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汽车前端用缓冲保护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692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汽车前端用缓冲保护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追尾时的缓冲保护,具体是一种小汽车前端用缓冲保护垫。
【背景技术】
[0002]当前,作为基本交通工具的小汽车在我国存有量越来越大,城市里堵车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部分车辆因为司机的驾驶技能不高、或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在缓慢前移过程中会与前车发生轻度追尾。一方面给双方都带来了损失;另一方面,此类交通事故的交涉和处理会进一步加剧交通拥堵,给整个社会都增加了成本。
[0003]从车辆侧面可以看到,多数小汽车位于最前端的零件是安装号牌用的固封螺栓,材质为合金钢或碳钢;位于车辆最后端的则是后保险杠,材质一般为塑料件。在发生轻度追尾时,前车的后保险杠和后车的固封螺栓顶部发生接触碰撞。鉴于接触面积小,且金属固封螺栓表面硬度远高于塑料件表面硬度,这种轻度碰撞的结果往往是,后车的固封螺栓顶部在前车的后保险杠表面留下了挤压痕迹,对前车后保险杠外观质量形成了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弹性软质材料构成的小汽车前端用缓冲保护垫,安装在小汽车前端,保证在轻度追尾事故发生时,缓冲保护垫表面与前车发生接触,固封螺栓顶部不再对前车后保险杠形成伤害。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小汽车前端用缓冲保护垫,包括有长条形的软质弹性体,所述软质弹性体材料为软质橡胶或塑料;所述软质弹性体安装于小汽车前端号牌上部表面,与前端号牌一起通过固封螺栓固定在车辆上,软质弹性体上开设有沉孔,固封螺栓头部陷入沉孔中;所述软质弹性体的下部边缘与前端号牌文字的上部边缘留有间隙。
[0007]所述的固封螺栓顶部不凸出于软质弹性体的外表面,所述软质弹性体的外表面凸出于整车的最前端表面。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0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小汽车前端加装缓冲保护垫,使得轻度追尾事故发生时,后车的接触碰撞部位为缓冲保护垫表面,由软质弹性材料构成的缓冲保护垫可有效保护前车的后保险杠,从而降低轻度追尾事故对双方车主及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及左右方向安装位置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后方向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见附图,一种小汽车前端用缓冲保护垫,包括有长条形的软质弹性体2,所述软质弹性体2材料为软质橡胶或塑料;软质弹性体2安装于小汽车前端号牌I上部表面,与前端号牌I 一起通过固封螺栓3固定在车辆上,软质弹性体2上开设有沉孔4,固封螺栓3头部陷入沉孔4中;所述软质弹性体2的下部边缘与前端号牌I文字的上部边缘留有间隙。固封螺栓3顶部不凸出于软质弹性体2的外表面,软质弹性体2的外表面凸出于整车的最前端表面。
[0014]参见图1,缓冲保护垫是一个长条形的软质弹性体2,材料可以是橡胶或塑料,上面有两个安装孔,两孔中心距与小汽车号牌安装孔中心距一致。安装孔的上部沉孔4深度大于固封螺栓头部高度。
[0015]参见图2,软质弹性体2安装于小汽车前端号牌I表面的上部位置,使用固封螺栓3将软质弹性体2与前端号牌I 一起固定在车辆上。安装完成后,软质弹性体2的下部边缘应与号牌I的文字上部边缘保持足够距离,以符合相关法规及标准要求。
[0016]参见图3,软质弹性体2安装于小汽车I的前端,安装完成后,软质弹性体2的前端面位于整个车辆的的最前端。
【主权项】
1.一种小汽车前端用缓冲保护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长条形的软质弹性体,所述软质弹性体材料为软质橡胶或塑料;所述软质弹性体安装于小汽车前端号牌上部表面,软质弹性体与前端号牌一起通过固封螺栓固定在车辆上,软质弹性体上开设有沉孔,固封螺栓头部陷入沉孔中;所述软质弹性体的下部边缘与前端号牌文字的上部边缘留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汽车前端用缓冲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封螺栓顶部不凸出于软质弹性体的外表面,所述软质弹性体的外表面凸出于整车的最前端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汽车前端用缓冲保护垫,包括有长条形的软质弹性体(2),所述软质弹性体(2)材料为软质橡胶或塑料;所述软质弹性体(2)安装于小汽车前端号牌(1)表面的上部位置,与前端号牌(1)一起通过固封螺栓(3)固定在车辆上,软质弹性体(2)上开设有沉孔(4),固封螺栓(3)头部陷入沉孔(4)中;所述软质弹性体(2)的下部边缘与前端号牌(1)文字的上部边缘留有间隙。加装缓冲保护垫的小汽车在与前车发生轻度追尾事故时,本车与前车的接触碰撞部位为缓冲保护垫表面。由弹性软质材料构成的缓冲保护垫可有效保护前车的后保险杠,从而可以降低轻度追尾事故对双方车主及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
【IPC分类】B60R19-02
【公开号】CN204586751
【申请号】CN201520133619
【发明人】王孺牛
【申请人】合肥尚磁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