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01732阅读:来源:国知局
机组14的输出功率、使发 电机组14的正常工作,必须对整车通风和散热综合分析。又由于本车使用的发电机组为水 冷方式,因此机房的需要进风量应为柴油机燃烧所需的新风量和维持工作室温所需的新风 量。所以在前部操作控制舱2-1和中部机组舱2-2之间设置有进风风道19,进风风道19的 进风口向下进风,用于机组进风。
[0036] 在中部机组舱2-2的后壁上设置有两个排烟口 18,两个发电机组排风口 17和三 台轴流风机27。排烟口 18供排烟管20穿过,发电机组排风口 17用于对发电机工作14时 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发电机组14在机组舱内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采用轴流风机27进 行排风,当在室外温度过高或机组长时间满负荷工作时,也可打开轴流风机27进行通风散 热。车辆发电机组工作时所需的换气量、噪声指标要求和工作的环境温度,轴流风机27的 选择主要从轴流风机27的排风量、工作噪声、功率、重量、耐环境温度等几个方面考虑,结 合以往通信车机组舱轴流风机选型使用效果,选用三个大风量的轴流风机27可满足机组 舱换气量使用要求。单台大风量轴流风机的换气量为:3250m3/h ;考虑进风口和出风口采 取降噪措施,使出风口形成一定的风阻,三台轴流风机27的换气量为9750m3/h,轴流风机 换气量是两台机组所需的风量的1. 2倍,方案配置3台轴流风机,可满足发电机组工作时所 需要的换气量。根据车辆内部可装载区域和布局设计,机组舱前部下侧为进风口,后部为出 风口;工作时,打开进风门和三台轴流风机27,可形成有效的空气对流渠道。
[0037] 在后部消音隔热舱2-3内设置有排烟管20、消音器21和消音立柱22,消音器21 设置在排烟管20中部,消音立柱22为阵列式消音立柱用于对发电机组14出风消音,消音 器21安装在后部消音隔热舱2-3内上部左右侧,通过排烟管20与排烟口 18连接,用于对 发电机组14排烟的消音,然后将废气通过后壁排出车外。为保证发电机组14的散热效果, 发电机组17排风口面积应大于机组水箱面积的1. 2倍以上,出风口直接朝向消音隔热舱 2-3,由阵列式的消音立柱22对出风进行消音。排烟噪声是一种高温、高速的脉动性气流 噪声,是发动机噪声中能量最大,成分最多的部分,比进气噪声及机体辐射机械噪声要高得 多,是发动机总噪声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排烟噪声的降噪处理是降噪设计的重 点。首先,发电机组的排气管经过排烟管也就是不锈钢波纹管隔振,以避免发电机组14的 振动向周围传递,排烟管20上安装消声器21,以便于有效地隔断排气振动和排气噪声的传 播;同时,对排烟管20和消声器21的排气管道进行隔热隔声包扎,改善机组的运行环境和 有排气管引起的噪声,具体为在排烟管21和消声器22外表面缠绕一层石棉布,并通过玻璃 纤维带和不锈钢金属丝进行紧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舱内排烟管对舱内的热辐 射,并且经过实际测量机组舱和消音隔热舱的排烟管和消声器附近温度和舱内其他部位温 度相差不大。
[0038] 在后部消音隔热舱2-3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 23,所述出风口 23为活动百 叶窗,用于消音隔热舱2-3的排风。在后壁上设置有舱体排风口 24,舱体排风口 24也为活 动百叶窗,用于对发电机组14产生的热量进行排风。排烟管20前部穿过排烟口 18与发电 机组14连接,后部露于后部消音隔热舱2-3的后部。发电机组14工作时,将产生较大的振 动,为保证排风接口连接可靠,发电机组排风口 17和舱体排风口 24的连接采用软体连接。 在后部消音隔热舱2-3的后部设有后门29,用于维修消音隔热舱2-3。副车架中部位于后 部消音隔热舱2-3的下部安装副油箱,在后部消音隔热舱下部安装有登顶梯30,登舱梯30 供操作人员上下车。
[0039] 机组舱降噪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应尽量减少车厢的门、窗、孔口,另一方面要 考虑车厢隔音和通风孔的降噪措施。由于门、窗、孔口的设置一般与系统使用功能相关,因 此,电源车的重点是车厢隔音和通风孔的降噪。
[0040] -般情况下舱体的内表面,是由平整金属材料构成。当机组舱内机组工作发出噪 声时,除了传来的直达声以外,还有由舱内各个表面多次反射而形成的更大反射的噪声影 响。在各个舱板内面上饰以某种吸声性能良好的材料或悬挂适当的空间吸声体,就可以吸 收舱内的一部分反射声,减弱室内总的噪声,这种方法就是吸声处理。
[0041] 吸声处理是噪声控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考虑车辆总质量,采用吸声处理的 方法是现实有效的。
[0042] 吸声处理只能降低从噪声源发出的声音中通过处理表面一次以上而到达接收点 的反射声,而对于从声源发出的经过最短距离到达接收点的直达声没有任何作用。吸声处 理的减噪效果一般为3 - 6dB (A),较好的为7 - IOdB (A);-般不会超过15dB (A),而且也不 随吸声处理的面积成正比增加。
[0043] 应针对声源的频谱特性选择吸声材料,吸声材料的频谱应与噪声源的频谱特性匹 配。高频噪声大用高频吸声多的材料,低频噪声大用低频吸声多的材料。如使用穿孔共振 吸声材料,最好使吸声频率峰值与噪声频率最大值相对应,若噪声在中高频存在峰值,这样 处理的降噪效果就非常显著。
[0044] 根据多孔性吸声材料的特性:有机和无机纤维材料性脆易断,受潮后吸声性能下 降严重;吸声金属材料虽性能优越,但制作成本高;吸声棉,尤其是超细环保吸声棉不仅吸 声系数高,而且频带范围宽,同时还具有易加工、无污染、耐尘、耐潮湿和良好的装饰效果等 特点。环保吸声棉与超细环保吸声棉构成的复合吸声棉,这两种吸声棉25的吸声特性如表 1所示。
[0045] 表1两种吸音棉25的吸声特性
【主权项】
1. 一种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包括电源车主体和防雷系统,电源车主体包括汽车底盘 (1)和通风降噪方舱(2),通风降噪方舱(2)设置在汽车底盘(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 系统为引雷站或防雷站;引雷站包括升降杆(3)、提前放电针(4)、引下线(5)和防雷接地装 置(6),所述升降杆(3)设置在通风降噪方舱(2)顶部,提前放电针(4)设置在升降杆(3)上, 提前放电针(4)通过引下线(5)与防雷接地装置(6)连接;防雷站包括升降杆(3)、避雷装置 (7)、引下线(5)、防雷接地装置(6)和接地网(8),所述升降杆(3)设置在通风降噪方舱(2) 顶部,避雷装置(7)设置在升降杆(3)上,避雷装置(7)与引下线(5)连接,引下线(5)通过 防雷接地装置(6 )与接地网(8 )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前放电针(4)为引 雷针,避雷装置(7)为双极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3)为20米 手动升降杆。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降噪方舱(2)分 为前部操作控制舱(2-1)、中部机组舱(2-2)和后部消音隔热舱(2-3),各舱体通过隔墙(9) 隔开,所述前部操作控制舱(2-1)内设置有附件柜(10)和设备机柜(11 ),前部操作控制舱 (2-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附件门(12)和操作监视门(13);所述中部机组舱(2-2)内 设置有两台发电机组(14),中部机组舱(2-2 )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机组对开门(15 ),左侧壁 上设置有侧门(28),左侧壁外部设置有电源壁盒(16),后壁上设置有发电机组排风口( 17) 和排烟口(18),前部操作控制舱(2-1)和中部机组舱(2-2)之间设置有进风风道(19);所述 后部消音隔热舱(2-3)内设置有排烟管(20)、消音器(21)和消音立柱(22),消音器(21)设 置在排烟管(20)中部,后部消音隔热舱(2-3)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23),后壁上设 置有舱体排风口(24),排烟管(20)前部与发电机组(14)连接,后部露出于后部消音隔热舱 (2-3)。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舱体的内壁、进风 口、出风口、排烟口和隔墙上均铺设有吸音棉(25 ),吸音棉(25 )上设置有多孔板(26 )。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棉(25)为环保 吸声棉或超细环保吸声棉。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活动百叶 窗。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中部机组 舱(2-2)后壁上的轴流风机(27),所述轴流风机(27)的数量有三台。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在排烟管(20)和消声器 (21)外表面缠绕一层石棉布,并通过玻璃纤维带和不锈钢金属丝进行紧固。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通风降噪 方舱(2)内的车载蓄电池维护设备、集中式锂电池充电机和夜间行车红外成像仪设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音型大功率电源车,包括电源车主体和防雷系统,电源车主体包括汽车底盘和通风降噪方舱,通风降噪方舱设置在汽车底盘上,所述防雷系统为引雷站或防雷站;引雷站主要由升降杆、提前放电针、引下线、防雷接地装置组成,所述升降杆设置在通风降噪方舱顶部,提前放电针设置在升降杆上,提前放电针通过引下线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解决发电机组通风散热及排烟消声,使得发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大大降低,将车厢内发电机舱的噪音由原来的75分贝以上降低到50分贝以下,完全符合电源车的环保要求,也改善了工作人员在操作间工作时的噪音环境。
【IPC分类】B60P3-00
【公开号】CN204309658
【申请号】CN201420680896
【发明人】郭晓杰, 王斯毅, 郑伟, 谷振学, 李新坡, 殷永臣, 陈超
【申请人】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