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光轨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800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观光轨道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娱乐观光设施,尤其是一种观光轨道车。
背景技术
在一些面积较大且地形多变的室内观光场所,常需要利用观光车来作为供游客乘坐游览的工具,但一般的观光车如遇上下坡、坑洼等较复杂的地形就很难顺利行走,这种情况大多会使用观光轨道车或缆车,但缆车成本高,载客量少,有一定局限性,轨道车运行平稳,安全性高,对于转弯半径小,弯道偏多的场地,就需要对车厢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来满足运载要求,且由于是室内运行,对噪音、环保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合理、运行稳定安全、节省能源、噪音低的观光轨道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如此实现的一种观光轨道车,包括车厢、驱动电机、设于车厢底部的轨道及车轮,轨道为H型钢轨;所述车厢共设有1 12节,每前后两节车厢之间设有万向可承载连接器;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每隔1 3节车厢的底部;第1节车厢的底部前端设有前转向桥及设于前转向桥两端的两转向轮,第1节车厢的底部后端设有后驱动桥及设于后驱动桥两端的两驱动轮; 除第1节车厢外其他车厢的底部只在后端设有后驱动桥及其上的两驱动轮;每个转向轮和每个驱动轮的内侧均设有两只导向轮;所述前转向桥和后驱动桥的中心位置均设有一回转支承。作为优选,所述车厢共设有9节,驱动电机分别设于第1、4、7节车厢的底部。这种多点分散驱动的设计,可采用较小的牵引动力功率,降低电流、降低室内噪音,既环保又节能,同时减少单机牵引在弯道处列车内轮阻力,提高列车的通行性和安全性。作为优选,在第9节车厢的底部设有一备用电机。备用电机的功率大小设计为可单独带动整列空车运行,及时前面的驱动电机全部坏掉也能保证整列不停车。作为优选,所述车厢的每排座位上均设有安全压杆。防止乘客中途下车引发安全事故。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轮水平卡设于H型钢轨内。增强了列车在上下坡和弯道时的安全性能。导向轮为尼龙材料制成,耐磨、噪音小。作为优选,所述万向可承载连接器包括水平旋转轴、水平旋转轴叉、上下旋转轴、 左右旋转轴、连接架、设于水平旋转轴一段的推力轴承和螺母、设于左右旋转轴上的轴承。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轮通过连接杆分别连接在前转向桥和后驱动桥上。本发明设计的观光轨道车,轨道采用H型钢轨,转向轮和驱动轮在轨道平面上行走,设于转向轮和驱动轮内侧的导向轮卡设于H型钢轨内侧,在弯道上或爬坡行驶时导向轮可随时控制前进方向,保证车辆的平稳行驶;除第一节车厢外其他每节车厢均只设有后驱动桥和后驱动轮,前后两车厢为搭载方式,由万向可承载连接器连接,以适应列车在运行中各车厢之间的角度变化,减少车轮阻力,提高转向性能,且这种结构减少了车轮与轨道的摩擦,转弯灵活性高并能节能20% 30% ;前转向桥和后驱动桥均采用回转支承的方法与车厢连接,可自动调整轴与轨道在转弯时的中心位置,不受车厢角度变化的限制;每隔1 3节的车厢的底部设有驱动电机,可采用较小的牵引动力功率,降低电流、降低室内噪音,既环保又节能,同时减少单机牵引在弯道处列车内轮阻力,提高列车的通行性和安全性;安全压杆在行驶时压在游客的腿部,防止游客中途跌落或其他意外事故,安全压杆自动压下锁紧,乘客无法自行打开。因此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运行稳定,载客量大,噪音小、连续运行时间长等特点,适合室内外观光游乐等弯道多、半径小、需爬坡等复杂场地使用。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发明第1节车厢的俯视图。附图3是图1的左视图附图4是本发明的万向可承载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参考附图,一种观光轨道车,包括车厢1、驱动电机2、设于车厢1底部的轨道5及车轮,轨道5为H型钢轨;所述车厢1共设有9节,每节长2. 4米,宽1. 6米,重约 0. 8T,每节乘坐9人,每列81人,所述车厢1的每排座位上均设有安全压杆11。防止乘客中途下车引发安全事故。每前后两节车厢之间设有万向可承载连接器10,所述万向可承载连接器10包括水平旋转轴18、水平旋转轴叉16、上下旋转轴17、左右旋转轴23、连接架22、设于水平旋转轴18 —段的推力轴承19和螺母20、设于左右旋转轴23上的轴承21。驱动电机2分别设于第1、4、7节车厢的底部,驱动电机2为功率为4. 2KW的XQ-4. 2 串励式直流电机,每个动力带动三节车厢,整列车只需12. 6W的功率,这种多点分散驱动的设计,可采用较小的牵引动力功率,经变速器、差速器多级减速后,增加扭矩,降低电流、降低室内噪音,既环保又节能,同时减少单机牵引在弯道处列车内轮阻力,提高列车的通行性和安全性。在第9节车厢1的底部设有一备用电机。备用电机的功率大小设计为可单独带动整列空车运行,及时前面的驱动电机全部坏掉也能保证整列不停车。第1节车厢1的底部前端设有前转向桥3及设于前转向桥3两端的两转向轮4,第 1节车厢1的底部后端设有后驱动桥6及设于后驱动桥6两端的两驱动轮7 ;除第1节车厢 1外其他车厢1的底部只在后端设有后驱动桥6及其上的两驱动轮7 ;每个转向轮4和每个驱动轮7的内侧均设有两只导向轮8 ;所述导向轮8水平卡设于H型钢轨内并通过连接杆分别连接在前转向桥3和后驱动桥6上,增强了列车在上下坡和弯道时的安全性能。导向轮为尼龙材料制成,耐磨、噪音小。所述前转向桥3和后驱动桥6的中心位置均设有一回转支承9,可自动调整轴与轨道在转弯时的中心位置,不受车厢角度变化的限制。转向轮4和驱动轮7为聚氨酯材料制成,噪音低、耐磨。
本车运行速度为0.8m/s,最高速度可达1.2m/s。如按340米长的轨道计算,最大载客量达每小时5600人次。噪音可控制在60分贝以下。

本轨道车适用于轨道弯曲半径偏小、弯道多且呈S弯状需爬坡、自动化程度高、载客量大、连续工作时间长等情况使用,安全稳定性好。
权利要求
1.一种观光轨道车,包括车厢(1)、驱动电机O)、设于车厢(1)底部的轨道( 及车轮,其特征在于轨道( 为H型钢轨;所述车厢(1)共设有1 12节,每前后两节车厢之间设有万向可承载连接器(10);所述驱动电机( 设于每隔1 3节车厢(1)的底部;第 1节车厢(1)的底部前端设有前转向桥C3)及设于前转向桥C3)两端的两转向轮,第1 节车厢(1)的底部后端设有后驱动桥(6)及设于后驱动桥(6)两端的两驱动轮(7);除第1 节车厢(1)外其他车厢(1)的底部只在后端设有后驱动桥(6)及其上的两驱动轮(7);每个转向轮(4)和每个驱动轮(7)的内侧均设有两只导向轮(8);所述前转向桥C3)和后驱动桥(6)的中心位置均设有一回转支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光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共设有9节,驱动电机(2)分别设于第1、4、7节车厢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光轨道车,其特征在于在第9节车厢(1)的底部设有一备用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光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的每排座位上均设有安全压杆(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光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8)水平卡设于H 型钢轨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光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可承载连接器(10)包括水平旋转轴(18)、水平旋转轴叉(16)、上下旋转轴(17)、左右旋转轴(23)、连接架(22)、 设于水平旋转轴(18) —段的推力轴承(19)和螺母(20)、设于左右旋转轴上的轴承 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光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8)通过连接杆分别连接在前转向桥( 和后驱动桥(6)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观光轨道车,轨道采用H型钢轨,除第一节车厢外其他每节车厢均只设有后驱动桥和后驱动轮,前后两车厢为搭载方式,由万向可承载连接器连接,前转向桥和后驱动桥均采用回转支承的方法与车厢连接,每隔1~3节的车厢的底部设有驱动电机,每排座位上设有安全压杆。因此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运行稳定,载客量大,噪音小、连续运行时间长等特点,适合室内外观光游乐等弯道多、半径小、需爬坡等复杂场地使用。
文档编号B61F9/00GK102303611SQ20111016064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9日
发明者李安杰 申请人:浙江巨马游艺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