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2893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童车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童车之结构(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童车之结构,与童车有关,更详而言之,尤指可以控制转向、传动前进及刹车的一种童车之结构,属于儿童用品。(二)
背景技术
-儿童需要身心均衡发展,除了教育之外,儿童玩具也可使身体运动,并启发其智能,儿童玩具不但要能吸引儿童,而且要有趣、好玩及安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童车不外乎是供儿童乘坐,以脚踩踏板作旋转炼条,带动轮子或直接脚踩踏板带动轮子,再以把手控制转向,并无任何新奇改良之处,儿童久而久之,缺乏兴趣。还有各种童车,有以扭动车身作轮子转向而前移的扭扭车,也有以将扭扭车的车身结合于脚踏童车,然而无法转向,效果不佳。(三)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一种童车之结构,其目的是提供可以用把手控制前轮转向及传动前进的结构,同时可用踏杆传动前进,使儿童手脚并用,具有趣味性和安全性的童车本实用新型一种童车之结构,它包含有-一主体,为一壳体,后方有座板,中端有穿孔,前方有两延伸杆;一支撑架,含有两后轮之后支架、数个中央支杆及两前轮之前支架;一杆组,上方为把手,下方为踏杆,杆组枢接于数个中央支杆之间,且杆组拉动一炼条,带动齿轮而旋转两后轮,有一弹簧接设在链条与杆组之间,供链条与杆组恢复原状,齿轮内有单向轴承以带动一传动轴;其特征在于该把手下方另枢接一转向杆,该转向杆以一短杆偏摆一位移杆,位移杆则连接并转动两转向组件,使两前轮作偏向,达到控向的目的。其中,该杆组穿设于主体的穿孔,杆组设有两水平凸杆而枢接于主体之内,并以该水平凸杆为中心作偏转把手与踏杆。其中,该杆组位于两水平凸杆下方有两限位杆,相对于中央支杆下方有两限位空间,该限位杆入于限位空间内,使把手与踏杆作一预定角度的偏转。其中,该转向组件为一U型板,U型板延伸一拉板,该U型板外侧接设前轮轴,内侧接设一前杆,该前杆与支撑架之前支架相枢接。其中,该前轮与后轮表面各有止滑带。其中,该支撑架之后支架枢接一刹车杆,该刹车杆经由一手拉杆之拉起,刹车杆两端可制动后轮。本实用新型一种童车之结构,其优点是它可以用把手控制前轮转向及传动前进之结构,同时可用踏杆传动前进,使儿童手脚并用,具有趣味和安全性。图l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之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之上视平面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之侧视平面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方式首先,本实用新型一种童车之结构,如图1至4所示,其包含有一主体IO、一支撑架20、一杆组30及两转向组件40,该主体l0为一壳体,后方有座板11,中端有穿孔12,前方有两向外延伸的延伸杆13,主体10底部有复数个肋骨(图中未示)供支撑架20、杆组30及两转向组件40接设;该支撑架20含有支撑两后轮14的后支架21、两个中央支杆22及两前轮15的前支架23,该支撑架20的后支架21枢接一刹车杆24,该刹车杆24经由一手拉杆25拉起(如图l所示),刹车杆24两端可磨擦而制动后轮14;该杆组30上方为把手31,下方为踏杆32,该杆组30枢接于两个中央支杆22之间,该杆组30穿设于主体10上的穿孔12内,杆组30设有两水平凸杆30l而枢接于主体l0内,并以该水平凸杆301为中心作偏转把手3l与踏杆32,该杆组30位于两水平凸杆30l下方有两限位杆302,相对于中央支杆22下方有两限位空间221(参阅图4),该限位杆302入于限位空间221内,使把手3l与踏杆32作一预定角度的偏转,且杆组30结合一链条33与一弹簧34,杆组30可以拉动炼条33,带动一齿轮35而旋转一传动轴36,齿轮35内有单向轴承以带动传动轴36旋转两后轮14,该弹簧34接设于链条33与杆组3O之间,供链条33与杆组3O恢复原状,该把手3l下方另枢接一转向杆41,该转向杆41以一短杆42偏摆一位移杆43,位移杆43则连动两转向组件40,使两前轮l5作偏向;该转向组件40为一U型板44,U型板44延伸一拉板441,该U型板44外侧有前轮轴442接设前轮15,该U型板44内侧接设一前杆443,该前杆443与支撑架20之前支架23相枢接,使两前轮15可作偏向,其中该前轮l5与后轮14表面各有止滑带15l与止滑带"1;藉由上述之结构组合,本实用新型一种童车之结构,操作时孩童坐在主体l0的座板1l上,脚踩在踏杆32上,手握持该把手3l,手施力向内,把手31向内移动,相对地脚向外施力,踏杆32向外移动,使杆组30可以拉动链条33,带动一齿轮35而旋转一传动轴36,齿轮35内有单向轴承以带动传动轴36旋转两后轮14,再放开对把手31、踏杆32的施力,该弹簧34的弹力供链条33与杆组3O恢复原状,并重复上述动作,则两后轮l4不断地旋转,以带动主体lO及乘坐的孩童向前移动;孩童可以经由把手3l的转向,控制前轮l5的偏向,该把手3l转向牵动下方的转向杆41,该转向杆41以一短杆42偏摆一位移杆43,位移杆43则拉动两转向组件4O转向一角度,使两前轮l5作偏向,该主体1O及乘坐的孩童作转弯的动作;而且可以经由拉起手拉杆25,以连动该刹车杆24之两端,以刹车杆24之两端磨擦后轮14,而制动后轮14,作刹车停止前进;本实用新型操作时是手脚并用,可以控制转向,并且可作刹车停止前进的动作,其安全又可引起孩童兴趣,具有相当好的娱乐价值及健身运动之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童车之结构,其包含有一主体,为一壳体,后方有座板,中端有穿孔,前方有两延伸杆;一支撑架,含有两后轮的后支架、有中央支杆及两前轮的前支架;一杆组,上方为把手,下方为踏杆,杆组枢接于中央支杆之间,且杆组拉动一链条,有一弹簧接设于链条与杆组之间,齿轮内有带动一传动轴的单向轴承;其特征在于该把手下方另枢接一转向杆,该转向杆以一短杆偏摆一位移杆,位移杆则连接使两前轮作偏向动作的两转向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童车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杆组穿设于主体之穿孔,杆组设有两水平凸杆而枢接于主体之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童车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杆组位于两水平凸杆下方有两限位杆,相对于中央支杆下方有两限位空间,该限位杆入于限位空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童车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向组件为一U型板,U型板延伸一拉板,该U型板外侧接设前轮轴,内侧接设一前杆,该前杆与支撑架的前支架相枢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童车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前轮与后轮表面各有止滑带。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童车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之后支架枢接一刹车杆,该刹车杆连接一手拉杆。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童车之结构,其包含有一主体、一支撑架及一杆组,该主体底部供支撑架接设,该支撑架可支撑两后轮、两前轮,该杆组穿设于主体中央,上方为把手,下方为踏杆,且杆组拉动一链条,带动齿轮而旋转两后轮,有一弹簧供链条与杆组恢复原状,该把手下方另枢接一转向杆,该转向杆以一短杆偏摆一位移杆,位移杆则连动两转向组件,使两前轮作偏向,达到控向之目的。文档编号B62L1/00GK201158431SQ20072030549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0日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0日发明者江贤耀申请人:仁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