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了热通量传感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528782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通电以使得温度变化体和表皮201a之间的热通量被维持在规定值。
[0083]另外,作为温度变化体,也可以使用通过被通电而温度降低的部件。在该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300的处理中,控制部2判定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是否在阈值以上。然后,在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温度变化体通电来降低温度变化体的温度,通过从盖体30吸热来冷却座面部201的表皮201a。此外,在该情况下,小于阈值的区域相当于本发明的规定范围。
[0084]并且,在上述中,对在座面部201内配置加热部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构成热通量传感器10的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使用热塑性树脂构成,具有可挠性,所以也可以将加热部1沿着座面部201及靠背部202配置。另外,也可以在座面部201及靠背部202配置其他的加热部1。
[0085]另外,例如,加热部1也可以被配置在乘客为了车辆操作而进行操作的方向盘内。并且,在上述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汽车(四轮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双轮车,将加热部1配置在双轮车的座面部、把手(grip)。
[0086](第二实施方式)
[008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调整座面部201的表皮201a的温度(调整热通量)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应用于调整车厢内的温度的情况。
[0088]即,在第二实施例中,涉及一种车辆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温度变化体,其通过被通电而温度变化;热通量传感器,其被配置在上述温度变化体上,输出与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热扩散层,其被配置在上述热通量传感器的与同上述温度变化体接触的部分相反侧;以及控制部,其对上述温度变化体通电来调整上述温度变化体的温度,在配置于车厢内侧来形成上述车厢内的外形的内衬和配置于车厢外侧来形成车辆的外形的板之间的空间,从上述内衬侧起依次配置有上述热扩散层、上述热通量传感器、上述温度变化体,上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与上述温度变化体和上述车厢内的空间之间的上述热通量对应的上述传感器信号,上述控制部基于从上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的上述传感器信号,调整向上述温度变化体的通电,以使得上述温度变化体和上述车厢内的空间之间的热通量成为规定值。
[0089]具体而言,温度变化体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使用板式加热器20等。热通量传感器1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使用如下传感器,g卩,如图2?图4所示,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被一体化,在该一体化了的部分的内部,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交替地串联连接的传感器。并且,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由热通量传感器10、板式加热器20、盖体30、中间部件(热扩散层)40构成加热部1。另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控制部2由使用CPU、构成存储单元的各种存储器、周边设备等构成的车辆ECU等构成。
[0090]并且,对于本实施例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而言,如图9所示,在车辆400的配置于车厢内侧来形成车厢内的外形的内衬401和配置于车厢外侧来形成车辆400的外形的板402之间的空间,配置有加热部1。具体而言,被配置成从配置于车厢内的内衬401侧起依次设置盖体30、中间部件40、热通量传感器10、板式加热器20。
[0091]在本实施例中,在车厢内的构成顶部的内衬401a和与该内衬401a对置的板402a之间、车厢内的构成底部的内衬401b和与该内衬401b对置的板402b之间、配置于乘客的脚下的内衬401c和与该内衬401c对置的板402c之间,配置有加热部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车厢内的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50测定。
[0092]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控制部2的动作进行说明,由于控制部2的动作基本上与图7相同,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另外,控制部2例如在车辆400的点火开关被接通时,开始进行图7的处理。
[0093]S卩,在步骤S300的处理中,控制部2判定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车厢内的温度)是否在阈值以下。然后,在判定为用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的测定值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S300:是),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来使板式加热器20发热,通过来自盖体30的辐射热来加热内衬401 (S310)。
[0094]接下来,板式加热器20和内衬401之间的热通量由热通量传感器10测定,所以判定热通量传感器10的测定值是否在阈值以下(S320)。
[0095]然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适当地进行其他步骤S330?步骤S350的处理。
[0096]此外,步骤S320的处理中的阈值被预先设成了与人体(乘客)感觉舒适的热通量对应的值,但也可以根据乘客进行变更。
[0097]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从热通量传感器10输出的传感器信号,控制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以使得板式加热器20和内衬401之间的热通量被维持在规定值。因此,能够对乘客提供舒适的温度环境。
[0098]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作为温度变化体,也可以使用珀耳帖元件、通过被通电而温度降低的部件。另外,也可以不具备盖体30。此外,能够适当变更加热部1(热通量传感器10、中间部件40、板式加热器20)被配置的位置。另外,在上述中,对具备温度传感器5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具备温度传感器50。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存在乘客的动作开始指示的情况下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即可。
[0099](第三实施方式)
[0100]本实施例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01]S卩,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温度变化体,其通过被通电而温度变化;热通量传感器,其被配置在上述温度变化体上,输出与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热扩散层,其被配置在上述热通量传感器的与同上述温度变化体接触的部分相反侧;以及控制部,其对上述温度变化体通电来调整上述温度变化体的温度,在车厢内所具备的前部座椅的靠背部的内部,从后部座椅侧的表皮侧起依次配置有上述热扩散层、上述热通量传感器、上述温度变化体,上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与上述温度变化体和上述表皮之间的上述热通量对应的上述传感器信号,上述控制部基于从上述热通量传感器输出的上述传感器信号,调整向上述温度变化体的通电,以使得上述表皮和上述温度变化体之间的热通量成为规定值。
[0102]具体而言,加热部1及控制部2采用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然后,如图10所示,加热部1被配置成在车辆400的前部座椅(驾驶座及副驾驶座)200a的靠背部202的内部,从后部座椅200b侧的表皮202a侧起依次设置盖体30、中间部件40、热通量传感器10、温度变化体(板式加热器)20。
[0103]并且,控制部2进行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由此,尤其能够对就坐于后部座椅200b的乘客提供舒适的温度环境。
[0104](其他实施方式)
[0105]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0106]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热通量传感器10的大小设成与板式加热器20相同的大小。在该情况下,中间部件40被配置于热通量传感器10的与板式加热器20相反侧的部分。
[0107]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热通量传感器10也可以不是在绝缘基材100的第一、第二通孔101、102具备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的传感器。S卩,例如,热通量传感器也可以通过在基板的一面形成薄膜而构成。
[0108]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具备检测表皮201a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并显示表皮201a的温度。
[0109]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具备温度传感器50。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存在乘客的动作开始指示的情况下开始向板式加热器20的通电即可。
[0110](参考例)
[0111]在本参考例中,对在车辆以外应用本发明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
[0112]S卩,本参考例涉及一种寝具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温度变化体,其通过被通电而温度变化;热通量传感器,其被配置在上述温度变化体上,输出与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热扩散层,其被配置在上述热通量传感器的与同上述温度变化体接触的部分相反侧;以及控制部,其对上述温度变化体通电来控制上述温度变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