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卧两用可变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040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坐卧两用可变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公共汽车的座椅结构的改进。
普通的公共汽车的座椅适合白昼行车,但旅客不能躺卧睡觉,而双层卧铺车是将座椅的靠背固定成半卧态的“卧铺”,并不像睡床一样呈水平状,睡觉颇感不舒服,这种卧铺还使旅客的头脚相邻,也不卫生;又因该座椅的靠背不能调呈垂直状,白天,上层旅客也只能悬卧在半空中,亦很不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坐卧舒适、操作简便的坐卧两用可变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其结构要点是底座的固定坐垫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活动坐垫,靠背的底端、顶端分别同活动坐垫、底座的支架顶端是可拆的连接,靠背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枕头。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1、坐卧舒适本实用新型就是在座椅结构基础上设置一些可拆卸的件,即保留了座椅乘坐舒适的特点;又因设置有可拆卸的坐垫、靠背、枕头,就可以此重新组合成水平状两层卧铺,因此睡者亦感到舒适、卫生;2、操作简便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可拆卸坐垫、枕头、靠背、其件少,因此易于组装成座椅或卧铺,操作简单、快捷;3、可增加载客量本实用新型的卧铺改变成座位后,会空出一些多余座位,可以多搭乘一些短途旅客。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右视图;图3是
图1的俯视图;图4是
图1的靠背的顶部具有定位销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
图1的靠背的顶部具有定位凹槽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
图1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呈卧铺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右视图;图9是图7的靠背的顶部具有定位销的C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7的靠背的顶部具有定位凹槽的C局部放大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坐1,底坐1的固定坐垫2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活动坐垫3,靠背5的底端、顶端分别同活动坐垫3、底坐1的支架7顶端是可拆卸的连接,靠背5的顶端设置有可拆卸的枕头6。
活动坐垫3的后部设置有定位孔13,靠背5的底端以销柱4固定于定位孔13内。
支架7的顶端及侧方分别设置有销孔8、销孔10,靠背5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定位销9、定位孔14;定位销9可固定于销孔8或销孔10内,销柱4可固定于靠背5的定位孔14内。
支架7的顶端也可为柱体15,相应于柱体15的靠背5的顶端设置有定位凹槽11。
为使靠背5定位牢固,还可在底坐1上相应设置销柱4的定位凹槽12。
白天行车时,把可拆卸的活动坐垫3置于固定坐垫2上方,定位销9(或柱体15)固定于支架7的侧方的销孔8内(或定位凹槽11),销柱4固定于活动坐垫3的定位孔13内,可拆卸的枕头6置于靠背5的顶端,旅客就可入座了。
夜间行车时,首先将可拆卸的枕头6、靠背5卸下来,再将活动坐垫3置于固定坐垫2之间的底座1上,这就形成了下层卧铺;将销柱4插入靠背5的定位孔14内、水平架在支架7上,即构成了上层卧铺。
权利要求1.坐卧两用可变座椅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固定坐垫(2)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活动坐垫(3),靠背(5)的底端、顶端分别同活动坐垫(3)、底座(1)的支架(7)顶端是可拆卸的连接,靠背(5)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枕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卧两用可变座椅,其特征在于活动坐垫(3)的后部设置有定位孔(13),靠背(5)的底端以销柱(4)固定于定位孔(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卧两用可变座椅,其特征在于支架(7)的顶端及侧方分别设置有销孔(8)、销孔(10),靠背(5)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定位销(9)、定位孔(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卧两用可变座椅,其特征在于支架(7)的顶端为柱体(15),相应于柱体(15)的靠背(5)的顶端设置有定位凹槽(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公共汽车的座椅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其结构要点是底座的固定坐垫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活动坐垫,靠背的底端、顶端分别同活动坐垫、底座支架的顶端是可拆卸的连接,靠背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枕头。本实用新型具有坐卧舒适、操作简便、可增加载客量等特点。
文档编号B60N2/32GK2301355SQ9721960
公开日1998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19日
发明者周之滇 申请人:周之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