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高密度卧铺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1061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火车高密度卧铺车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火车客车厢铺位设置的改进。
目前火车客车厢特别是硬座车厢的椅式座位,长途旅行极易使人疲劳,而疲劳当中又无法改变座姿,因前面左右均拥挤着座位。在旅程超过6小时的长途旅客中,由于单调的座姿使得90%以上的旅客困倦不堪,有些忍受不了就干脆睡在过道上或座位底,既阻塞过道又极不雅观。现时火车的客车厢,就座位布局而言,仅利用了车厢空间的下半部分,空间利用率不足1/2,每节车厢118个座位,全部挤在车厢的下半部份,车厢的上半部分仅有行李充斥少部分空间,在空间利用来说,存在很大的浪费,目前虽然有卧铺车厢舒适度较高,但由于定员少,难以缓解繁重客运任务和提高旅客整体舒适度的矛盾,因而如何利用现有的车厢,在不大损失座位的情况下,努力提高舒适度,这对于改善火车客运的经营是很有意义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制造火车高密度卧铺车厢,充分利用车厢空间,既使旅客提高了舒适度,又使铺位数比现时卧铺车厢大大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火车高密度卧铺车厢,包括车体(1),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具有顺车体(1)内纵向排列并上下两层或两层以上设置、横向排列中间留出过道(6)并左右各两个或两个以上设置的铺位(2)。每铺位(2)靠尾部上方设一小托板(4)。车体(1)内顶部两边角设置一贯通全车厢的行车架(3)。
采取以上措施的本实用新型比目前仅有60个铺位的卧铺车厢客容量可以几乎提高一倍以上,旅客的舒适度也较好,大大提高了火车的客运能力。虽然本实用新型与目前的硬座车厢比较造价稍微高,但由于舒适度提高了,定员几乎一样,这无疑可大大提高火车客运在运输领域的竞争能力。
下面再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附图2是附
图1的A-A剖视图(实施例铺位(2)横向设置图);
附图3是附
图1的B-B剖视图(实施例铺位(2)上下设置图);附图4是实施例单元主视图;附图5是实施例单元俯视图。
参考以上附图。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时火车客车厢铺位设置的改进,因而车体(1)与现时车体是一样的,不用改变现有车体的尺寸和构造,铺位(2)的具体设置从所给出的实施例清楚看出。实施例将现有车厢分为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同样客纳十位旅客,每个单元安装上下层卧铺,每层5个铺位(2),同样有一过道(6)隔开,过道一边为上下四个铺位(2),一边上下六个铺位(2)。每个铺位(2)长1.6米左右,宽0.5米左右,过道(6)宽0.5米左右。第一层铺位(2)设置在离车厢底高0.4米左右,第二层铺位(2)设置在离车厢1.3米左右。每个单元左右两层过道(6)两旁各设置小梯(5)一个,用于上层铺位(2)的上下。小梯(5)可用金属杆做成,固定在上下两层铺位的大约中部位置,并起到栏杆作用。铺位(2)可采用金属、塑料或木材做成边框并衬上弹性垫,柔软而舒适。为了进一步提高铺位的舒适度,随意改变旅行中的坐姿和睡姿,可将铺位(2)做成背垫和主垫两部分,两者有弹簧铰链相连,装有角度控制手把,可使背垫和主垫间的内夹角在100°-180°之间调整。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上下两层铺位设置,可先在车体(1)内设置固定金属管做成的能容纳相应数量铺位(2)的框架,然后再在框架上的相应位置上固定铺位(2)。本实用新型还在每个铺位(2)尾部设小托板(4),作为盛放食品的小茶几,小托板(4)可用塑料或木板做成,离铺位(2)面0.4米左右,宽0.3米,长0.4米,可做成折合式,需要时打开,不要时收起靠在车厢壁。本实用新型还在车厢内两边顶设一贯通全车厢的行李架(3),宽为0.45米左右,离车顶0.45米左右,翘度为10°左右,行李架(3)可用金属材料做成,依照本实施例设置的火车高密度卧铺车厢,全节车厢定员为116位,仅比现时的硬座车少二位,还可配备厕所、盥洗室等。如要适当降低一些舒适度,还可在车体内设置三层铺位(2),仍然横向排五个铺位(2),此时全节车厢定员扩充为174个铺位(2)。
权利要求1.火车高密度卧铺车厢,包括车体(1),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具有顺车体(1)内纵向排列并上下两层或两层以上设置,横向排列中间留出过道(6)并左右各两个或两上以上设置的铺位(2)。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车高密度卧铺车厢,其特征为每铺位(2)靠尾部上方设有小托板(4)。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车高密度卧铺车厢,其特征为车体(1)内顶部两边角设有行李架(3)。
专利摘要火车高密度卧铺车厢,包括车体(1),其特征为:具有顺车体(1)内纵向排列并上下两层或两层以上设置、横向排列中间留出过道并左右各两个或两个以上设置的铺位(2)。本实用新型比现时仅有60个铺位的卧铺车厢客容量可以几乎提高一倍以上,旅客的舒适度也较好,大大提高了火车的客运能力。
文档编号B61D1/00GK2306920SQ97210470
公开日1999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31日
发明者袁军 申请人:袁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