第一背壳21上的第三限位面26与第一端部52上的第四限位面521配合,第一背壳21上的定位柱27与第一端部52上的定位孔522配合,定位柱27与定位孔522配合的方式,使得第一连接臂5与第一显示装置2在组装完毕后,这两者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
77.第二螺钉、第二螺纹孔28和连接孔523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部25与第一显示装置2紧固在一起。
78.进一步地,定位柱27和定位孔522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二螺纹孔28和连接孔523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第二螺纹孔28位于第一连接部25的四角位置。使得第一连接臂5与第一显示装置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7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5包括四个用于形成第二螺纹孔28的第二螺钉柱和四个第二连接板,四个第二螺钉柱呈四角布置,四个第二螺钉柱顺次通过四个第二连接板连接形成矩形的第一连接部25,第二螺钉柱的端面、第二连接板的端面均在同一个平面内且共同构成第三限位面26,其中两个第二连接板的端面上向远离该第二连接板的方向上凸出有前述定位柱27。
80.参见图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连接臂5上设有沿第一连接臂5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加强侧壁53,第一加强侧壁53的数量为两个,在第一显示装置2的长度方向上,两个第一加强侧壁53相对设置,第一加强侧壁53的一侧与第一连接臂5连接,第一加强侧壁53的另一侧朝向第一显示装置2和第二显示装置1的一侧延伸,在第一连接臂5与第一
显示装置2和第二显示装置1连接的状态下,第一端部52和两个第一加强侧壁53包覆住第一连接部25,第二端部51和两个第一加强侧壁53包覆住第二连接部16。
81.第一加强侧壁53的设置,增强了第一连接臂5的结构强度,使得第一显示装置2、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显示装置1组装完成后,第一连接臂5不会因为第一显示装置2或第二显示装置1的重力而变形,确保第一显示屏22的显示面与第二显示屏12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的恒定。
8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限位面26平行于所述第一显示屏22的显示面,所述第四限位面521与所述第二限位面51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
°‑
100
°
,例如:80
°
、85
°
、88
°
、90
°
、92
°
、94
°
、98
°
、100
°

83.第二端部51的第二限位面511与第二显示装置1的第一限位面161配合,第一限位面161与第二显示屏12的显示面平行,可以得到第二限位面511与第二显示屏12的显示面平行;第一端部52的第四限位面521与第一显示装置2的第三限位面26配合,第三限位面26与第一显示屏22的显示面平行,可以得到第四限位面521与第一显示屏22的显示面平行。因而第四限位面521与第二限位面511之间的夹角与第一显示屏22的显示面与第二显示屏12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相等。因而可通过控制第一连接臂5的第二限位面511与第四限位面521之间的夹角,实现控制第一显示屏22的显示面与第二显示屏12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
84.参见图1、图2和图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仪表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臂6,所述第二连接臂6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背壳21连接的第三端部63及与所述第二背壳11连接的第四端部62,所述第四端部62上设有前后方向的配合槽,所述第二背壳11上设有与所述配合槽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臂6的第三端部63与所述第一背壳2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显示装置1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臂6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5的两侧。
85.第二连接臂6的设置,使得第一显示装置2和第二显示装置1之间通过三个连接臂连接,整体增强汽车仪表的结构强度,确保第一连接臂5不会发生形变,保证第一显示屏22的显示面与第二显示屏12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恒定。
86.进一步地,第二连接臂6上设有沿第二连接臂6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加强侧壁61,每个第二连接臂6上的第二加强侧壁61的数量为两个,在第一显示装置2的长度方向上,两个第二加强侧壁61相对设置,第二加强侧壁61的一侧与第二连接臂6连接,第二加强侧壁61的另一侧朝向远离第一显示装置2和第二显示装置1的一侧延伸。
87.第二加强侧壁61的设置也能够加强第二连接臂6的结构强度。
8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6均采用金属制成。确保组装形成汽车仪表后,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6均不会发生形变。
8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可采用oled屏、段码屏、tft屏等。
90.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其包括前述的双显示屏汽车仪表。由于该汽车上搭载有前述汽车仪表,其能够实现前述3d效果的显示。
91.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92.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
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