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增强刀闸开关抗震性能的列车电气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9966发布日期:2020-06-26 20:2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增强刀闸开关抗震性能的列车电气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增强刀闸开关抗震性能的列车电气箱体。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集中安装开关、仪表、保护电器等设备的电气箱体(例如配电箱),当其安装到地铁以及高铁等列车上时,要求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以满足列车运行的特殊环境需求。

对于现有内部安装有刀闸开关的电气箱体,其在安装到列车上时,在列车剧烈震动时,其上的动触头(即闸刀),会与刀闸开关底座上的静触头(也叫定刀、静刀或刀夹座)脱离接触状态,不再契合,分离开来,从而导致意外断电,影响到刀闸开关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到刀闸开关所连接的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导致列车运行安全事故。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列车电气箱体,其在安装到列车上时,即使列车剧烈震动,也能够防止刀闸开关中的动触头(即闸刀)由于震动而从静触头(定刀)中弹开导致脱离接触状态,避免出现意外断电事故,保证刀闸开关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进而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增强刀闸开关抗震性能的列车电气箱体。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增强刀闸开关抗震性能的列车电气箱体,包括中空的箱体;

箱体的顶部一端,通过两个间隔分布的动铰链,铰接有水平分布的箱盖面板;

箱盖面板朝向箱体内部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横向分布的、框架结构的开关压块;

箱体的底面内侧,固定设置有多个横向分布的刀闸开关;

开关压块位于刀闸开关的正上方。

其中,箱体为采用铝合金制成的箱体。

其中,动铰链的两端,分别采用铆接方式,与箱盖面板和箱体固定连接。

其中,当箱盖面板扣合在箱体上时,开关压块的垂直方向长度,等于箱盖面板的内侧面与刀闸开关顶部之间的间隔距离。

其中,当箱盖面板扣合在箱体上时,开关压块的垂直方向长度,大于当刀闸开关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脱离导电接触时,刀闸开关中的动触头与箱盖面板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其中,当箱盖面板扣合在箱体上时,开关压块的横向长度,大于或者等于位于最左侧的刀闸开关和位于最右侧的刀闸开关之间的横向间隔距离。

其中,箱盖面板的四周边缘,具有一圈向箱体内部方向折弯的翻边;

翻边朝向开关压块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环绕分布的箱门加强筋。

其中,翻边的四周外壁,还固定设置一圈密封条。

其中,箱盖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前后间隔分布的转舌锁。

其中,箱盖面板的外侧面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把手。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增强刀闸开关抗震性能的列车电气箱体,其在安装到列车上时,即使列车剧烈震动,也能够防止刀闸开关中的动触头(即闸刀)由于震动而从静触头(定刀)中弹开导致脱离接触状态,避免出现意外断电事故,保证刀闸开关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进而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增强刀闸开关抗震性能的列车电气箱体,合上箱盖面板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增强刀闸开关抗震性能的列车电气箱体,在将顶部的箱盖面板打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增强刀闸开关抗震性能的列车电气箱体,在将顶部的箱盖面板打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增强刀闸开关抗震性能的列车电气箱体中,顶部具有的箱盖面板朝向箱体外部的外侧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增强刀闸开关抗震性能的列车电气箱体中,顶部具有的箱盖面板朝向箱体内部的内侧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增强刀闸开关抗震性能的列车电气箱体,包括中空的箱体100;

箱体100的顶部一端(例如后端),通过两个间隔分布的动铰链5,铰接有水平分布的箱盖面板2;

箱盖面板2朝向箱体内部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横向分布的、框架结构的开关压块3;

箱体100的底面内侧,固定设置有多个横向分布的刀闸开关101;

开关压块3位于刀闸开关101的正上方,即与刀闸开关101正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箱体100为长方体形状,其顶部开口,便于工作人员对内部的电气元件进行检修。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箱体100为采用铝合金制成的箱体,不易生锈,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动铰链5的两端,分别采用铆接方式,与箱盖面板2和箱体100固定连接。因此,与现有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采用铆接方式,可以避免由于焊接操作带来的箱盖面板变形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当箱盖面板2扣合在箱体100上时,开关压块3的垂直方向长度(即图5所示的高边33的长度),等于箱盖面板2的内侧面与刀闸开关101顶部之间的间隔距离。

或者,具体实现上,当箱盖面板2扣合在箱体100上时,开关压块3的垂直方向长度(即图5所示的高边33的长度);大于当刀闸开关101中的动触头(即闸刀)与静触头(定刀)脱离导电接触时,刀闸开关101中的动触头(即闸刀)与箱盖面板2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因此,基于以上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开关压块3能够顶住刀闸开关101(具体为低压刀闸开关)中的动触头,能够有效地防止刀闸开关101中的动触头(即闸刀)由于震动而从静触头(定刀)中弹开导致脱离接触状态,解决刀闸开关由于震动弹开的故障,避免出现意外的断电事故。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当箱盖面板2扣合在箱体100上时,开关压块3的横向长度(即最长的长边长度,即图5所示的长边31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位于最左侧的刀闸开关101和位于最右侧的刀闸开关101之间的横向间隔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对于开关压块3,尺寸为长*宽*高(l*w*h)。

其中,开关压块3的横向长度(即最长的长边长度,即图5所示的长边31的长度),具体可以取决于所压接的刀闸开关101(即低压开关)的数量,具体计算可以为:开关压块3的横向长度l=n*a+2*b,其中n为开关数量,a为开关宽度(例如31毫米),b为箱体100的内壁与多个刀闸开关的左右余量(例如为50毫米);

开关压块3的宽度(即当箱盖面板2扣合在箱体100上时,纵向的长度,即图5所示宽边32的长度)w=n*50+(n-1)*70,其中n为开关组数量,数值50和70的单位均为毫米;

开关压块3的高度h即为当箱盖面板2扣合在箱体100上时,开关压块3的垂直方向长度(即图5所示的高边33的长度);开关压块3的高度h=m-t-c;其中m为箱体总厚度,t为箱盖厚度,c为闸刀开关组(即多个闸刀开关)的总高(例如为105毫米);

具体实现上,开关压块的中间可开孔进行轻量化处理,但单侧需要保留20mm压接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箱盖面板2的四周边缘,具有一圈向箱体内部方向折弯的翻边10;

翻边10朝向开关压块3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环绕分布的箱门加强筋20。

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盖面板2的翻边10增加箱门加强筋20作为内衬的方式,可以增强箱盖面板2四周外侧边缘的结构强度,能够有效解决箱盖面板的四周边缘向内折弯后存在的偏软问题,显著减少变形程度,保证箱体的整体使用寿命。

具体实现上,翻边10的四周外壁,还可以固定设置有(例如粘接)一圈密封条。例如,可以为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制成的密封条,其耐臭氧、耐热、耐老化性能优异。因此,能够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列车电气箱体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箱盖面板2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前后间隔分布的转舌锁4,配合钥匙使用,从而能够方便工作人员锁紧箱盖面板2,并避免被普通人群意外打开,同时,方便日常维护时进行开关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箱盖面板2的外侧面(即顶面)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把手6,从而方便用户开关箱盖面板2,节约用户的体力,增强用户的使用感受。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增强刀闸开关抗震性能的列车电气箱体,其在安装到列车上时,即使列车剧烈震动,也能够防止刀闸开关中的动触头(即闸刀)由于震动而从静触头(定刀)中弹开导致脱离接触状态,避免出现意外断电事故,保证刀闸开关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进而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