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136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操作地设置在基座构件和可移动构件之间的偏置装置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该偏置装置调节用于使可移动构件移位的操作力。
背景技术
通常,前拨链器安装到临近前链条环的自行车车架,以在前链条环之间侧向地移位链条。前拨链器包括不可旋转地固定到自行车车架的固定或基座构件以及可移动构件。可移动构件包括相对于固定构件被可移动地支撑以在至少两个侧向移位位置之间移动的链条引导件。典型地,为了可移动地支撑具有链条引导件的可移动构件,联动组件联接在固定构件和可移动构件之间。链条引导件典型地具有设置为在前链条环之间选择性地接触并移动链条的一对笼板或引导板。链条引导件通常通过拉动和/或释放联接在换挡器和前拨链器之间的换挡器控制缆线而逆着弹簧的偏置力相对于基座构件移动。为了在伸展位置和收缩位置之间移动链条引导件,控制缆线经常连接到枢轴链接件中的一个,以对其施加转矩。第6,093,122号美国专利和第7,081,058号美国专利中公开了缆线操作的前拨链器的两个实例。

发明内容
此公开中呈现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其中在自行车前拨链器的移动范围的早期范围期间操作力较小。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自行车前拨链器基本设置有基座构件、可移动构件和偏置装置。基座构件包括自行车安装部。可移动构件在相对于基座构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支撑到基座构件。偏置装置可操作地设置在基座构件和可移动构件之间,以使偏置装置向第一方向偏置可移动构件并将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一位置。偏置装置包括第一偏置构件、第二偏置构件和预加载体。第一偏置构件至少在可移动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施加向第一方向偏置可移动构件的第一偏置力。第二偏置构件施加向第一方向偏置可移动构件的第二偏置力。预加载体保持第二偏置构件处于加载状态,以使第二偏置构件仅在可移动构件已经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之后施加第二偏置力。


现在参照形成此原始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图1是具有安装到其的根据第一图示实施例的前拨链器的自行车的部分侧视图;图2是图1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外侧立体图;图3是图1和2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内侧立体图;图4是图1至3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内侧视图;图5是图1至4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主视图,其中前拨链器处于相对于自行车车架的第一(收缩)位置;图6是图1至5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主视图,其中前拨链器处于相对于自行车车架的第二 (伸展)位置;图7是图1至6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图1至7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预加载体的主视图,其中第一偏置构件和第二偏置构件安装在其上;图9是图1至7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预加载体的后视图,其中第一偏置构件和第二偏置构件安装在其上;图10是图1至7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一部分的部分立体图,其中可调节引导构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图11是图1至7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一部分的部分立体图,其中可调节引导构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和第二 (伸展)位置之间的位置;图12是图1至7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一部分的部分立体图,其中可调节引导构件处于第二 (伸展)位置;图13是图1至7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示意图,其中可移动构件及其链条引导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图14是图1至7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示意图,其中可移动构件及其链条引导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和第二 (伸展)位置之间的位置;图15是图1至7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示意图,其中可移动构件及其链条引导件处于第二 (伸展)位置;图16是根据第二图示实施例的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内侧视图;图17是图16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一部分的内侧立体图,其中可移动构件及其链条引导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图18是图16和17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一部分的内侧立体图,其中可移动构件及其链条引导件处于第二 (伸展)位置;图19是图16至18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示意图,其中可移动构件及其链条引导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图20是图16至18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示意图,其中可移动构件及其链条引导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和第二 (伸展)位置之间的位置;以及图21是图16至18中图示的前拨链器的示意图,其中可移动构件及其链条引导件处于第二(伸展)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解释选定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本公开可以了解实施例的下面的描述仅用于提供示例,且无意于限制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式所限定的发明。首先参照图1,图示了装备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前拨链器12的自行车车架10。前拨链器12沿相对于具有小链条环18和大链条环20的曲柄组14的横向方向移动自行车链条(未示出)。前拨链器12为响应于由换挡器(未示出)以常规方式选择性地拉动和释放线或缆线22而操作的缆线操作拨链器。前拨链器12设计为根据缆线22是被拉动还是释放而在小链条环18和大链条环20之间移位自行车链条(未示出)。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在自行车链条保持在小链条环18上时,前拨链器12响应于拉动缆线22而将自行车链条从小链条环18移位到大链条环20。另一方面,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在自行车链条保持在大链条环20上时,前拨链器12响应于释放缆线22而将自行车链条从大链条环20移位到小链条环18。如图2-6中所示,自行车前拨链器12基本包括基座构件26、内链接构件28、外链接构件30和可移动构件32。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可移动构件32优选地包括链条引导件34。基本地,基座构件26以常规方式固定地安装到自行车车架10,而可移动构件32由链接构件28和30可移动地支撑到基座构件26,用于在相对于基座构件26的第一或收缩位置(图5)和第二或伸展位置(图6)之间移动。特别地,内链接构件28经由第一枢轴销或轴36枢轴安装到基座构件26。内链接构件28经由第二枢轴销或轴38枢轴安装到可移动构件32。外链接构件30经由第三枢轴销或轴40枢轴安装到基座构件26。外链接构件30经由第四枢轴销或轴42枢轴安装到可移动构件32。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为了在相对于基座构件26的第一或收缩位置和第二或伸展位置之间移动具有链条引导件34的可移动构件32,缆线22连接到外链接构件30,用于对其施加操作力或转矩。换句话说,通过拉动和/或释放可操作地联接在换挡器和前拨链器12的外链接构件30之间的缆线22,可移动构件32的链条引导件34相对于基座构件26移动,用于选择性地将自行车链条定位在链条环18和20中的一个上。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可移动构件32由偏置装置44相对于基座构件26沿给定或第一方向Dl偏置。由此,偏置装置44可操作地设置在基座构件26和可移动构件32之间,以使偏置装置44向第一方向Dl偏置可移动构件32并将可移动构件32保持在小链条环18上的第一或收缩位置。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给定或第一方向Dl是向自行车车架10的中心纵向平面P延伸的方向。并且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由于当缆线22从自行车前拨链器12释放或拆卸时,偏置装置44将可移动构件32保持在小链条环18上的第一或收缩位置,因此第一或收缩位置(图5)构成了可移动构件32的初始状态或静止位置。由此,可移动构件32的静止位置是指当缆线22从自行车前拨链器12释放或拆卸时可移动构件32所保持的位置。第一图示实施例中,偏置装置44以及链接构件28和30相对于基座构件26和链条引导件34设置,以形成底拉设置方式和下摆设置方式。底拉设置方式是指当自行车车架10处于水平直立位置时沿向下的方向拉动缆线22以逆着偏置装置44的偏置力而移动链条弓I导件34。缆线22经常在缆线弓I导件上穿过自行车车架10的底部托架壳的顶部或沿着自行车车架10的底部托架壳的底部布线,该缆线引导件以常规方式沿自行车车架10的下管的下边缘向上至换挡器而重新导向缆线22。下摆设置方式是指链条引导件34安装到四连杆机构的底部,该四连杆机构由链接构件28和30枢轴连接在基座构件26和承载链条引导件34的可移动构件32之间而形成。由此,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前拨链器12是底拉-底摆型拨链器。但是,根据需要和/或期望,偏置装置44可以与具有顶拉设置方式的拨链器和/或顶摆型拨链器一起使用。如图7最佳地示出,基座构件26包括自行车安装部26a、内链接安装部26b和外链接安装部26c。如图1所示,自行车安装部26a构造为由安装螺钉45联接到自行车车架10的座管上的托架,该安装螺钉45螺接到自行车安装部26a的螺孔内。虽然基座构件26图示为“钎焊上型(braze-on type)”的安装结构,但基座构件26不限于此类型的安装结构。例如,如果需要和/或期望,自行车前拨链器12的基座构件26可以由“夹紧带型(clamp bandtype)”的基座构件替代。内链接安装部26b经由第一轴36枢轴支撑内链接构件28的第一或上连接部28a。外链接安装部26c经由第三轴40枢轴支撑外链接构件30的第一或上连接部30a。优选地,基座构件26包括精确地调整链条弓I导件34的顶部和下部位置(top andlow positions)的第一和第二(例如,下部和顶部)止动螺钉(未示出)。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止动螺钉构造和设置为改变链条引导件34的相对于基座构件26的第一(下部)位置以及改变链条引导件34的相对于基座构件26的第二(顶部)位置。止动螺钉为常规的,因此本文将不对它们图示。如上面提到的,内链接构件28和外链接构件30由第二轴38和第四轴42枢轴安装到可移动构件32。特别地,内链接构件28具有接收第二轴38的第二或下连接部28b,以枢轴支撑包括链条引导件34的可移动构件32。外链接构件30具有接收第四轴42的第二或下连接部30b,以枢轴支撑包括链条引导件34的可移动构件32。第一轴36和第二轴38平行于第三轴40和第四轴42。由此,链接构件28和30枢轴接附在基座构件26和可移动构件32之间,以形成四连杆机构。由此,可移动构件32的链条引导件34在相对于基座构件26的收缩或第一位置与伸展或第二位置之间由链接构件28和30可移动地支撑到基座构件26。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为如图5中所示的链条引导件34定位在小链条环18之上的下部位置,而第二位置为如图6中所示的链条引导件34定位在大链条环20之上的顶部位置。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外链接构件30还包括用于连接到缆线22的缆线连接件31。当外链接构件30由缆线22的移动而拉动或释放时,链条引导件34在收缩(第一或下部)位置与伸展(第二或顶部)位置之间移动,用于在链条环18和20之间移动自行车链条。虽然缆线连接件31图示为螺栓,但也可以使用诸如线夹的其它合适的缆线连接件。在第一图不实施例中,可移动构件32的链条引导件34包括第一引导板48和第二引导板50。第一引导板48和第二引导板50形成了两者之间的链条接收槽52。第一引导板48由第一或上连接部54和第二或后端连接部56连接到第二引导板50。第一引导板48、第二引导板50、第一连接部54和第二连接部56形成为整块的、单体构件。第二连接部56由紧固件58 (例如螺栓或铆钉)接附到第二引导板50。第一引导板48具有第一内表面48a,用于接触和侧向移位自行车链条,以使自行车链条沿相对于自行车车架10的向外的方向从小链条环18移动到大链条环20。相似地,第二引导板50具有第二内表面50a,用于接触和侧向移位自行车链条,以使自行车链条沿相对于自行车车架10的向内的方向从大链条环20移动到小链条环18。第一引导板48的第一内表面48a和第二引导板50的第二内表面50a相互面对以在两者之间限定链条接收槽52。现在转向图7-15,现在将更详细地讨论偏置装置44。如上面提到的,偏置装置44可操作地设置在基座构件26和可移动构件32之间,以使偏置装置44向第一方向Dl偏置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弓I导件34,以将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弓I导件34保持在第一(收缩或下部)位置。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偏置装置44包括第一偏置构件60、第二偏置构件62和预加载体64。第一偏置构件60、第二偏置构件62和预加载体64安装在将内链接构件28枢轴连接到可移动构件32的第二轴38上。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如下面解释的,第一偏置构件60至少当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处于第一(收缩或下部)位置时以及在可移动构件32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伸展或顶部)位置的初始移动期间,施加向第一方向Dl偏置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的第一偏置力。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如下面解释的,第二偏置构件62仅在链接构件28和30将可移动构件32从第一位置部分地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施加向第一方向Dl偏置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的第二偏置力。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偏置构件60的弹簧或偏置力略微小于第二偏置构件62的弹簧或偏置力。由此,施加到外链接构件30用于将可移动构件3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所要求的操作力F初始是小的,然后在可移动构件32从第一位置部分地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一旦第二偏置构件62与可移动构件32的链条引导件34接合,所要求的操作力F增大。参照图7-12,预加载体64基本包括第一圆柱部66、第二圆柱部68以及设置在第一圆柱部66和第二圆柱部68之间的凸缘部70。预加载体64的第一圆柱部66和第二圆柱部68枢轴设置在第二轴38上。第一圆柱部66支撑第一偏置构件60,而第二圆柱部68支撑第二偏置构件62。凸缘部70具有从它的面向前的表面突出的第一邻接部72。凸缘部70具有从它的面向后的表面突出的弯曲壁74。弯曲壁74具有形成第二邻接部76的槽和形成在其自由端上的第三邻接部78。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偏置构件60为具有卷绕部60a、第一端60b和第二端60c的扭簧。第一偏置构件60安装在枢轴安装在第二轴38上的预加载体64上。特别地,图8中最佳地示出,卷绕部60a安装在第一圆柱部66上,以使第一偏置构件60经由预加载体64枢轴安装在第二轴38上。第一偏置构件60的第一端60b和第二端60c突出在预加载体64之外。第一偏置构件60的第一端60b邻接或接触链条引导件34的第一引导板48的表面48b。第一偏置构件60的第二端60c邻接或接触预加载体64的突出部或邻接部72。由此,如图5和6中所示的从第二轴38的前端轴向地观看,第一偏置构件60在第二轴38上沿逆时针方向偏置预加载体64。在第一图示实施例中,第二偏置构件62为具有卷绕部62a、第一端62b和第二端62c的扭簧。第二偏置构件62安装在枢轴安装在第二轴38上的预加载体64上。特别地,图9中最佳地示出,卷绕部62a安装在第二圆柱部68上,以使第二偏置构件62经由预加载体64枢轴安装在第二轴38上。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一端62b和第二端62c接触预加载体64,以使第二偏置构件62至少在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弓I导件34处于第一位置时由预加载体64支撑在加载状态。换句话说,第二偏置构件62设置在预加载体64上,以使第二偏置构件62由于第一端62b和第二端62c邻接抵靠预加载体64而具有预加载张力。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一端62b和第二端62c也突出在预加载体64之外,以使第二偏置构件62和预加载体64在第二轴38上作为单元一起有效地移动。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一端62b设置在弯曲壁74的槽内且邻接弯曲壁74的第二邻接部76。当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设置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一端62b的自由端相对于可移动构件32自由地设置。但是,当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一端62b的自由端邻接或接触链条引导件34的第一引导板48的表面48b。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二端62c邻接或接触预加载体64的第三邻接部78。由此,由于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一端62b邻接预加载体64的第二邻接部76且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二端62c邻接预加载体64的第三邻接部78,预加载体64将第二偏置构件62保持在加载状态。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二端62c邻接或接触内链接构件28的第一邻接部28c。特别地,第一偏置构件60偏置预加载体64和第二偏置构件62,以使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二端62c邻接内链接构件28的第一邻接部28c,且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一端62b的自由端与链条引导件34间隔开。由此,当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二端62c的自由端偏置抵靠内链接构件28,以使仅第一偏置构件60向第一方向Dl偏置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对于可移动构件32在第一(收缩或下部)位置和第二 (伸展或顶部)位置之间移动的整个范围内,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二端62c总是处于与内链接构件28的第一邻接部28c接触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已经从第一(收缩或下部)位置移动规定距离到第一(收缩或下部)位置和第二(伸展或顶部)位置中间的中间位置之后,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一端62b仅接触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一旦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已经移动规定距离并到达中间位置,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一端62b就邻接抵靠链条引导件34的第一引导板48的表面48b。由此,随着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从中间位置移动到第二 (伸展或顶部)位置,第二偏置构件62开始向第一方向Dl偏置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在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从中间位置到第二(伸展或顶部)位置的此移动范围期间,第一偏置构件60停止对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向第一方向Dl施加偏置力。现在转向图13-15,将利用前拨链器12的示意性图示来解释偏置装置44的偏置力。在图13的第一(收缩或下部)位置,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仅由第一偏置构件60的第一偏置力向第一方向Dl偏置。第二偏置构件62事实上由预加载体64断开连接,以使第二偏置构件62不施加偏置力来向第一方向Dl移动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但是,如图13中所不,第一偏置构件60的第一偏置力通过预加载体64和第二偏置构件62传递到内链接构件28的第一邻接部28c。特别地,第一偏置构件60的第一端60b接触链条引导件34的第一引导板48的表面48b,且第一偏置构件60的第二端60c接触预加载体64的邻接部72,以使第一偏置构件60的第一偏置力传递到预加载体64。由于第二偏置构件62相对于预加载体64不可移动,因此第一偏置构件60的第一偏置力也传递到第二偏置构件62。由于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二端62c邻接内链接构件28的第一邻接部28c,由此第一偏置构件60的第一偏置力传递到内链接构件28。如图14所示,当第一所要求的操作力Fl施加到外链接构件30,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初始地开始从第一(收缩或下部)位置向第二(伸展或顶部)位置移动。此初始移动导致第一偏置构件60进一步被加载(即对于扭簧来说是被扭转,对于压缩弹簧来说是被压缩和对于张力弹簧来说是被拉伸)。第一偏置构件60的此进一步加载由变得较短的第一偏置构件60的轴向长度来示意性图示(例如从图13中的长度LI到图14中的长度L2)。如图14中所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间的某点处,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一端62b邻接或接触链条引导件34的第一引导板48的表面48b。现在转向图15,第二所要求的操作力F2施加到外链接构件30,以完成从第一(收缩或下部)位置到第二 (伸展或顶部)位置的移位。第二所要求的操作力F2大于第一所要求的操作力Fl,原因在于第二偏置构件62现在接合且第一偏置构件60事实上是断开连接的。特别地,当第二所要求的操作力F2施加到外链接构件30时,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响应于内链接构件28和外链接构件30的进一步移动而进一步向第二位置移动。内链接构件28和外链接构件30的此进一步移动导致第二偏置构件62的进一步加载,其由第二偏置构件62的变得较短的轴向长度(例如从图13和14中的长度LI’到图15中的长度L2’)而示意性图示。特别地,随着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进一步向图15中示出的第二位置移动,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一端62b和第二端62c向彼此移动,以进一步加载第二偏置构件62。同时,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二端62c移动离开预加载体64的第三邻接部78。第二偏置构件62的第二端62c和预加载体64的第三邻接部78之间的此相对移动导致第一偏置构件60事实上断开连接,即第一偏置构件60停止向可移动构件32施加偏置力。因为第一偏置构件60的偏置力略微小于第二偏置构件62的偏置力,所以用于将链条引导件3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的第一所要求的操作力Fl初始是小的,然后当第二偏置构件62与链条引导件34接合用于完成从中间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位时,所要求的操作力从第一所要求的操作力Fl增大到第二所要求的操作力F2。由此,随着可移动构件3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可移动构件32的移动范围的早期范围期间,偏置装置44的偏置力较小。现在参照图16-21,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前拨链器112。除了已经用内链接构件128和偏置装置144替换内链接构件28和偏置装置44之外,前拨链器112与前拨链器12相同。偏置装置144包括第一偏置构件160、第二偏置构件162和预加载体164。鉴于前拨链器12和112之间的相似性,前拨链器112的与前拨链器12相同的零件将给出相同的参考标号。而且,前拨链器112的下面的描述将集中在前拨链器12和112之间的区别。在前拨链器112中,相似于前拨链器12,第一偏置构件160和第二偏置构件162以及预加载体164设置为在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从第一(收缩或下部)位置到中间位置移动的第一范围期间,仅第一偏置构件160向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弓I导件34向第一方向Dl施加偏置力。但是,不同于前拨链器12,前拨链器112的第一偏置构件160和第二偏置构件162以及预加载体164设置为在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从中间位置到第二(伸展或顶部)位置移动的第二范围期间,第一偏置构件160和第二偏置构件162都向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向第一方向Dl施加偏置力。预加载体164基本包括第一圆柱部166、第二圆柱部168以及设置在第一圆柱部166和第二圆柱部168之间的凸缘部170。预加载体164的第一圆柱部166和第二圆柱部168枢轴设置在第二轴38上。第一圆柱部166支撑第一偏置构件160,而第二圆柱部168支撑第二偏置构件162。凸缘部170具有弯曲壁174。弯曲壁174具有形成临近凸缘部170的第二邻接部176的槽和形成在其自由端上的与凸缘部170间隔开的第三邻接部178。在第二图示实施例中,内链接构件128具有第一或上连接部128a和第二或下连接部128b。第一或上连接部128a接收第一轴36,以将内链接构件128枢轴支撑到基座构件26。第二或下连接部128b接收第二轴38,以将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枢轴支撑到内链接构件128。第一偏置构件160为具有卷绕部160a、第一端160b和第二端160c的扭簧。第一偏置构件160安装在枢轴安装在第二轴38上的预加载体164上。特别地,第一偏置构件160的卷绕部160a经由预加载体164枢轴设置在第二轴38上。如图17和18所示,第一偏置构件160的第一端160b和第二端160c突出在预加载体164之外。第一偏置构件160的第一端160b邻接或接触链条引导件34的第一引导板48的表面48b。第一偏置构件160的第二端160c邻接或接触内链接构件128的第一邻接部128c。由此,第一偏置构件160在链条引导件34和内链接构件128之间施加第一偏置力,以向第一方向Dl偏置链条引导件34。在第二图示实施例中,第二偏置构件162为具有卷绕部162a、第一端162b和第二端162c的扭簧。第二偏置构件162安装在枢轴安装在第二轴38上的预加载体164上。特别地,第二偏置构件162的卷绕部162a经由预加载体164枢轴设置在第二轴38上。第二偏置构件162的第一端162b和第二端162c接触预加载体164的第二邻接部176和第三邻接部178,以使第二偏置构件162至少在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弓I导件34处于第一位置时由预加载体164支撑在加载状态。换句话说,第二偏置构件162设置在预加载体164上,以使第二偏置构件162由于第一端162b和第二端162c邻接抵靠预加载体164的第二邻接部176和第三邻接部178而具有预加载张力。如图17中所示,第一端162b和第二端162c不与内链接构件128的第四邻接部128d和链条引导件34的第一引导板48的表面48b接触。换句话说,第二偏置构件162的第一端162b和第二端162c相对于可移动构件32和内链接构件128自由地设置,以使当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处于第一(收缩或下部)位置时,仅第一偏置构件160向第一方向Dl偏置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如图18所示,当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从第一(收缩或下部)位置向第二(伸展或顶部)位置移动时,第二偏置构件162的第一端162b接触链条引导件34的第一引导板48的表面48b,且第二偏置构件162的第二端162c接触内链接构件128的第四邻接部128d,以使第二偏置构件162开始与第一偏置构件160的第一偏置力协同向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施加第二偏置力。现在转向图19-20,将利用前拨链器112的示意性图示来解释偏置装置144的偏置力。在图19的第一(收缩或下部)位置,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仅由第一偏置构件160的第一偏置力向第一方向Dl偏置。第二偏置构件162事实上由预加载体164断开连接,以使第二偏置构件162不施加偏置力来向第一方向Dl移动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如图20所示,当第一所要求的操作力Fl施加到外链接构件30时,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初始地开始从第一(收缩或下部)位置向第二 (伸展或顶部)位置移动。此初始移动导致第一偏置构件160进一步被加载(即对于扭簧来说是被扭转,对于压缩弹簧来说是被压缩和对于张力弹簧来说是被拉伸)。第一偏置构件160的此进一步加载由变得较短的第一偏置构件160的轴向长度来示意性图示(例如从图19中的长度LI到图20中的长度L2)。如图20中所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间的某点处,第二偏置构件162的第一端162b和第二端162c分别邻接或接触链条引导件34的第一引导板48的表面48b和内链接构件128的邻接部128d。现在转向图21,第二所要求的操作力F2施加到外链接构件30,以完成从第一(收缩或下部)位置到第二 (伸展或顶部)位置的移位。第二所要求的操作力F2大于第一所要求的操作力F1,原因在于第一偏置构件160和第二偏置构件162现在都接合。特别地,当第二所要求的操作力F2施加到外链接构件30时,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响应于内链接构件128和外链接构件30的进一步移动而进一步向第二位置移动。内链接构件128和外链接构件30的此进一步移动导致第二偏置构件162的进一步加载,其由第二偏置构件162的变得较短的轴向长度(例如从图19和20中的长度LI’到图21中的长度L2’)而示意性图示。特别地,随着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进一步向图21中示出的第二位置移动,第二偏置构件162的第一端162b和第二端162c向彼此移动,以进一步加载第二偏置构件162。同时,随着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进一步向图21中示出的第二位置移动,第一偏置构件160的第一端160b和第二端160c向彼此移动,以进一步加载第一偏置构件160。第一偏置构件160的此进一步加载由第一偏置构件160的变得较短的轴向长度(例如从图20中的长度L2到图21中的长度L3)而在图21中示意性图示。由此,用偏置装置144,用于将可移动构件32和它的链条引导件3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间的中间位置的第一所要求的操作力Fl初始是小的。然后,当第二偏置构件162与可移动构件32的链条引导件34接合用于完成从中间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位时,所要求的操作力从第一所要求的操作力Fl增大到第二所要求的操作力F2。由此,随着可移动构件3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可移动构件32的移动范围的早期范围期间,偏置装置144的偏置力较小。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时,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意图为开放性术语,其指明所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其它未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前述还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汇,诸如术语“包含”、“具有”及其派生词。而且,除非另外指明,术语“零件”、“区段”、“部”、“构件”或“元件”当用作单数时,可以具有单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含义。如本文所使用的,下面的方向性术语“向前”、“向后”、“前”、“后”、“上面”、“向下”、“垂直”、“水平”、“下方”和“横向”以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向性术语都是指处于直立的、水平骑行位置且装备有自行车前拨链器12的自行车的那些方向。于是,用于描述自行车前拨链器12的这些方向性术语应当相对于在水平面上处于直立骑行位置的装备有自行车前拨链器12的自行车进行解释。最后,本文使用的诸如“大致”、“大约”和“近似”的程度术语意味着所修饰术语的合理量的偏差,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明显改变。虽然仅选择选定的实施例来示出本发明,但是根据上述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显然的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文可以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例如,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的话,可以改变各种部件的尺寸、形状、位置或取向。所示的彼此直接连接或接触的部件可以具有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中间结构。一个元件的功能可以由两个来进行,反之亦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在特定实施例中所有优点并非必须同时存在。从现有技术看是独特的每个特征,无论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相结合,也应当看作申请人的进一步发明的单独的描述,包括由这种特征所体现的结构性和/或功能性构思。由此,上述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无意于对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方式所限定的本发明进行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其包括自行车安装部;可移动构件,其在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支撑到所述基座构件;偏置装置,其可操作地设置在所述基座构件和所述可移动构件之间,以使所述偏置装置向第一方向偏置所述可移动构件,并将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偏置装置包括第一偏置构件,其至少在所述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施加向所述第一方向偏置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第一偏置力,第二偏置构件,其施加向所述第一方向偏置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第二偏置力,和预加载体,其保持所述第二偏置构件处于加载状态,以使所述第二偏置构件仅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已经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之后施加所述第二偏置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拨链器,其中所述第二偏置构件为具有卷绕部、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扭簧,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接触所述预加载体,以使所述第二偏置构件至少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由所述预加载体支撑在加载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拨链器,其中所述预加载体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偏置构件的所述卷绕部内的圆柱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拨链器,其进一步包括链接构件,其具有由第一轴枢轴连接到所述基座构件的第一连接部和由第二轴枢轴连接到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偏置构件的所述卷绕部和所述预加载体的所述圆柱部枢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拨链器,其中所述第一偏置构件为具有卷绕部、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扭簧,所述第一偏置构件的所述卷绕部枢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拨链器,其中所述第一偏置构件的所述第一端接触所述可移动构件且所述第一偏置构件的所述第二端接触所述预加载体,所述第二偏置构件的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自由地设置且所述第二偏置构件的所述第二端偏置抵靠所述链接构件,以使当所述可移动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仅所述第一偏置构件向所述第一方向偏置所述可移动构件,和当所述第一偏置构件停止向所述可移动构件向所述第一方向施加任何额外的偏置力, 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已经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之后,所述第二偏置构件的所述第一端接触所述可移动构件且所述第二偏置构件开始向所述第一方向偏置所述可移动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拨链器,其中所述第一偏置构件的所述第一端接触所述可移动构件,所述第一偏置构件的所述第二端接触所述链接构件,所述第二偏置构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链接构件自由地设置,以使当所述可移动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仅所述第一偏置构件向所述第一方向偏置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第一偏置构件的所述第一端接触所述可移动构件,所述第一偏置构件的所述第二端接触所述链接构件,所述第二偏置构件的所述第一端接触所述链接构件,且所述第二偏置构件的所述第二端接触所述可移动构件,以使所述第二偏置构件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已经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之后,开始与所述第一偏置构件的所述第一偏置力协同向所述可移动构件施加所述第二偏置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拨链器,其中所述自行车拨链器为前拨链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拨链器,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具有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的链条引导件,所述第一引导板具有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二引导板具有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互相面对,以在两者之间形成链条接收槽。
全文摘要
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其基本设置有基座构件、可移动构件和偏置装置。偏置装置可操作地设置在基座构件和可移动构件之间,以随着可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可移动构件的移动范围的早期范围期间,使偏置装置的偏置力较小。偏置装置包括第一偏置构件、第二偏置构件和预加载体。第一偏置构件和第二偏置构件选择性地偏置可移动构件。预加载体保持第二偏置构件处于加载状态,以使第二偏置构件仅在可移动构件已经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部分地移动之后施加第二偏置力。
文档编号B62M9/136GK103010396SQ20121035706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1日
发明者桑山和也, 井上贤吉, 江村笃裕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