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轨道列车车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8614发布日期:2020-02-18 13:0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空中轨道列车车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中轨道列车车站系统。



背景技术:

空中列车,又称空中电车,是列车悬挂在空中轨道的下方进行运行的轨道装置,目前均是由电力驱动。

空中列车与常规公交车或地铁类似,也有停放列车的车站,但是,目前的车站容量有限,特别是在大城市,低价极贵,如果车站做的较大,占地面积及大,成本极高。

目前,针对这类问题,可以采用空中车站的方式来解决,即采用一个类似于架子的结构,层叠布置多根轨道,采用吊装装置将进站的列车吊动至需要存储的轨道上,如果需要使用列车,则从存储轨道上将列车吊出。具体的,是层叠布置有多根存储轨道,吊装装置一直吊装着一根移动轨道,如果需要将进站轨道上的列出搬运至存储轨道上存储,则先是移动轨道与进站轨道对接,然后列车由进站轨道行驶到移动轨道上,然后移动轨道带动列出移动直至移动轨道与某一根存储轨道对接,然后列出由移动轨道驶进存储轨道进行存储检修等。

但是,目前移动轨道的是采用的绳索式吊动,而轨道的对接要求精度较高,特别是轨道内侧面的对接精度,而移动轨道和列车的重量极大,惯性大,吊装装置本身也需要运转间隙,使得轨道在对接的过程中晃动而难以控制对接精度,轻轻的移动轨道和列车也会出现相对较大的位移量晃动,难以满足对接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移动轨道双向对接精度要求难以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空中轨道列车车站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空中轨道列车车站系统,包括进存轨道、存储轨道和移动轨道,所述存储轨道固定设置,所述进存轨道以能够在竖直方向升降的方式设置,所述移动轨道以仅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存储轨道的延伸线垂直且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进存轨道和所述存储轨道平行布置;

所述存储轨道设置有多个,所述存储轨道层叠布置,每层布置的所述存储轨道至少两个,同一层的所述存储轨道的布置高度相同;

所述移动轨道的数量与所述存储轨道层叠的层数对应,每层存储轨道均有相对应的移动轨道,各个移动轨道的高度与相对应的存储轨道高度相同。

作为优选,空中轨道列车车站系统包括升降部件,所述升降部件包括立柱和升降板,两个所述立柱上的相对侧面上设置有在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滑轨,所述升降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柱的竖直滑轨中,进存轨道的两端分别与不同升降部件的升降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空中轨道列车车站系统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水平滑轨,所述移动轨道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长条块,所述长条块的两端均设置滑块,所述滑块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以能够滚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水平滑轨中。

作为优选,空中轨道列车车站系统还包括出存轨道,所述升降部件包括三个所述立柱,三个所述立柱呈直线方式布置,两个所述升降板布置在两两立柱之间的间隔空间中,进存轨道与其中一个升降板固定连接,出存轨道与另一个升降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架上固定设置有过渡轨道,每层存储轨道与两个所述过渡轨道对应,每层的过渡轨道中的一个过渡轨道与所述进存轨道在第一方向上对齐不错开,以便进存轨道在升高或下降的过程能够与该一个过渡轨道对接,每层的所述过渡轨道中的另一个过渡轨道与所述出存轨道在在第一方向上对齐不错开,以便出存轨道在升高或下降的过程能够与该另一个过渡轨道对接,过渡轨道于存储轨道平行设置,并且过渡轨道在过渡轨道的延伸方向上与存储轨道对齐不错开。

作为优选,空中轨道列车车站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可动限位件,所述可动限位件用于:所述进存轨道和/或所述出存轨道需要停止升降以与所述过渡轨道对接时,所述可动限位件限制所述进存轨道和/或所述出存轨道继续升高,或者所述可动限位件限制所述进存轨道和/或所述出存轨道继续下降;同时在所述进存轨道和/或所述出存轨道需要移动时所述可动限位件移动以让位从而让所述进存轨道和/所述出存轨道的升降不受所述可动限位件的限制。

作为优选,所述可动限位件包括设置子啊所述立柱的侧面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以能够枢转的方式设置,使旋转所述限位块时,所述限位块的部分能够伸出所述立柱的侧面从而能够对所述升降板的移动进行限制。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部件包括固定支耳、伸缩缸、第一杆、第二杆、限位块、第一销钉、第二销钉和第三销钉,所述固定支耳固定在所述立柱上,所述伸缩缸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销钉与固定支耳铰接,所述伸缩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铰接,所述第一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销钉铰接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伸缩缸与第一杠的铰接部位在所述第一杠的两个端部之间,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的一端铰接,所述限位块呈三角形,其中一个角端部位与所述第二杆铰接,另一个角端部位通过所述第三销钉与所述立柱铰接,第三个角端部位向外伸出部位形成限位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移动轨道的双向对接精度要求变化进存轨道/出存轨道的单向对接精度要求和移动轨道的单向对接精度要求,使得对接精度控制更加容易;能够实现空中列车的层叠存储,节省占地空间,进存轨道和移动轨道具有暂存功能,能够提高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拼起来后为本申请空中轨道列车车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和图2分别展示了一部分;

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和图5拼起来后为本申请空中轨道列车车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和图7拼起来后为图1和图2合并形成的图中的b向示意图;

图8和图9拼起来后为图6和图7合并形成的图中的c向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d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种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进存轨道的升降和可动限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e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3中的f向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部分示意图;

图17为区别于图16的本申请可动限位件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记:111-进站轨道;112-出站轨道,121-进存轨道,122-出存轨道吗,130-过渡轨道,140-移动轨道,150-存储轨道,200-空中列车,300-固定架,310-长条块,311-滚轮,320-水平滑轨,410-立柱,411-竖直滑轨,4111-竖直滑轨的上侧面,4112-竖直滑轨的下侧面,412-伸缩销,413-销孔,414-容纳槽,415-旋转销,420-升降板,430-钢绳升降机,500-可动限位件,510-固定支耳,520-伸缩缸,530-第一杆,540-第二杆,550-限位块,551-容纳室,560-第一销钉,570-第二销钉,580-第三销钉,910-进站轨道和进存轨道分界线,也是出站轨道和出存轨道分界线,920-进存轨道和过渡轨道的分界线,同时也是出存轨道和过渡轨道的分界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现有技术需要移动轨道140同时在两个方向上满足对接精度,控制非常困难,本申请通过技术改进,将移动轨道140的双向对接精度要求变化进存轨道121/出存轨道122的单向对接精度要求和移动轨道140的单向对接精度要求,使得对接精度控制更加容易。具体的,以前对接时只有移动轨道140运行,移动轨道140对接时需要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这两个方向达到对接精度,控制非常困难,本专利的移动轨道140仅进行水平方向运动即仅需要在单个方向上满足位置精度即可,竖直方向的对接精度转换到能够升降的进存轨道121/出存轨道122上,而进存轨道121/出存轨道122的对接也仅仅是当个方向的对接,只需要单个方向上满足位置精度即可,从而能够容易控制对接精度。

参见图1和图2,空中轨道列车车站系统包括进站轨道111、进存轨道121、过渡轨道130、移动轨道140、存储轨道150、出存轨道122、出站轨道112、固定架300和升降部件,进站轨道111即是固定连接于空中轨道列车在城市中行驶所需的轨道的,出站轨道112即是固定连接与空中轨道列车在城市中行驶所需的轨道,进存轨道121升降设置,但是在升降的某个位置,能够与进站轨道111对接以便空中列车200能够行驶倒进存轨道121上。

固定架300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固定架300上固定有多个存储轨道150,层叠布置,参见图1、图2和图4-图7,存储轨道150设置有两层,每层布置有多个存储轨道150,同一层的存储轨道150高度相同,当然,存储轨道150也可以设置三层、四层、五层等多层。在移动轨道140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固定架300,每个固定架300都设置两层存储轨道150,每个固定架300上的存储轨道150在其延伸方向上是对齐的,不错开,并且,其中一个固定架300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于空中列车200进出站的进存轨道121和出存轨道122,与进存轨道121对应的有进站轨道111,与出存轨道122对应的有出站轨道112。在中间具有两个移动轨道140,分别设置在不同层,一个移动轨道140与高度较低的那层存储轨道150相同,另一个移动轨道140与高度较高的那层存储轨道150高度相同。参见图1,设置有进存轨道121的固定架300上每层布置有四个存储轨道150,两层共八个存储轨道150,没有设置有进存轨道121的固定架300上每层设置有六个存储轨道150,两层共计十二个存储轨道150。

同时,参见图1-图5,进存轨道121的固定架300上每层设置有两个过渡轨道130,每层的两个过渡轨道130分别与进存轨道121和出存轨道122对应。定义第一方向为与存储轨道150延伸线垂直且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过渡轨道130固定设置在固定架300上,进存轨道121和出存轨道122仅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升降,因此,要让进存轨道121和出存轨道122在升降的过程中与过渡轨道130精准对接,就需要进存轨道121和与其对应的过渡轨道130在第一方向上对齐不错开,出存轨道122和与其对饮的过渡轨道130一样也是如此。因此,如果有两层存储轨道150,那么在与每层存储轨道150高度相等的部位均有一个过渡轨道130与进存轨道121在第一方向上对齐不错开,也有一个过渡轨道130与出存轨道122在第一方向上对齐不错开,同时,过渡轨道130的一端与存储轨道150在存储轨道150的延伸方向上是对齐不错开的,从而移动轨道140才能既能够与过渡轨道130对接,还能够与存储轨道150对接。

升降机构用于驱动进存轨道121和出存轨道122升降,由于进存轨道121和出存轨道122的长度远大于宽度,属于细长类零部件,因此为了平稳升降,参见图1-图9,在进存轨道121和出存轨道122的两端均布置有升降机构以同时抬升或降低两端部。具体的,图1、图2、图4和图5,升降机构包括三个直立的立柱410,两两立柱410的相对侧面上具有在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滑轨411,升降板420的一端放置在一根立柱410的竖直滑轨411中,升降板420的另一端放置在与该竖直滑轨411相对的竖直滑轨411中,三个立柱410形成了两个间隔空间,每个间隔空间布置一个升降板420,一个升降板420与进存轨道121固定连接,另一个升降板420与出存轨道122连接,进存轨道121和出存轨道122平行布置。进存轨道121和出存轨道122的升降,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大型升降装置进行驱动,这类现有技术较多,比如采用绳索类吊动等,具体的,参见图13,采用的钢绳升降机。

参见图1-5,固定架300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水平滑轨321,移动轨道140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长条块310,长条块310的长度大于移动轨道140的长度,长条块310的两端均设置滑块,滑块与长条块310垂直布置使得长条块310和两个滑块整体呈工字形,移动轨道140就固定在长条块310的下方,滑块底部设置有滚轮311,滚轮311以能够滚动的方式设置在水平滑轨321中,从而驱动滚动滚动,那么长条块310就能够带动移动轨道14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长条块310和水平滑轨321的连接与现有技术中的桁架类似,驱动方式和控制方式可以相同,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精度更高的控制方式。比如,可以采用激光测距技术,从而能够实时确定长条块310在水平滑轨321中的具体位置,当长条块310即将达到预设位置,即移动轨道140即将与某个过渡轨道130对接时,驱动长条块310在水平滑轨321中运行的驱动装置缓慢运行使得长条块310移动速率降低,缓慢的移动至预设位置,到达预设位置后即停止继续驱动行走。升降机构的驱动也可以采用类似装置技术,激光测距和实时控制升降板420的位置,即将达到预定位置时升降机构缓慢运行直至到达预设位置。

为了更好的控制对接精度,优选设置可动限位件。具体的,进存轨道121和/或出存轨道122需要停止升降以与过渡轨道130对接时,可动限位件限制进存轨道121和/或出存轨道122继续升高,或者可动限位件限制进存轨道121和/或出存轨道122继续下降;同时在进存轨道121和/或出存轨道122需要移动时可动限位件移动以让位从而让进存轨道121和/出存轨道122的升降不受可动限位件的限制。

可动限位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图11和图11。对于处于高度最高的过渡轨道130与进存轨道121和与出存轨道122的对接,可以采用竖直滑轨411的上侧面4111进行限位,即进存轨道121和出存轨道122如果需要与高度最高的过渡轨道130实现高精度对接时,升降块直接上移直至与竖直滑轨411的上侧面4111接触不能继续上移为止,此时进存轨道121和出存轨道122在数值方向上刚好与过渡轨道130对接,能够实现高精度对接;雷同的,对于高度处于最低的过渡轨道130与进存轨道121和与出存轨道122的对接,可以采用竖直滑轨411的下侧面4112进行限位,即进存轨道121和出存轨道122如果需要与高度最低的过渡轨道130实现高精度对接时,升降块直接下移直至与竖直滑轨411的下侧面4112接触不能继续下移为止,此时进存轨道121和出存轨道122在数值方向上刚好与过渡轨道130对接,同样能够能够实现高精度对接。由此,竖直滑轨411的上下侧面4112均是可动限位件的一种实施方式。当然也有其他方式。

如果存储轨道150有多层,即三层和三层以上,那么处于中间层的过渡轨道130如何与进存轨道121和与出存轨道122高精度对接,优选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其一,在立柱410上设置伸缩销412,参见图11,伸缩销412设置在立柱410的销孔413内,当升降板420升降即将达到预定位置时,伸缩销412伸出销孔413从而露出部分以限制升降板420继续运动,升降板420接触伸缩销412后不能够继续运行从而能够准确的停止在预设位置,使得进存轨道121和出存轨道122能够与过渡轨道130高精度对接,相比于上述通过测距方式进行精准对接,本方案采用机械式定位,更加准确可靠,具体的,伸缩销412的伸缩动作可以由气缸、液压缸、涡轮系统、齿轮系统或各类连杆机构来实现;

其二,在立柱410上设置旋转销415,具体参见图12,在立柱410的竖直滑轨411中设置容纳旋转销415的容纳槽414,旋转销41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容纳槽414中,旋转销415旋转收拢后,不会出露于竖直滑轨411的底面,不会限制升降板420的移动,如果旋转销415旋转展开后,旋转销415的部分会露出在竖直滑轨411的底面,能够限制升降板420的移动,具体旋转销415位置的设定,需要升降板420与旋转销415接触后进存轨道121或出存轨道122能够与过渡轨道130对接,旋转销415的旋转运动,可以是有齿轮系统、涡轮系统或各类连杆机构驱动旋转,均为现有技术,此次不在多种叙述。

长条块310在水平滑轨321的运动控制,为了提高控制精度,也可以采用上述可动限位件的方案,长条块310在水平滑轨321中运行,当移动轨道140与过渡轨道130对接时,可动限位件限制长条块310继续运行;同时在长条块310需要继续移动以使移动轨道140和过渡轨道130脱离时,可动限位件移动以让位从而让长条块310的运动不受可动限位件的限制。用于长条块310的可动限位件,也可以常用上述两种方案,此处不再具体赘述。

当然,适用于进存轨道/出存轨道升降和适用于长条块310在水平滑轨321中移动的可动限位件除了采用上述方案以为,还可以采用下述方案:

参见图13-17,可动限位件500包括固定支耳510、伸缩缸520、第一杆530、第二杆540、限位块550、第一销钉560、第二销钉570和第三销钉580,固定支耳510固定在立柱410上,伸缩缸520的一端通过第一销钉560于固定支耳510铰接,伸缩缸520的另一端与第一杆530铰接,第一杆530的一端通过第二销钉570铰接在立柱410上,第一杆530的另一端与第二杆540的一端铰接,伸缩缸520与第一杠的铰接部位在第一杠的两个端部之间,第二杆540的另一端与限位块550的一端铰接,限位块550呈三角形,其中一个角端部位与第二杆540铰接,另一个角端部位通过第三销钉580与立柱410铰接,第三个角端部位向外伸出部位形成限位部,如图14-16,此时限位部伸出立柱410的侧面对升降板420形成限位,使得升降板420不能够上移,参见图16和图17,伸缩缸520伸开延长时,限位块550会从图16中的状态绕第三销钉58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形成图17中的状态,此时限位部不伸出立柱410的侧面,不能够对升降板420的升降形成限位。伸缩缸520可以采用气缸,也可以采用液压缸。在限位块上设置有容纳第二杠的容纳室551,从而旋转过程中第二杆不会与限位块交叉,能够让可动限位件500正常运转。

图13-17中的方案是采用进存轨道进行说明的,也可以适用于储存轨道的升降。同时,采用将限位块550设置限位部且限位块550以能够枢转的方式设置在侧面的方案,也可以适用于长条块310在水平滑轨320中的滑动限位。

本申请空中轨道列车车站系统工作时,空中列出是吊在各个轨道下的,首先,让进存轨道121与进站轨道111对接,空中列车200从进站轨道111驶入进存轨道121,如果空中列出存放至哪一层,那么就进存轨道121在装载着空中列车200的情况下升降直至与预设存放层的过渡轨道130对接,同时,该层的移动轨道140也与该过渡轨道130完成对接,然后空中列车200驶入过渡轨道130然后进入移动轨道140,当空中列车200完全驶入移动轨道140并固定好之后,移动轨道140移动直至与预计存储的位置的存储轨道150对接,然后空中列车200驶入存储轨道150进行存储。如果存储于存储轨道150的空中列车200需要出站,则是移动轨道140于存储轨道150对接,完后空中列出驶入移动轨道140,然后移动轨道140带着空中列车200一同移动直至于过渡轨道130对接,此时出存轨道122也于该过渡轨道130完成对接,然后空中列出通过过渡轨道130驶入出存轨道122,然后出存轨道122带着空中列车200一同升降直至于出站轨道112对接,空中列车200驶入出站轨道112从而能够出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