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车车架及踏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7138阅读:10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踏板车车架及踏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踏板车车架及踏板车,尤其涉及一种保证高速运行中车架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踏板车车架及包含上述车架的踏板车,属于踏板车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踏板车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踏板车如大轮踏板车、弯梁踏板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对各种类型踏板车的性能也越来越高,例如很多踏板车的运行速度已经非常高了,但是在高速的运行过程中,踏板车的稳定性、可靠性比较差,大大降低了驾驶员及乘座人员的感受度,踏板车车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保证踏板车整车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方面。
另外,油箱也是踏板车的重要部件之一,由于在运行过程油箱经常受到摩擦、碰撞,轻则使油箱外壳发生变形,影响美观,重则使油箱产生泄漏,如何设计踏板车的车架,使其在保证高速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又能有效地、全面地保护油箱是踏板车制造技术的 一个重要方面。
如图l所示,为现有踏板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该踏板车车架是左托架
边管113和右托架边管从尾架主管112前下部分的中部伸至前主梁管111的中部两侧,该踏板车可以防止油箱前部及左右两侧免受碰撞,但无法从底部防止油箱受到碰撞,因而对油箱的保护不全面;另外,从图l中可以看出前主梁管111和尾架主管112之间没有直接接触或连接,该车架的中前部强度、刚度比较差,因而高速运行过程中整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踏板车车架及踏板车,以保证高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踏板车车架,该踏板车车架包括前主梁管、尾架前横管、前斜撑管,所述前斜撑管与所述前主梁管和前横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踏板车车架,通过前斜撑管将前主梁管和车架前横管连接起来,提高了车架的强度,因而有效地保证了高速运行中整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踏板车,该踏板车包括上述踏板车车架、发动机、后轮和电器系统,所述发动机、后轮和电器系统位于所述尾架主管斜向上部分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踏板车,由于包含了通过前斜撑管将前主梁管和车架前横管连接起来的车架,提高了整车的强度,因而可以有效地保证在高速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踏板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踏板车车架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踏板车车架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踏板车车架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踏板车的左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踏板车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踏板车车架的左视图,该踏板车车架包括前斜撑管110、前主梁管lll、尾架前横管116,其中,前主梁管lll和尾架前横管116之间通过前斜撑管110连接;另外,该踏板车车架还可以包括尾架主管112、左托架边管113和右托架边管,上述尾架主管112的前端与上述前主梁管111接触,上述左托架边管113、右托架边管分别固定在上述前主梁管111和尾架主管112上,形成用于放置油箱的筐型结构。
为了提高左、右托架边管和尾架主管之间的强度,上述踏板车车架还可以包括后下悬挂板115,上述后下悬挂板115固定在上述左托架边管113和尾架主管112及右托架边管和尾架主管112之间,且上述后下悬挂板115与左托架边管113和尾架主管112的连接点及左托架边管113和尾架主管112的连接点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同样,上述后下悬挂板115与右托架边管和尾架主管112的连接点及右托架边管和尾架主管112的连接点也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其中,分别与左、右托架边管和尾架主管相连的后下悬挂板可以为 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另外,上述踏板车车架还包括立管119、转向限位块120和主梁加强板121,其中,手把管插在立管119中,转向限位块可以用来控制手把管的转动程度,主梁加强板121可以用来加强立管和前主梁管的连接强度。
为了使该踏板车的驾驶员获得较宽的乘坐面积,使乘座更舒服,同时,使后排座位较窄,两腿分开更符合人机工程,上述踏板车车架还包括尾管117,上述尾架前横管116、尾架主管112和尾管117顺次连接形成葫,状结构,且该葫芦状结构前宽后窄,该踏板车主框架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且从该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左托架边管113和右托架边管的位置关系;其中,上述踏板车还包括尾架后橫管118,上述尾架后横管118固定在上述尾架主管112和尾管117的连接处,该踏板车主框架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
另外,为了在该踏板车车架的下方可以布置发动机、后轮和电器系统等,上述尾架主管斜向上部分与水平面所呈夹角可以为20-70度,最佳夹角为45度;上述踏板车车架在上述前梁主管的最末端还设置有摇架前支架122,由于该摇架前支架更靠中线,可以让出左侧空间,使得布置发动机的传动箱换气管更容易。进一步地,由于该车架的强度较好,可以在前斜撑管上根据需要设置货箱。上述踏板车车架,通过前斜撑管将前主梁管和车架前横管连接起来,使得车架中前部刚度、强度较好,从而提高了整车的强度,因而可以有效地保
证高速运行中整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将油箱置于由左托架边管、右托架边管、前主梁管和尾架主管形成的筐型结构中,从前端、底部及左右两侧全面地保护了油箱免受碰撞,且上述左托架边管和右托架边管是两加强管,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通过尾架前横管、尾架主管和尾管形成的葫,状结构,使得驾驶员获得较宽的乘座面积,同时使后排座位较窄,两腿分开符合人机工程。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踏板车的左视图,该踏板车包括车架1、油箱2、发动机3、后置物箱4、后轮5、前轮6、手4巴管7、前减震器8、后减震器9,其中,手把管用来控制驾驶的方向;前减震器和后减震器能有效减小驾驶过程中对驾驶员的震动程度;后置物箱可用来存放很多物件;车架是踏板车的主框架,该车架除了包括前主梁管、尾架主管、左托架边管、右托架边管、尾架前横管等之外,还包括前斜撑管,上述前主梁管和尾架前横管之间通过前斜撑管连接,可以较好地提高整车的强度;同时,上述左托架边管、右托架边管分别固定在上述前主梁管和尾架主管上形成用于放置油箱的筐型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油箱受到碰撞;关于该踏板车车架的具体结构与本实用新型踏_板车车架的结构相同,在此不赘述。
另外,上述发动机、后轮和电器系统位于上述尾架主管斜向上部分的下方;上述电器系统包括蓄电池IO、车灯等,其中蓄电池IO为车灯提供电能,蓄电池10的具体位置如图6所示;上述发动机的传动箱换气管位于摇架前支架的左侧,且由于该摇架前支架更靠中线,使得布置该发动机的传动箱换气管更容易。
上述踏板车,通过前斜撑管将前主梁管和车架前横管连接起来,使得车架中前部刚度、强度较好,从而提高了整车的强度,因而可以有效地保证高速运行中整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将油箱置于由左托架边管、右托架边管、前主梁管和尾架主管形成的筐型结构中,从前端、底部及左右两侧全面地保护了油箱免受碰撞,且上述左托架边管和右托架边管是两加强管,制作
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通过尾架前横管、尾架主管和尾管形成的葫声状结构,使得驾驶员获得较宽的乘座面积,同时使后排座位较窄,两腿分开符合人机工程;另外,尾架主管斜向上部分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为在尾架主管斜向上部分的下方布置发动机、电器系统和后轮等提供了较大空间;进一步,摇架前支架更靠中线,让出左侧空间,使得布置该发动机的传动箱换气管更容易。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踏板车车架,包括前主梁管和尾架前横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斜撑管,所述前斜撑管与所述前主梁管和前横管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架主管、 左托架边管和右托架边管,所述尾架主管的前端与所述前主梁管接触,所述 左托架边管、右托架边管分别固定在所述前主梁管和尾架主管上,形成用于 放置油箱的筐型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下悬挂板, 所迷后下悬挂板固定在所述左托架边管和尾架主管及右托架边管和尾架主管 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管,所 述尾架前横管、尾架主管斜向上部分和尾管顺次连接形成葫芦状结构,且所 述葫,状结构前宽后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踏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架后横管, 所述尾架后横管固定在所述尾架主管和尾管的连接处。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踏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架主 管斜向上部分与水平面所呈夹角为20-70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踏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架主管斜 向上部分与水平面所呈夹角为45度。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主梁管的 最末端设置有摇架前支架。
9、 一种包含权利要求l-8任一所述踏板车车架的踏板车,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发动机、后轮和电器系统,所述发动机、后轮和电器系统位于所 述尾架主管斜向上部分的下方。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踏板车车架及踏板车,上述踏板车车架包括前主梁管、尾架前横管和前斜撑管,所述前斜撑管与所述前主梁管和前横管相连接。上述踏板车包括上述踏板车车架、发动机、后轮和电器系统,所述发动机、后轮和电器系统位于所述尾架主管斜向上部分的下方。上述踏板车车架及踏板车,通过前斜撑管将前主梁管和车架前横管连接,使得车架中前部刚度、强度较好,从而提高了整车的强度,因而可以有效地保证高速运行中整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文档编号B62K19/30GK201283977SQ200820123199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8日
发明者彦 刘, 甘松涛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