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256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多功能推车,系提供一种具有四轮推车、二轮推车与梯子等多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力运输重物的方式可为人力搬运或推车运送,而推车运送为最便利与节省人力的人力运输方式之一。
现有的推车,其具有一车体,车体的四边角分别枢设有一滚轮,于车体的一侧边设有一拉把。
于使用时,可将物品置放于车体处,并使用拉把将车体拉动至所欲送达的区域,待到达该区域后,就可将物品由车体处取下,如此完成运送物品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推车还是有其缺点存在,因为现有的推车仅为运输物品之用,所以当使用者欲将推车使用于其它用途时,例如梯子或二轮推车时,现有的推车皆无法提供前述的用途,因此使用者必须额外备有梯子或二轮推车等装置,方可达到前述的用途,而这些额外的装置往往会造成使用者于使用时的不便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者有鉴于前述的缺点,于是积极着手研发,以期可以提供一种具有四轮推车、二轮推车与梯子等多功能的装置,经过不断的实验与努力,终于开发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推车。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推车,其具有一框架,框架的四边角处分别设有滚轮,框架内依序设有数个踏板,其一侧枢设于框架上;
框架的一端设有两相互间隔的调整片,于各调整片的上分别设有穿孔与以穿孔为圆心的长孔,于长孔内的孔缘处分别设有相互间隔的定位孔;一管体,其一端位于二调整片之间,该端相对于长孔与穿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调整孔与穿孔,管体的另端设有支撑片与握把;一套筒,其一端设有容槽,于容槽的底端面设有穿孔,于容槽内设有定位杆,定位杆的一端面设有螺孔,定位杆的另端设有颈缩部,套筒系设置于管体设有调整孔的一端;一螺栓,其依序贯穿调整片的长孔、管体的调整孔与套筒的穿孔,并与定位杆的螺孔相互螺固;另一螺栓,其依序贯穿调整片的穿孔与管体的穿孔,并与一螺帽相互螺固;于管体的侧壁设有穿孔,于其外侧设有一卡固片,一螺栓依序贯穿卡固片所设有的孔、一弹簧与管体的穿孔,并与一螺帽相互螺固,弹簧可对卡固片形成有一扭力,卡固片的一端设有可与支撑片边缘相互卡固的卡沟。
本实用新型的管体可相对于框架改变其角度,而支撑片或踏板等可适时展开或收折,如此本实用新型可充当梯子、四轮推车与二轮推车等装置使用,因此于使本实用新型时,不需其它装置,即可达到登高与运输物品等功效。


图1系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外观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平面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立体外观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框架11滚轮
12踏板121容槽122横杆 123缺口13连动杆 14调整片142定位孔 143穿孔20管体201调整孔202穿孔 203穿孔21套筒211容槽212穿孔 213弹簧22定位杆 221螺孔222颈缩部 23螺栓231端部 24螺栓241螺帽 25支撑片26握把27卡固片271螺栓 272弹簧273螺帽 274卡沟28卡固杆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多功能推车,请配合参考图1所示,其具有一口字形的框架10,框架10的四边角处分别设有一滚轮11,框架10内依序枢设有数踏板12,一横杆122系固设于各踏板12的一侧边,数个螺栓分别贯穿框架10的两侧,并与横杆122的两端相互螺固,藉此将踏板12枢设于框架10内,各踏板12之间设有至少一连动杆13,于本实施例中,二连动杆13系分别与各踏板12的底侧面相互连接,且各踏板12上设有可供连动杆13容置的缺槽,在各踏板12的另一侧边设有一缺口123,于其一踏板12的底侧面且相邻于边缘处设有一容槽121,请配合参考图2所示,于框架10的一端设有两相互间隔的调整片14,各调整片14上分别设有一穿孔143及以穿孔143为圆心的一弧形的长孔141,于长孔141内的孔缘处分别设有相互间隔的定位孔142,定位孔142的孔径大于长孔141的宽度;
一管体20,其一端位于二调整片14之间,该端相对于长孔141与穿孔143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调整孔201与一穿孔202;一套筒21,其一端设有一容槽211,于容槽211的底端面设有一穿孔212,于容槽211内设有一定位杆22,定位杆22的一端面设有一螺孔221,定位杆22的另端设有一颈缩部222,该端端部的尺寸等于定位孔142的孔径,套筒21系设置于管体20设有调整孔201的一端;一螺栓23,其依序贯穿调整片14的长孔141、管体20的调整孔201、一弹簧213与套筒21的穿孔212,并与定位杆22的螺孔221相互螺固,而螺栓23的端部231与定位杆22的杆体系分别位于二调整片14的定位孔142内,端部231的尺寸等于定位孔142的孔径;另一螺栓24,其依序贯穿调整片14的穿孔143与管体20的穿孔202,并与一螺帽241相互螺固,藉此将管体20枢设于二调整片14之间;于管体20的另端设有一支撑片25与握把26,请配合参考图3所示,并于该端的侧壁设有一穿孔203与一卡固片27,一螺栓271依序贯穿卡固片27所设的孔、一弹簧272与穿孔203,并与一螺帽273相互螺固,藉此将卡固片27设置于该处,卡固片27的一端设有可与支撑片25边缘相互卡固的卡沟274,弹簧272的一端系固定于卡固片27处,弹簧272的另端系固定于管体20的侧壁处,弹簧272的功效在于当卡固片27被扳动后,可使其回归初始位置,并且可使卡固片27与支撑片25相互卡固;另于管体20相对于踏板12的容槽121位置处设有一卡固杆28。
于实际使用时,请再配合参考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当作四轮推车使用的情况,踏板12与连动杆13可作为承载物品的支撑。
请配合参考图4和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当作梯子使用的情况,如欲调整管体20相对于框架10的角度时,可将定位杆22压入套筒21内,由于相互连动的情况,被压动的定位杆22会将螺栓23的端部231推离开定位孔142,而使螺栓23杆径较小的部份进入定位孔142内,并且压迫弹簧213,而定位杆22的颈缩部222亦会进入定位孔142内,此时就可将管体20相对于框架10调整其角度。
当角度调整完毕后,可放开定位杆22,先前被压迫的弹簧213就会将定位杆22推回定位,而螺栓23的端部231与定位杆22的杆体就会再次与定位孔142相互卡固,藉此再将管体20与框架10相互固定。
当二者之间的角度调整完毕后,可扳动任一踏板12,连动杆13会使得其余的踏板12与的连动,而踏板12的容槽121会与管体20的卡固杆28相互卡固,如此可将踏板12固定,而使用者就可踩踏着踏板12至较高的位置,并且部分的管体20会进入踏板12的缺口123处,如此踏板12可避免与管体20相互卡抵。
请配合参考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当作二轮推车使用的情况,可将管体20相对于框架10呈收折状,并可搬动卡固片27,使其卡沟274不再与支撑片25相互卡固,如此支撑片25就可相对管体20呈垂直状。
该支撑片25就可插入一物品的底端处,并给予物品适当的支撑,当另端的框架10被拉动时,本实用新型就可有如二轮推车般的将物品运送至它处,而当使用完毕后,可将支撑片25与卡固片27再次相互卡固。
综合如上所言,本实用新型可依据需求,当作梯子、二轮推车与四轮推车等使用,并且本实用新型于不同的使用状态下可改变其各构件的相关位置与卡固关系,所以本实用新型为一可作多种用途的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推车,其具有一框架,框架的四边角处分别设有滚轮,框架内依序设有数个踏板,其一侧枢设于框架上,于框架的一端设有一管体,管体的另端设有支撑片与握把,其特征在于框架的一端设有两相互间隔的调整片,于各调整片上分别设有穿孔与以穿孔为圆心的长孔,于长孔内的孔缘处分别设有相互间隔的定位孔;管体,其一端位于二调整片之间,该端相对于长孔与穿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调整孔与穿孔;一套筒,其一端设有容槽,于容槽的底端面设有穿孔,于容槽内设有定位杆,定位杆的一端面设有螺孔,定位杆的另端设有颈缩部,套筒系设置于管体设有调整孔的一端;一螺栓,其依序贯穿调整片的长孔、管体的调整孔、一弹簧与套筒的穿孔,并与定位杆的螺孔相互螺固;另一螺栓,其依序贯穿调整片的穿孔与管体的穿孔,并与一螺帽相互螺固;于管体的侧壁设有穿孔,于其外侧设有一卡固片,一螺栓依序贯穿卡固片所设有的孔、一弹簧与管体的穿孔,并与一螺帽相互螺固,弹簧可对卡固片形成有一扭力,卡固片的一端设有可与支撑片边缘相互卡固的卡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孔为弧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孔径大于长孔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一端系固定于卡固片处,弹簧的另端系固定于管体的侧壁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踏板之间设有至少一根连动杆,于其一踏板的底侧面且相邻于边缘处设有容槽,各踏板的一侧边设有缺口;另于管体处设有可与踏板的容槽相互卡固的卡固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踏板的另一侧边设有横杆,数个螺栓分别贯穿框架的两侧,并与横杆的两端相互螺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杆分别与各踏板的底侧面相互连接,且各踏板上设有可供连动杆容置的缺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一种多功能推车,其具有一框架,框架的一端设有一可相对框架改变其角度的管体,于框架内设有数个踏板,另于管体的另端设有支撑片,在框架的边角处设有滚轮,管体可依据实际需求改变其相对于框架的角度,而支撑片或踏板可适时地开展或收折,如此本实用新型就可达到提供作为梯子、二轮推车或四轮推车的使用。
文档编号B62B3/02GK2841444SQ20052011438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5日
发明者陈志亮 申请人:陈志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