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与路面互通的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158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与路面互通的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与路面互通的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出行的方式各种各样,例如,私家车辆、有轨电车、地铁、公交车以及出租车等。但是无一例外均有缺点,私家车和出租车可实现点到点到达目的地,但私家车停车困难、私家车和出租车都经常会出现堵车现象;公交车服务于多人,不能实现点到点服务,在上下班高峰期经常会出现堵车现象,不利于人们的快速出行,而且造成大量的时间和能源消耗、空气和噪声污染以及交通事故。而有轨电车和地铁虽然不会出现堵车情况,但是在非高峰期的乘坐率非常低,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其发车时间和站点均固定,对乘车造成不便;造价昂贵、工程浩大,施工时对环境影响大,影响现有的交通和环境,且后期维护等方面需要相当大的支出,造成成本的增加。

城市道路的拥堵致使城市内的交通效率低下,从而间接的提高了时间成本,降低了城市整体的工作效率,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好的出行方式和高效率的交通系统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缓解机动车越来越多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以及有轨电车和地铁造价昂贵、工程浩大以及施工对现有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轨道与路面互通的交通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轨道与路面互通的交通系统,包括运行长廊、支柱、匝道以及带导向轮的机动车、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带导向轮的机动车根据需要选择在运行长廊的轨道路面或在现今的地面道路上行驶;

所述运行长廊固定架设在支柱的一侧或两侧,包括供电动车行走的轨道和轨道立柱,所述轨道立柱固设于所述供行车的路面两边,所述轨道固设于轨道立柱的上部内侧,所述轨道带有凹槽;所述匝道的上端与所述运行长廊相连,下端与地面相连;

所述带导向轮的机动车包括车体、车轮、支撑杆、导向轮和导向轮控制单元,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前车轮上方的车体旋转式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轮连接,所述导向轮到供行车的路面的距离与所述轨道凹槽到供行车的路面的距离相同,所述导向轮的宽度尺寸与所述轨道凹槽相匹配;所述导向轮的初始状态是闭合状态,即靠近车体;所述导向轮控制单元设于车体内,用于控制支撑杆的张合角度,以便适应不同路宽的情况;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导向轮控制单元无线连接,通过控制导向轮控制单元来控制导向轮的启动和关闭以及运行速度。

带导向轮的机动车可在立体多层的运行长廊里面行驶,也可以通过匝道在现有的地面道路上行驶,进入运行长廊后,带导向轮的机动车可设为自动驾驶,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运行速度,减少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是中间无接缝连续轨道,其凹槽内铺设有裸露的电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导向轮的机动车还包括蓄电池组和充电接口,所述导向轮是导电轮,所述导电轮的轴心通过电线与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导电轮与所述轨道内的电缆接触为机动车提供动力,减少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轮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电机、驱动机构、数据采集单元、通信模块和电机驱动电路,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通信模块和电机驱动电路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电机驱动电路与电机相连,所述电机与驱动机构相连;所述控制器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采集导电轮的位置状态信号,然后根据该信号给电机驱动电路发出不同的控制指令,所述驱动机构与支撑杆安装在车体上的一端相连,电机通过控制驱动机构来调节支撑杆的张合角度,从而适应不同宽度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的张合角度小于等于9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与路面互通的交通系统架设在现有道路的上方,如道路中间或者道路两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柱的一侧或两侧,从下到上设置多个运行长廊,且每层可设为专用车道,形成多层立体轨道交通。例如所述支柱的一侧从下到上设置两个运行长廊,其中一个运行长廊为公共汽车专用道,另一个为私家小汽车专用道,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增设不同的专车道,行驶的带导向轮的机动车根据自身车型可以通过匝道驶入对应的运行长廊,提高车流容量的同时可以提高车辆的行驶速度,避免交通堵塞,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压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匝道进出口处设有多层立体停车场,以便带导向轮的机动车一驶离匝道出口便有停车场可供停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轨道与路面互通的交通系统,包括运行长廊、支柱、匝道以及带导向轮的机动车、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交通系统能根据城市交通需求设置多层运行长廊,通过匝道进入运行长廊的带导向轮的机动车可以根据自身的车型选择不同的专用轨道车道,提高了车流容量和行车速度,避免交通拥挤;所述机动车的导向轮是导电轮,通过轨道凹槽中裸露的电缆为其提供动力,减少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所述导电轮控制单元,能控制支撑杆在水平方向的张合,从而控制导电轮与轨道内电缆的接触,能够适应不同路宽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轨道与路面互通的交通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轨道与路面互通的交通系统车辆运行状态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轨道和轨道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带导电轮的机动车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带导电轮的机动车出入轨道示意图;

其中:1-支柱,2-运行长廊,3-匝道,4-供行车的路面,5-带导向轮的机动车,6-轨道立柱,7-轨道,8-导向轮,9-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轨道与路面互通的交通系统,包括运行长廊2、支柱1、匝道3以及带导向轮的机动车5、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运行长廊2固定架设在支柱1的一侧或两侧,包括供行车的路面4、轨道7和轨道立柱6,所述轨道立柱6固设于所述供行车的路面4两边,所述轨道7固设于轨道立柱6的上部内侧,所述轨道7带有凹槽;所述匝道3的上端与所述运行长廊2相连,下端与地面相连;

所述带导向轮的机动车5包括车体、车轮、支撑杆9、导向轮8和导向轮控制单元,所述支撑杆9的一端与前车轮上方的车体旋转式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轮8连接,所述导向轮8到供行车的路面4的距离与所述轨道凹槽到供行车的路面4的距离相同,所述导向轮8的宽度尺寸与所述轨道凹槽相匹配;所述导向轮8的初始状态是闭合状态,即靠近车体;所述导向轮控制单元设于车体内,用于控制支撑杆9的张合角度。

所述轨道7是中间无接缝连续轨道,其凹槽内铺设有裸露的电缆。

所述带导向轮的机动车5还包括蓄电池组和充电接口,所述导向轮8是导电轮,所述导电轮的轴心通过电线与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导电轮与所述轨道内的电缆接触为机动车提供动力。

所述导向轮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电机、驱动机构、数据采集单元、通信模块和电机驱动电路,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通信模块和电机驱动电路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电机驱动电路与电机相连,所述电机与驱动机构相连;所述控制器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采集导电轮的位置状态信号,然后根据该信号给电机驱动电路发出不同的控制指令,驱动机构与支撑杆安装在车体上的一端相连,电机通过控制驱动机构来调节支撑杆9的张合角度,从而适应不同宽度的情况;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导向轮控制单元无线连接,通过控制导向轮控制单元来控制导向轮8的启动和关闭以及运行速度。

所述支撑杆9的张合角度小于等于90°。

所述轨道与路面互通的交通系统架设在现有道路的上方,如道路中间或者道路两边。

所述支柱的一侧从下到上设置两个运行长廊,形成两层立体轨道交通,其中一个为公共汽车专用道,另一个为私家小汽车专用道,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增设不同的专车道,行驶的带导向轮的机动车根据自身车型可以通过匝道驶入对应的运行长廊。

结合图5所示,优选的,所述运行长廊2与匝道3连接处的两条轨道7呈喇叭状。

在所述匝道3进出口处设有多层立体停车场。

本发明所提供的轨道与路面互通的交通系统,包括运行长廊、支柱、匝道以及带导向轮的机动车、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交通系统能根据城市交通需求设置多层运行长廊,通过匝道进入运行长廊的带导向轮的机动车可以根据自身的车型选择不同的专用轨道车道,提高了车流容量和行车速度,避免交通拥挤;所述机动车的导向轮是导电轮,通过轨道凹槽中裸露的电缆为其提供动力,减少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所述导电轮控制单元,能控制支撑杆在水平方向的张合,从而控制导电轮与轨道内电缆的接触,能够适应不同路宽的情况。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变型,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