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581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其具有一个折叠体和一个保持折叠体处于折叠状态并容易脱开的保持机构。
这样的折叠式婴孩车具有折叠体和保持机构。折叠体折叠成三层并由保持机构保持在折叠状态。虽然保持机构由于与折叠体组合在一起而有可靠的强度和刚性,但因为保持机构远离推车人的双手,婴孩车的使用人需要双手离开婴孩车的推车把手去脱开保持机构。
根据本发明,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包括一对前支杆,一对后支杆,一个带有分别连接到一对后支杆上的两根侧臂的推车把手,以及连接一对前支杆和推车把手的两根侧臂的下端部分的第一和第二侧连接板,其中第一侧连接板带有一个钩子,第二侧连接板带有与钩子接合的接合机构;与推车把手组合在一起的操纵机构,操纵机构与钩子联锁在一起,通过操作操纵机构可以把钩子从接合机构中脱出。
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中,在第一侧连接板的一侧的推车把手侧臂的下端部安装了一个可作轴向移动的滑块,操纵机构和滑块由第一钢丝连接,而滑块和钩子由第二钢丝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中,用于将第二钢丝引导至第一侧连接板的护板设置在第一侧连接板与推车把手侧臂的下端部分之间,第二钢丝沿第一侧连接板延伸。
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中,在钩子附近布置了一个用于引导第二钢丝至钩子的摇杆环。
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中,上连接杆在第一和第二侧连接板之间延伸,而摇杆环被安装在上连接板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中,钩子有一个可与接合机构接合的钩尖,而钩子可枢轴转动地支撑在第一侧连接板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中,钩子被弹簧朝接合方向推动而与接合机构相接合。
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中,支架和锁定构件安装在一对后支杆与推车把手之间,滑块连接至一个后支杆一侧的锁定构件,通过移动滑块能使锁定构件从相应的支架中脱离。
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中,滑块和锁定钩件由连接在滑块上的销互锁,使之能朝垂直于推车把手侧臂轴线的方向伸出。
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中,推车把手的侧臂上开有一个轴向槽,销可以沿着槽移动。
图4是沿图3A-A线剖开的剖面图;图5是钩子的剖面图;图6是一个比较示例中的婴孩车的透视图;图7是折叠成三层的

图1中所示婴孩车的视图;和图8是辅助说明处于婴孩车折叠成三层状态的保持机构的视图。
参照图1,图1是显示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的优选实施例的透视图,婴孩车具有两根前支杆(左、右前支杆)12以及两个前轮11,两根后支杆(左、右后支杆)14以及两个后轮13,一个基本成U形的推车把手15,两个靠手(左、右靠手)16,以及在两个靠手16之间延伸的可拆去的护板17(见图6)。推车把手15具有左、右侧臂15a,15a。靠手16的后端可枢轴转动地分别连接于推车把手15的左、右侧臂15a,15a的靠近下端的部分。两根前支杆12的上端部分可枢轴转动地分别连接于两个靠手16的前端部分。两根后支杆14的上端部分可枢轴转动地分别连接于两个靠手16的中间部分。两个L形支架19的下端可枢轴转动地分别连接于两根后支杆14的中间部分。推车把手15的两根侧臂的下端可枢轴转动地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架19的中间部分。当婴孩车打开时,可滑动地安装在推车把手15两根侧臂下端部分的锁定构件20分别与支架19上端的锁定部分相接合,将婴孩车保持在打开状态。
左、右前支杆12由前连接板21进行连接,而左、右后支杆14由后连接板22进行连接。侧连接板(第一和第二连接板)23a和23b的前端可枢轴转动地分别连接于前支杆12的中部,而侧连接板23a和23b的后端与支架19一起可枢轴转动地分别连接于推车把手15的两根侧臂15a,15a的下端部分。两个侧连接板23a和23b的中间部分由上连接板24进行连接。
将装在推车把手15两根侧臂下端部分的锁定构件20与支架19的上锁定部分相接合,可使婴孩车保持在使用的打开状态。操作与推车把手15组合在一起的操纵机构25可使锁定构件20与支架19脱开。当锁定构件20与支架19脱开时,两个靠手16和侧连接板23a和23b就可以通过推车把手15的两根侧臂15a,15a上的枢轴连接点向上转动,使两根前支杆12和两根后支杆14可以折叠成彼此基本平行地伸展,使婴孩车便于携带。
推车把手15、前连接板21、后连接板22和上连接板24都有中间部分,并各在相对的两端设有两个连接点,中间部分的两相对端上的连接点分别处于两个垂直平面中。这样,推车把手15、前连接板21、后连接板22以及上连接板24都是可折叠的。当前支杆12和后支杆14折叠成基本平行伸展后,将推车把手15的两根侧臂15a,15a向前移动时,推车把手15、前连接板21、后连接板22以及上连接板24的相应的端部都向前弯。由此,可以把婴孩车紧凑地折叠成三层,如图7如示。
图2是把手15的右侧臂15a,也就是图1中左侧侧臂的透视图,图中还显示了第一侧连接板23a,即图1中左侧的侧连接板。图3是在图2中所示的那些零部件的侧面正视图。第一侧连接板23a的后端可枢轴转动地与L形支架19一起连接于推车把手15右侧臂15a的下端部分。钩子26可枢轴转动地支撑在第一侧连接板23a的前端部分。
图4是沿图3中A-A线剖开的剖面图。在推车把手15两个侧臂15a、15b的下端装有止动塞30。滑块31支撑在止动塞30上,可沿着推车把手15侧臂的轴线移动。销子32从滑块31中朝着与推车把手15侧臂15a轴线相垂直的方向突出,这样可以插入在推车把手15侧臂15a形成的轴向槽33中。销子32连接于安装在推车把手15侧臂15a上的锁定构件20。滑块31由在推车把手15侧臂15a中延伸的第一钢丝34连接于操纵机构,并且由弹簧31a推向推车把手15侧臂15a的下端。
当操作操纵机构25向上拉第一钢丝34时,滑块31克服弹簧31a的弹力而上移,销子32使锁定构件20向上移动。由此,锁定构件20与支架19脱开,于是婴孩车能够进行折叠。
第二钢丝35的一端连接于装在推车把手15侧臂之一的下端部分中的滑块31,第二钢丝35沿第一侧连接板23a延伸,而第二钢丝35的另一端连接于钩子26。护板36被设置在第一侧连接板23a的后端上,并与第一侧连接板23a一起可枢轴转动地连接于推车把手15的侧臂15a。护板36引导第二钢丝35从推车把手15侧臂15a向外延伸的,沿着第一侧连接板23a延伸。
如图2和图5所示,摇杆环37安装在与第一侧连接板23a相连的上连接板24上。摇杆环37引导第二钢丝35。第二钢丝35的自由端连接于钩子26基体的周边部分。钩子26的基体可枢轴转动地连接于第一侧连接板23a的内侧壁上。钩子26带有钩尖26a并由于弹簧26b的作用而受到朝逆时针方向的推动,如图5所示。
当操作操纵机构25往上拉第一钢丝34时,滑块31被上移动,拉动第二钢丝35,钩子26克服弹簧26b的弹力朝脱出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5所示。
带有环孔27a的套环(接合机构)27连接于第二侧连接板23b的前端部分,钩子26的钩尖26a能与套环的环孔相接合。
当婴孩车被折叠成三层时,钩子26与套环27处于彼此面对面的位置,钩子26的钩尖26a可插入套环27的环孔27a中,将婴孩车保持在折叠状态。
当想要把婴孩车打开时,操作操纵机构25往上拉第一钢丝34。于是,滑块31上升,锁定构件20也相应地上升,即锁定构件20就与支架19中脱开。同时,滑块31拉动第二钢丝35,钩子26克服弹簧26b的弹力朝着脱开的方向转动,于是折叠的婴孩车即从折叠状态中解脱出来。由此,通过对被布置在靠近手边的操纵机构进行操作可使婴孩车打开使用。
从以上介绍中已清楚地了解到,在根据本发明的婴孩车中,操纵机构是和推车把手组合在一起的,钩子由第一钢丝连接,而钩子则通过操作操纵机构来进行操纵。因此,可将婴孩车保持在折叠状态的保持机构(包括钩子和套环)是安装在强度和刚性极好的部位,而且只需操作布置在靠近手边的操纵机构即可使保持机构脱开,从而打开婴孩车。
参照图6至图8将介绍一个比较示例中的折叠式婴孩车。参看图6,图6是显示了比较示例中的折叠式婴孩车的透视图,婴孩车具有两根前支杆(左、右前支杆)12以及其上的前轮11,两根后支杆(左、右后支杆)14以及其上的后轮13,一基本成U形的推车把手15,两个靠手(左、右靠手)16,以及在两个靠手16之间延伸的可拆去的护板17。推车把手15具有左、右侧臂15a,15a。两个靠手16的后端可枢轴转动地分别连接于靠近推车把手15左、右侧臂的下端部位。两根前支杆12的上端部分可枢轴转动地分别连接于两个靠手16的前端部分。两根后支杆15的上端部分可枢轴转动地分别连接于靠手16的中部。两个L形支架19的下端可枢轴转动地分别连接于后支杆14的中部。推车把手15的两根侧臂15a,15a的下端可枢轴转动地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架19的中部。当婴孩车打开时,滑动安装在推车把手15两根侧臂下端部分的锁定构件20分别与在两个支架19上端中形成的锁定部分相接合,由此把婴孩车保持在打开状态。
左、右前支杆12由前连接板21进行连接,而左、右后支杆14由后连接板22进行连接。两块侧连接板23的前端可枢轴转动地分别连接于两根前支杆12的中部,而这两块侧连接板23的后端也可枢轴转动地与两个支架19一起分别连接于推车把手15的两根侧臂的下端部分。两块侧连接板23的中部由一块上连接板进行连接。
如图6所示,推车把手15两根侧臂下端部分的锁定构件20与两个支架19的上锁部分相接合,以此使婴孩车保持在使用的打开状态。操作与推车把手15组合在一起的操纵机构25即可把锁定构件20从支架19中脱出。这样,两个靠手16和两块侧连接板23可以通过推车把手15两根侧臂上的支枢接合点向上转动,由此可以把两根前支杆12和两根后支杆14进行折叠,成为基本上平行伸展,方便携带婴孩车。
推车把手15、前连接板21,后连接板22和上连接板(图中未示出)都有中间部分,各自在相对的两端设置了两个连接点,中间部分的相对两端上的连接点分别处于两个垂直平面。因此,推车把手15、前连接板21、后连接板22以及上连接板都是可折叠的。当前支杆12和后支杆14折叠成基本上平行伸展后,将推车把手15的两根侧臂向前移动时,推车把手15、前连接板21、后连接板22以及上连接板的相应的端部都可以向前弯。由此,可以把婴孩车紧凑地折叠成三层,如图7所示。
在侧连接板23之一的前端部分连接有钩子,而在另一侧连接板23的前端部分连接有套环(接合机构)26a,此套环带有环孔27a,钩子26的钩尖16a可以插入其中。
当把婴孩车折叠成三层后,可把钩子26插入套环27中(如图8所示)使婴孩车保持在折叠状态。
在这个比较示例中的婴孩车,其保持机构的接合和脱开需要使用者的手脱离推车把手15,需要用手来操作钩子。而本发明的婴孩车,使用者只需操作布置在靠近手边的操纵机构就能把保持机构接合或脱开。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包括一对前支杆;一对后支杆;一个推车把手,设有分别连接于一对所述后支杆的两侧臂;和第一和第二侧连接板,用于连接一对所述前支杆和所述推车把手两侧臂的下端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连接板上设有钩子,而所述第二侧连接板上装有一个可与所述钩子接合的接合机构,操纵机构与所述推车把手组合在一起,所述操纵机构与所述钩子是互锁的,而所述钩子可通过操作所述操纵机构而与所述接合机构脱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连接板一侧的所述推车把手侧臂下端部分安装了一个可轴向移动的滑块,所述操纵机构由第一钢丝与所述滑块连接,而所述滑块与所述钩子则由第二钢丝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连接板与所述推车把手的侧臂下端部分之间设置了护板,用于把第二钢丝引导至所述第一侧连接板,而所述第二钢丝则沿所述第一侧连接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钩子处设置了可将所述第二钢丝引导至所述钩子的摇杆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侧连接板之间延伸,所述摇杆环则安装在所述上连接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子通过钩尖与所述接合机构相接合,所述钩子可枢轴转动地支撑在所述第一侧连接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子由弹簧朝接合方向推动而与所述接合机构相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其特征在于,在一对所述后支杆与所述推车把手之间设置了支架和锁定构件,所述滑块连接于在一个所述后支杆一侧上的锁定构件,移动所述滑块可使所述锁定构件与所述支架脱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与所述锁定构件由连接在所述滑块上的销子进行互锁,以便沿正交于所述推车把手侧臂轴线的方向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车把手侧臂上设有一个轴向槽,所述销子沿着所述槽移动。
全文摘要
一种可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包括一对前支杆(12),一个带有两侧臂(15a,15a)的推车手把(15),以及连接一对前支杆(12)和推车手把(15)两侧臂(15a)下端部分的第一和第二侧连接板(23a,23b)。第一侧连接板(23a)装有钩子(26),第二侧连接板(23b)装有套环(27),通过钩子与套环的接合可将已折叠成三层的婴孩车保持在折叠状态。与推车手把(15)组合在一起的操纵机构(25)通过钢丝(34,35)与钩子(26)互锁。操作操纵机构(25)可使钩子(26)与套环(27)脱开。
文档编号B62B7/06GK1406801SQ0213216
公开日2003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30日
发明者须贺宜英 申请人:康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