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934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构架、轴箱、第一减振组件、第二减振组件、挤压限位件和导框。轴箱为“凸”字形结构;第一减振组件与第二减振组件分别设置在轴箱上的“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两侧;第一减振组件的上表面为斜面,第一减振组件的长立面上设有第一磨耗板,第一磨耗板的磨耗面与轴箱“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的立面接触;挤压限位件设置在第一减振组件上,其底部设有与第一减振组件的上表面贴合的斜面,挤压限位件的顶部与构架连接;导框为中空腔体,第二减振组件处于中空腔体内,导框的顶部与构架连接,导框上设有第二磨耗板,第二磨耗板的磨耗面与轴箱“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的立面接触。本发明能有效地提高减振效果。
【专利说明】转向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列车转向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铁路货车的转向架多采用多轴(如三轴及以上轴数)焊接构架式转向架,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三轴焊接构架式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构架10、轴承20、轮对30、轴箱40、轴箱弹簧50和板弹簧60。其中,轴承20安装在轮对30两端,轴箱40安装到轴承20上,轴箱弹簧50作用在轴箱40两侧,板弹簧60设置在构架10下盖板上焊接的安装座70上,板弹簧60两端通过所述轴箱弹簧50的弹簧座80支撑在两相邻轮对的轴箱40上。转向架通过轴箱弹簧和板弹簧的共同作用,来缓解车辆因轨道不平顺产生的振动,通过板弹簧簧片间的摩擦力消耗振动产生的能量,起到衰减振动作用。
[0003]由于现有技术是靠板弹簧簧片间的摩擦力消耗振动产生的能量,板弹簧簧片间不断摩擦产生磨耗,簧片间的摩擦力逐渐减小,板弹簧提供的减振作用逐渐减弱,车辆的减振能力下降,对车辆的运行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影响车辆的运用安全。另外,板弹簧及簧箍制造质量都对板弹簧的减振作用有直接影响,制造质量不一保证。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架,以提高减振效果。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架,包括:构架、轴箱、第一减振组件、第二减振组件、挤压限位件和导框;其中,
[0006]所述轴箱为“凸”字形结构;
[0007]所述第一减振组件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轴箱上的“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两侧;
[0008]所述第一减振组件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第一减振组件的长立面上设有第一磨耗板,所述第一磨耗板的磨耗面与所述轴箱“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的立面接触;
[0009]所述挤压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减振组件上,所述挤压限位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减振组件的上表面贴合的斜面,所述挤压限位件的顶部与所述构架连接;
[0010]所述导框为中空腔体,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处于所述导框的中空腔体内,所述导框的顶部与所述构架连接,所述导框上设有第二磨耗板,所述第二磨耗板的磨耗面与所述轴箱“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的立面接触。
[001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减振组件的上表面与挤压限位件的下表面采用斜面设计,并通过在所述第一减振组件和所述导框上分别设置磨耗板的结构,当磨耗板磨耗后,在所述斜面的作用下可自动补偿,实现了单侧挤压双侧夹紧的减振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减振效果好,能有效改善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三轴焊接构架式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现有技术中三轴焊接构架式转向架的局部剖视图;
[001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转向架中轴箱的正视图;
[001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转向架结构的剖视图;
[001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转向架结构的剖视图;
[001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四轴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架中轴箱的俯视图;
[0021]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3、4和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转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所述的转向架包括:构架、轴箱11、第一减振组件、第二减振组件、挤压限位件和导框。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轴箱11为“凸”字形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轴箱11上的“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111两侧。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第一减振组件的长立面上设有第一磨耗板6,所述第一磨耗板6的磨耗面与所述轴箱11 “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111的立面接触。所述挤压限位件2设置在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上,所述挤压限位件2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的上表面贴合的斜面,所述挤压限位件2的顶部与所述构架I连接。所述导框4为中空腔体,所述第二减振组件5处于所述导框4的中空腔体内,所述导框4的顶部与所述构架I连接,所述导框4上设有第二磨耗板7,所述第二磨耗板7的磨耗面与所述轴箱11 “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111的立面接触。
[0023]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减振组件的上表面与挤压限位件的下表面采用斜面设计,并通过在所述第一减振组件和所述导框上分别设置磨耗板的结构,当磨耗板磨耗后,在所述斜面的作用下可实现减振效果的自动补偿,实现了单侧挤压双侧夹紧的减振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减振效果好,能有效改善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
[0024]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第一减振组件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实现。具体地,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包括:斜楔31、第一弹簧座33和第一减振弹簧32。其中,所述第一减振弹簧32设置在所述轴箱11上;所述第一减振弹簧32的上方设有所述第一弹簧座33,所述第一弹簧座33上设有所述斜楔31 ;所述第一磨耗板6设置在所述斜楔31的长立面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示出的所述第一弹簧座33与所述斜楔31为体成型结构,即所述斜楔的底面设有所述第一弹簧座的结构。当然,所述第一弹簧座与所述斜楔也可是分离的两个部件,所述斜楔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座上。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此作具体限定。
[0025]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减振组件5可采用如下结构实现。具体地,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包括:第二弹簧座51和第二减振弹簧52。其中,所述第二减振弹簧52设置在所述轴箱11上;所述第二减振弹簧52的上方设有所述第二弹簧座51 ;所述第二弹簧座51可设置在所述导框4的内腔顶部,或与所述导框4的内腔顶部接触。
[0026]如图6和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多轴焊接构架式转向架通常包括有三个、四个或更多轴数,为保证两相邻轮对轴的承载力均衡,以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本实施例二所述的转向架,具体地,本实施例二基于上述实施例一,除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各部件外,还包括:均衡梁8。如图6所示,所述均衡梁8设置在两相邻轴箱11之间(即两轮对轴之间),通过支撑座9固定在所述构架I上,所述均衡梁8能绕所述支撑座9偏转。如图7所示,所述均衡梁8的两端均设有柱销81,所述柱销81的端部为圆形端头。所述第二减振组件5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柱销81的圆形端头相适配的圆形凹槽53。所述均衡梁8的柱销81圆形端头置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5的圆形凹槽53内。
[0027]例如图8所示的四轴转向架的均衡梁设置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前两个相邻轮对之间设有所述均衡梁,后两个相邻轮对之间设有所述均衡梁。
[0028]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均衡梁,可有效的均衡两相邻轮对的承载力,能进一步地,降低振动,提高减振效果。
[0029]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减振组件5包括:第二弹簧座51和第二减振弹簧52,其中,所述第二减振弹簧51设置在所述轴箱11上;所述第二减振弹簧52的上方设有所述第二弹簧座52 ;所述第二弹簧座52上设有所述圆形凹槽53。
[0030]再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述的轴箱11的“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的两侧立面上分别设有限制所述轴箱11移动的限位挡边112。具体地,设置在所述轴箱的“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一侧立面上的限位挡边包围在所述挤压限位件外。设置在所述轴箱的“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另一侧立面上的限位挡边包围在所述导框外。
[003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挤压限位件和所述导框均连接在所述构架上,相对于所述构架,所述挤压限位件和所述导框是固定不动的,轴箱通过所述限位挡边,即限定了轴箱的移动范围。各向移动距离即为所述限位挡边与所述挤压限位件之间的间隙,以及限位挡边与所述导框之间的间隙。具体地,所述间隙可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设定,如所述限位挡边与所述挤压限位件之间的间隙可选为5?20_,同样地,所述限位挡边与所述导框之间的间隙也可选为5?20mm。
[0032]更具体地,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三所述转向架,包括:轮对轴承13、构架1、轴箱11、第一减振组件3、第二减振组件
5、挤压限位件2和导框4。其中,所述轮对轴承13安装在轮对12两端。所述轮对轴承13上设置有承载鞍14,所述轴箱11通过所述承载鞍14设置在所述轮对轴承13上。所述轴箱11上的“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减振弹簧31和第二减振弹簧52。其中,所述第一减振弹簧31上设置有具有与所述第一弹簧座为一体结构的斜楔31。所述斜楔31包括底平面,上斜面以及两侧的短立面和长立面。所述斜楔31长立面上设有第一磨耗板6。所述第一磨耗板6的磨耗面与所述轴箱11 “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的立面接触。所述斜楔31上设有挤压限位件2。所述挤压限位件2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斜楔31的上表面贴合的斜面,所述挤压限位件2的顶部与所述构架I连接。所述第二减振弹簧52上设有第二弹簧座51。所述第二弹簧座51顶部设有圆形凹槽53。所述导框4为中空腔体,所述第二减振弹簧52与所述第二弹簧座51处于所述导框4的中空腔体内。所述导框4的顶部与所述构架I连接,所述导框4上设有第二磨耗板7,所述第二磨耗板7的磨耗面与所述轴箱11 “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的立面接触。所述两相邻轴箱之间设有均衡梁8。所述均衡梁8通过支撑座9固定在所述构架上,所述均衡梁8能绕所述支撑座9偏转;所述均衡梁8的两端均设有柱销81,所述柱销81的端部为圆形端头;所述均衡梁8的柱销81圆形端头置于所述第二弹簧座51的圆形凹槽53内。所述导框4壁上开有槽(图中未示出),能让所述均衡梁深入所述导框中空内腔,使所述均衡梁的柱销圆形端头置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的圆形凹槽内的槽。
[00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架、轴箱、第一减振组件、第二减振组件、挤压限位件和导框;其中, 所述轴箱为“凸”字形结构; 所述第一减振组件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轴箱上的“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两侧; 所述第一减振组件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第一减振组件的长立面上设有第一磨耗板,所述第一磨耗板的磨耗面与所述轴箱“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的立面接触; 所述挤压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减振组件上,所述挤压限位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减振组件的上表面贴合的斜面,所述挤压限位件的顶部与所述构架连接; 所述导框为中空腔体,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处于所述导框的中空腔体内,所述导框的顶部与所述构架连接,所述导框上设有第二磨耗板,所述第二磨耗板的磨耗面与所述轴箱“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的立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组件包括:斜楔、第一弹簧座和第一减振弹簧,其中, 所述第一减振弹簧设置在所述轴箱上; 所述第一减振弹簧的上方设有所述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上设有所述斜楔; 所述第一磨耗板设置在所述斜楔的长立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与所述第一弹簧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衡梁; 所述均衡梁设置在两相邻轴箱之间,通过支撑座固定在所述构架上,所述均衡梁能绕所述支撑座偏转; 所述均衡梁的两端均设有柱销,所述柱销的端部为圆形端头; 所述第二减振组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柱销的圆形端头相适配的圆形凹槽; 所述均衡梁的柱销圆形端头置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的圆形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包括:第二弹簧座和第二减振弹簧,其中, 所述第二减振弹簧设置在所述轴箱上; 所述第二减振弹簧的上方设有所述第二弹簧座; 所述第二弹簧座上设有所述圆形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箱的“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的两侧立面上分别设有限制所述轴箱移动的限位挡边; 设置在所述轴箱的“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一侧立面上的限位挡边包围在所述挤压限位件外; 设置在所述轴箱的“凸”字形结构的突出部另一侧立面上的限位挡边包围在所述导框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挡边与所述挤压限位件之间的间隙为5?20mm ; 所述限位挡边与所述导框之间的间隙为5?20mm。
【文档编号】B61F5/06GK103481901SQ201310459517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许善超, 邢书明, 李晓平, 李立东, 邵文东 申请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