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弯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395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转弯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照明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汽车转弯时的照明装置。
目前现有的汽车照明装置,均是固定的只能向前照明的灯具。而当夜晚特别是无路灯的路段,汽车行驶转弯时(无论是左转还是右转)会在汽车的左侧或右侧出现一个照明的死角,因此出现的交通事故不胜枚举,有造成行人的事故,有造成汽车与汽车的事故,还有造成本身车辆翻入山坡的事故。
现有技术中解决该方案的办法大都是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也就是利用方向盘的转动带动汽车上现有的照明灯具随之转向照明,以此来消除照明的死角。
现有技术的缺点有1、该装置需要改动原车的结构,将车灯改为活动的结构。
2、因车灯随方向盘而左右摆动,故在会车时影响对方车辆驾驶员的视线。
3、因该装置是机械传动,所以故障率高,提高了维修成本。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转弯照明装置,该汽车转弯照明装置采用电子元件,具有结构简单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转弯照明装置,该汽车转弯照明装置不破坏原车的任何结构,和具有安装简便便于调整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转弯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一控制器,安装在汽车前轴上(也可安装在汽车的其他部位),该控制器分为左控制电路和右控制电路,该左、右控制电路相同,该控制电路中的红外线发射管安装在汽车的转向横拉杆上并与控制电路中的红外线接收管相对应;两个照明灯,以分别向外一预定角度安装在汽车的前端;一控制开关安装在汽车驾驶室内;该控制器、照明灯和控制开关用电缆连接并接至汽车电源上。
其中该左、右控制电路相同,该左控制电路包括,一晶体管BG1,该晶体管BG1的基极接红外线接收管PT1的发射端并经一可变电阻PR1接地,晶体管BG1的发射极接晶体管BG3的集电极并经电阻R1接电源GB正极,晶体管BG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接地并通过电阻R5接晶体管BG3的基极,晶体管BG3的发射极经电阻R7接晶体管BG5的基极,晶体管BG5的集电极接电源GB正极,晶体管BG5的发射极经电阻R9接晶体管BG7的基极,晶体管BG7的集电极接电源GB正极,晶体管BG7的发射极接左灯D1,左灯D1的另一端接地;一集成块IC1,该集成块IC1的1端接地,1端和3端之间并联有三个红外线发射管LED1,3端和6端之间有一电阻R13,6端与2端相接并通过电容C3接地,8端和4端相连并通过一电容C1接地,8端通过一电阻R11接电源GB正极;接收管PT1的集电极接电源GB正极,基极不接。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和特征,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首先请参阅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包括有一控制器13,安装在汽车前轴7上(也可安装在汽车的其他部位),该控制器13分为左控制电路100和右控制电路200,该左、右控制电路100、200相同,该控制电路100中的红外线发射管11安装在汽车的转向横拉杆9上并与控制电路100中的红外线接收管12相对应。
两个照明灯2、4,以分别向外一预定角度安装在汽车的前端。
一控制开关14安装在汽车驾驶室内。
该控制器13、照明灯2、4(图2中为D1、D2)和控制开关14(
图1中为SA)用电缆连接并接至汽车电源GB(图2中)上。
再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其中该左、右控制电路100、200相同,故只对左控制电路100进行描述。
该左控制电路100包括一晶体管BG1,该晶体管BG1的基极接红外线接收管PT1的发射端并经一可变电阻PR1接地,晶体管BG1的发射极接晶体管BG3的集电极并经电阻R1接电源GB正极,晶体管BG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接地并通过电阻R5接晶体管BG3的基极,晶体管BG3的发射极经电阻R7接晶体管BG5的基极,晶体管BG5的集电极接电源GB正极,晶体管BG5的发射极经电阻R9接晶体管BG7的基极,晶体管BG7的集电极接电源GB正极,晶体管BG7的发射极接左灯D1,左灯D1的另一端接地;一集成块IC1(电路中的集成块IC1、IC2为集成电路,其型号为NE555P或SE555,构成方波震荡发射电路),该集成块IC1的1端接地,1端和3端之间并联有三个红外线发射管LED1,3端和6端之间有一电阻R13,6端与2端相接并通过电容C3接地,8端和4端相连并通过一电容C1接地,8端通过一电阻R11接电源GB正极;接收管PT1的集电极接电源GB正极,基极不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请参阅
图1,汽车夜间直行时两转弯照明灯2、4(图2中为D1、D2)都不亮。
如果汽车左转或右转时(请结合参阅图2),因左、右转的控制电路相同,所以只对左转控制电路100进行描述。
汽车左转时方向盘5带动竖拉杆6并带动横拉杆9位移,因横拉杆9和汽车前轴7上分别固定有红外线发射管LED1(
图1中的11)和红外线接收管PT1(
图1中的12),这时发射管LED1和接收管PT1的对应位置发生位移,当相应的角度或距离变化到足够大时,接收管PT1就逃脱了发射管LED1的控制,这时接收管PT1的暗阻增大,发射极、集电极截止,电流经电阻R1到晶体管BG1发射极、基极经电阻PR1接地,由于晶体管BG1有基极电流流过,所以晶体管BG1导通(PNP管),电流经电阻R5、晶体管BG3、电阻R7、晶体管BG5、电阻R9、晶体管BG7经转弯照明灯D1接地,然后各个晶体管逐次导通,使照明灯D1点亮。汽车转弯过后,经由方向盘5带动竖拉杆6并带动横拉杆9的反向位移,使接收管PT1又接受发射管LED1的控制,接收管PT1亮阻减小使之导通,照明灯D1熄灭。
电路中的集成块IC1、IC2构成方波震荡发射电路,它将电流通过集成电路与红外线发射管转换为红外线光,再由红外线接收管转换为电信号去驱动照明灯的亮与灭。
再请参阅
图1所示,该红外线发射管11的安装位置可调,也就是说,控制发射管11和接收管12的角度或距离,可以控制方向盘转动角度大小从而控制转向照明灯点亮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进步与积极效果1、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感,消除了夜间照明的死角。
2、该装置具有无触点,无噪音和无火花的特性,所以安全可靠和免维修。
3、因在驾驶室内装有开关14,所以白天(或进入市区)关闭,只是夜晚才开启,故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几不影响城市交通。
4、在汽车上安装时,不改变原车的任何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转弯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控制器,安装在汽车前轴上,该控制器分为左控制电路和右控制电路,该左、右控制电路相同,该控制电路中的红外线发射管安装在汽车的转向横拉杆上并与控制电路中的红外线接收管相对应;两个照明灯,以分别向外一预定角度安装在汽车的前端;一控制开关安装在汽车驾驶室内;该控制器、照明灯和控制开关用电缆连接并接至汽车电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弯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左、右控制电路相同,该左控制电路包括,一晶体管BG1,该晶体管BG1的基极接红外线接收管PT1的发射端并经一可变电阻PR1接地,晶体管BG1的发射极接晶体管BG3的集电极并经电阻R1接电源GB正极,晶体管BG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接地并通过电阻R5接晶体管BG3的基极,晶体管BG3的发射极经电阻R7接晶体管BG5的基极,晶体管BG5的集电极接电源GB正极,晶体管BG5的发射极经电阻R9接晶体管BG7的基极,晶体管BG7的集电极接电源GB正极,晶体管BG7的发射极接左灯D1,左灯D1的另一端接地;一集成块IC1,该集成块IC1的1端接地,1端和3端之间并联有三个红外线发射管LED1,3端和6端之间有一电阻R13,6端与2端相接并通过电容C3接地,8端和4端相连并通过一电容C1接地,8端通过一电阻R11接电源GB正极;接收管PT1的集电极接电源GB正极,基极不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转弯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控制器,安装在汽车前轴上,该控制器分为左控制电路和右控制电路,该左、右控制电路相同,该控制电路中的红外线发射管安装在汽车的转向横拉杆上并与控制电路中的红外线接收管相对应;两个照明灯,以分别向外一预定角度安装在汽车的前端;一控制开关安装在汽车驾驶室内;该控制器、照明灯和控制开关用电缆连接并接至汽车电源上。
文档编号B60Q1/34GK2382598SQ9921380
公开日2000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5日
发明者李建国, 燕书贵 申请人:李建国, 燕书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