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至少一个运送索缆的索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803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至少一个运送索缆的索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运送索缆的索道系统,该运送索缆在站中 的偏转滑轮上方被引导,该索道系统具有输送装置,例如缆车和座椅,输送 装置能够与运送索缆连结,并设计成带有运行齿轮机构,并且具有导轨,该 导轨设置在站中,与运送索缆脱开的输送装置能沿导轨移动通过用于站中乘 客的上车和下车区域。
背景技术
根据35 U.S.C. 119,本申请要求奥地利专利申请A 1195/2006申请曰为 2006年7月13日;和奥地利专利申请A 221/2007申请日为2007年2月12 曰的优先权,这些在先申请的全部在本文中结合参考。在带有站建筑和缆车的已知索道系统的情况下,该缆车能与支承和运送 索缆连结和/或与牵引索缆连结,用于乘客的上车和下车区域通常位于比站建 筑周围的地势高的平面内。其原因意味着站建筑周围的地区并不需要索道系 统的操作,在此情况,该地区可用作乘客接近的装置、作为路面、作为停车 区域等。因此,站建筑为两层设计,底层包含进入大厅、设备或组件区域等, 而上层包含用于乘客的上车和下车区域。这样的空间设置意味着乘客必须通过台阶、升降机或斜坡,以便到达索 道系统的上车和下车区域。在索道系统设计成具有用于带附连的滑雪板的乘 客的座椅时,应当建成用于滑雪者的专用通路坡道。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索道系统,其克服了普通类型的已知装置和方 法的上述缺点,且其中至少一个站(station)设计成使得上车(boarding)和下车 (disembarking)区域大约位于站建筑周围地区的平面中,因此,所有乘客都可 在不必通过台阶、升降机、斜坡等的情况下容易地到达上车和下车区域,尽
管如此,站建筑周围的所有地区还都能够根据需要来利用。考虑到上述和其它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索道系统,它包括 终点站(例如山谷站、山峰站),该终点站具有设置于其中的偏转滑轮; 至少一个连续运送索缆,该运送索缆在山谷站和山峰站中的偏转滑轮上 方净皮引导;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由运行齿轮机构形成,并构成为与运送索缆连接;围绕在至少一个站中的基本水平轴上可旋转地支^^的第一和第二垂直 运送轮,用于使输送装置在站中的上部平面和站中的下部平面之间运动;设置在站中的导轨,用于在输送装置与运送索缆脱开时引导输送装置, 该导轨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其中,导轨和垂直运送轮构成为使与运送索缆脱开的输送装置沿在站的 上部平面中的第一导轨引导向第一垂直运送轮,从上部平面运动至下部平 面,沿站的下部平面中的第二导轨引导,通过乘客上车和下车区域并引导向 第二垂直运送轮,从下部平面返回至上部平面,沿第三导轨引导向运送索缆, 并与该运送索缆连结。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这样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在至少一个站中提供 有两个垂直运送轮,这两个垂直运送轮能够围绕至少大约水平定向的轴旋 转,且通过这两个垂直运送轮输送装置能够在位于站中的上部平面和位于站 中的下部平面之间运动,且在上部平面和下部平面中,导轨跟随垂直运送轮, 这样,与运送索缆脱开的输送装置沿在站的上部平面中的第 一导轨供给第一 垂直运送轮,该垂直运送轮使输送装置从上部平面运动至下部平面,在此它 们沿设置在下部平面中的第二导轨运动,通过乘客的上车和下车区域,并运 动至第二垂直运送轮,该第二垂直运送轮将输送装置返回至上部平面,在此, 它们沿第三导轨运动至运送索缆,然后与运送索缆连结。连续的运送索缆优选是设计成在每种情况下都有一对绳索,该对绳索沿 相同方向运动,且输送装置能够通过至少一对夹紧爪而与该对绳索连结。另外,在每种情况下,两个垂直运送轮都由通过间距彼此间隔开的两个 轮形成,该间距大约等于在运送索缆的两个相关绳索之间的间距。在此有可 能在该站中,第 一对运送索缆的外部绳索和内部绳索能在至少 一个偏转轮上 方被引导,且分别并入第二对运送索缆的外部绳索和内部绳索中。至少大约 垂直定向的一些偏转轮优选是装有配重。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该至少大约垂直定向的运送轮设计成带有支承 杆,输送设备下文中也称为输送装置的夹子能插入支承杆中,且该支承杆能 够在垂直运送轮旋转时相对于该垂直运送轮旋转,用于使输送装置在上部和 下部平面之间运动。而且,输送装置在站的下部平面中的运动路径如平面图 中所示优选是位于在输送装置与运送索缆脱开和/或连结的区域和两个垂直 运送轮之间。此外,两个垂直运送轮可以配置有多组驱动辊。操作本发明的索道系统的优选方法是,在站中与运送索缆脱开的输送装置;特别是缆车;沿第一导轨运动至第一垂直运送轮,然后从站的上部平面 运动至站的下部平面,在此输送装置再沿下部平面中的第二导轨运动通过用 于乘客的上车和下车区域,再后运动至第二垂直运送轮,然后再返回上部平 面,其中,它们沿第三导轨运动至运送索缆之后与运送索缆连结。 第二导轨的前端部优选是能借助于驱动装置枢轴转动。 在附加权利要求中提出了认为是本发明特征的其它特征。 尽管这里通过用于具有至少一个运送索缆的索道系统实施方式来表示 和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示细节,因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 精神和在权利要求的等效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型和结构变化。但是,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 结构和操作方法以及它的附加目的和优点。


图1A是具有两个垂直运送轮的本发明索道系统的站沿图1B中的线I-I 的侧剖图;图1B是图1A的站的平面图;图2表示在站中运行的索缆在沿图1B的箭头A方向看时的视图;图3A、 3B和3C表示一个垂直运送轮在三个不同工作位置时的侧视图,相对图1A》文大了比例;图4A和4B表示图3A、 3B和3C的垂直运送轮的详细视图;以及 图5A和5B表示图3A、 3B和3C的垂直运送轮的端视图,带有由垂直运送轮承载的、处于两个工作位置的缆车。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详细参考图示和附图,特别是首先参考图1A、 1B和2,图中表示 了索道系统的终点站例如山谷(valley)站或山峰(mountain)站,该索道系统具 有在山谷站和山峰站之间的、用于运送缆车2也称为吊篮的连续支承和运送 索缆l。支承和运送索缆1构置成带有两对绳索11和12、 13和14,它们在 各种情况下都沿相同方向运动。单独的缆车2能够借助于至少一对夹子分别 与支承和运送索缆1的各对绳索11和12以及13和14连结。这些绳索沿相 同方向运动。另外,缆车2形成有运行机构。在站中,支承和运送索缆1的绳索11向下被引导离开垂直定向的第一 偏转滑轮31上方,并被引导在另外两个垂直定向的偏转滑轮32和33上方。 滑轮32和33围绕横切于第一偏转滑轮31的轴线定向的轴可旋转地支承。 因而,绳索11被引导在第四偏转滑轮34上方,该第四偏转滑轮34设置成 平行于第一偏转滑轮31,然后并入绳索14中。绳索12同样在第五偏转滑轮 35上方被垂直向下引导,随后通过第六偏转滑轮36和第七偏转滑轮37上方, 该第七偏转滑轮37定向成平行于第五偏转滑轮35,随后它并入绳索13中。 该组偏转滑轮32、 33和36设计成带有配重30,借此支^^和运送索缆1通过 该配重30^U立紧。站构置成带有上部平面(即第二层)和下部平面(即第一层)。在站的上部 平面中,支^^和运送索缆1的两个绳索11和12通过在站的上部平面中的、 第一导轨41的两个支承杆连续到第一垂直运送轮61,该第一垂直运送轮61 位于站的、与站的进口相对的端部。该第一导轨有多组减速轮50和运送轮 51,它们使缆车沿第一导轨41运动。垂直运送轮61,也称为高度方向运送 轮61,使缆车2从上部平面进入下部平面,缆车从该上部平面进入站中,乘 客在该下部平面中上车或下车。在站的下部平面中,第二导轨42跟随垂直 运送轮61,第二导轨42由两个支承杆形成,并具有相关连的运送轮52,运 送轮52使缆车2通过乘客的上车和下车区域20。然后,缆车2沿第二导轨 42运动至第二垂直运送轮62,第二垂直运送轮62再次使缆车升高至索道站 的上部平面。在该站中,第三导轨43跟随第二垂直运送轮62,第三导轨43 具有两个支7 义杆,并还配置有运送轮53和加速轮54。在索道站的出口处, 第三导轨43配置有支承和运送索缆1的绳索13和14。再参见图1B,两个垂直运送4仑61和62在每种情况下都由两个间隔开 的轮61a、 61b和62a、 62b形成,这两个间隔开的轮分别通过轴61c和62c 而相互刚性地连接。图2表示了绳索11和12、 13和14在偏转滑轮31至37上方的线路。 运送索缆1沿这些偏转滑轮的运行线路在一方面使绳索11和12以及在另一 方面使绳索13和14在每种情况下都沿相同方向运动,即进入站和离开站, 因此,这些对绳索对将夹紧在它们上面的缆车2从第一站运送至第二站。在站的进口处,缆车2与支承和运送索缆1脱开,并借助于减速轮50 和运送轮51沿第一导轨41运动至第一垂直运送轮61,第一垂直运送轮61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缆车2借助于第一垂直运送4仑61运动至下部平 面中,其中它们在该下部平面中借助于运送轮52沿第二导轨42运动通过用 于乘客的上车和下车区域。然后,缆车2到达第二垂直运送轮62,该第二垂 直运送轮6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且缆车2通过第二垂直运送轮62从下部平 面向上运送至上部平面。在上部平面中,缆车2借助于运送轮53沿第三导 轨43再次返回到支承和运送索缆1 。加速轮54使缆车2达到支承和运送索 缆1的速度,因此,它们与运送索缆1的绳索13和14连结。图3A表示了沿第一导轨41运动的缆车2由第一垂直运送轮61接收时 的工作位置。当接收缆车2时,位于垂直运送轮61上的支承杆71从下面运 行入缆车2的打开的索缆夹子中,因此,缆车2借助于第一垂直运送轮61 升高离开第一导轨41。从图3A中也可看出导轨42的两个支承杆的前端42a 能够向上枢轴转动,且借助于驱动装置44相对于导轨沿倾斜运行轴线45而 相互向上枢转。如图3B所示, 一旦位于第一垂直运送轮61上的缆车2趋近导轨42, 导轨42的前端42a向上枢转,这时,缆车2运动经导轨42前端42a。然后, 导轨42的前端42a再次调节返回导轨42平面中。一旦缆车2到达下部平面,如图3C所示,缆车2的运行齿轮机构经过 第二导轨42上,列车2沿第二导轨运动通过用于乘客的上车和下车区域20。缆车通过第二垂直运送轮62由第二导轨42上接收,且缆车2以类似方 式传送给第三导轨43。如图4A和4B所示,支承杆71安装在垂直运送4仑61、 62上,这样它 们能够围绕水平心轴72旋转,并且它们配置有至少一个驱动链73,该驱动 链73定位于垂直运送轮61、 62的固定轴承衬套74上。因此,垂直运送轮 61、 62的旋转使得轴72旋转,这样支承杆71始终保持在水平位置中。这保
证了由垂直运送轮61承载的缆车2始终保持在垂直方向位置,而不管垂直运送轮61、 62的旋转位置如何。这些说明还表示垂直运送轮61、 62配置有设计带有驱动马达64的四个 驱动辊63。而且,图5A和5B表示了缆车2的运行齿轮机构21和夹紧爪22。还可 以看出,支承杠杆7围绕心轴75安装在各轴72上,心轴75定向成横切于 轴72,支承杆71被定位在支承杠杆7的顶端部,控制辊76设置在支承杠杆 7的底端。另外,在索道站的下部平面区域中,每个控制辊76配置有控制轨 77。如驱动杠杆7并没有由控制杆77驱动,它们位于图5A所示的位置,其 中支承杆71相对枢转,并由夹紧爪22的间距彼此间隔开。这使得支承杆71 从下面运动至打开的夹紧爪22中并离开夹紧爪22,因此,缆车2能够通过 垂直运送轮61和62提升离开导轨41、 42和43并放置在其上。但是,为了 防止支承杠杆7与缆车2在索道站的下部平面中碰撞,它们借助于控制轨77 彼此枢转离开,如图5B所示。这样的垂直运送轮可以用于设有用于输送装置的支承和运送索缆的索 道系统中以及用于设有运送输送装置的固定支承索缆和活动牵引索缆的索 道系统中。根据权利要求的运送索缆应当理解为支承和运送索缆或者牵引索 缆。沿线路以大约6m/秒的速度运动的输送装置,这里表示为缆车或吊篮2, 在站中特别是在上车和下车区域中以大约0.3m/秒的速度运动。由于在站的上部平面和站的下部平面中,输送装置都在到站的进口区域 和/或从站的出口区域以及垂直运送轮之间沿相反方向运送,因此系统是非常 节省空间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索道系统,包括具有设置于其中的偏转滑轮的终点站;至少一个在山谷站和山峰站中所述偏转滑轮上方引导的连续运送索缆;形成有运行齿轮机构并构置成与所述运送索缆连结的输送装置;围绕至少一个所述站中的基本水平轴可旋转地支承的第一和第二垂直运送轮,用于使所述输送装置在所述站的上部平面和所述站的下部平面之间运动;设置在所述站中的导轨,用于在所述输送装置与运送索缆脱开时引导所述输送装置,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其中,所述导轨和所述垂直运送轮构置成为使与所述运送索缆脱开的所述输送装置沿在站的上部平面中的第一导轨引导向所述第一垂直运送轮,从上部平面运动至下部平面,沿站的下部平面中的第二导轨引导通过乘客上车和下车区域,并引导向所述第二垂直运送轮,从下部平面运动返回至上部平面,沿第三导轨引导向所述运送索缆,并与所述运送索缆连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道系统,其中,所述连续运送索缆形成有 一对绳索,该对绳索沿相同方向运动且被设置成使所述输送装置通过至少一 对夹紧爪与该对绳索连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索道系统,其中,所述两个垂直运送轮的每彼此间隔开的两个轮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索道系统,其中,每对绳索包括外部绳索和 内部绳索,且在所述站中,第一对绳索的所述外部和内部绳索在至少一个偏 转轮上方被引导,并分别并入第二对绳索的所述外部绳索和内部绳索中。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索道系统,其中,所述偏转轮中的一些基本 上垂直定向并通过配重被拉紧。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道系统,其中,所述垂直运送轮基本上垂 直定向并构置成有支承杆,用于插入所述输送装置,且其中所述支承杆在其 旋转期间相对于所述垂直运送轮旋转地支承,用于将所述输送装置在上部和 下部平面之间运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道系统,其中,所述站具有用于所述输送 装置的限定于下部平面中的运动路径,在平面图中该运动路径被设置在所述 输送装置与所述运送索缆脱开和/或连结所述运送索缆的位置和所述两个垂 直运送轮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道系统,其中,包括与所述两个垂直运送轮相关联并设置成引入和引出所述垂直运送轮的多组驱动辊。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道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导轨具有设置成 可通过驱动装置枢转的前端部。
10,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道系统的操作方法,它包括 在站中将输送装置与运送索缆脱开; 在站中将输送装置沿第一导轨运动至第一垂直运送轮; 将输送装置从站的上部平面运动至站的下部平面,随后将下部平面中的输送装置沿第二导轨运动通过用于乘客的上车和下车区域,并运动至第二垂直运送轮;采用第二垂直运送轮将输送装置从站的下部平面运动至上部平面; 将输送装置沿第三导轨运动至运送索缆,并将输送装置连结到运送索缆上。
全文摘要
一种索道系统具有至少一个连续运送索缆,其在终点站中由偏转滑轮上方引导;以及例如缆车和座椅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能与运送索缆连结。导轨布置在站中,与运送索缆脱开的输送装置沿导轨运动。围绕水平轴旋转地支承的两个垂直运送轮布置在至少一个站中,用于使输送装置在站的上部平面和下部平面中运动。输送装置与运送索缆脱开,沿站的上部平面中的第一导轨引导至第一垂直运送轮,再使输送装置从上部平面运动至下部平面,沿下部平面中的第二导轨运动通过乘客上车和下车区域,并运动至第二垂直运送轮,其使输送装置返回上部平面中。在此它们沿第三导轨引导至运送索缆并与之连结。
文档编号E01B25/16GK101104408SQ20071010572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3日
发明者冈特·特洛伊, 格尔德·杜尔 申请人:因诺瓦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