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防护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82516发布日期:2022-07-16 04:5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防护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防护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两驱商用车,普遍在车架左右纵梁下翼面装两个支架,两个支架通过左右螺栓与车桥纵梁的下翼面相连,再将前防护的横梁通过螺栓装于支架上,形成横梁与车架之间的连接,且由于商用车产品的特性,前桥为驱动桥,桥壳较大,为保证桥壳与发动机的间隙,现有产品会大幅度的上抬发动机及车身的高度,造成整车高度过高,尤其在四驱的商用车领域,其车架前端离地间隙远大于常规两驱商用车,而法规要求前防护离地高度不大于400mm,致使四驱商用车的前防护支架悬臂过长,车辆的前防护结构强度不够,且由于零部件之间使用螺栓等紧固件过多,会进一步降低前防护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防护装置,防护装置防护效果好。
4.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防护装置。
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防护装置包括:横梁、至少一个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段、倾斜段以及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二支撑段适于连接在所述车辆的车架的底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在所述横梁上,从所述第一支撑段到所述第二支撑段的方向上,所述倾斜段自下向上倾斜。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横梁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车辆的车架连接。
6.由此,通过在车架与横梁之间设置第一支撑件,且第一支撑件形成有倾斜段和在倾斜段两端设置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倾斜段在满足防护装置离地间隙的设计要求的同时,降低车辆的车身高度,以使车辆的稳定性更高,可以增加第一支撑件的结构强度,降低防护装置受到外力时发生断裂、变形等的可能性,提高防护装置的整体性,减少紧固件的使用,增加车辆的安全系数。第二支撑件可以起到支撑横梁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防护装置的防护效果。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上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一支撑段相连。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加强筋的其中一端位于所述横梁的边沿,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段相连。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内限定出具有敞开侧的容纳腔,所述第二承载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承载部相连。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
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敞开侧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承载部贴合设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适于连接在所述车辆的车架的其中一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安装板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为一体成型件。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支撑件和第二子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一子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子支撑件之间。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防护装置。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装置和车架的主视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装置和车架的后视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梁的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支撑件的示意图。
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支撑件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防护装置100;
25.横梁10;加强筋11;第一连接板12;通孔121;第二连接件13;加强板14;
26.第一支撑件20;第一支撑段21;倾斜段22;
27.第二支撑段23;第一安装孔231;
28.第一承载部24;容纳腔241;第一连接段242;第二连接段243;第三连接段244;第一子承载部245;第二子承载部246;
29.第二承载部25;安装板26;第二安装孔261;第一子支撑件20a;第二子支撑件20b;
30.第二支撑件30;支撑件主体31;第一连接件32;
31.车架200。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防护装置100和车辆。车辆可以为商用车。防护装置100可以设在车辆的前侧也可以设置在后侧,下面以防护装置100设置在车辆的前侧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代表对此的限制。例如,横梁10的长度方向为车辆的左右方向,横梁
10的高度方向为车辆的上下方向,横梁10的宽度方向为车辆的前后方向。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防护装置100包括:横梁10、至少一个第一支撑件20以及第二支撑件30,第一支撑件2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段21、倾斜段22以及第二支撑段23,第二支撑段23适于连接在车辆的车架200的底面上,以保证第一支撑件20对车架200的支撑效果。例如,车架200位于横梁10的斜上方,以进一步保证第一支撑件20的支撑稳定性。第一支撑段21连接在横梁10上,从第一支撑段21到第二支撑段23的方向上,倾斜段22自下向上倾斜。
34.如图1-图5所示,第一支撑段21、倾斜段22和第二支撑段23依次连接,第一支撑段21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段21可以连接在横梁10的后侧上。第二支撑段23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段21位于第二支撑段23的下方,倾斜段22自第一支撑段21朝向第二支撑段23逐渐向车辆的后方倾斜,实现倾斜段22与第一支撑段21、第二支撑段23的倾斜连接。
35.第二支撑件30的一端与横梁10的中部相连,第二支撑件30的另一端适于与车辆的车架200相连。如图1所示,第二支撑件30的一端在车架200的前侧与车架200连接,另一端在横梁10的后侧与横梁10连接。第二支撑件30包括支撑件主体31和两个第二连接件32,第二连接件32在横梁10的左右方向对称设置,两个第二连接件32分别与支撑件主体31靠近车架200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件32呈l形设计,第二连接件32的两侧分别连接车架200和支撑件主体31,形成第二支撑件30在左右方向的限位和固定。横梁10的后侧还设置有第三连接件13,第三连接件13在横梁10后侧与横梁10垂直设置,两个第三连接件13在横梁10的左右方向对称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三连接件13在第二支撑件30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件13连接,两个第三连接件13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加强板14,形成对第三连接件13的有效支撑。
36.第二支撑件30的一端与横梁10的中部相连,第二支撑件30的另一端适于与车辆的车架200相连,以在车架200的前方形成对横梁10的支撑,增加横梁10结构强度,以使防护装置100具有更好的防护作用,降低车架200被损坏的可能性,同时,可以分散第一支撑件20的受力,进一步保证第一支撑件20的结构强度,降低第一支撑件20变形的可能性,避免第一支撑件20挤压变形导致撞击物入侵车架200或车辆的发动机以及驾驶室,有效降低车辆的使用和维护的成本。
37.由此,通过在车架200与横梁10之间设置第一支撑件20,且第一支撑件20形成有倾斜段22和在倾斜段22两端设置的第一支撑段21和第二支撑段23,倾斜段22在满足防护装置100离地间隙的设计要求的同时,降低车辆的车身高度,以使车辆的稳定性更高,可以增加第一支撑件20的结构强度,降低防护装置100受到外力时发生断裂、变形等的可能性,提高防护装置100的整体性,减少紧固件的使用,增加车辆的安全系数。第二支撑件30可以起到支撑横梁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防护装置100的防护效果。
38.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横梁10上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11,加强筋11与第一支撑段21相连。例如,在横梁10的后侧设有加强筋11,加强筋11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加强筋11在横梁的左右方向上对称分布。例如,加强筋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加强筋11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2,第一连接板12上开设有通孔121,第一连接板12与横梁1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2和加强筋11可以与横梁10一体成型制造,紧固件可以穿过通孔121连接第一支撑件20和横梁10。
39.由此,通过在横梁10上设置加强筋11,且加强筋11与第一支撑段21连接,可以增加横梁10的结构强度,以使横梁10具有良好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40.进一步地,加强筋11与横梁10的延伸方向相同,加强筋11的其中一端位于横梁10的边沿,加强筋11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段21相连。
41.如图3所示,加强筋11在横梁10的长度方向可以延伸,加强筋11的一端与横梁10的端部齐平或者靠近端部设置,加强筋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12止抵第一连接段242。由此,通过使加强筋11的一端位于横梁10的边沿设置,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段21连接,以使横梁10的两端结构都能得到强化,有助于提高横梁10端部的硬度和刚度,可以提高横梁10至少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抵抗变形的能力。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件20包括第一承载部24和第二承载部25,第一承载部24内限定出具有敞开侧的容纳腔241,第二承载部25设于容纳腔241内且与第一承载部24相连。第一承载部24上下方向上的两端和一侧敞开,内部限定出容纳腔241,可以容纳第二承载部25,第二承载部25为中空的且横截面为矩形的管状结构,第一承载部24和第二承载部25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第一承载部24可以包括第一子承载部245和第二子承载部246,第一子承载部245在第二子承载部246的上方与第二承载部25适配,第二子承载部246在横梁10的左右方向连接在第二承载部25的两侧,第一子承载部245和第二子承载部246间隔设置。
43.由此,第一承载部24内侧限定出容纳第二承载部25的容纳腔241,第二承载部25在容纳腔241内与第一承载部24连接,可以增加第一支撑件20的结构强度,降低第一承载部24受力变形的可能性,以使第一支撑件20对横梁10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承载部24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42、第二连接段243以及第三连接段244,第三连接段244与第一连接段242相对,第二连接段243与敞开侧相对。第一连接段242、第二连接段243以及第三连接段244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二承载部25贴合设置。
45.在第一承载部24的左右方向,第一连接段242与第三连接段244对称分布,第二连接段243在第一承载部24的前方连接第一连接段242和第三连接段244,且第二连接段243与第一连接段242、第三连接段244之间的连接处圆弧过渡,以使第一承载部24的内侧与第二承载部25的部分外表面能够贴合,从而增加第一承载部24和第二承载部25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以使第一承载部24和第二承载部25连接后的第一支撑件20的结构强度更高。
46.在一些示例中,结合图2、图4和图5,第一支撑件20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板26,安装板26适于连接在车辆的车架200的其中一侧。安装板26在第三连接段244所在的一侧与第一承载部24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或者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段244构造为第一承载部24远离车架200的一侧,第一连接段242构造为第一承载部24靠近车架200的一侧。由此,通过在第一支撑件20上设置安装板26,且安装板26可以连接在车架200的一侧,以便于第一支撑件20与车架200的连接,增加第一支撑件20与车架200连接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支撑件20与车架200连接的结构强度。
47.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件20与安装板26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具体而言,第二支撑段23的上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31,第一安装孔231可以沿着第二支撑段2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安装板26超出第二支撑段23的部分设置多个第二安装
孔261,第二安装孔261可以沿着第二支撑段2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车架200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231和第二安装孔261相对应的通孔121,第一安装孔231适于与车架200的底面的通孔121连接,第二安装孔261适于与车架200的侧面的通孔121连接,同时,为了便于降低制造工艺的难度,第一安装孔231、第二安装孔261和通孔121设计的规格和尺寸可以相同。
48.由此,第一支撑件20与安装板26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可以便于增加安装板26从多个方向实现与车架200的安装,可以分散穿过安装孔和通孔121的紧固件的受力,防止应力过于集中在其中在部分紧固件上,可以改善紧固件被剪断的情况出现。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0为一体成型件,也就是说,第一支撑段21、倾斜段22和第二支撑段23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以利于提高第一支撑件20的结构强度。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件20为多个,多个第一支撑件2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支撑件20a和第二子支撑件20b,第二支撑件30设于第一子支撑件20a和第二子支撑件20b之间。由此,第一子支撑件20a和和第二子支撑件20b在横梁10的左右方向对称分布,第二支撑件30设置在两个子支撑件的中间,可以增加横梁10与车架200之间的连接点,分散横梁10与车架200连接时过于集中的应力,可以提高防护装置100的结构强度,以使防护装置100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提升其抵抗变形的能力,降低支撑件与车架200连接的紧固件被剪断的可能性。
5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车辆的防护装置100。
52.结合图1至图5,在车辆的横梁10与车架200之间设置多个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第一支撑件20的一端连接在横梁10上,横梁10上设有对这一端限位和固定的第一连接板12,第一支撑件20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板26与车架200的侧面和底面连接,可以增加第一支撑件20与车架200的接触面积,分散连接点,避免应力过于集中。第一支撑件20包括第一承载部24和第二承载部25,第一承载部24具有容纳第二承载部25的容纳腔241,第二承载部25可以为矩形的方管,第二承载部25在容纳腔241内与第一承载部24至少部分贴合,增加第一承载部24和第二承载部25之间连接的紧密性,第一承载部24和第二承载部25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连接,增加第一支撑件20的结构强度,提高其抵抗变形的能力。
53.由此,第一支撑件20通过安装板26同时实现与车架200的侧面和底面连接以及第一支撑件20可以为整体式结构,可以降低紧固件的使用,减少紧固件被剪断的风险点,增加第一支撑件20与车架200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的结构强度,增加的第二支撑件30可以保护第一支撑件20不变形,增加第一支撑件20以及整个防护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5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
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