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电子发光号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454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辆电子发光号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在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用发光号牌。
在现有技术中,机动车辆号牌主要为被动光源辩认式结构,其本身不发光,只有在外界光线照射下方可辩认,在光线较暗或夜间辩认时比较困难;此外,也有少数自身可发出光线的机动车辆号牌,其在结构上主要是由光源、电路板、导光板及设置在导光板表面的发光标记层等构成,但其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依靠光源照射发光标记层发光,使光线强弱不够均匀;2、厚度较大,一般在7-8mm;3、结构比较复杂,在使用中故障率较高;4、若使产品发出比较柔和的兰色光线,则生产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易发生故障、厚度较小、并可发出均匀光线的机动车辆电子发光号牌。
为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机动车辆电子发光号牌,包括边框1、位于边框1内侧的底板2和可透光号牌面板3,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可透光号牌面板3之后设置有一个电致场式发光片5,该电致场式发光片5上接有电源10,其与所述底板2之间设有背板6。
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电致场式发光片5可以是设置在一个基片8上,这样既可减少原材料的使用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又便于其固定。
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底板2四周可以设有向上的折边7,所述可透光号牌面板3,电致场式发光片5以及背板6被设置于该折边7之间,这样可比较稳定的固定位置。
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实施例中电致场式发光片5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该实施例中底板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该实施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的说明如下1-边框,2-底板,3-可透光号牌面板,4-不透光薄膜,5-电致场式发光片,6-背板,7-折边,8-基片,9-安装孔,10-电源,11-加强筋,12-出线孔,13-发光号码。
参见
图1~图4知,该机动车辆电子发光号牌具有一个边框1,钢质底板2位于其内侧,底板2的四周设有向上的折边7,可透光号牌面板3、电致场式发光片5及背板6被依次设置于所述折边7之间,所述可透光号牌面板3为透明塑料面板,其上发光号码13处可透过光线,其余不需透光位置内侧贴有塑料不透光薄膜4,所述电致场式发光片5设置在一个基片8上,其上接有电源10,基片8上开设安装孔9,所述背板6为ABS塑料背板,所述底板2上设有加强筋11,其上还开设有安装孔9和出线孔12。
该发光号牌的工作过程是当电源10接通时,电致场式发光片5发出柔和的兰色光线,该光线穿过透光号码13,从而显示出该号牌上的号码。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1、从电致场式发光片5所发出的光线直接穿过发光号码13,光线强弱比较均匀;2、其厚度较小,一般仅4~5mm;3、使用一个电致场式发光片5发光,不同于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多个光源发光,使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故障率减少;4、使用较低的生产成本,即可得到能发出柔和兰色光线的产品。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辆电子发光号牌,包括边框(1)、位于边框(1)内侧的底板(2)和可透光号牌面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透光号牌面板(3)之后设置有一个电致场式发光片(5),该电致场式发光片(5)上接有电源(10),其与所述底板(2)之间设有背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电子发光号牌,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场式发光片(5)设置在一个基片(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辆电子发光号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2)四周设有向上的折边(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用发光号牌,主要解决背景技术所发出的光线强弱不够均匀、产品厚度较大、结构复杂、使用中易出现故障等缺点。该发光号牌包括边框、位于边框内侧的底板和可透光号牌面板,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可透光号牌面板之后设置有一个电致场式发光片,该电致场式发光片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背板,并与电源相接。该发光号牌可作为各类机动车辆的前、后号牌使用,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生产。
文档编号B60R13/00GK2403631SQ99235080
公开日2000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9日
发明者黄文光, 肖文平, 黄永权, 黄炎培, 万广辉, 邱军兴 申请人:广州三得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