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6179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与车桥连接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车架与车桥的自回正转向减振器。
【背景技术】
[0002]减振器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轴向、径向等多个方向的作用力,导致减振器侧向力、弯矩过大,减振器偏磨、弯曲、甚至断裂等严重缺陷的出现,加速了减振器的损坏。
[0003]如何改变减振器工作过程的受力,改善减振器的工作条件,从而提高减振器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减少售后索赔,对减振器生产厂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设计一种有效克服侧向力及弯矩对的减振器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包括上转向头分总成1、弹簧2、减震器分总成3、下转向头分总成4,减震器分总成3的连杆5与上转向头分总成I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套设在连杆5、减震器分总成3的外部,减震器分总成3的底盖6与下转向头分总成4固定连接。
[0006]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所述连杆5与上转向头分总成I采用螺纹10、弹性圆柱销7固定连接。
[0007]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所述底盖6包括盖部8、杆部9,所述盖部8、杆部9为一体式结构。
[0008]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所述底盖6的杆部9与下转向头分总成4采用螺纹10、弹性圆柱销7固定连接。
[0009]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所述弹簧2与连杆5之间设置防尘套11。
[0010]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所述防尘套11与减震器分总成3接触端的外部设置扎带12。
[0011]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在弹簧2靠近上转向头分总成I的端部处设置弹簧压套13,所述连杆5穿过弹簧压套13。
[0012]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在上转向头分总成I与弹簧压套13之间设置垫圈14、或者在所述弹簧2与减震器分总成3外围固定部件15之间设置垫圈14。
[0013]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在垫圈14与弹簧压套13之间设置减摩垫16。
[0014]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所述弹簧2与减震器分总成3之间设置贮液筒衬套17。
[00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有效的采用双转向头结构,由于转向头能够自由的转动,有效的消除了侧向力及弯矩对减振器的影响。并通过配备螺旋弹簧,使减振器被压缩后,螺旋弹簧就会顶开减振器,使减振器复位,同时也就使车架与车桥复位能够自动的回复到起点位置。当车架或者车桥给减振器施加了侧向力、弯矩时,上下转向头分总成就会相应进行转动,从而有效的消除了侧向力、弯矩等作用力对减振器的影响,提高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另外,将底盖设计成带杆式结构,有效地避免了焊接缺陷带来的影响。底盖与下转向头分总成、连杆与上转向头分总成分别采用螺纹加弹性圆柱销进行连接,保证连接可靠高。
【附图说明】
[0017]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的A部细节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的B部细节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的C部细节图。
[0022]附图标记:1为上转向头分总成、2为弹簧、3为减震器分总成、4为下转向头分总成、5为连杆、6为底盖、7为弹性圆柱销、8为盖部、9为杆部、10为螺纹、11为防尘套、12为扎带、13为弹簧压套、14为垫圈、15为固定部件、16为减摩垫、17为贮液筒衬套、18为开槽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24]如图1所示,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包括上转向头分总成1、弹簧2、减震器分总成3、下转向头分总成4,减震器分总成3的连杆5与上转向头分总成I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套设在连杆5、减震器分总成3的外部,减震器分总成3的底盖6与下转向头分总成4固定连接,由于转向头能够自由的转动,有效的消除了侧向力及弯矩对减振器的影响。如图1、图2所示,所述连杆5与上转向头分总成I采用螺纹10、弹性圆柱销7固定连接,采用这种螺纹10加弹性圆柱销7进行连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高。所述弹簧2为螺旋弹簧。
[0025]如图4所示,所述底盖6包括盖部8、杆部9,所述盖部8、杆部9为一体式结构,采用这种底盖设计成带杆式结构很大程度上有效地避免了焊接缺陷带来的影响。所述底盖6的杆部9与下转向头分总成4采用螺纹10、弹性圆柱销7固定连接,采用这种螺纹10加弹性圆柱销7进行连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高。
[0026]如图3所示,所述弹簧2与连杆5之间设置防尘套11。所述防尘套11与减震器分总成3接触端的外部设置扎带12,所述扎带12可以为尼龙扎带。在弹簧2靠近上转向头分总成I端设置弹簧压套13,所述连杆5穿过弹簧压套13。在上转向头分总成I与弹簧压套13之间设置垫圈14、或者在所述弹簧2与减震器分总成3外围的固定部件15之间设置垫圈14。所述固定部件15围绕设置在减震器分总成3的外围处,并通过焊接的方固定连接。
[0027]在垫圈14与弹簧压套13之间设置减摩垫16,所述减摩垫16起到减小磨损、耐磨的作用。所述垫圈14可以是橡胶垫圈。所述弹簧2与减震器分总成3之间设置贮液筒衬套17。其中上转向头分总成1、下转向头分总成2上的开槽螺母18起到连接部件的作用。
[0028]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
[0029]1)、上转向头分总成I与车架相连,并转动自如;
[0030]2)、下转向头分总成2与车桥相连,并转动自如。
[0031]3)、当车架与车桥相向运动时,减震器被压缩,同时螺旋弹簧也一起被压缩。
[0032]4)、当车架施加给减震器的作用力消除后,螺旋弹簧就会顶开减震器分总成3,使减震器复位,同时也就使车架与车桥复位。
[0033]5)、当车架或者车桥给减震器施加了侧向力、弯矩时,上转向头分总成1、下转向头分总成4就会相应进行转动,从而有效的消除了侧向力、弯矩等作用力对减震器的影响,提高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003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转向头分总成1、下转向头分总成4的自由转动,有效的衰减了整车施加给减振器的侧向力、弯矩等作用力的影响。当减震器分总成3被压缩时,螺旋弹簧一同被压缩,当压缩力消除后,螺旋弹簧则依靠弹簧力将减振器复位,同时保证了车桥自动复位。
[0035]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入口 ο
【主权项】
1.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包括上转向头分总成(I)、弹簧(2)、减震器分总成(3)、下转向头分总成(4),其特征在于:减震器分总成(3)的连杆(5)与上转向头分总成(I)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套设在连杆(5)、减震器分总成(3)的外部,减震器分总成(3)的底盖(6)与下转向头分总成(4)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5)与上转向头分总成(I)采用螺纹(10 )、弹性圆柱销(7 )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6)包括盖部(8)、杆部(9),所述盖部(8)、杆部(9)为一体式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6)的杆部(9)与下转向头分总成(4)采用螺纹(10)、弹性圆柱销(7)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与连杆(5)之间设置防尘套(1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套(11)与减震器分总成(3)接触端的外部设置扎带(1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弹簧(2)靠近上转向头分总成(I)的端部处设置弹簧压套(13),所述连杆(5)穿过弹簧压套(13)。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转向头分总成(I)与弹簧压套(13)之间设置垫圈(14)、或者在所述弹簧(2)与减震器分总成(3)外围固定部件(15)之间设置垫圈(14)。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垫圈(14)与弹簧压套(13)之间设置减摩垫(16)。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与减震器分总成(3)之间设置贮液筒衬套(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包括上转向头分总成1、弹簧2、减震器分总成3、下转向头分总成4,减震器分总成3的连杆5与上转向头分总成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套设在连杆5、减震器分总成3的外部,减震器分总成3的底盖6与下转向头分总成4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多角度自回正转向减振器有效的采用双转向头结构,由于转向头能够自由的转动,有效的消除了侧向力及弯矩对减振器的影响;并通过配备弹簧,使减振器被压缩后,螺旋弹簧就会顶开减振器,使减振器复位,同时也就使车架与车桥复位能够自动的回复到起点位置。
【IPC分类】F16F9/32, B60G15/00
【公开号】CN204870426
【申请号】CN201520541152
【发明人】向治海
【申请人】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