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运输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637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续运输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连续运输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涉及的是一种对城市人员及货物进行运送 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二.
背景技术
目前的城市在人员的运送上基本以公共汽车、小轿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极少数有 条件的城市用上了轻轨、地铁。所有上述的这些交通工具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处于停一走一 停一走状态的动点,即整个过程处于停车一上、下客一运行一停车一……这样的一个状态。 大量这样的动点构成了城市的整个交通体系,但这是一种断续的不连贯的交通体系,是一 种动点模式,即整体上看它是连贯的,但是从个体上看它则是断续的。这样的交通体系先天 性的存在如下缺陷1.人等车。浪费了人们大量时间。2.在同一街道上即使运行方向一致的车,因各自目的地的不同,导致有的车空荡 荡却无人上,而有的车即使满载了乘客还会有人挤车的现象。这是对车辆配置的资源浪费。3.沿途只要有一个人要上下车,车辆必须停靠,遇到红灯又必须停车,影响到整车 人的时间效率。4.由于走走停停,即使车辆的瞬时速度很高,如地铁能达到近百公里的时速,但由 于途中不停的停靠站点,整个过程平均下来的时速却只有三十余公里。在街道上行驶的汽 车则更低。5.在运行道路上,各种车辆要保持相对的位置平衡,共同前进运行,不能掉头转 向。当某辆车哪怕出现一点小毛病耽搁一会儿,也会影响到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极易导致 整条街道马路出现交通堵塞。除了上述的交通方式存在缺陷外,这些交通工具也有很大不足之处1.地铁虽不占道,但是基建复杂,工程浩大,投资颇巨。绝大多数城市无力承受。2.汽车在街道马路上行驶时的马达声、喇叭声,带给城市很严重的噪声污染。大量 尾气的排放,导致光化学污染,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3.汽车自重较大,所运送人员的总质量往往没有车辆重,这就意味着,发动机消耗 的油料很大一部分是用在汽车自身的移动上,用于输送人员的只占很小一部分。比如出租 车及私家车就是极不经济的人员运送工具。更加上汽车一路走走停停,快快慢慢,频繁的变 动速度状态,浪费的油料更是惊人。4.它们大多以石油燃料为动力,石油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且释放大量的温室气 体,使全球平均气温不断的升高,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5.公交车、地铁虽然载客量多且相对经济,但是大量人员拥挤在狭小的空间内,在 有意外情况发生时,人员的伤亡也是最大的。6.不论是行驶在街道上还是停止下来,每辆车都要占有一个比它本身面积大的位 置。由于车辆数量的激增,导致街道的日益拥堵,也导致停车场地的紧张。
7.目前的各种交通工具功能单一,只能或运人或运货,无法综合运输。作为重要辅助交通工具的自行车虽是环保的交通工具,在一些城市已被人们大力 提倡使用,并专门辟出自行车道。可是它也有其不足之处(1)速度慢,运量小。一般只用于短途;(2)自行车因其轻巧灵活,骑车人如果素质较低,也更易违反交通规则;(3)在拥挤的街道上,更易发生碰撞,安全性差;(4)和汽车一样受风雨雾雪天气变化的影响;
(5) 一般只适合本地居民使用。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城市人员物资运送方式——连续 运输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与之适应的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它可以取代上述所有的交通工 具,它对任何人都能个性化处理①人们可随时随地上下车,没有候车的概念,每个人的上下车丝毫不影响别人;②尽管每个人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个不同,但每个人在其出发点到目的地之间都能 以较快的速度、以最短的路径不停顿的被运送。在运送过程中不受任何恶劣天气如大雾、暴 雪引起的路面冻滑及大暴雨引起的内涝的影响。这就是连续运输的概念,并且本系统占地少。直接在现有的街道上建立,也不需要 停车场,节省大量土地资源,采用电力拖动,不再有温室气体、废气的排放和噪声污染,是一 种环保的交通工具。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实际上是被大大小小的街道分割成了一个个小城区。每个小 城区的外围一般是三四条甚至五六条街道包围的。本发明是在这些街道上建立一个个环形 轨道,每一个环形轨道包围一个小城区,这些环形轨道称为主输送轨道。轨道的两侧用隔离 墩与外界隔开,主输送轨道上有平板输送车(即轨道车),每节轨道车在主输送轨道上,以 恒定的速度顺时针方向(和我们行走或行车时靠右手边的习惯相同)不停的运行。许多节 轨道车串联起来成一首尾相连的平板运输长车,他们将主输送轨道完全覆盖,无始无终,中 间无间断。在人行道上靠近主输送轨道处定点设有过渡输送带,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人可由 该过渡输送带加速到和轨道车相同的速度,以相对静止的状态走上轨道车,也可在轨道车 上通过它由高速降低到步行速度走上人行道。在街道的交叉处设有小型的环形轨道(即连 接输送轨道),其上也有由若干节轨道车串联成首尾相连的平板运输长车,它以与主输送轨 道上轨道车相当的速度按逆时针方向运转(整个城市所有主输送轨道上轨道车速度是一 致的)。每一条主输送轨道在街道交叉处都有一段与该处的连接输送轨道位置相互很接近, 在该接近处主输送轨道和连接输送轨道之间能以相对静止的方式可自由平稳的从一方跨 入另一方轨道。上述就是本技术方案的要点所在。本方案对人员的运送就是人在任意街 道的某处通过过渡输送带被加速走上主输送轨道上的轨道车,以较高的速度被运送到街道 交叉口处走上连接输送轨道的轨道车,在该轨道车上被运送到另一条主输送轨道时,走上 其上的轨道车,从而在另一条主输送轨道上被运送。根据目的地位置而选择在哪个街道交 叉口处上哪一条主输送轨道,从主输送轨道上的轨道车走上过渡输送带被减速到步行速度时走上人行道。就这样,人只要在轨道车和过渡输送带之间迈迈步,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了。由上可知本发明提出的连续输送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目前以汽车、摩托车,自 行车等在街道上行驶的交通方式根本不同,与地铁、轻轨列车也有本质区别。它的整个交通 体系是连贯的,人可以随时上下车,没有了候车所造成的时间浪费和拥挤;且每个人都可自 由上下,自由选择最适合的路径,丝毫不影响任何人;根本不要红绿灯设施。整个运输过程 处于无丝毫停顿、恒定速度运行,尽管该速度比汽车、地铁的瞬时速度低,但整个过程的时 速却不比地铁低,比汽车则高得多。轨道车两侧与外界隔开,人在其上被单向运送。别的交 通工具靠近不了轨道车上的乘客,因此避免了车祸的发生。轨道车只在自己特定的轨道上 运行,大雾、暴雨等恶劣天气也影响不了其运行;整个输送系统用电能作动力,不再使用不 可再生资源,所以不会有温室气体、废气的排放污染问题。由于不需要刹车增减速、倒车、警 示等功能,也就没有这些相应的设备,甚至无车厢,故轨道车的自重极轻,所消耗的电能几 乎全部用于人员的运送上,且单一的功能所要求的极简单的结构使其故障率降至最低。窄 窄的轨道车首尾相连使运力得以完全发挥,轨道车的运行和停止均在其轨道内,所占地极 少。在某个轨道车上设有一个拖动电机,则其后若干节轨道车都不需要电机。并且,同一主 输送轨道上的电机实现联网,即运送人员多时可全部启动,共同拖动整个轨道上的轨道车, 当运送人员较少即负载减小时,可自动关闭一些电机,如此可进一步节省电力,与目前的车 辆空载时还满街跑浪费能源相比本发明消费的能源则少得多。整个交通系统无人化操作, 只需供电部门给这些电机合闸送电或拉电,来决定它们的运行或停止。由于轨道车首尾相 连人们可向前后走且可以随时上下,因而万一有突发特殊情况等事件时人们也能随时脱离 危险点。即使某一条街道上的轨道车发生故障不能停止运行,人们也可在同一街道对面的 另一条主输送轨道上下轨道车前往目的地。它不像地铁那样复杂的施工,也不要扩建、拓宽 街道,只要在现有的街道上隔出窄窄的一条轨道位置即可。不要停车场,基建相当简便,节 省的土地可作为绿化带等用,并且轨道上方可覆盖遮阳板或攀爬藤蔓植物,以给乘客避雨 遮阳。总之,由于连续输送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目前以汽车为主的动点模式的城市交通 体系有本质区别,目前困扰人类的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种种交通问题将因本方案的实施而逐 渐趋于缓和。下面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四.


图1为本发明连续输送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主输送轨道,连接输送轨道,过渡 输送带在街道上的配置示意图。图1 ( 为本发明连续输送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适用于主城与卫星城之间交通 方式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连续输送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过渡输送带与主输送轨道配置示 意图。图3为本发明连续输送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各组输送带组合方式示意图。图3(1)为本发明连续输送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输送带结构示意图。图3( 为本发明连续输送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输送带之间衔接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连续输送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轨道车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发明连续输送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轨道车铰接串联成一平板输送 长车时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连续输送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轨道车上方向调节滚筒结构示意 图。图6为本发明连续输送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主输送轨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连续输送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轨道车上电线触柄结构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知街道将城市分割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小城区。本发明就是在这些城区的 外围街道上建立一条条环形轨道即主输送轨道(1),每一个主输送轨道包围了一个小城区。 在(1)上有平板运输车即轨道车(11),这些轨道车若干节前后串联成一首尾相连的平板运 输长车,它们完全覆盖在主输送轨道上,无始无终,中间没有间断。这样,即使各组轨道车启 动时速率不同,由于串联在一起,它们互相制约,最终以统一的速度,按图示的顺时针方向 在主输送轨道(1)上运行,该方向也是我们平时行车和行走时所遵循的方向。( 为过渡输 送带,它定点如每隔一千米设置在主输送轨道(1)的内侧,即靠人行道处。它可将行人从步 行状态增速到与轨道车相同的速度走上轨道车(11),在主输送轨道上被运送,也可将人从 主输送轨道上减速到步行状态从而走下人行道。在街道的交叉处设有小型环形轨道即连接输送轨道( ,它自我封闭连成一圈,且 与途经该街道交叉处的每一条主输轨道都非常接近。其上也有一首尾相连的平板运输长 车。其结构与主输送轨道上的平板运输长车相同,速度相同。它以逆时针方向运行,其作用 是将人从某一主输送轨道上转移到另一主输送轨道上,即当人从一主输送轨道上走上连接 输送轨道后,在其上被运到另一主输送轨道处后,走上另一主输送轨道。本发明连续输送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行人运送过程就是行人在任意小区的人 行道上如图1中在小区a的A点走上过渡输送带O)。被加速后,走上围绕a小区的主输送 轨道(1)上的轨道车,再被运送至街道交叉处时,走上连接输送轨道C3)被运至围绕小区b 的主输送轨道处时走上去,再被运送到另一街道交叉处时通过此处的连接输送轨道走上围 绕小区C的主输送轨道,在接近目的地B处的过渡输送带( 走下轨道车步行至B点。就这样,人只要在过渡输送带、轨道车之间迈迈步。就可以从出发点被全程运送 到目的地。在这整个过程中丝毫不停留,且以一稳定的速度被运送。并且任何人可按自己 的出发点到目的地之间的路径自由选择一条最短的路径,在这条适合自己的路径上自由上 下,不影响他人。本发明中要求过渡输送带和主输送轨道之间上下时及主输送轨道和连接输送轨 道之间上下时速率应当一样。做到以相对静止状态,以便平稳上下。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可 能彼此间会有少许速率偏差,由于人是主动的,他可以改变行走速度以减去偏差。如当主输 送轨道上轨道车是10米/秒的速度而连接输送轨道上的是9. 5米/秒时,相对速度只0. 5 米/秒,人只要向前或向后跨入另一条轨道即可。本实施例中,主输送轨道及连接输送轨道的两侧都安装有隔离装置与外界的行人 及车辆隔开,在它们之间相互接近处不设隔离,以便能从一方迈入另一方。当由于街道交叉处的回旋面积(空间)较小导致连接输送轨道总长度减小,为使人在主输送轨道和连接输送轨道间上下时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则连接输送轨道上的轨道车 的速度也降低(整个城区的主输送轨道上的轨道车速率都是一致的)。此时可在此处的主 输送的轨道和连接输送轨道处设缓接输送带。人在高速的主输送轨道上走上它后,边运送 边减速至与连接输送轨道上的轨道车同速时走上连接输送轨道,再被运送至另一主输送轨 道时,走上该处的缓接输送带逐步增速到与主输送轨道上轨道车相同速度时走上去。如图 1所示,在小区a到小区b之间连接输送轨道与主输送轨道之间就设置了缓接输送带(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输送轨道上轨道车的运行方向是和我国的行车习惯方向相 适应的。如在英国等习惯行左侧道的地区,只要将主输送轨道上轨道车改为逆时针方向,连 接输送轨道上轨道车改为顺时针。本发明中,主输送轨道就建立在现有的街道上,在街道上用隔离墩隔出一米多的 宽度即可。为使这套运行网络与目前的车辆运行不矛盾,可将连接输送轨道改为地下方式。 当该处有地铁线路时,则将其架空,以避开街道上行驶的车辆。当在有些街道,行人、汽车较 少通行时,如图1中小区d和e,由一条不常行车的小街道隔开,则此条小街就不设主输送轨 道,将d、e合成一大区域对待,围绕该区域的主输送轨道与该条小街相交处或架空或地下 式,以方便车辆从主街上驶入这条小街。在主城和卫星城之间及城市被江河穿城而过一分为二、或三的情况下本技术方案 同样适用。由图1(2)知在主城和卫星城之间的交通干线两侧,建立长长的主输送轨道,它 自我封闭,无始无终,在其上运行的轨道车成逆时针方向运行。主输送轨道(1)的外侧设立 一些方便人们上下的过渡输送带O),而其两端侧分别于主城和卫星城内的主输送轨道在 交接处平行但距离很近,由于轨道车的速度很快,这段相互靠近的轨道要足够长。同样的形式,对于被江河分割开的城区,在桥上建立一条自我封闭的主输送轨道, 两侧与上述方法一般连入两个城区即可。本发明除用于人员的运送外,还可用于小型货物的运送,将几百斤左右或体积仅 几立方的货物装入统一制式的小型集装箱式推车,由人推上过渡带输送带,经加速后推上 主输送轨道,以后由人推动着在主输送轨道和连接输送轨道间换乘,到达目的地时,从主输 送轨道上再推向过渡输送带,经减速后推上人行道即可。图2为设置在主输送轨道内侧靠近人行道的过渡输送带与主输送轨道配置示意 图。它定点设置在主输送轨道内侧,如每隔1千米设置一个。主输送轨道的的两侧都有隔 离装置,如用水泥砖头砌成隔离墩与外界隔开,但与过渡输送带交接处则无隔离。过渡输送 带实质上是由几组输送带以相同的方向运行,按高速、中速、低速、中速、高速的次序组合而 成,各组输送带之间交叉衔接,如图3所示A1-A2组为高速输送带,B1-B2组为中速输送带, C1-C2组为低速输送带,D1-D2组为中速输送带,E1-E2组为高速输送带。高速输送带的速度 与主输送轨道上轨道车的速度相同,低速输送带与人的行走速度相当。在低速输送带C1-C2 的中间一架空的略高于输送带的平台(5)。它实质将输送带一分为二,一半用于增速,一般 用于减速。即人在该平台上跨上C1-C2后,经D1-D2、E1-E2边运送边增速而获得与主输送 轨道(1)上轨道车相同的速度走上主输送轨道,也可在主输送轨道上以相对静止方式走上 A1-A2,经B1-B2,C1-C2便运送边减速到步行状态后跨上该平台走入人行道。中速输送带 B1-B2,D1-D2及低速输送带C1-C2两侧均有同步运行的扶手(6)。高速输送带A1_A2,E1_E2 在靠近主输送轨道的一侧无扶手,以便人在高速输送带和主输送轨道之间上下。
图3(1)为本发明连续输送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过渡输送带结构示意图。由图 知每组输送带由履带(7)滚筒(8)支撑板(9)扶手(6)构成。滚筒有两个一为主动轮, 一为从动轮,若干条履带包覆了滚筒。当主动轮受外力作用(如电动机驱动)转动后带动 履带,扶手及从动轮运转。支撑板(9)在履带(7)的下方,支撑板上有一条条凹槽沟。每条 凹槽沟里分布了一系列圆柱形滚柱,每根履带就在一条凹槽沟里滑行。多根这样的履带构 成了一输送带,其上停留乘客。每组输送带与另一组输送带之间是交叉衔接的,即每组输送带内嵌入了另一组输 送带的一个滚筒。如图3(2)输送带衔接示意图所示,参照图3,图3(2)知图中A1-A2中嵌 入了一个Bl轮,B1-B2中嵌入了一个A2轮,一个Cl轮……每组输送带上的履带在交叉处 就象平行张开的蓖条一样相互嵌入但按同一方向不同速率运行。各组滚筒安装在一个水平 面上。为防止一组的履带在交叉处受到另一组滚筒的影响(因为各自转速不同)。在交叉 衔接处设一托辊(10),如图3所示。在B1A2处从高速到中速的衔接,此处的托辊(10)将 A1A2组履带托高一点,以免带上Bl轮。同时它也托高了 B1B2组履带,以免影响A2轮。在本发明中,为便于人及物更平稳的在主输送轨道及过渡输送带之间上下,高速 输送带设计成直角梯形形状,即高速输送带的每条履带长度是不同的。它们共同绕定在本 组之主动轮上如图3( 之上获得动力,但各自有自己的另一被动轮,这些被动轮在支撑板 (9)上依次向外延伸,其中最外端的一个从动轮还要被扶手包绕。缓接输送带的结构配置方式与过渡输送带(2) —样,也是几组不同速率的输 送带按高速、中速、低速、中速、高速的次序排列。但其排列方向不是直线而呈弧形,其中低 速输送带速率与连接输送带上轨道车相同、方向一致。高速输送带的运速与主输送轨道上 轨道车相同。图4是轨道车结构示意图。主输送轨道及连接输送轨道上的轨道车(11)结构是 一样的。它实为一平板车,即就是一块宽1米多,长3-4米的平板,其下安装四个车轮。由 于无需变速、换向、示警、倒车等功能,甚至运行速度也是单一,故其结构极其简单,其上仅 一支架(12),支架上有几根横向悬臂(14),人在轨道车上手握住悬臂以保持身体平衡,轨 道车上没有车厢,也无座椅。在支架(12)下有广告牌框(13)可作为广告发布平台,该广告 牌框可以滚动。在轨道车的前后端分别有一凸柱(1 和凹槽(16)其上均有孔。前一节轨 道车的凸柱可伸入后一节轨道车的凹柱内用螺栓铰接在一起。这种刚性铰接不但能使前后 轨道车在运动时可变换方向,还可以相互牵制以达到同一速度。当后一辆车车速过大时,它 就可推动前车;当后车速度较小时,前车就拖动它前进。轨道车由于结构简单,自重极轻。只要在某节轨道车上安装驱动电机,则其后可拖 挂若干节轨道车,由于人可在前后轨道车间走动,每个人的空间都相对宽松,每节轨道车承 载量较小,如图4(1)所示,它只要两头铰接在前后轨道车上。这样的若干节轨道车就构成 一组平板输送长车。在主输送轨道(1)和连接输送轨道( 上有若干组这种平板运输车, 每一组中安装驱动电机的那节轨道车上的凹槽(16)与前一组中最后一节轨道车上的凸柱 (15)交接相连。最终所有的轨道车就这样前后串联成一整体,无始无终,覆盖在主输送轨道 及连接输送轨道上。(17)为方向调节滚筒,它安装在轨道车前端两侧边,与主输送轨道(连 接输送轨道结构与主输送轨道相同。下文阐述)内壁有一点空隙。方向调节滚筒(17)由 一个滚筒支撑柄(18)、高强度弹簧(19)及滚筒00)构成。当轨道车直线方向运行时,方向调节滚筒不起作用,当轨道车转弯时,直行的轨道车与弧形的轨道内壁相碰撞,碰撞处就在 该方向调节滚筒上。碰撞时该滚筒转动,弹簧受力被压缩,减少轨道车所受阻力及冲撞力, 同时反作用于轨道车迫使轨道车调节方向。图6为主输送轨道结构示意图。为隔离墩,用水泥及砖块砌成。轨道车就在 隔离墩内的坑道02)内运行,与外界的行人车辆完全隔开。隔离墩上可安装拱形支架03) 上遮盖遮阳板,或遮阳网或攀爬类植物。(24)为陶瓷电线支架,在坑道内壁上每隔一定距离 分布一个。这些陶瓷电线支架架搭了四根裸露电线。这四根电线沿坑道内壁围成四道圈, 构成了一动力网,给在该轨道的上的轨道车提供动力。0 为动力接引板,它一头通过埋设 在隔离墩内的绝缘电线与外接电网搭接,另一头是个较长的U型导体槽,坑道内架搭在陶 瓷电线支架上的每一根裸露电线也架搭在一根U型导体槽内,并始终与U型导体槽保持接 触。图7为轨道车上电线触柄结构示意图。轨道车在轨道内运行是由电动机驱动,电 动机相对于坑道内的动力线位置是移动的,通过电线触柄电机可不断的获取电力。电线触 柄的一头与驱动电机相连,另一头是个小金属环(26),环上有滚柱(27),每一个金属环环 内穿有一根动力线,落在滚柱上。当轨道车运行时,电线触柄也向前行,动力线就在滚柱上 滑过,动力线又架搭在动力接引板0 上的U型导体槽上与外界电网相连,电线触柄经过 动力接引板05)处时,小金属环06)会将动力线抬高一点点,而脱离U型导线槽。但动力 线由于自重其他部位仍会下重而与U型导线槽相接触,而不至断电。并且本方案也可采用电车从电线上取用电力的技术。这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在此 不再阐述。
权利要求
1.一种连续运输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在城市 街道上建立的主输送轨道,在街道交叉处建立的连接输送轨道,在人行道上建立的过渡输 送带,能承载人员及货物的轨道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运输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输送轨 道是在将城市分割成了一个个小城区的纵横交错的街道上建立,每一条主输送轨道均包围 了一个小城区,轨道两侧用水泥、砖块等建材砌成隔离墩,隔离墩上有拱架,架上覆盖遮阳 板或遮阳网,主输送轨道架空或挖隧道通过街道交叉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运输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输送 轨道建立在街头交叉处,它自我封闭连成一圈,轨道视街头交叉处实际情况或架空或挖隧 道,且与途经该街道交叉处的每一条主输送轨道都非常接近,在该接近处无任何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运输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输送 带定点设置在人行道上靠近主输送轨道处,它由几组速率不同的输送带按高速、中速、低 速、中速、高速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它们的运转方向与主输送轨道内轨道车一致,高速输送 带与主输送轨道之间无障碍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运输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在 主输送轨道内呈顺时针方向勻速运行,在连接输送轨道内呈逆时针方向勻速运行,每一节 轨道车只能在其轨道内运行,且和其它轨道车前后串联成一个无首无尾、无始无终的长车, 将其所在的主输送轨道或连接输送轨道完全覆盖,中间无空缺,车上可停留人员及载有小 型物资的专用小型手推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输送轨道两侧有隔离墩,墩 内有适于轨道车运行的坑道,坑道壁上有搭架动力线的陶瓷电线支架和动力接引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输送轨道两侧有建材 等构成的隔离墩,内有适于轨道车运行的坑道,坑道壁上有搭架动力线的陶瓷电线支架和 动力接引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渡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速、中速、低速的输送带 均由滚筒、履带、扶手、支撑板构成,每组输送带与另一组输送带是交叉衔接,在衔接处有托 辊,中速输送带与低速输送带两侧有同步运行的扶手,高速输送带在接近主输送轨道处无 扶手,另一侧有同步运行的扶手,低速输送带的中央上方有一平台,平台略高于输送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带中,中速、低速输送带的 滚筒均含有一个主动轮,一个从动轮,两轮之间缠绕了若干根履带及扶手,支撑板在履带下 方,支撑板上有一个个凹槽沟,每个凹槽沟里分布了一系列圆柱形滚柱,每根履带就在一个 凹槽沟里滑行,高速输送带含有若干根履带,所有履带均绕过一个共同的主动轮,在支撑板 上滑行,但每根履带长短不一,各自有各自的一个小从动轮,每个小从动轮在支撑板上依次 向外延伸,最外端的从动轮被扶手包绕。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的前后端分别有一凸柱和 凹槽,其上有孔,前一节轨道车的凸柱可伸入后一节轨道车的凹柱内用螺栓铰接在一起,若 干节轨道车前后连接构成一组平板输送长车,其中在第一节轨道车上安装驱动电机,其后 所串联的若干节轨道车均无电机,若干组平板输送长车再首尾相连,无始无终,分布在主输 送轨道或连接输送轨道上。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的前段两侧均有方向调节 滚筒,它由滚筒、滚筒支撑柄,高强度弹簧构成,轨道车在平板上有一根支架,支架上有横向 悬臂,支架下有能滚动的广告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有驱动电机的轨道车上 有电线触柄,每个电线触柄接触一根在坑道内布置的动力线,电线触柄的顶端是个小金属 环,环上有滚柱,动力线在环内穿过。
全文摘要
一种连续运输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由在城市街道上建立的主输送轨道,在街道交叉口建立的连接输送轨道,在人行道上建立的过渡输送带,能承载人员及货物的轨道车组成,所有轨道车前后串联成无始无终的整体覆盖在轨道上,在街道上定点设置的过渡带可使人员在步行状态和高速运行状态间平稳的过渡,该交通系统能达到如下目的一.能同时运送人员及物资;二.对于所有被运送的人员及物资均可从其出发点直达目的地;三.一路连续运行,不做丝毫停留。
文档编号B61B1/00GK102039899SQ20091003626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2日
发明者梅长江 申请人:梅长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