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反向撑轮圈结合体的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764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反向撑轮圈结合体的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充气轮胎,更具体地说涉及带有一个斜线网层处胎身和由两个在轴向隔开的撑轮圈芯所增强的两个撑轮圈区在重载荷下使用的充气轮胎。
用于重载荷下的斜线网层外胎身经常使轮胎内的构件处于很大应力的重载荷下工作。这种轮胎的撑轮圈和侧壁区域尤其要经受住轮胎的这些部位上所产生重复应力引起的较大的变形。这些周期的变形又能导致增强复合材料和用于撑轮圈和侧壁部位上的增强材料发生疲劳破裂。
本专利申请人已经找到一种对撑轮圈和侧壁区域能特别耐久的轮胎结构。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线网层的第一组的径向最外边的线网层未端的高度要高于第二组线网层的径向最外边线网层高度,该线网层未端的高度是由一个基准点P所测得的距离,该基准点位于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与通过轴向最外边的撑轮圈芯子的中心的平面A和撑轮圈区域的径向内侧表面的交点处。
按照本发明的轮胎结构提供一个在撑轮圈和侧壁区域内并由轮胎的轴向内侧朝着轴向外侧产生逐渐减小的刚度。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是显示按照本发明的轮胎的撑轮圈和侧壁区域一个径向横截面示图;
图2是显示按照本发明的轮胎的撑轮圈和侧壁区域一个平面示图。
在整个说明书中术语“轴向”和“轴向的”是指沿着轮胎转动轴线的位移,而术语“径向”和“径向的”是指垂直于轮胎的转动轴线的位移。术语“轴向内侧”和“轴向外侧”是指相对于中间圆周平面M-M的轴向位置。该中间圆周平面M-M是一个垂直于转动轴线的一个平面并位于两个撑轮圈区域之间的中间位置。
参看图1,图中显示一个在重载荷下使用的具有斜线网层外胎身的撑轮圈区域1和侧壁区域2的横截面示图。应当可以理解按照本发明的轮胎相对于中间圆周平面M-M是对称的。该轮胎包括一对用于与轮缘的撑轮圈座和轮缘凸缘相接合的环形撑轮圈区域1。该撑轮圈区域1包括两个在轴向分隔开并基本上不伸长的环形撑轮圈芯子3,4。该撑轮圈芯子3,4如图1的实施例所示,是由用橡皮作为隔离体的金属丝组成,而且每个撑轮圈芯子一般均为正方形截面。本发明并非局限于采用这样的撑轮圈芯子3,4,只是同样可以采用不同结构和截面形状的撑轮圈芯子。一个侧壁区2由每个撑轮圈区1的径向向外延伸至轮胎的冠顶区域5内。该冠顶区域5具有一个环绕着该区在圆周方向延伸的地面接触轮面6。
该外胎身7是由三组线网层8,9,10组成,其中每组至少有一层纺织品线网层,各组线网层以其在撑轮圈区1和它们的边缘部分8″,9″,10″之间延伸,它们的主要部分8′,9′,10′要绕过撑轮圈芯子3,4进行缠绕。第一组8的线网层是环绕着轴向内侧撑轮圈芯子3由轮胎的内侧朝着外侧进行缠绕,而第二组9的线网层是环绕着轴向外侧撑轮圈芯子4由轮胎的内侧朝着外侧进行缠绕,而第三组的线网层是环绕着轮圈芯子3,4两个芯子由轮胎的外侧朝着内侧进行缠绕。
在整个的本说明书中所用的术语“环绕…缠绕”是描述外胎身线网层8,9,10各组在轮胎的撑轮圈区域内的锚固情况,应当可以理解这一术语也包括图1中由第三组线网层10所显示的情况,该组的边缘部分10′不形成一个翻起部分而且都是在撑轮圈芯子3,4的径向向内进行锚固。
在轮胎技术领域中人们所熟知的是用作外胎身线网层的数目决定于轮胎的大小和轮胎所必然承受的载荷能力大小。在每一组8,9,10中,线网层的数目一般是在2和4层之间变化。
组成外胎身的纺织成线网层的线束材料可以由通常在轮胎中,使用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如尼龙,聚酯等进行选择。本专利申请人已发现尼龙对用于线网层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组8,9,10是一种特别合适的材料。
本发明在图1所示,为了清楚起见,将各线网层的每一组8,9,10只表示其一个线网层未端,即每组的线网层都具有最高的线网层未端,也就是下面所说的径向最外边的线网层未端。
可以看出,线网层的第一组8的径向最外边线网层的未端11是位于高度h1处,该高度是大于线网层第二组9的径向最外边线网层未端15的高度h2。
图1还显示出一个增强层22,该层是设置在线网层的第一组8的主要部分8′与它们的边缘部分8″之间。对该层在下文将参照图2所示的实施例将进一步描述。
现在更看重地参看图2,图中显示本发明的轮胎的撑轮圈足以图解的方式表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外胎胎壳线网层未端的位置安排,其中线网层的第一和第二组8,9,每线包括4层线网层,而其中线网层的第三组10包括2层线网层。线网层的第一组8的线网层未端11,12,13,14的高度都是由0.4和0.6之间乘以轮胎横截面积高度h构成,而各线网层的第二组9的线网层未端15,16,17,18的高度是由0.25到0.45之间乘以轮胎横截面的高度ho构成。在各线网层的第一和第二组8,9的每一组的线网层的未端都是交错的而且其终点的安排是位于在轴向更靠近轮胎的中间圆周平面的每个线网层的未端依次地在径向向外伸出更远一些,由此则在撑轮圈区域1和侧壁区域2内从轮胎的轴向内侧向着外侧逐渐降低其刚度。
轮胎横截面的高度ho是由基准点P至轮胎的在其表面上沿着一条平行于中间圆周平面M-M的直线上的轮胎径向最外边的一点的距离测得的。
在图2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最佳实施例中,线网层的第二组9的径向最外侧线网层未端15是位于由线网层的第一组8的两个径向最内侧线网层未端13,14之间构成的一个高度上。
线网层的第三组10的线网层未端19,20位于撑轮圈区域1的轴向内侧部分,并位于撑轮圈芯子3,4的径向最内侧边缘21的径向向内的一个高度,换言之,线网层的第三组10的各线网层在撑轮圈芯子3,4的径向向内终止而不带翻起部分。
在斜线网层外胎身结构中,外胎身线网层的增强线束与中间圆周平面M-M所构成的夹角一般不是恒定值,而在由撑轮圈区至冠顶区域是变化的,在侧壁区2的角度要大于在冠顶区5的角度。对于本发明,所有三组8,9,10的外胎身线网层的线束与轮胎的中间圆周平面M-M所形成的角度在冠顶区5内最好是在36°与42°之间,而在侧壁区域2内最好是在56°与62°之间。
撑轮圈区1和侧壁区2可以通过一个增强层22得到进一步增强与增加刚度。这种增强层22最好是至少有一个线网层是由纺织品增强线束构成。
在实施例中所示,增强层22是在各线网层的第一组8的线网层的主要(称为“向下)部分8′与这些相同的线网层的翻起部分8″之间的夹层中。增强层22是由一个位于线网层的第二组9的径向最外侧线网层未端15的径向内侧的一个径向内边缘22′径向向外伸出到达位于线网层的第一组8的径向最外边的线网层未端11的径向向外的一个径向外侧边缘22′处。
本专利申请人已发现尼龙是用于增强层22的线束特别合适的材料。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采用尼龙用于增强层22的线束而是可同样地采用其它织物材料用于增强层22的线网层应用于轮胎中。增强层22的线束与轮的中间圆周平面M-M所形成的角度最好是在20°与35°之间。
如图2中所说明的轮胎的撑轮圈区1至少还要包括一层最好是两层附加的橡胶层23,24,通常称为胎圈包布,延伸至撑轮圈区域1的轴向外侧,通常称为撑轮圈区的底部。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轮胎的撑轮圈区1包含有两个附加的橡胶层23,24。
权利要求
1.一种重型充气轮胎有一个斜线网层外胎身和两个撑轮圈区域,而每个撑轮圈区域又具有两个撑轮圈芯子,由此则该外胎身包含有至少每组有一个纺织品线网层的至少三组线网层,该第一组线网层要环绕着轴向内侧撑轮圈芯子由轮胎的内侧向外侧进行缠绕,而第二组线网层要环绕着轴向向外侧撑轮圈芯子由轮胎的内侧向外侧进行缠绕,而第三组的线网层要环绕着两个撑轮圈由轮胎的外侧向内侧进行缠绕,其特征在于各线网层的第一组的径向最外边线网层末端是位于一个比各线网层的第二组的径向最外边线网层末端的高度更大的一个高度上,一个线网层末端的高度值是由一个基准点P之间的距离测量的,该点P是位于垂直轮胎的转动轴线并通过轴向最外侧撑轮圈芯子的中心的平面A与撑轮圈区域的径向内侧表面相交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重载荷下使用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线网层的第一组的线网层未端的高度是在0.4与0.6之间并乘以轮胎横截面的高度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在重载荷下使用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线网层的第二组的线网层未端的高度是在0.25与0.45之间并乘以轮胎横截面的高度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在重载荷下使用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线网层的第一组的线网层未端都是交错排列的,而且其终止点的的排列是位于在轴向更靠近轮胎的中间圆周平面的每个线网层的未端依次地在径向向外伸出更远一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在重载荷下使用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线网层的第二组的线网层未端都是交错的而且其终止点的安排是位于在轴向更靠近轮胎的中间圆周平面的每个线网层的未端依次地在径向向外伸出更远一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在重载荷下使用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各线网层的第二组的径向最外边的线网层未端位于各线网层的第一组的两个径向最内侧线网层未端的两个高度之间的一个高度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在重载荷下使用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轮胎的冠顶区域内外胎身的线网层的线束相对轮胎的中间圆周平面形成的角度是在36°与42°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在重载荷下使用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增强层,该增强层位于撑轮圈和侧壁区域内,而且在各线网层的第一组的各线网层的主要部分与各线网层的第一组的线网层的翻起部分之间是夹层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在重载荷下使用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增强层是由一个位于各线网层的第二组的径向最外边的线网层未端的径向向内的径向内侧边缘径向向外伸出到达位于各线网层的第一组的径向最外边的线网层未端的径向向外的一个径向外侧边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在重载荷下使用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增强层的线束与轮胎的中间圆周平面之间形成的角度是在20°与35°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带有一个斜线网层外胎身和由两个在轴向分隔开的撑轮圆芯子(3,4)增强的两个撑轮圈区(1)在重载荷下使用的充气轮胎。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各线网层的第一组(8)的径向最外边的线网层末端(11)所处的高度是大于各线网层的第二组(9)的径向最外边线网层末端(15)的高度值。轮胎结构提供了特别具有耐久性的撑轮圈区(1)和侧层区(2),在撑轮圈区(1)和侧壁区(2)内的刚度是由轮胎的轴向内侧朝着外侧逐渐减小的。
文档编号B60C9/02GK1033597SQ8810850
公开日1989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88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1987年12月11日
发明者安德烈·拉莫克 申请人: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