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用车轮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64306阅读:来源:国知局
轮盘 或盘边缘的周长的1/3。同时,结果是,各个通风穴5所延伸得最大弧长L'优选大于轮辐装 置15的最窄宽度B'的两倍大小。
[0025] 同时,各个通风穴5在径向线R2上具有其最大的径向净宽,并且因此,在各种情况 下,此径向线平分通风穴5,并且相邻的轮辐装置15的边缘腹板18和侧向腹板17在此径向 线上汇入到彼此中。在此情况下,各个通风穴5在径向线R2上的净宽W的大小被确定为等 于或优选略大于盘部分10的中央区域中的金属部在相同的径向线R2上的径向宽度S ;在 此情况下,盘10的金属部的径向宽度S指的是中央穴12的内周与外侧边缘18'之间在径 向线R2上的宽度,其中,净宽W与盘部分10的径向宽度S的定义分别与图1中所示的轮盘 的平面图或投影以及图3中的剖面图有关。详细地说,尤其是能够在图3中的剖面图清晰 看到的,如图3的下半部分中显而易见的,轮盘10在中央部11的底侧与轮盘的上侧之间在 径向线R2上具有其最大的深度或深度变形V,而各个轮辐装置15的中央腹板16相对于轮 毂连接面的底面近似向外凸出小于1/3。
[0026] 再如图3的剖面图中能够清晰看到的,各个中央腹板16在相对长的径向局部区段 上以平行于毂连接面并且正交于车轮轴线R的方式延伸,该局部区段的长度在图1中由附 图标记T表示。因此,尽管彼此周向偏移,但因为所有轮辐装置均是相同的,所以中央腹板 16的所有相应的径向局部区段都位于垂直于车轮轴线R延伸的平面中。所有轮辐装置15 的中央腹板16垂直于车轮轴线R所布置的长度T在各种情况下长于通风穴的净宽W的一 半,并且在此情况下,长度T在0. 6彡T/W彡0. 7的范围内,更精确地说是近似0. 67。还可 以从图1中的平面图以及图2中的立体图清楚看到的是,在径向方向上看,边缘腹板18具 有连续变化的深度X,该深度首先从通风穴的中央开始连续增大,然后再连续减小,直到到 达轮辐端或盘边缘19。同时,轮辐装置15的侧向腹板17之间的距离A(或者中央腹板16 的宽度)在轮辐装置15内也是变化的,距离A从还包括螺栓孔13的中央部11开始首先连 续减小,然后再增大。
[0027] 中央腹板16的上侧与边缘腹板18的上侧之间的最大相对变形深度在图4中由附 图标记Z表示,并且在通风穴的延伸范围中,优选在IOmm与30mm之间,在中央腹板16与毂 连接面平行并且垂直于车轮轴线布置的区域中,最小深度大于1〇_。
[0028] 如再能够从图1中的平面图中清楚看到的,边缘腹板18的外侧边缘18'从盘 边缘19开始以与径向线Rl成角度的方式倾斜布置,此倾斜角从6°到10°,优选约为 8° ±Γ。图3与图4还示出边缘腹板18的外侧边缘18'与盘边缘19的外侧边缘19'在 各种情况下相对于车轮轴线R倾斜布置。
[0029] 在如图5与图6中所示的车轮盘150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辋部分101与盘 部分110具有与前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几乎相同的结构,并且与前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 相同,中央部111具有四个螺栓孔113,在各种情况下,螺栓孔113的延长部分中延伸出具有 中央腹板116、两个侧向腹板117以及两个边缘腹板118的轮辐装置115,两个侧向腹板117 相对于中央腹板116朝车轮150的外侧弯曲,两个边缘腹板118相对于从中央腹板116弯 向侧向腹板117朝车轮150的外侧再弯回。相邻轮辐装置115的边缘腹板118与大面积的 通风穴105接界,并且盘边缘119在通风穴105的区域中再次恰好平行于车轮轴线R延伸。 盘部分110的金属部的径向宽度S以及各个通风穴105的净宽W,还有轮辐装置15的最小 宽度Β'定位所在的基准圆上的最小宽度Β'与通风穴105的最大弧长L'具有与前一个示 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数值几乎相同的数值,并且就此轮盘周长而言,L'大于盘部分110的周 长的1/6。但是,如尤其在图6中能够清晰看到的,径向局部长度T (中央腹板116沿此径向 局部长度T相对于车轮轴线R正交延伸)显著短于根据图1至图4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 对应的径向局部长度,因此,对于车轮150而言,达到T/W的商的下限范围,即0. 6。
[0030] 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前文的描述会产生将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 围内的多种变型。尽管在所有优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风穴的弧长都大于盘部分的周长 的1/6,但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弧长也可以等于甚或视情况略小 于盘部分的周长的1/6。尽管中央腹板的正交取向是特别有益的,但是也可以相对于车轮轴 线略微倾斜地布置各个轮辐装置的中央腹板。辋部分中轮盘的偏移在各种情况下优选被选 择成,朝轮的外侧伸出最远的表面基本与辋边的最外侧的边缘齐平,或者还在内部,使得盘 部分绝不会伸出辋部分。这些变型以及进一步的变型将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车轮,尤其是客车用的车轮,该车轮包括:辋部分(I),该辋部分用于接纳轮胎;以 及盘部分(10),该盘部分连接至所述辋部分并且由一块片状金属坯料通过成形以及切割或 冲压而形成,所述盘部分(10)包括中央部(11),该中央部具有车轮螺栓用的螺栓孔(13)、 轮毂用的中央穴(12)以及通过成形所述片状金属坯料而形成的多个径向延伸的轮辐装置 (15),所述轮辐装置用于在轮毂与辋部分之间传递力,各个轮辐装置(15)设置有径向延伸 的中央腹板(16),该中央腹板在两侧汇入径向延伸的侧向腹板(17),该侧向腹板从所述中 央腹板(16)的平面向外弯曲,然后汇入到边缘腹板(18)中,该边缘腹板相对于所述侧向 腹板(17)再弯回,所述中央腹板的径向外端以及所述侧向腹板的径向外端汇入到周向环 形的盘边缘(19)中,该周向环形的盘边缘轴向地精确平行于或大体平行于车轮轴线(R)取 向,并且使所有所述轮辐装置(15)彼此连接,所述盘边缘(19)由所述片状金属坯料一体地 形成,并且所述盘边缘形成用于在辋部分(1)与盘部分(10)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接部分,并 且所述盘边缘与相邻的轮辐装置(15)的所述边缘腹板一起界定通风穴(5),该通风穴在所 述边缘腹板(18)与所述盘边缘(19)之间的区域上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装置(15) 的数量与所述螺栓孔(13)的数量是四,并且轮辐装置(15)与螺栓孔(13)关于共同的径向 线(Rl)以镜像对称的方式布置,每个轮辐装置(15)的宽度⑶从所述中央部开始径向朝 外不断变窄,每个通风穴(5)在所述轮辐装置(15)的最窄点(B,)处沿周向方向延伸的弧 长(L,)大于所述盘部分(10)的周长的1/6,各个通风穴(5)沿径向方向在位于两个相邻的 轮辐装置(15)之间的中间的径向线(R2)上具有最大的径向净宽(W),该径向净宽等于或优 选大于所述盘部分(10)的金属部在相同的所述径向线(R2)上的径向宽度(S)。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宽度(S)与所述径向净宽(W)的 比值为从〇. 85到0. 95,并且优选为0. 9 ±0. 02。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轮辐装置(15)的所述中央 腹板(16)的径向局部区段在正交于所述车轮轴线(R)布置的平面中延伸,所述局部区段具 有长度(T),该长度大于所述通风穴(5)的所述径向净宽(W)的一半。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区段的长度(T)与所述径向净宽 (W)的商为从0.6到0.7。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腹板(18)具有深 度,从布置在两个相邻的轮辐装置(15)之间的中间的所述径向线(R2)开始,所述深度先连 续增大,然后再连续减小。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中央部(11)开始,朝 着轮辐外端的方向,轮辐装置(15)的所述侧向腹板(17)之间的距离(A)先连续变窄,然后 再变宽。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腹板(16)与所述 侧向腹板(17)到所述边缘腹板(18)的过渡处之间的最大相对变形深度(Z)在所述通风穴 (5)的延伸范围中为从IOmm到30mm,在径向局部长度的区域中,最小深度优选大于10mm。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腹板(18)的在所 述通风穴(5)的径向外部区域中与所述通风穴(5)接界的外侧边缘(18,)相对于所述螺栓 孔和所述轮辐装置的所述共同的径向线(Rl)以成角度倾斜的方式布置,所述角度为从6° 到10°,优选为8°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腹板(18)的以及 所述盘边缘(19)的与所述通风穴(5)直接接界的外侧边缘(18,、19,)相对于所述车轮轴 线以倾斜方式布置。
【专利摘要】车轮包括辋部分(1)以及盘部分(10),该盘部分由一块片状金属坯料形成,所述盘部分(10)包括中央部(11),该中央部带有螺栓孔(13)以及多个径向延伸的轮辐装置(15),所述轮辐装置(15)汇入到盘边缘(19)中,该盘边缘与所述轮辐装置一起界定通风穴(5),该通风穴在边缘腹板(18)与盘边缘(19)之间的区域上延伸。为了创制具有实现高强度与硬度的四孔固定装置的钢轮,轮辐装置(15)的数量与螺栓孔(13)的数量是四,并且轮辐装置(15)与螺栓孔(13)关于共同的径向线(R1)以镜像对称的方式布置,每个轮辐装置(15)的宽度(B)朝径向外侧变窄,并且每个通风穴(5)沿周向方向延伸的弧长(L,)大于盘部分(10)的周长的1/6。而且,各个通风穴(5)在径向线(R2)上具有最大的径向净宽(W),该径向净宽等于或优选大于盘部分(10)的金属部分在相同的径向线(R2)上的径向宽度(S)。
【IPC分类】B60B3/00, B60B3/10, B60B3/04
【公开号】CN104981358
【申请号】CN201480006818
【发明人】W·科尔梅勒克, K·罗德, G·施特尔策
【申请人】马克西昂轮毂德国控股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4年2月20日
【公告号】DE202013100875U1, EP2828102A1, WO2014132169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