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7116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机车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
背景技术
自世界第一条铁路诞生以来,作为载运工具的牵引动力机车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3个阶段,而电力机车的传动方式也已经从“交一直”发展到“交一直一交”方式。通过增加轴重提高粘着利用、采用更大功率变流元件提高机车容量、增大牵引电 机功率等方式提升机车牵引力的手段已经发展到极致。现在电力机车已经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中的列车牵引;根据牵引需求的不同有四轴、六轴、八轴的电力机车,其形式有单节或者两节固定重联的电力机车。我国幅员广阔,铁路运输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在某些特定线路及运输编组情况下,I台八轴机车牵引力不够,而2台八轴机车又有些浪费,同时两台八轴机车需要2组司乘人员。从运输牵引定数的功率匹配以及减少司乘人员,降低运营成本的角度出发,需要有3节或者4节电力机车组成的电力机车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发明一种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各个动力单元采用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设计,通过灵活编组的牵引模式,实现能够满足不同牵引力等级需求和减少司乘人员的目标,从而能够降低运营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该电力机车组包括多节动力单元,该多节动力单元的牵引系统、通风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架均采用标准化设置,并可通用互换;该电力机车组两端的动力单元均设有具备控制功能的司机室。优选地,该多节动力单元设有贯通的走廊。优选地,该多节动力单元中,相邻的动力单元通过连挂风挡部件和连挂渡板连接。优选地,该电力机车组两端的动力单元在司机室的两侧开设有入口门,该电力机车组中间的动力单元在两侧的斜对称位置开设有入口门。优选地,该电力机车组两端的动力单元设有完整功能的制动机,该电力机车组中间的动力单元设有具有重联功能的制动机。优选地,该电力机车组两端的动力单元设有受流的受电弓,并各个动力单元之间采用高压跳线连接。优选地,通过车顶高压母线将动力单元之间的高压母线贯通,每个动力单元都配备有一个主断路器,网侧电路采用集中受流分散配电的方式。优选地,电力机车组的每节动力单元采用Bo-Bo轴式,牵引电机采用交流传动、轴控方式。优选地,电力机车组的控制指令由处于两端的主控端动力单元统一发出,其他各动力单元分散执行的结构。优选地,电力机车组的每节动力单元的主断路器间隔一段时间顺序闭合。本发明所提供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该电力机车组包括多节动力单元,该多节动力单元的牵引系统、通风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架均采用标准化设置,并可通用互换;该电力机车组两端的动力单元均设有具备控制功能的司机室。在上述结构中,以单节机车为动力单元,每节机车的牵引系统、车体、转向架、制动系统、通风系统等基本相同,两端设有司机室,每节机车之间有贯通的中间走廊,以2节、3节、4节及以上数量编组形式的电力机车组。
所述的电力机车组采用模块化的机车动力单元编组,灵活的编组形式易于机车牵引动力方便配置,使运输牵引定数的功率匹配最优化;贯通式的中间走廊,能让司机巡视整个电力机车组,减少司乘人员,降低运营成本;各机车动力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有利于提高机车部件通用化程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机车的可靠性,降低机车检修成本。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各个动力单元采用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设计,通过灵活编组的牵引模式,实现能够满足不同牵引力等级需求和减少司乘人员的目标,从而能够降低运营成本。


图I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一种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发明一种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各个动力单元采用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设计,通过灵活编组的牵引模式,实现能够满足不同牵引力等级需求和减少司乘人员的目标,从而能够降低运营成本。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I和图2,图I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一种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I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以动力单元I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包括多节动力单元1,该多节动力单元I的牵引系统、通风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架均采用标准化设置,并可通用互换;该电力机车组两端的动力单元I均设有具备控制功能的司机室2。进一步地,该多节动力单元I设有贯通的走廊3。在上述结构中,以单节机车为动力单元1,每节机车的牵引系统、车体、转向架、制动系统、通风系统等基本相同,两端设有司机室2,每节机车之间有贯通的中间走廊3,以2节、3节、4节及以上数量编组形式的电力机车组。的电力机车组采用模块化的机车动力单元编组,灵活的编组形式易于机车牵引动力方便配置,使运输牵引定数的功率匹配最优化;贯通式的中间走廊3,能让司机巡视整个电力机车组,减少司乘人员,降低运营成本;各机车动力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有利于提高机车部件通用化程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机车的可靠性,降低机车检修成本。综上,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各个动力单元I采用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设计,通过灵活编组的牵引模式,实现能够满足不同牵引力等级需求和减少司乘人员的目标,从而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作出进一步设计。比如,该多节动力单元I中,相邻的动力单元I通过连挂风挡部件和连挂渡板连接。该种结构设计可以使得连接可靠,并且成本较低。此外,如图2所示,该电力机车组两端的动力单元I在司机室2的两侧开设有入口门4,该电力机车组中间的动力单元I在两侧的斜对称位置开设有入口门4。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电力机车组两端的动力单元I设有完整功能的 制动机,该电力机车组中间的动力单元I设有具有重联功能的制动机。该种设计能够比较方便地实现功能控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做出具体设计。比如,该电力机车组两端的动力单元I设有受流的受电弓,正常时采用单弓受流的方式,并各个动力单元I之间采用高压跳线连接,通过车顶高压母线将动力单元I之间的高压母线贯通,每个动力单元I都配备有一个主断路器,网侧电路采用集中受流分散配电的方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可以作出具体设计。比如,电力机车组的每节动力单元I采用Bo-Bo轴式,牵引电机采用交流传动、轴控结构。并且,电力机车组的控制指令由处于两端的主控端动力单元I统一发出,其他各动力单元I分散执行的结构。电力机车组的每节动力单元I的主断路器间隔一段时间顺序闭合。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力机车组的每节动力单元I的变流器的四象限控制都错开一定的角度。综上,本发明所提供的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解决了列车牵引定数与牵引动力功率匹配问题,同时由于电力机车组内部是贯通的,只需要一组司乘人员,降低了运营成本。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其特征在于,该电力机车组包括多节动力单元(1),该多节动力单元的牵引系统、通风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架均采用标准化设置,并可通用互换;该电力机车组两端的动力单元(I)均设有具备控制功能的司机室(2)。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其特征在于,该多节动力单元(I)设有贯通的走廊(3)。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其特征在于,该多节动力单元(I)中,相邻的动力单元(I)通过连挂风挡部件和连挂渡板连接。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其特征在于,该电力机车组两端的动力单元(I)在司机室(2)的两侧开设有入口门(4),该电力机车组中间的动力单元(I)在两侧的斜对称位置开设有入口门(4)。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其特征在于,该电力机车组两端的动力单元(I)设有完整功能的制动机,该电力机车组中间的动力单元(I)设有具有重联功能的制动机。
6.如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其特征在于,该电力机车组两端的动力单元(I)设有受流的受电弓,并各个动力单元(I)之间采用高压跳线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其特征在于,通过车顶高压母线将动力单元(I)之间的高压母线贯通,每个动力单元都配备有一个主断路器,网侧电路采用集中受流分散配电的方式。
8.如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其特征在于,电力机车组的每节动力单元(I)采用Bo-Bo轴式,牵引电机采用交流传动、轴控方式。
9.如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其特征在于,电力机车组的控制指令由处于两端的主控端动力单元(I)统一发出,其他各动力单元(I)分散执行的结构。
10.如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其特征在于,电力机车组的每节动力单元(I)的主断路器间隔一段时间顺序闭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动力单元为基础的电力机车组,其特征在于,该电力机车组包括多节动力单元(1),该多节动力单元的牵引系统、通风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架均采用标准化设置,并可通用互换;该电力机车组两端的动力单元(1)均设有具备控制功能的司机室(2);该多节动力单元(1)设有贯通的走廊(3)。各个动力单元采用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设计,通过灵活编组的牵引模式,实现能够满足不同牵引力等级需求和减少司乘人员的目标,从而能够降低运营成本。
文档编号B61C3/00GK102795230SQ201210334710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1日
发明者索建国, 樊运新, 李希宁, 金希红, 颜罡, 张振华, 温中建, 邢涛, 杨相建 申请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