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在自行车上前后车棚及两用童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487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装配在自行车上前后车棚及两用童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尤其是装配在自行车上的前后车棚及两用童座。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知的自行车上骑车人为了挡雨穿雨衣,也有的为了遮阳挡雨在车上装把伞或用手撑把伞,为了带孩子安个临时童座,但是穿雨衣装伞撑伞安装临时童座都不及时安全性差用途也单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自行车上无遮阳挡雨装置及临时童座用途单一和不妥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在自行车上的“前后车棚及两用童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方案是装配在自行车上的前后车棚及两用童座包括基架、车篓、前车棚、展合器、支稳架、后车棚、两用童座。基架由左右相对称两半装在车的前叉立管和车梁上;车篓插装在基架的前下方;前车棚收合后为篓状套装在车篓内由其吊撑杆的上端与基架前上方转动相连;展合器在前车棚中的前后棚底上各装一个;支稳架装在车的衣架和后平叉左右边;后车棚装在支稳架升降杆的上部;两用童座装在基架后下方。
1、基架由左右相对称两半装固在自行车的前叉立管和车梁上,基架上有前车棚上回转轴孔、调节固定轴孔、车篓的插装部位、两用童座的调节安装孔及儿童扶手。
2、车篓由其后面的插装部位插装到基架上。车篓的上面敞开,前面是门,左右后下是篓壁篓底。
3、前车棚及其展合器,前车棚包括吊撑杆,下回转轴,前后棚底、前后撑合翼,左右展合翼,前后撑合杆,带拉鼻滑套,合起固定鼻、撑开固定鼻、前后导绳环、展合器。吊撑杆下端与下回转轴呈直角为一体,前后棚底与下回转轴转动相连,前后撑合翼分别与前后棚底呈90底为一体,左右展合翼分别与前后撑合翼呈85度转折相连,前后撑合杆的上端分别与前后撑合翼活动相连其下端与带拉鼻滑套活动相连;合起固定鼻、撑开固定鼻、前后导绳环、带拉鼻滑套都装在吊撑杆上,展合器在前后棚底上各装一个。吊撑杆的上端有90度弯其上有回转轴孔,固定孔。前车棚扣拢后为篓状套装在车篓内由其吊撑杆上端的回转轴孔与基架上的回转轴孔转动连接,打开车篓门,将篓状车棚转折上去经吊撑杆上固定孔与基架上调节固定孔相固定之后,再使带拉鼻滑套滑过合起固定鼻撑开固定鼻则前车棚的前后撑合翼撑展开。在前车棚的前后撑合翼撑展开的同时各左右展合翼在展合器的作用下也相应地展开,此时的前后棚底相并拢与吊撑杆呈平行状,当带拉鼻的滑套重新位于合起固定鼻时,前后撑后翼在前后撑合杆的作用下,左右展合翼在展合器的作用下又恢复篓状,将其转折下来重新套装在车篓内。
关于展合器,展合器由横杆、纵杆、弹簧、带拉栓的滑套、左右展合条、左右撑合条、拉绳组成。横杆与纵杆垂直为一体,弹簧和带拉拴的滑套装在纵杆上,左右展合条分别与左右展合翼相套连其里端与横杆各一头活动相连,左右撑合条一端分别与左右展合条活动相连一端与带拉栓滑套活动相连。拉绳一端系在前展合器滑套拉栓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前展合器横杆和前棚底上相重合左导绳孔,后棚底与后展合器横杆上相重合的左导绳孔、后导绳环,带拉鼻滑套上的拉鼻、前导绳环、前展合器横杆和前棚底上相重合的右导绳孔、后棚底与后展合器横杆上相重合的右导绳孔、系于后展合器滑套拉栓上。当前车棚展开时拉绳拉着带拉栓前后滑套向内移即向横杆方向移而带动左右撑合条撑开相应推动左右展合条与左右展合翼展开,与此同时拉绳将前后棚底拉的更贴近牢稳,与此同时前后展合器上的弹簧被压缩而蓄存了能量。当前车棚收合为篓状时在胀力不等弹簧作用下按原顺序自动地叠合起来,此外,在前车棚后缘的下面有联接粘扣。
4.支稳架,支稳架包括左右固定杆、左右支杆、左右升降杆、左右松紧箍、第一联杆,左右滑套,左右定位叉、长螺帽、左右定位块、第二联杆。支稳架由其左右固定杆装固在自行车衣架和后平叉的左右边,左右固定杆内分别套装着左右支杆,左右支杆中分别套装着左右升降杆,在左右固定杆的顶端分别有左右松紧箍控制升降杆升降。第一联杆经左右固定杆上的长豁口与左右支杆由螺纹相固连,在第一联杆的左右边各有个滑套,在滑套的外端各有个定位叉,左右滑套上一个有正螺纹一个有反螺纹,左右滑套上有个共用的长螺帽,长螺帽的螺纹与左右滑套上的螺纹相吻合,左右定位块共四块两块在长豁口上部外边前后面,两块在长豁口下部外边的前后面。前后转动长螺帽能带动左右滑套和定位叉内外移动,当定位叉内移后可将支杆上下移动。当移到下定位块之下时再使定位叉外移,此时的支杆触地支车为车的支架,定位叉在上固定块之上时支杆收回固定杆内。第二联杆与左右升降杆相固连,打开左右松紧箍可使升降杆上下移位,拧紧松紧箍可使升降杆定位;在升降杆的上部装后车棚。
5.后车棚,后车棚包括前后撑合翼、左右展合翼、前后撑合杆、左右滑套、第三者联杆、左右合起固定鼻、左右撑开固定鼻。前后撑合翼与支稳架左右升降杆顶端活动相连;左右展合翼在前后撑合翼的左右边,各展合翼都是185度展合;前后撑合杆共四条两条上端与前撑合翼活动相连,两条上端与后撑翼活动相连,两者下端都与左右滑套活动相连。左右滑套、左右撑开固定鼻、左右合起固定鼻都装在支稳架的左右升降杆上。前后撑合翼与左右展合翼之间由转轴转动相连,第三联杆与左右滑套相固连。滑套位于合起固定鼻时撑合翼收合,位于撑开固定鼻时撑合翼撑开;前后撑合翼与其左右展合翼之间有粘扣,当后车棚收合时该粘扣将左右展合翼粘在撑合翼上,从而保持后车棚收合后的稳定;在左右展合翼的里缘上有止动片各止动片与前后撑合翼之间有粘扣。当后车棚撑开至止动角度时该粘扣相扣合,从而保持后车棚撑展开之后的稳定。此外,在后车棚前缘的上面有联接粘扣。
6.两用童座,两用童座包括圈椅、踏脚、扶手、保险带、坐垫、拦带、两个童座安装孔。圈椅与踏脚为一体,扶手在基架上,保险带系在圈椅的左右边并从圈椅后面绕过,坐垫与圈椅的前缘转动相连置于圈椅内,拦带系在坐垫的左右边置于坐垫下,圈椅下的两个童座安装孔与基架上一排童座安装孔据需要调节装连。童座不乘坐儿童时可将坐垫从圈椅内转折出来,保险带由圈椅背后绕出放长从儿童扶手上穿过扣合,坐垫两边的拦带系到保险带的两边而形成大的盛物状,也可据需要扣拢成小的盛物状。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是在对自行车无更动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了自行车的功能,且其局部和全部都能随装随卸。
2.用车时据遮阳挡雨的需要可同时升展前后车棚,扣接为联合车棚一同使用,也可只升展前车棚或后车棚,只用其中一个车棚。
3.车闲置时将前后车棚都置于降合状态而便于车的存放。
4.前车棚为篓状时套装在车篓内此时的前车棚也能盛物,前车棚为棚状时车篓空闲全用于盛物,篓和棚皆两用都是双管齐下。
5.前车棚中的展合器能将各展合翼自动地展开并按原样自动地合起。
6.两用童座既能乘坐儿童又能扣拢盛物,其前后距离可调节大小可变更,不但有利于盛装数量不等的物品,而且便于儿童乘坐。
7.两用童座有圈椅、踏脚、扶手、保险带、坐垫、设施完备而安全可靠。
8.童座在车的前部儿童乘坐着颠簸小、视野广、还有遮阳挡雨装置作防护而舒适愉快。
9.支稳架一物三用“取代车的支架支车、展合升降后车棚,为骑车者的靠背”。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使用装态图。
图2是基架、车篓、两用童座三者相结合的形状图。
图3是前车棚的扣拢状态图,即篓状图。
图4是展合器的结构、传动示意图。
图5是支稳架与后车棚的正视图。
图6是图5的剖视图。
图7是图5的侧视图。
图8是后车棚的前后撑合翼与其左右展合翼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合起示意图。
图中1基架、2车篓、3前车棚、4展合器、5支稳架、6后车棚、7两用童座、8左右升降杆、9基架安装孔、10转折轴孔、11调节固定孔、12童座调节安装孔、13儿童扶手、14车篓插装部位、15吊撑杆、16下回转轴、17带拉鼻的滑套、18合起固定鼻、19撑开固定鼻、20前后棚底、21前后撑合翼、22左右展合翼、23前后撑合杆、24纵杆、25横杆、26弹簧、27带拉栓的滑套、28左右展合条、29左右撑合条、30拉绳、31前棚底及横杆上左右导绳孔、32后棚底及横杆上左右导绳孔、33前后导绳环、34左右固定杆、35左右支杆、36长豁口、37左右固定块、38第一联杆、39左右滑套、40左右定位叉、41长螺帽、42左右松紧箍、43联接粘扣、44第二联杆、45前后撑合翼、46左右滑套、47左右合起固定鼻、48左右撑开固定鼻、49第三联杆、50前后撑合杆、51左右展合翼、52转轴、53止动片、54扣合粘扣、55展开粘扣、56圈椅、57踏脚、58保险带、59座垫、60拦带。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基架(1)由相对称的两半并拢装固在自行车车梁和前叉立管上;车篓(2)插装在基架的前下方;扣合为篓状时的前车棚(3)套装在车篓内由其吊撑杆上转轴孔(10)与基架上转轴孔(10)转动相连;展合器(4)在前后棚底内各装一个;支稳架(5)由其左右固定杆装固在自行车衣架和后平叉左右边;后车棚(6)装在支稳架的升降杆上;两用童座(7)装在基架的后下方。一同撑展开升起时前后车棚由联接粘扣(43)相扣合而为联合车棚。
图2显示基架(1)车篓(2)两用童座(3)三者相结合形状。基架由其安装孔(9)装到自行车上,车篓由其插装部位(14)插装到基架上,两用童座由其调节安装孔(12)装到基架上。两用童座是圈椅(56)与踏脚(57)为一体,保险带(58)系在圈椅的左右边,坐垫(59)与圈椅前缘转动相连,拦带(60)系在坐垫左右边置于圈椅内坐垫下,儿童扶手(13)在基架(1)的中后方。两用童座扣拢盛物是保险带由圈椅背后绕出放长由儿童扶手上绕过扣合,坐垫由圈椅内转折出来其两边的拦带相应地系到保险带两边,其次是图1中所示的将坐垫立起保险带直接由坐垫鼻中穿过扣合。
图3显示前车棚(3)的扣拢状,其吊撑杆(15)与下回转轴(16)垂直为一体,前后棚底(20)与下回转轴转动相连,前后撑合翼(21)分别与前后棚底成直角为一体,左右展合翼(22)分别与前后撑合翼在85度范围内展合,带拉鼻滑套(17)、合起固定鼻(18)、撑开固定鼻(19)及前后导绳环(33)都装在吊撑杆(15)上。前后撑合杆(23)分别一端与带拉鼻的滑套一端与前后撑合翼都是活动连接。该图中带拉鼻滑套(17)被合起固鼻(18)控制着。
图4显示展合器(4)的结构和前后展合器之间传动关系。展合器包括纵杆(24)、横杆(25)、弹簧(26)、带拉栓的滑套(27)、左右展合条(28)、左右撑合条(29)、拉绳(30)。纵杆与横杆相垂直为一体,弹簧和带拉栓的滑套装在纵杆上,左右展合条与左右展合翼(22)局部套连其里端分别与横杆的各一端活动连接,左右撑合条分别一端与带拉栓滑套一端与左右展合条都是活动相连;拉绳(30)一端系于前展合器滑套(27)拉栓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前展合器横杆和前棚底相重合左导绳孔(31)、后棚底和后展合器横杆相重合的左导绳孔(31)、后导绳环(33)、带拉鼻的滑套(17)上的拉鼻、前导绳环(33)、前展合器横杆和前棚底相重合的右导绳孔(32)、后棚底和后展合器横杆相重合的右导绳孔(32)、系于后展合器滑套(27)的拉栓上。
由图1、图2、图3、图4可以看出篓状前车棚(3)装坐在车篓(2)内由其吊撑杆上的转轴孔(10)与基架上转轴孔(10)转动相连。前车棚由篓状转为棚状是打开车篓前面的门使篓状前车棚向上转折至吊撑杆上固定孔(11)和基架上调节固定孔(11)相固定,将带拉鼻滑套(17)由合起固定鼻(18)滑至撑开固鼻(19)时,前后撑合翼(21)在前后撑合杆(23)的作用下撑展开,与此同时前后展合器(4)在拉绳(30)的拉动下使各展合翼(22)展开,与此同时拉绳还将前后展合器上的弹簧(26)拉缩而蓄存了能量,当棚状车棚还原为篓状车棚时在弹簧胀力的作用下使各展合翼自动地合起,又因前展合器上的弹簧强度大后展合器上的弹簧强度小,所以各展合翼在展开时是后展合翼在先前展合翼在后有次序地展开,其合起是前展合翼在先后展合翼在后按原顺序合起。撑展开的前车棚始终在拉绳的拉动下保持前后棚底(20)并拢稳妥。
图5图6图7展示支稳架和后车棚的形状及结构。左右支杆(35)分别套装在左右固定杆(34)中,左右升降杆(8)分别套装在左右支杆内,左右松紧箍(42)控制左右升降杆的升降,左右升降杆由第二联杆(44)相固连;在左右固定杆上有相对应的长豁口(36)、第一联杆(38)经长豁口与左右支杆经螺纹相固连。在第一联杆的左右边分别活套着左右滑套(39)、在左右滑套的外端各有个定位叉(40)、左右滑套上一个有正螺纹一个有反螺纹,两滑套有个共用的长螺帽(41),长螺帽内螺纹与左右滑套上的螺纹相吻合,在两长豁口外边的上下各有一对固定块(37)。前后转动长螺帽可使定位叉内外移动,上下活动,当定位叉位于上固定块之上时左右支杆在左右固定杆之中,当定位叉在下固定块之下时左右支杆触地支车。后车棚(6)装在支稳架(5)的升降杆(8)上,其前后撑合翼(45)的上缘与左右升降杆的上端转动相连,前后撑合杆(50)的上端分别与前后撑合翼活动相连其下端分别与左右滑套(46)活动连接,前后撑合翼(45)与其左右展合翼(51)都是185度展合,在各个展合翼的里缘上有止动片(53)当展合翼展到185度时即被止动片控制住不动。升降杆上有合起固定鼻(47)、撑开固定鼻(48),当滑套位于合起固定鼻时后车棚处于收合状、当滑套位于撑开固定鼻时后车棚处于撑展状。图8是展合翼的展开示意,图9是展合翼的合起示意,展合翼(51)与转轴(52)相固连,撑合翼(45)与转轴(52)转动相连;展合翼贴合到撑合翼上时由粘扣(54)相扣连;展合翼展开时由粘扣(55)相扣连。前后撑合翼与其左右展合翼的连接可以用转轴也可用抗疲劳塑料,以展合翼和撑合翼所用材料,结构而异。
权利要求1.装配在自行车上前后车棚及两用童座包括基架(1)、车篓(2)、前车棚(3)、展合器(4)、支稳架(5)、后车棚(6)、两用童座(7),其特征在于基架由左右相对称的两半装固在车的前叉立管和车梁上;车篓插装在基架的前下方;前车棚收合后为篓状套装在车篓内由其吊撑杆的上端与基架的前上方转动相连;展合器在前车棚中的前后棚底上各装一个;支稳架装在车的衣架和后平叉的左右边;后车棚装在支稳架左右升降杆(8)的上部;两用童座装在基架的后下方。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在自行车上前后车棚及两用童座,其特征在于在基架(1)上有其安装固定孔(9),前车棚的转折轴孔(10),前车棚的调节固定孔(11),两用童座的调节安装孔(12),儿童扶手(13),车篓的插装部位(14)。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在自行车上的前后车棚及两用童座,其特征在于车篓(2)是由其后面的插装部位(14)插装在基架的插装部位(14)上;车篓的上面敞开,左右后下是篓壁篓底,前面是门。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在自行车上的前后车棚及两用童座,其特征在于前车棚(3)的吊撑杆(15)与下回转轴(16)垂直为一体,吊撑杆上有带拉鼻的滑套(17),合起固定鼻(18),撑开固定鼻(19);吊撑杆的上部是90度弯其上有转折轴孔(10),调节固定孔(11);前后棚低(20)与下回转轴转动相连,前后撑合翼(21)分别与前后棚底呈90度为一体,前后撑合翼分别与各自的左右展合翼(22)在85度范围内展合;前后撑合杆(23)分别一端与前后撑合翼一端与带拉鼻的滑套都是活动连接;带拉鼻的滑套位于合起固定鼻时前后棚底与吊撑杆呈垂直状,左右展合翼在展合器的作用下自动地按预定顺序相叠合,此时的前车棚为篓状;带拉鼻的滑套位于撑开固定鼻时前后棚底与吊撑杆呈平行状,左右展合翼在展合器的作用下自动撑展开,此时前车棚为棚状;在撑展开的前车棚后缘的下面有联接扣(43)。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在自行车上前后车棚及两用童座,其特征在于在前车棚的前后棚底上各装一个展合器(4);每个展合器的纵杆(24)与横杆(25)垂直为一体,弹簧(26)和带拉栓的滑套(27)装在纵杆上;左右展合条(28)分别与左右展合翼局部活套相连其里端分别与横杆的各一头活动相接;左右撑合条(29)分别一端与左右展合条(28)一端与带拉栓套(27)都是活动相连;拉绳(30)一端系于前展合器滑套(27)拉栓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前展合器横杆与前棚底相重合的左导绳孔(31),后棚底与后展合器横杆相重合的左导绳孔(32),后导绳环(33),滑套(17)上拉鼻,前导绳环(33),前展合器横杆与前棚底相重合的右导绳孔(31),后棚底与后展合器横杆相重合的右导绳孔(32),系于后展合器滑套(27)拉栓上。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在自行车上前后车棚及两用童座,其特征在于支稳架(5)的左右固定杆(34)分别装固在自行车衣架和后平叉的左右边;在左右固定杆中分别套装着左右支杆(35),左右固定杆的中上部各有个长豁口(36),在长豁口上下处的外边各有一对定位块(37),两支杆由第一联杆(38)经长豁口相连;第一联杆左右边各有个滑(39),两滑套外面一个有正螺纹一个有反螺纹,两滑套的外端各有个定位叉(40)其里端有个共用的长螺帽(41),长螺帽内螺纹与两滑套上螺纹相吻合;左右固定杆的顶端有松紧箍(42);左右支杆内分别套装着左右升降杆(8),左右升降杆由第二联杆(44)相固连。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在自行车上前后车棚及两用童座,其特征在于后车棚(6)的前后撑合翼(45)与左右升降杆(8)的顶端转动相连;在左右升降杆上分别有左右滑套(46),左右合起固定鼻(47),左右撑开固定鼻(48);左右滑套由第三联杆(49)相固连;两前后撑合杆(50)的上端分别与前后撑合翼活动相连,其下端分别与左右滑套活动相连;在前后撑合翼的左右边转动连接着可185度展合的展合翼(51),左右展合翼分别与转轴(52)相固连,各展合翼的里缘上有止动片(53),转轴与前后撑合翼的左右边转动相连,前后撑合翼与左右展合翼之间有扣合扣(54),展开扣(55);在前撑合翼前缘的上面有联接扣(43)。
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在自行车上前后车棚及两用童座,其特征在于两用童座(7)上的两个安装孔(12)与基架上的一排童座调节安装孔(12)据需要调节装连,圈椅(56)与踏脚(57)为一体,儿童扶手(13)在基架的中后方,保险带(58)系在圈椅的左右边,座垫(59)与圈椅的前缘转动连接,拦带(60)连接在坐垫的左右边并置于圈椅内的座垫下。
9.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在自行车上前后车棚及两用童座,其特征在于两用童座(7)不乘坐儿童时将保险带(58)由圈椅背后绕出放长从儿童扶手上绕过扣合,坐垫(59)由圈椅内转折出来,座垫两边的拦带(60)相应地系到保险带的两边,形成盛物状。
专利摘要装配在自行车上的前后车棚及两用童座由基架、车篓、前车棚、支稳架、后车棚、两用童座组成。基架并装在车的前叉立管和车梁上,车篓装在基架的前下方、前车棚扣拢为篓状套装在车篓内由其吊撑杆的上端与基架的前上方转动相连、支稳架装在车的衣架和后平叉的左右边、后车棚装在支稳架升降杆的上部、两用童座装在基架的后下方。据遮阳挡雨的需要可同时升展前后车棚并扣接为联合车棚,也可只升展前车棚或后车棚;车闲置时将前后车棚收降下来便于车的存放。空车篓盛物,套装着篓状车棚时亦能盛物;支稳架一物三用取代车的支架支车、撑合升降后车棚、为骑车者的靠背。童座设施齐全,在车的前部有遮阳挡雨装置,作防护儿童乘坐着颠簸小,视野广,安全舒适,不乘坐儿童时保持扣拢盛物。
文档编号B62J9/00GK2923487SQ200620056949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0日
发明者张克跃 申请人:张克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