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挂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58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挂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有效控制其车轮的行走轨迹的全挂车。
背景技术
挂车按其自身重量的承受方式可以分为全挂车和半挂车,其中总重量由其自身承 受的挂车为全挂车。目前,全挂车均为单台独立使用,无专门的转向控制机构,因而行走时 不能准确控制全挂车车轮的行走轨迹。对于一些特殊的全挂车来说,例如由多台全挂车串 联挂接组成的全挂列车,需要准确有效地控制全挂车转弯或制动时车轮的行走轨迹,但是 由于列车长度很长,司机无法观察到后端全挂车的行走状况,如果不能准确有效地控制列 车中每台全挂车车轮的行走轨迹一致,则当列车转弯或制动时将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容 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控制全挂车车轮 的行走轨迹的全挂车。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挂车,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上的 前后轮轴,其中 所述前轮轴是通过可相对车架纵向中心线位置转动的前副车架与所述车架连接, 所述前轮轴安装在前副车架下面,所述后轮轴是通过可相对车架纵向中心线位置转动的后 副车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后轮轴安装在后副车架下面; 在所述前副车架前端的车架纵向中心线位置可转动地安装有转向牵引杆,所述转 向牵引杆由牵引臂和转向臂组成,两者刚性结合呈"L"形,该牵引臂的前端与牵引车连接, 该转向臂的一端与传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副车架的前转向臂铰 接,在所述前后副车架之间安装有水平传动轴,所述水平传动轴通过两端支座可转动地安 装在车架上; 所述水平传动轴的两端部还垂直固定有前摆臂和后摆臂,其与水平传动轴在一个 平面中,并在水平传动轴的同一侧,且前摆臂和后摆臂的上端分别与水平传动轴的两端刚 性连接; 在所述前摆臂和后摆臂下端分别铰接着前连杆和后连杆,前连杆和后连杆的另一 端分别与前副车架的后转向臂和后副车架的转向臂相连接; 在牵引车与全挂车沿直线行使时,前连杆与前副车架的后转向臂的连接点、后连
杆与后副车架的转向臂的连接点和转向牵引杆的牵引臂在一条直线上。 本发明的全挂车的前连杆和后连杆的长度为可调节。 本发明的全挂车的水平传动轴的两端与前摆臂和后摆臂之间设有加强筋。
本发明的全挂车的传动杆的长度为可调节。 本发明的全挂车转弯时可控制前后副车架和车轴的转动角度,从而可靠有效地控
3制全挂车车轮的行走轨迹,可降低全挂车行走时的安全隐患。


图1是本发明的全挂车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全挂车除去主车架后的俯视图;以及
图3是图1中沿A-A或B-B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所述实施例仅为提供说明与解释之用,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全挂车的前后车轴及轮胎2通过悬挂与前副车架3和后副车架4连接;前副车架3和后副车架4都是通过转盘11与主车架1连接。前轮轴是通过可相对车架纵向中心线位置转动的前副车架3与车架1连接,前轮轴安装在前副车架3下面,后轮轴是通过可相对车架纵向中心线位置转动的后副车架4与所述车架1连接,后轮轴安装在后副车架4下面。车轴轮胎与副车架可视为一刚性体,可以转盘中心为轴心转动。
本发明的全挂车还具有牵引机构,在所述前副车架3的前端的车架纵向中心线位置可转动地安装有转向牵引杆5,所述转向牵引杆由牵引臂17和转向臂13组成,两者刚性结合呈"L"形,该牵引臂17的前端与牵引车连接,该转向臂13的一端与传动杆6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杆6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副车架3的前转向臂16铰接,在牵引臂17和转向臂13的刚性连接处设有可使整个转向牵引杆5以之为中心转动的销轴12。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全挂车在前后副车架之间安装有水平传动轴10,所述水平传动轴通过两端支座9和9'可转动地安装在车架1上,可以传动轴10的中心转动。
前副车架3后端的后转向臂14通过前连杆7连接至前摆臂8 ;前摆臂8与传动轴10为刚性连接体,传动轴10后端连接的后摆臂8'再通过后连杆7'连接至后副车架4前端的转向臂15,前摆臂8'与传动轴IO也为刚性连接。前摆臂8和后摆臂8'垂直设置,与传动轴IO在一个平面中,并在传动轴10的同一侧,前连杆7和后连杆7'水平设置,前连杆7和后连杆7'在垂直于传动轴10的方向分别与前摆臂8和后摆臂8'的下端铰接。
为了保证全挂车可以正常工作,在牵引车与全挂车直线行驶时,前连杆7与前副车架3的后转向臂14的连接点、后连杆7'与后副车架4的转向臂15的连接点和转向牵引杆5的牵引臂17在一条直线上。 本发明的全挂车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前端的牵引车转向时(以带动全挂车向右转向为例进行说明),带动转向牵引杆5以销轴12为中心顺时针转动,力通过传动杆6的传递,带动前副车架3连同前车轴及轮胎2 —起转动,随着前副车架3的顺时针转动,力由前副车架3后端的后转向臂14,通过前连杆7传递至前摆臂8,前摆臂8的摆动导致传动轴10以自身轴心进行逆时针转动,带动后摆臂8'的摆动,力再由连杆7'通过后副车架4前端的转向臂15的传递,最后使后副车架4连同后车轴及轮胎2—起进行顺时针转动,使得前副车架3和后副车架4同方向运动,从而控制前后轮胎的运动轨迹,避免事故的发生。
传动轴10的两端与前摆臂8和后摆臂8'之间可设有加强筋,以增加它们之间的结合强度。传动杆6和前连杆7以及后连杆7'均可设计为长度可调,使其能够改变转向时
4前后车轴轮胎的转动角度,以便当前后轮胎轨迹出现偏差时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全挂车在转弯的同时可控制前后副车架和车轴的转动角度,能够准确有效地控制前后轮胎在任何状态下的行走轨迹,尽可能地降低全挂车行走时的安全隐患。
虽然已参照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一种全挂车,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上的前后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轴是通过可相对车架纵向中心线位置转动的前副车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前轮轴安装在前副车架下面,所述后轮轴是通过可相对车架纵向中心线位置转动的后副车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后轮轴安装在后副车架下面;在所述前副车架前端的车架纵向中心线位置可转动地安装有转向牵引杆,所述转向牵引杆由牵引臂和转向臂组成,两者刚性结合呈“L”形,该牵引臂的前端与牵引车连接,该转向臂的一端与传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副车架的前转向臂铰接,在所述前后副车架之间安装有水平传动轴,所述水平传动轴通过两端支座可转动地安装在车架上;所述水平传动轴的两端部还垂直固定有前摆臂和后摆臂,其与水平传动轴在一个平面中,并在水平传动轴的同一侧,且前摆臂和后摆臂的上端分别与水平传动轴的两端刚性连接;在所述前摆臂和后摆臂下端分别铰接着前连杆和后连杆,前连杆和后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前副车架的后转向臂和后副车架的转向臂相连接;在牵引车与全挂车直线行使时,前连杆与前副车架的后转向臂的连接点、后连杆与后副车架的转向臂的连接点和转向牵引杆的牵引臂在一条直线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挂车,其特征在于前连杆和后连杆的长度为可调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挂车,其特征在于水平传动轴的两端与前摆臂和后摆臂之间 设有加强筋。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挂车,其特征在于传动杆的长度为可调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挂车,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上的前后轮轴,其中在前副车架前端的车架纵向中心线位置可转动地安装有呈“L”形的刚性的转向牵引杆,在前后副车架之间安装有水平传动轴,所述水平传动轴通过两端支座可转动地安装在车架上;水平传动轴的两端部还垂直固定有前摆臂和后摆臂,其与水平传动轴在一个平面中,且前摆臂和后摆臂的上端分别与水平传动轴的两端刚性连接;前摆臂和后摆臂下端分别铰接着前连杆和后连杆,前连杆和后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前副车架的后转向臂和后副车架的转向臂相连接。本发明的全挂车转弯时可控制前后副车架和车轴的转动角度,从而可靠有效地控制全挂车车轮的行走轨迹,可降低全挂车行走时的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B62D13/00GK101758869SQ200810188600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5日
发明者刘洪庆, 张兴东, 朱正 申请人: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