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变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7435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变速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设结构,尤其是一种自行车变速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在自行车中所组装位于踏板上方的前变速器,皆系呈外露式的定位在前 齿盘之上,以在骑乘者手动操控前变速器的前变速杆后,经由变速导线的带动下, 通过前变速器引导齿链条移至不同齿数的齿盘中,如此以达到前变速作用;然而 以这样的传统变速形态,会在前变速器引导齿链条做位移时产生间断式的空档, 且需配合每一不同车款来做组装,这对业者而言并不能提升整体制作水准。
因此,申请人遂针对以上问题而予开发出本实用新型案,并提出专利的申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变速结构,以克服上述传统结构的缺 陷,通过位于转动盘周边的滚柱来带动环齿轮及外齿盘呈相同转速行进;当操作 变速拨杆时,则是牵动作动件的呈水平移动,使太阳齿轮在受作动件的啮合而呈 静止状,而位于太阳齿轮周边的数行星齿轮加快速度环绕转动,并配合转动盘周 边的环凹部为单向驱动下,使环齿轮及外齿盘呈现其转速快过于原先踏板轴杆所 带动转动盘的转速状态,因而加快了整体车速的前进,形成变速效果,进而可普 遍运用于各种前变速设计的车种。
根据上述目的, 一种自行车变速结构,其在车体的五通管内部组装有连动 件、作动件、弹簧、踏板轴杆、组合件,并在五通管外则组装有齿盘带动套件, 该齿盘带动套件在外壳及底壳内部中组装有面盘、太阳齿轮、数行星齿轮、环齿 轮、外齿盘、转动盘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转动盘外围周边制有数呈单向的供 滚柱放置用的环凹部,所述滚柱拘限于一滚柱架组合中,滚柱位在转动盘外围周 边的环凹部及环齿轮的环沟中。
其中,在车体五通管内部中所组装的作动件、踏板轴杆,及在五通管外则组
装有齿盘带动套件中的面盘、太阳齿轮、滚柱轴承、数行星齿轮、环齿轮、外齿 盘、转动盘分别位在
一踏板轴杆,贯穿于作动件、弹簧、组合件、连动件及底壳、外壳、面盘、
3太阳齿轮、环齿轮、外齿盘、转动盘的中心孔径中,并通过其环齿来与转动盘的 中心内环齿呈套合;
一作动件、弹簧,位于五通管内的两组合件之间,而在作动件侧边制有呈一 凹一凸状的套齿部,两组合件的外螺纹螺合在五通管两侧边的内螺纹,其端面具 有一凹一凸状的套合部,其与作动件端面所成一凹一凸状的套合部相配合;
位于该五通管另一侧边端的底壳、面盘、太阳齿轮、、环齿轮组装在外齿盘 的一边,其中太阳齿轮呈T字状,较大圆径周边制有外环齿,其中与呈等份分布 的数行星齿轮及环齿轮中的内环齿排列啮合,面盘、外齿盘分别由两边组合,再 通过转动盘与面盘结合定位;
而转动盘、外壳,位于外齿盘的另一边,踏板轴杆的环齿套合于转动盘的中 心内环齿,并在其中一面上通过轴柱枢设数行星齿轮,环齿轮、外齿盘与外壳结 合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自行车变速结构,其中,通过 在作动件在受到变速拨杆所牵动连动件的作动下而呈水平位移、并啮合于太阳齿 轮,以致该太阳齿轮不再转动而呈静止状,使位于太阳齿轮周边转动的数行星齿 轮反而形成更加快速地环绕运动,并导致带动环齿轮及外齿盘形成超越原来的转 速作动,如此形态得以消除了传统结构在做切换变速时所产生有间断空档情形, 进而以无间断空档切换来完成立即变速作用。


图l:是本实用新型组装位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于组装后未变速时的图示c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于组装后未变速时的图示c二) Q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于组装后未变速时的图示三)Q
图6:是本实用新型于组装后未变速时的图示(四)。图7:是本实用新型于组装后做变速时的图示一)Q
图8:是本实用新型于组装后做变速时的图示二) 。
图9:是本实用新型于组装后做变速时的图示三)c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于组装后做变速时的图示(四)。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敬请配合参阅图l、图2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变速结构,
主要是在车体的五通管l内部组装有一踏板轴杆ll、作动件2、弹簧2A、及在两边各有一组合件3'、滚柱轴承3A及在最外侧的一边则组装一连动件3、滚柱轴承3A, 之后,并在另一侧边的五通管l边端则组装一呈外露状的齿盘带动套件,该齿盘带 动套件在底壳4A及外壳4B内部中分别组装有一面盘5A、太阳齿轮5、滚柱轴承5B、 数行星齿轮6、环齿轮7、外齿盘8、转动盘9;其中该踏板轴杆11贯穿于作动件2、 弹簧2A、组合件3'、滚柱轴承3A、连动件3及底壳4A、外壳4B、面盘5A、太阳齿 轮5、滚柱轴承5B、环齿轮7、外齿盘8、转动盘9的中心孔径中,并通过其环齿lll 来与转动盘9的中心内环齿91呈套合;而作动件2、弹簧2A位在五通管1内的两组合 件3'之间,而作动件2侧边制有呈一凹一凸状的套齿部21,经由两组合件3'的外 螺纹所螺合在五通管l两侧边的内螺纹后,以便在变速拨杆所牵动导线的连动件3 受转动后,通过其端面所成一凹一凸状的套合部31来推动作动件2端面所成一凹一 凸状的套合部22呈水平移动,进而导致与太阳齿轮5筒身51边端的啮齿部52做啮合 与否的作动;而位在该五通管1另一侧边端的底壳4A、面盘5A、太阳齿轮5、滚柱 轴承5B、数行星齿轮6、环齿轮7组装在外齿盘8的一边,而转动盘9、外壳4B则位 在外齿盘8的另一边,其中,太阳齿轮5呈T字状,使较大圆径周边制有外环齿53, 以与呈等份分布的数行星齿轮6及环齿轮7中的内环齿71排列啮合之后,面盘5A、 外齿盘8分别由两边予以组贴住,之后再由转动盘9与面盘5A结合定位住;而环齿 轮7、外齿盘8与外壳4B相结合为一体;而转动盘9则在外围周边所制有数环凹部92 来供滚柱9A放置用,并由一滚柱架9B组合拘限后,滚柱9A位在转动盘9外围周边的 环凹部92及环齿轮7的环沟72中以供转动盘9在转动时使环齿轮7随之做转动,而中 心内环齿91供踏板轴杆11的环齿111套合(如图5),并在面上由轴柱6A来枢设数 行星齿轮6的组合。
如此一来,通过两边突伸的踏板轴杆11与曲柄A及踏板B完成组装后,当骑乘 者尚未操作变速拨杆进行踩踏动作时(如图3、图4),踏板轴杆11带动转动盘9 呈同步运转,且在转动盘9周边以单向驱动的环凹部设计,以通过位于转动盘9周 边的滚柱9A带动着环齿轮7作动(如图5),如此环齿轮7及外齿盘8便与踏板轴杆 11、转动盘9呈相同转速行进,而与环齿轮7的内环齿71相啮合的行星齿轮6则呈圆 环式的围绕移动,另与行星齿轮6啮合着的太阳齿轮5则也会呈转动(如图6),但 因为并没有与作动件2做结合缘故,因此太阳齿轮5在此时呈「空转」现象,并不 会影响到此时踏板轴杆11所带动外齿盘8两者所呈相同的转动速度行进。
而当骑乘者操作变速拨杆时,此时踏板轴杆11还是在带动转动盘9呈同等速 运转,即变速拨杆所经由导线的牵动连动件3受转动后,通过其端面所成一凹一凸 状的套合部31来推动作动件2端面所成一凹一凸状的套合部22呈水平移动,使作动 件2的套齿部21套入太阳齿轮5筒身51边端的啮齿部52做啮合作动(如图7、图8), 太阳齿轮5便由原先的呈空转现象因而不会再转动,造成在行星环绕运转的原理下(如图IO)使位于太阳齿轮5的外环齿53所带动的数行星齿轮6转动速度反而更加 速地快于原来所受到的速度,同时也带动了环齿轮7及外齿盘8的呈现出其转速快 于踏板轴杆11所带动转动盘9的转速状态,由于在此时的踏板轴杆11中所带动的转 动盘9周边的环凹部92为单向驱动设计(如图5),以致当环齿轮7及外齿盘8转 速在超前于转动盘9转速时,使滚柱9A产生转动来释除环齿轮7及外齿盘8所与转 动盘9的不同转速差异(如图9),如此即顺利地作用为快速转动;屈此由原先踏 板轴杆11运作外齿盘8所呈等速转动情形,遂在作动件2的位移下而改变为外齿盘 8转速大于踏板轴杆11转速情形下(即变速状态),导致加快了骑乘车速前进的效 果发挥。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变速方式以作动件2的位移而带动太阳齿轮5立即产生致 使其周边的数行星齿轮6随之作动,并造成环齿轮7及外齿盘8产生立即变速作动, 则完全没有如传统结构般会发生在变速切换时有间断空档的情形。
权利要求1. 一种自行车变速结构,其在车体的五通管内部组装有连动件、作动件、弹簧、踏板轴杆、组合件,并在五通管外则组装有齿盘带动套件,该齿盘带动套件在外壳及底壳内部中组装有面盘、太阳齿轮、数行星齿轮、环齿轮、外齿盘、转动盘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转动盘外围周边制有数呈单向的供滚柱放置用的环凹部,所述滚柱拘限于一滚柱架组合中,滚柱位在转动盘外围周边的环凹部及环齿轮的环沟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车体五通管内部中所 组装的作动件、踏板轴杆,及在五通管外则组装有齿盘带动套件中的面盘、太阳 齿轮、滚柱轴承、数行星齿轮、环齿轮、外齿盘、转动盘分别位在一踏板轴杆,贯穿于作动件、弹簧、组合件、连动件及底壳、外壳、面盘、 太阳齿轮、环齿轮、外齿盘、转动盘的中心孔径中,并通过其环齿来与转动盘的 中心内环齿呈套合;一作动件、弹簧,位于五通管内的两组合件之间,而在作动件侧边制有呈一 凹一凸状的套齿部,两组合件的外螺纹螺合在五通管两侧边的内螺纹,其端面具 有一凹一凸状的套合部,其与作动件端面所成一凹一凸状的套合部相配合;位于该五通管另一侧边端的底壳、面盘、太阳齿轮、、环齿轮组装在外齿盘 的一边,其中太阳齿轮呈T字状,较大圆径周边制有外环齿,其中与呈等份分布 的数行星齿轮及环齿轮中的内环齿排列啮合,面盘、外齿盘分别由两边组合,再 通过转动盘与面盘结合定位; .而转动盘、外壳,位于外齿盘的另一边,踏板轴杆的环齿套合于转动盘的中 心内环齿,并在其中一面上通过轴柱枢设数行星齿轮,环齿轮、外齿盘与外壳结 合为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变速结构,其在车体的五通管内部组装有连动件、作动件、弹簧、踏板轴杆、组合件,并在五通管外则组装有齿盘带动套件,该齿盘带动套件在外壳及底壳内部中组装有面盘、太阳齿轮、数行星齿轮、环齿轮、外齿盘、转动盘;从而使完成组装后在踩动踏板时,踏板轴杆带动转动盘、并通过位于转动盘周边的滚柱来带动环齿轮暨外齿盘呈相同转速行进;因而,可加快整体车速的前进,并消除了传统结构在切换变速时产生有间断空档情形,进而可普遍运用在各种前变速设计的车种中。
文档编号B62M11/00GK201268381SQ20082013557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日
发明者郑维裕 申请人:全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