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推车的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307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婴儿推车的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推车,尤其是涉及婴儿推车的折叠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婴儿推车大都只能实现手把与后轮连杆的折叠及前轮连杆后半部分与手把的折叠,前轮连杆前半部分则无法实现折叠,因为前轮连杆前半部分安装有两个轮子,如果无法进一步折叠,婴儿推车折叠完后的整体体积还是比较大,特别是双胞胎用的婴儿推车,携带很不方便。为了实现前轮连杆前半部分的进一步折叠,有些厂家也设计了一些折叠机构,但是这些机构的组成及安装都相对比较复杂,操作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前轮连杆可进一步折叠的婴儿推车。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推车的折叠结构,包括把手、与前轮连接的前脚管及与后轮连接的后脚管,所述把手与后脚管枢转安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枢转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把手枢转连接,第二连杆与前脚管、后脚管通过一枢转结构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枢转结构包括设置在前脚管上的第一连接耳板及设置在第二连杆上与第一连接耳板相配合的第二连接耳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第二连接耳板及后脚管通一轴连接在一起。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枢转结构上还设置有一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套设在轴上的插接块和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一连接耳板上的孔及设置在第二连接耳板内侧的斜面;所述插接块包括插接头和插接座,所述插接头与孔相配合,插接座与斜面相配合,第二连接耳板转动时斜面可通过插接座驱动整个插接块沿轴向移动,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套设并顶压在插接块上,另一端顶压在后脚管上。进一步,所述把手与后脚管枢转连接端的侧边各设置有一相互配合的连接板,两连接板通过一转轴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与后脚管枢转连接端还设置有一卡接结构,该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后脚管上的第一凹槽及设置在把手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一中空的活动块,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一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一挡板,挡板上端的导向杆上套设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一端顶压在活动块空腔的内侧, 弹性元件的另一端顶压在挡板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推车折叠结构,通过把手与后脚管枢转安装,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枢转连接后,第一连杆再与手把枢转连接,第二连杆与前脚管、后脚管枢转连接,进而实现手把、前脚管、后脚管的三重折叠,该折叠结构不仅使折叠后的婴儿推车体积更小、节省放置空间、携带非常方便而且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操作;此外,在第二连杆与前脚管、后脚管的枢转结构上设置定位装置,在把手与后脚管枢转连接端设置卡接结构,可使婴儿推车的结构更加稳固、可靠,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安全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婴儿推车展开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婴儿推车折合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婴儿推车折叠结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婴儿推车折叠结构展开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婴儿推车折叠结构的局部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儿推车的折叠结构,包括把手1、与前轮连接的前脚管2及与后轮连接的后脚管3,所述把手1与后脚管3枢转安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枢转连接的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4与把手1枢转连接,第二连杆5与前脚管2、后脚管3通过一枢转结构连接在一起。上述枢转结构包括设置在前脚管2上的第一连接耳板21及设置在第二连杆5上与第一连接耳板21相配合的第二连接耳板51,所述第一连接耳板21、第二连接耳板51及后脚管3通一轴31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在前脚管21及第二连杆51侧边的第一、第二连接耳板21、51来实现枢转连接,进而使婴儿推车折叠结构在展开状态时的前脚管21及第二连杆51的端面可紧密贴合在一起,该结构不仅使连接结构更紧凑,而且整体线条更流畅, 外形更美观。进一步,所述枢转结构上还设置有一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套设在轴上的插接块32和复位弹簧33,设置在第一连接耳板21上的孔34及设置在第二连接耳板51内侧的斜面35 ;所述插接块32包括插接头36和插接座37,所述插接头36与孔34相配合,插接座37与斜面35相配合,第二连接耳板51转动时斜面35可通过插接座37驱动整个插接块 32沿轴向移动,所述复位弹簧33的一端套设并顶压在插接块32上,另一端顶压在后脚管3 上。婴儿推车折叠结构在展开状态时插接块32在复位弹簧33的作用下穿过第二连接耳板 51并使其插接头36卡设在孔34内,起到定位的作用;折叠时,第二连接耳板51转动,当斜面35旋转到某一角度时,斜面35顶压插接座37,同时压迫复位弹簧33收缩,迫使整个插接块32沿轴向移动,进而使插接头36脱离孔34,解除定位作用,最终实现折叠的目的。上述把手1与后脚管3枢转连接端的侧边各设置有一相互配合的连接板11,两连接板11通过一转轴12连接,通过设置在把手1与后脚管3侧边的两连接板11来实现枢转连接,进而使婴儿推车折叠结构在展开状态时的把手1与后脚管3的端面可紧密贴合在一起,该结构不仅使连接结构更紧凑,而且整体线条更流畅,外形更美观。进一步,所述把手1与后脚管3枢转连接端还设置有一卡接结构,该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后脚管3上的第一凹槽13及设置在把手1上的第二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3内设置有一中空的活动块15,所述第一凹槽13内设置有一导向杆16,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一挡板,挡板上端的导向杆上套设有一弹性元件17,该弹性元件17的一端顶压在活动块15空腔的内侧,弹性元件17的另一端顶压在挡板上。婴儿推车折叠结构在展开状态时,活动块 15在弹性元件17的作用下延伸至第二凹槽14内,婴儿推车折叠结构在在折叠过程中,第二凹槽14的内壁会顶压活动块15,使其往第一凹槽13内移动,直至活动块15脱离第二凹槽 14后,活动块15才在弹性元件17的作用下恢复原状。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推车的折叠结构,包括把手(1)、与前轮连接的前脚管(2)及与后轮连接的后脚管(3 ),所述把手(1)与后脚管(3 )枢转安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枢转连接的第一连杆 (4)和第二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4)与把手(1)枢转连接,第二连杆(5)与前脚管(2)、后脚管(3)通过一枢转结构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结构包括设置在前脚管(2)上的第一连接耳板(21)及设置在第二连杆(5)上与第一连接耳板(21) 相配合的第二连接耳板(51),所述第一连接耳板(21)、第二连接耳板(51)及后脚管(3)通一轴(31)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结构上还设置有一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套设在轴上的插接块(32)和复位弹簧(33),设置在第一连接耳板(21)上的孔(34)及设置在第二连接耳板(51)内侧的斜面(35);所述插接块 (32 )包括插接头(36 )和插接座(37 ),所述插接头(36 )与孔(34)相配合,插接座(37 )与斜面(35)相配合,第二连接耳板(51)转动时斜面(35)可通过插接座(37)驱动整个插接块 (32 )沿轴向移动,所述复位弹簧(33 )的一端套设并顶压在插接块(32 )上,另一端顶压在后脚管(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 (1)与后脚管(3 )枢转连接端的侧边各设置有一相互配合的连接板(11),两连接板(11)通过一转轴(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 (1)与后脚管(3 )枢转连接端还设置有一卡接结构,该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后脚管(3 )上的第一凹槽(13)及设置在把手(1)上的第二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3)内设置有一中空的活动块(15),所述第一凹槽(13)内设置有一导向杆(16),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一挡板,挡板上端的导向杆上套设有一弹性元件(17),该弹性元件(17)的一端顶压在活动块(15)空腔的内侧,弹性元件(17 )的另一端顶压在挡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推车的折叠结构,包括把手、与前轮连接的前脚管及与后轮连接的后脚管,所述把手与后脚管枢转安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枢转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把手枢转连接,第二连杆与前脚管、后脚管通过一枢转结构连接在一起;本产品通过把手与后脚管枢转安装,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枢转连接后,第一连杆再与手把枢转连接,第二连杆与前脚管、后脚管枢转连接,进而实现手把、前脚管、后脚管的三重折叠,该折叠结构不仅使折叠后的婴儿推车体积更小、节省放置空间、携带非常方便而且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操作。
文档编号B62B7/08GK202080313SQ20112012154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2日
发明者骆浩贤 申请人:中山市盛加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