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双轨自行走钢轨探伤车的轮式探头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026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双轨自行走钢轨探伤车的轮式探头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轨探伤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双轨自行走钢轨探伤车的轮式探头架。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铁路总里程已超过10万公里,钢轨探伤工作量多,工作强度大。由于效率、经济性等原因,轮式探头开始在钢轨探伤中广为应用。轮式探头在运行中需具备机械对中或自动对中能力,应确保探头位于钢轨正上方,而这需要一套承载及伺服机构,即轮式探头架,但是对于轮式探头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轮式探头必须始终处于钢轨的中间。由于钢轨的轨距会有安装误差导致的波动,如果只是简单地将轮式探头固定在钢轨探伤车上,那么在钢轨探伤车的运行过程中,轮式探头将偏离钢轨的中心线,为此必须设计一个能在钢轨探伤车运行过程中,轮式探头位置能够自动调节的装置,使探头始终保持在钢轨的中心线上方。另外,钢轨安装的水平倾斜(如弯道)、探头架所装附车体和探头架本身以及轮探头的制造装配误差等,需要探头架可以对轮探头的上下高度、左右水平、俯仰倾斜、左右倾斜这些自由度进行调节,以保证探头与钢轨的耦合良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双轨自行走钢轨探伤车的轮式探头架。可实现轮式探头四个自由度电动调节,并保持其与钢轨中心自动对齐,还可无障碍自动过钢轨岔道而无须人手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双轨自行走钢轨探伤车的轮式探头架,包括固定架、自对中轨行架、3自由度横移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一对固定板、连接所述一对固定板的一对固定横架,所述一对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上下层平行的两对直线轴;所述自对中轨行架包括分别滑动安装于下层的所述直线轴上的第一直线轴承,所述第一直线轴承上通过小轮安装板 安装轨行小轮,所述轨行小轮一侧具有凸沿,所述凸沿一侧的所述直线轴上套设有弹簧,前后的所述小轮安装板之间连接有小轮连接板;所述3自由度横移架包括转动装配有轮式探头的轮架、一对滑动安装于上层的所述直线轴上的第二直线轴承,所述一对第二直线轴承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移动板,前后端的所述一对第二直线轴承分别通过一个、两个电动推杆与所述轮架 连接,一侧的所述小轮连接板与所述移动板之间设置有横移电动推杆。

进一步地,前后的所述小轮连接板上沿前进后退方向分别设置有导向犁,所述导向犁侧面上设置有耐磨块。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扳手机构,所述扳手机构包括扳手、扳手转块、扳手转座、扳手压座及卡块,所述扳手转座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一侧上,所述扳手压座设置于另一侧的所述小轮连接板上,所述扳手转块转动设置于所述扳手转座、扳手压座之间,所述扳手固定设置于所述扳手转块上端,所述卡块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扳手或扳手转块上,另一端具有可扣于所述固定板边缘上的勾爪。

更进一步地,所述轮架前沿上设置有喷头与喷头固定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横架一侧上边缘设置有高度调节螺栓。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犁沿前进方向设置有喷头和毛刷。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轮式探头四个自由度调节,除了保持其与钢轨中心自动对齐之后,还可自适应地与钢轨表面保持贴齐,并可无障碍过钢轨岔道,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自对中轨行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3自由度横移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拆装状态下的扳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探伤状态下的扳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照图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双轨自行走钢轨探伤车的轮式探头架,包括固定架1、自对中轨行架2、3自由度横移架3,扳手机构6。

如图2所示,固定架1包括一对固定板101、一对固定横架102、两对直线轴103。

固定横架102用于连接一对固定板101构成框架结构。

两对直线轴相互平行,且分为上下层,上层的一对直线轴位于下层的直线轴的范围内,且垂直安装于一对固定板101之间,并使用一对固定横架加固固定架;固定横架上带有高度调节螺栓104,固定架安装于探伤车上时,螺栓顶在车架上,调节螺栓凸出固定横架的长度,即可调节固定架,即整个探头架相对探伤车的安装高度。

如图3所示,自对中轨行架2,安装于固定架下层一对直线轴上,可沿直线轴左右滑动。包括一对小轮连接板201、一对小轮安装板202、一对直线轴承203、一对轨行小轮204、一对导向犁205;前后直线轴承分别被一根直线轴穿过,直线轴承及轨行小轮通过小轮安装板202及导向犁205装配成一体,并使用小轮连接板202前后连接;一对弹簧4分别套在直线轴轨行小轮凸沿一侧上,位于导向犁205和固定板101-内之间;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使轨行小轮凸沿紧贴钢轨内侧,确保自对中轨行架与钢轨的相对位置不变;通过导向犁的引导作用,探头架无须人工操作即可自行通过岔道口,大大提高探伤效率;轨行小轮凸沿及导向犁与钢轨配合的侧面上分别装有可简便更换的耐磨圈206及耐磨块207。

如图4所示,3自由度横移架3安装于固定架上层的一对直线轴上,可沿直线轴左右滑动。包括一对移动板301、一对直线轴承302、三个电动推杆303、一个轮架304、一对喷头固定板305及喷头306;前后直线轴承分别被一根直线轴穿过,通过一对移动板连接,喷头306、喷头固定板305及轮式探头8分别安装固定于轮架上,三个电动推杆303在直线轴承与轮架304之间形成3自由度并联机构。

导向犁205沿前进方向设置有喷头和毛刷7。

在本实施例中,后端的直线轴承通过两个电动推杆与轮架连接,前端的直线轴承通过一个电动推杆与轮架连接。

通过三个电动推杆的协同伸缩调节,即可实现轮架,即轮式探头竖直上下、左右倾斜、俯仰倾斜三个自由度的遥控调节;横移电动推杆5安装于自对中轨行架及3自由度横移架之间,控制推杆伸缩即可遥控调节横移架与轨行架的相对位置,使轮式探头与钢轨中心对齐,而自对中轨行架与钢轨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确保轮式探头始终处于钢轨的中心线正上方。

如图5、图6所示,扳手机构6安装于固定架及自对中轨行架之间,包括扳手601、扳手转块602、扳手转座603、扳手压座604及卡块605;扳手转座603、扳手压座604分别固定于固定板101外侧及小轮连接板201外侧上,扳手601及扳手转块602通过圆柱销绕扳手转座603转动,并通过另一圆柱销与扳手压座604配合,卡块605一端转动安装于扳手上或扳手转块上,另一端具体有可扣于固定板边缘上的勾爪,在本实施例中,卡块605安装于扳手上;往外扳动扳手,可将自对中轨行架及3自由度横移架3整体向内移动,使轨行小轮204凸沿与钢轨内侧面分离,卡住卡块,即可保持此状态,方便探头架从探伤车上拆装 ;松开卡块和扳手,自对中轨行架及3自由度横移架在弹簧作用下复位,即可正常探伤。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