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车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781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车组车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车体。
背景技术
内燃式动车组的动力系统包括柴油发电机组、充电机、柴油机空气及液压油冷却装置、进气滤清器等设备,且这些设备集成在一起安装在一个公用的构架上、形成一个动力系统模块,为了节约客室空间,该动力系统模块悬挂安装在车体底架下方。由于动力系统需经常检测、维修及更换零部件,因此,在车体客室内地板和底架上开设维修口,以方便对悬挂于底架下方的动力系统中进行检修,并在维修口处覆盖检修门,以保证在运行过程中不影响客室运载旅客的正常功能。现有技术的铁路车辆车体中,该检修门一般为一块与检修口形状相匹配的胶合木板,该胶合木板的上表面固定覆盖有地板布层,同时其上还固定设置有提手,以方便提起该检修门、打开检修口。但是,这种单层胶合木板形式的检修门结构强度较差,在客室超载时很容易变形、甚至断裂,影响行车安全;另外,密封、隔音性能较差,动力系统中各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大部分传递到客室,造成客室内噪声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车组车体,实现对检修口的有效封堵,并提高了检修门的密封、隔音性能、及承载强度。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车组车体,包括:底架和悬挂安装在所述底架下方的动力系统模块;所述底架上开设有 便于检修所述动力系统模块的检修口,所述底架顶面上、且在所述检修口周围覆盖有客室地板,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检修口的检修门,所述检修门包括自顶向下依次设置的顶板、加强板及用于隔离声音的隔音板,所述顶板、加强板及所述隔音板固定连接呈一体;所述顶板的周围与所述客室地板相接合;所述顶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架和/或所述客室地板上。本发明提供的动车组车体,通过在其检修门中设置了加强板和隔音板,不但能实现在维护时方便开启、在正常运行时可靠封堵检修口,同时还提高了检修门的承载强度,防止在客室超载时发生变形或断裂,提高了安全性,且密封、隔声效果好,可以降低由动力系统模块传递到客室的噪音,有效降低了客室内的噪音。


图1为本发明铁路车辆车体实施例中的检修门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向剖视图;图4为图2中I处放大图;图5为图2中II处放大图6为本发明铁路车辆车体实施例中客室地板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C-C向剖视图;图8为图7中III处放大图;图9为图6中门底座的俯视图;图10为图9中IV处放大图;图11为图9中D-D向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发明铁路车辆车体实施例中的检修门的俯视图;图2为图1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向剖视图;图4为图2中I处放大图;图5为图2中II处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铁路车辆车体实施例中客室地板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C-C向剖视图;图8为图7中III处放大图;请参照图1-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动车组车体,包括:底架10和悬挂安装在底架10下方的动力系统模块(图未示出);底架10上开设有便于检修该动力系统模块的检修口 11,底架10顶面上、且在检修口 11周围覆盖有客室地板12,还包括用于封堵检修口 11的检修门2,检修门2包括自顶向下依次设置的顶板21、加强板22及用于隔离声音的隔音板23,顶板21、加强板22及隔音板23固定连接呈一体;顶板21的周围与客室地板12相接合;顶板2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底架10和/或客室地板12上。具体地,动车组车体可以包括底架10、固定设置在底架10上的侧墙和端墙,以及覆盖在侧墙和端墙顶部的顶板,底 架10、两侧侧墙、前后端墙及顶板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旅客的客室空间;底架10则设在转向架上,以通过转向架带动车体运行。本实施例中的动力系统模块是指,集成于共同的构架上的动力系统各设备(例如柴油发电机组、充电机、柴油机空气及液压油冷却装置等),用于为动车组提供动力;为节省客室内部空间,该动力系统模块悬挂固定安装在底架下方。为了方便对动力系统模块进行检修、检测及设备更换,在底架10上留有检修口11,客室地板12铺设在底架10上表面,即客室地板12对应检修口 11也设有安装口 13,当然安装口 13可以围绕在检修口 11的外围,也可以刚好与检修口 11对齐,例如,当检修口 11和安装口 13均为矩形时,检修口 11可以对应安装口 13围成的区域内,或者,检修口 11的大小与安装口 13相等、且位置完全重合。顶板21可以为木质或其它与客室地板12相同材质的平板,加强板22可以采用蜂窝板或其他金属板的复合结构框架,以提供较好的强度和刚度,隔音板则可以采用常用的隔音或吸引材料制成的平板;也可以采用复合结构,例如,可包括一金属框架、并在该金属框架内部填充吸音或隔音材料,以通过隔音板阻隔声波传递、发挥隔音功能;检修门2可以呈板状,顶板21可位于最顶层,隔音板23可位于底层,加强板22可以处于顶板21和隔音板23之间;顶板21与加强板22之间、加强板22和隔音板23之间可以分别通过机械紧固、压合或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顶板21、加强板22和隔音板23可以大小相等、中心对正,或者顶板21可以大于加强板22、加强板22可大于隔音板23,且同样顶板21、加强板22和隔音板23中心对正,另外,顶板21的周围可以客室地板12相接合,即顶板21的边缘延伸至客室地板12形成的安装口 13,使得顶板21与客室地板12之间无间隙;优选地,顶板21与客室地板12之间还可以通过橡胶密封圈接触、以更好密封,提高隔音降噪效果。
具体来说,顶板21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200螺接可拆卸连接到客室地板12和/或底架10上可以指,在客室地板中固定嵌设紧固螺母,螺栓或螺钉依次穿过顶板21、加强板22及隔音板23后紧固在客室地板12中的该紧固螺母中;或者,紧固螺母可以固定设置在客室地板12下方的底架10上,螺栓或螺钉200则依次穿过顶板21、加强板22、隔音板23及客室地板12后紧固在该底架10上的螺母固定块32 (如图9和图10所示)中。其中螺母固定块32 (如图9和图10所示)可以包括焊接固定在底架10上的立方块和嵌设在立方块中的螺母,该螺母的中心螺纹孔可用于螺纹连接前述螺栓或螺钉200 ;当然螺母固定块32 (如图9和图10所示)也可以即为一个六角螺母。另外,螺栓或螺母2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可以分布在矩形的检修门2靠近各顶角处。待需要检修动力系统模块时,拆下螺栓或螺钉后,便可方便将检修门2取下、露出检修口 11。当客室地板12上的安装口 13大于检修口 11时,安装口 13则围绕于检修口 11,SP安装口 13在检修口 11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落在检修口 11内,这样,检修门2的优选的结构为顶板21到隔音板23的面积可以依次缩小,以使顶板21卡合在安装口 13中,且顶板21的顶面与客室地板12的顶面平齐,同时,隔音板23可深入到检修口 11中、并卡合在检修口11中;这样在正常运行时,可以实现对检修口 11的更好密封,且不会影响客室内旅客的正常行走。本实施例提供的动车组车体,其检修门中设置了加强板和隔音板,可实现在维护时方便开启、在正常运行时可靠封堵住检修口,同时还提高了检修门的承载强度,防止在客室超载时发生变形或断裂,提高了安全性,且密封、隔声效果好,可以降低由动力系统模块传递到客室的噪音,有效降低了客室内的噪音。进一步地,隔音板23可以包括刚性基板230,固定设置在刚性基板230周围的、与检修口 11相配合的第一刚性框231,以及填充在刚性基板230和第一刚性框231之间的吸音或隔音材料232。S卩,刚性基板230可以为形状与隔音板相同的金属平板(例如铝板),第一刚性框231固定设置在刚性基板230边缘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框体,第一刚性框的高度可以即为隔音板23的厚度,吸 音或隔音材料232则可以铺设在刚性基板230上、第一刚性框231围成的区域内。其中隔音材料232可以采用具有良好吸音功能的聚氨酯泡沫类材料,其降噪系数可以在0.65以上。更进一步地,加强板22可以包括铝蜂窝板221和固定围设在铝蜂窝板221周围的第二刚性框222,其中,铝蜂窝板221可以为铝蜂窝材料制成的平板,且其中柱状的铝蜂窝芯沿该平板的厚度方向延伸,以提高垂向承载能力;第二刚性框222可以围绕在铝蜂窝板的周围、并与铝蜂窝板的侧面固定结合在一起。上述加强板22还可以包括分别覆盖在铝蜂窝板221的顶面和底面上的第一铝板223和第二铝板224,且第一铝板223和第二铝板224的边缘分别与第二刚性框222固定连接;第二刚性框222还包括贯穿在铝蜂窝板221中的、且位于第一铝板223和第二铝板224之间的至少一个加强筋225。具体地,为进一步提高加强板22的强度和刚度,第二刚性框222内还可以形成有多个在第二刚性框222所在平面内延伸的加强筋225,多个加强筋可以互相平行,也可以互相垂直;对应地,铝蜂窝板221可有多块分板组成,多块分板可以分板固定填充在第二刚性框222内、各加强筋225围成的区域中;这种铝蜂窝板221内贯穿加强筋225的组合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加强板22的强度和刚度。当然,还可以在第一铝板223与铝蜂窝板221之间和第二铝板224和铝蜂窝221之间分别设置隔声橡胶板227,以提高整个检修板的隔声能力。优选地,隔音板23的周围侧面还可固定设置有防火膨胀条234 ;隔音板23的底面还固定设置有绝热材料层235 ;具体地,防火膨胀条234可以粘接在隔音板23的第一刚性框的外侧面上,防火膨胀条具有良好的防火、密封及阻烟功能;当着火时,防火膨胀条234中的石墨膨胀,其体积会增大至原体积的8 10倍,可以有效密封隔离火源,避免有毒气体、烟雾等进入客室内部。另一方面,如图9-11所示,为了更好地支撑及方便安装检修门2,在底架上、且在检修口 11周围还可以固定设置有门底座3,该门底座3可以为与检修门2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框体,例如,当检修门2为矩形时,该门底座3可以为与检修门边缘轮廓形状相同的矩形;门底座3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架10顶面上;门底座3的顶面上可开设有滑槽301,螺母固定块32可以在滑槽301内沿滑槽301的长度方向相对滑动;螺母固定块32可以滑设于滑槽301中,且还通过贯穿螺母固定块32的定位销303与门底座3相对固定。具体地,门底座3的顶面上可以开设有长形的滑槽301,且滑槽301可以包括顶部开口的宽度小于螺母固定块32的第一槽段,以及顶部开口的宽度大于螺母固定块32的第二槽段304,安装螺母固定块32时,可以将螺母固定块32由第二槽段304放入到滑槽301中,并推动螺母固定块32沿长度方向滑动至第一槽段,由于第一槽段的顶部开口小于螺母固定块的宽度,因而可以在垂直方向固定该螺母固定块32,在利用定位销303贯穿螺母固定块32连接到滑槽301的槽底面实现对其在水平面内的定位(将底架10的顶面作为水平面)。这种螺母固定块的安装结构不但方便了安装操作,并且,当对于不同型号的螺栓或螺钉设置有不同的螺母固定块32时,可以方便地根据螺栓或螺钉的型号更换螺母固定块32,提高了门底座的适应能力。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和图8,针对现有的胶合木配合地板布的客室地板12的动车组车体,顶板21可以包括胶合木板和固定覆盖在胶合木板顶面的地板布211,且地板布211的顶面可与客室地板12的顶面平齐;即顶板21可以采用胶合木板,且在其上固定覆盖地板布211,并可以使客室地板·12中顶层的地板布与顶板21顶层的地板布211平齐,以避免高低不平影响行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动车组车体,包括:底架和悬挂安装在所述底架下方的动力系统模块;所述底架上开设有便于检修所述动力系统模块的检修口,所述底架顶面上、且在所述检修口周围覆盖有客室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检修口的检修门,所述检修门包括自顶向下依次设置的顶板、加强板及用于隔离声音的隔音板,所述顶板、加强板及所述隔音板固定连接呈一体;所述顶板的周围与所述客室地板相接合;所述顶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架和/或客室地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客室地板形成围绕于所述检修口的安装口,所述顶板卡合在所述安装口中,所述顶板的顶面与所述客室地板的顶面平齐;所述隔音板卡合在所述检修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通过至少两个螺栓或螺钉螺接在所述底架上的螺母固定块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板包括刚性基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板周围的、与所述检修口相配合的第一刚性框,以及填充在所述刚性基板和所述第一刚性框之间的吸音或隔音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胶合木板和固定覆盖在所述胶合木板顶面的地板布,且所述地板布的顶面与所述客室地板的顶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包括铝蜂窝板和固定围设在所述铝蜂窝板周围的第二刚性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还包括分别覆盖在所述铝蜂窝板的顶面和底面上的第一铝板和第二铝板,且所述第一铝板和第二铝板的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二刚性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刚性框还包括贯穿在所述铝蜂窝板中的、且位于所述第一铝板和第二铝板之间的至少一个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板的周围侧面还固定设置有防火膨胀条;所述隔音板的底面还固定设置有绝热材料层。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架上、且在所述检修口周围还固定设置有门底座,所述门底座的顶面上开设有滑槽,所述螺母固定块滑设于所述滑槽中,且还通过贯穿所述螺母固定块的定位销与所述门底座相对固定;所述螺栓或螺钉穿过所述检修门后螺接在所述螺母固定块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车组车体,包括底架和悬挂安装在所述底架下方的动力系统模块;底架上开设有便于检修动力系统模块的检修口,底架顶面上、且在检修口周围覆盖有客室地板,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检修口的检修门,检修门包括自顶向下依次设置的顶板、加强板及用于隔离声音的隔音板,顶板、加强板及所述隔音板固定连接呈一体;顶板的周围与所述客室地板相接合;顶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所述客室地板和/或所述底架上。本发明提供的动车组车体,在维护时方便开启、在正常运行时可靠封堵住检修口的同时,还提高了检修门的承载强度,提高了安全性,且密封、隔声效果好,可以降低由动力系统模块传递到客室的噪音,有效降低了客室内的噪音。
文档编号B61F1/00GK103241255SQ20131016675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8日
发明者刘利雷, 侯敏俏, 徐晓刚, 梁秀萍, 商召华, 任小玲 申请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