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254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技术,特别是一种新型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程车辆(如挖掘机、装载机、破碎机等),能前行、转弯、后退、以单边宁转,但都无法原地绕垂直中心线360°旋转,所以运动灵活性差,作业转弯范围半径大,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现有的工程车辆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新型工程车辆,能原地绕垂直中心线360°旋转。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图1是新型工程车辆的外形示意图。如图1示,一个驱动轮4、数个悬挂减震器5 (图中只画两个以示意)、安装在悬挂减震器5下部的负重轮6、一个导向轮2、数个导轮7(图中只画一个以示意)、履带3组成传行机构;导向轮2、导轮7、驱动轮4、悬挂减震器5的上部均安装在底盘8,驱动轮4的齿插入履带3 ;所述传行机构在底盘8左侧右侧各设置一套;工程车辆上装I (指挖掘机构或装载机构或破碎机构等)安装在底盘8上。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如图2示。支架29下端固定在底盘8上。发动机26的外壳下面联接在支架29的上端面。偶合器30的外壳固定于二号支架29,偶合器30的输出轴为花键式轴24。变速箱28的动力输出轴28-1的下端穿过二号支架29与偶合器30联接,偶合器30通过左右两根花键式轴24输出动力,偶合器30能使左右两根花键式轴24同时转动或只让其中一根转动(制造这样的偶合器已有成熟技术或容易实现);变速箱28的外壳联接在支架29的上端面。发动机26的功率轴(图中未画)通过离合器27与变速箱28的主动轴(图中未画)联接。如图2示。一号齿轮23套在花键式轴24的外周,并能在花键式轴24上滑动,但不能与花键式轴24相对转动。在一号齿轮23中部套接圆盘20,圆盘20的端面光滑。拨杈22下端穿过支架29的顶插在圆盘20的两端面外,拨杈22的杈枝端的球能相对于杈枝转动。一号支板25下端、二号支板39下端均固定在底盘8上面,二号支板39离开一号支板25 —距离且在支架29内侧;一号轴11的一端依次穿过驱动轮4的中心、底盘8侧部、支架29侧部、二号支板39、三号齿轮38的中心、二号齿轮37的中心、一号支板25,驱动轮4、三号齿轮38、二号齿轮37均与一号轴11固定,一号轴11分别用一号轴承12联接在底盘8侧部、用二号轴承36联接在一号支板25,一号轴11与支架29、二号支板39均不接触;内齿轮19的轴18用三号轴承16联接在二号支板39的头部;在内齿轮19的下方与三号齿轮38上方之间设置四号齿轮15,四号齿轮15的轴13用四号轴承14联接在二号支板39,四号齿轮15分别与内齿轮 19的外齿和三号齿轮38啮合;一号齿轮23能与二号齿轮37或内齿轮19的内齿啮合。[0008]—号齿轮23、圆盘20、拨杈22、一号支板25、二号支板39、一号轴11、驱动轮4、三号齿轮38、二号齿轮37、一号轴承12、二号轴承36、内齿轮19、三号轴承16、四号齿轮15、四号轴承14、在偶合器30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如图2示。一号铰座21-1固定在二号支架29上面左侧,原地转向操纵杆21_4的下部用一号铰轴21-2联系在一号铰座21-1,连杆21-5的一端用二号铰轴21_3联系在原地转向操纵杆21-4,原地转向操纵杆21-4在不受人力能自动静止时置中位,此时它与支架29上端面垂直,原地转向操纵杆21-4在不受人力能自动回复到置中位;连杆21-5的另一端与拨杈22的上侧面联接;联接件22-1绕过发动机26将左右两边的拨杈22联接起来。一号铰座21-1、一号铰轴21-2、二号铰轴21-3、原地转向操纵杆21-4、连杆21-5、联接件22-1构成原地转向操纵机构21。变速操纵杆(通常所说的档位操纵杆)17的下部用一号销轴10与固定在底盘8上的一号铰座9铰接,并且变速操纵杆17与变速箱28联接(如图中直虚线示)。离合器踏板31的下部用二号销轴32与固定在底盘8上的三号铰座33铰接,并且离合器踏板31与离合器27联接(如图中I号虚线示),离合器踏板31不受人力时能自动复位。偶合器30操控杆35的下部用三号销轴34-1与固定在底盘8上的三号铰座34铰接,并且操控杆35与偶合器30联接(如图中II号虚线示)。设置刹车机构(图中未画);设置发动机的油门控制机构(图中未画)。如图2示。当操控杆35置中不动且原地转向操纵杆21-4置中不动时,偶合器30左右两边的花键式轴24同时、同速、同向转动,一号齿轮23只与二号齿轮37啮合传动,二号齿轮37通过一号轴11带动驱动轮4转动,驱动轮4带动履带3,这时若操作变速操纵杆17使变速箱28挂前进档,车将直前行,若操作变速操纵杆17使变速箱28挂后退档,车将倒车。保持原地转向操纵杆21- 4置中不动,向左搬动操控杆35,使偶合器30中断其左边的花键式轴24转动而保持其右边的花键式轴24转动,车将左转弯,向右搬动操控杆35,使偶合器30中断其右边的花键式轴24转动而保持其左边的花键式轴24转动,车将右转弯。踩下离合器踏板31,离合器27分离,操作变速操纵杆17使变速箱28挂前进档,然后将原地转向操纵杆21-4向右搬住,左边的一号齿轮23将向左滑动与左边的内齿轮19哨合,而右边的一号齿轮23尽管也同时向左滑动,但仍然与右边的二号齿轮36保持哨合。这时松开离合器27 (离合器结合),左边的一号齿轮23驱转左边的内齿轮19同向转动,左边的内齿轮19通过四号齿轮15同向驱转三号齿轮38,左边的履带3与其前行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与此同时,右边的履带3保持前行转动状态。结果,车将原地逆时针转动直到踩下离合器27踏板31、踩下刹车为止。松手让操纵杆21-4复位。若将原地转向操纵杆21-4向左搬住,同理操作,结果,车将原地顺时针转动直到踩下离合器27、踩下刹车、为止。踩下离合器27 (离合器分离),操作变速操纵杆17使变速箱28挂后退档,再按上述操作,结果,与上述对应结果相反。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新型工程车辆,能象现有的车辆一样正常行使,而且能原地绕垂直中心线360°旋转,所以它很灵活。由于它很灵活,将大大提高通过性、灵活性、适用性、工作效率。
图1是新型工程车辆的外形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新型工程车辆的外形示意图。如图1示,一个驱动轮4、数个悬挂减震器5 (图中只画两个以示意)、安装在悬挂减震器5下部的负重轮6、一个导向轮2、数个导轮7(图中只画一个以示意)、履带3组成传行机构;导向轮2、导轮7、驱动轮4、悬挂减震器5的上部均安装在底盘8,驱动轮4的齿插入履带3 ;所述传行机构在底盘8左侧右侧各设置一套;工程车辆上装I (指挖掘机构或装载机构或破碎机构等)安装在底盘8上。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如图2示。支架29下端固定在底盘8上。发动机26的外壳下面联接在支架29的上端面。偶合器30的外壳固定于二号支架29,偶合器30的输出轴为花键式轴24。变速箱28的动力输出轴28-1的下端穿过二号支架29与偶合器30联接,偶合器30通过左右两根花键式轴24输出动力,偶合器30能使左右两根花键式轴24同时转动或只让其中一根转动(制造这样的偶合器已有成熟技术或容易实现);变速箱28的外壳联接在支架29的上端面。发动机26的功率轴(图中未画)通过离合器27与变速箱28的主动轴(图中未画)联接。如图2示。一号齿轮23套在花键式轴24的外周,并能在花键式轴24上滑动,但不能与花键式轴24相对转动。在一号齿轮23中部套接圆盘20,圆盘20的端面光滑。拨杈22下端穿过支架29的顶插在圆盘20的两端面外,拨杈22的杈枝端的球能相对于杈枝转动。一号支板25下端、二号支板39下端均固定在底盘8上面,二号支板39离开一号支板25 —距离且在支架29内侧;一号轴11的一端依次穿过驱动轮4的中心、底盘8侧部、支架29侧部、二号支板39、三号齿轮38的中心、二号齿轮37的中心、一号支板25,驱动轮4、三号齿轮38、二号齿轮37均与一号轴11固定,一号轴11分别用一号轴承12联接在底盘8侧部、用二号轴承36联接在一·号支板25,一号轴11与支架29、二号支板39均不接触;内齿轮19的轴18用三号轴承16联接在二号支板39的头部;在内齿轮19的下方与三号齿轮38上方之间设置四号齿轮15,四号齿轮15的轴13用四号轴承14联接在二号支板39,四号齿轮15分别与内齿轮19的外齿和三号齿轮38啮合;一号齿轮23能与二号齿轮37或内齿轮19的内齿啮合。—号齿轮23、圆盘20、拨杈22、一号支板25、二号支板39、一号轴11、驱动轮4、三号齿轮38、二号齿轮37、一号轴承12、二号轴承36、内齿轮19、三号轴承16、四号齿轮15、四号轴承14、在偶合器30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如图2示。一号铰座21-1固定在二号支架29上面左侧,原地转向操纵杆21_4的下部用一号铰轴21-2联系在一号铰座21-1,连杆21-5的一端用二号铰轴21_3联系在原地转向操纵杆21-4,原地转向操纵杆21-4在不受人力能自动静止时置中位,此时它与支架29上端面垂直,原地转向操纵杆21-4在不受人力能自动回复到置中位;连杆21-5的另一端与拨杈22的上侧面联接;联接件22-1绕过发动机26将左右两边的拨杈22联接起来。一号铰座21-1、一号铰轴21-2、二号铰轴21-3、原地转向操纵杆21-4、连杆21-5、联接件22-1构成原地转向操纵机构21。[0025]变速操纵杆(通常所说的档位操纵杆)17的下部用一号销轴10与固定在底盘8上的一号铰座9铰接,并且变速操纵杆17与变速箱28联接(如图中直虚线示)。离合器踏板31的下部用二号销轴32与固定在底盘8上的三号铰座33铰接,并且离合器踏板31与离合器27联接(如图中I号虚线示),离合器踏板31不受人力时能自动复位。偶合器30操控杆35的下部用三号销轴34-1与固定在底盘8上的三号铰座34铰接,并且操控杆35与偶合器30联接(如图中II号虚线示)。设置刹车机构(图 中未画);设置发动机的油门控制机构(图中未画)。
权利要求1.新型工程车辆,其特征是: 一个驱动轮(4)、数个悬挂减震器(5)、安装在悬挂减震器(5)下部的负重轮¢)、一个导向轮⑵、数个导轮(7)、履带(3)组成传行机构;导向轮(2)、导轮(7)、驱动轮(4)、悬挂减震器(5)的上部均安装在底盘(8),驱动轮(4)的齿插入履带(3);所述传行机构在底盘(8)左侧右侧各设置一套;工程车辆的上装(I)安装在底盘(8)上; 支架(29)下端固定在底盘(8)上;发动机(26)的外壳下面联接在支架(29)的上端面;偶合器(30)的外壳固定于二号支架(29),偶合器(30)的输出轴为花键式轴(24);变速箱(28)的动力输出轴(28-1)的下端穿过二号支架(29)与偶合器(30)联接,偶合器(30)通过左右两根花键式轴(24)输出动力,偶合器(30)能使左右两根花键式轴(24)同时转动或只让其中一根转动;变速箱(28)的外壳联接在支架(29)的上端面;发动机(26)的功率轴通过离合器(27)与变速箱(28)的主动轴联接; 一号齿轮(23)套在花键式轴(24)的外周,并能在花键式轴(24)上滑动,但不能与花键式轴(24)相对转动;在一号齿轮(23)中部套接圆盘(20),圆盘(20)的端面光滑;拨杈(22)下端穿过支架(29)的顶插在圆盘(20)的两端面外,拨杈(22)的杈枝端的球能相对于杈枝转动;一号支板(25)下端、二号支板(39)下端均固定在底盘(8)上面,二号支板(39)离开一号支板(25) —距离且在支架(29)内侧;一号轴(11)的一端依次穿过驱动轮(4)的中心、底盘(8)侧部、支架(29)侧部、二号支板(39)、三号齿轮(38)的中心、二号齿轮(37)的中心、一号支板(25),驱动轮(4)、三号齿轮(38)、二号齿轮(37)均与一号轴(11)固定,一号轴(11)分别用一号轴承(12)联接在底盘(8)侧部、用二号轴承(36)联接在一号支板(25),一号轴(11 )与支架(29)、二号支板(39)均不接触;内齿轮(19)的轴(18)用三号轴承(16)联接在二号支板(39)的头部;在内齿轮(19)的下方与三号齿轮(38)上方之间设置四号齿轮(15),四号齿轮(15)的轴(13)用四号轴承(14)联接在二号支板(39),四号齿轮(15)分别与内齿轮(19)的外齿和三号齿轮(38)啮合;一号齿轮(23)能与二号齿轮(37)或内齿轮(19)的内齿啮合; 一号齿轮(23)、圆盘(20)、拨杈(22)、一号支板(25)、二号支板(39)、一号轴(11)、驱动轮(4)、三号齿轮(38)、二号齿轮(37)、一号轴承(12)、二号轴承(36)、内齿轮(19)、三号轴承(16)、四号齿轮(15)、四号轴承(14)、在偶合器(30)左右两侧对称设置; 一号铰座(21-1)固定在二号支架(29)上面左侧,原地转向操纵杆(21-4)的下部用一号铰轴(21-2)联系在一号铰座(21-1),连杆(21-5)的一端用二号铰轴(21_3)联系在原地转向操纵杆(21-4),原地转向操纵杆(21-4)在不受人力能自动静止时置中位,此时它与支架(29)上端面垂直,原地转向操纵杆(21-4)在不受人力能自动回复到置中位;连杆(21-5)的另一端与拨杈(22)的上侧面联接;联接件(22-1)绕过发动机(26)将左右两边的拨杈(22)联接起来;一号铰座(21-1)、一号铰轴(21-2)、二号铰轴(21-3)、原地转向操纵杆(21-4)、连杆(21-5)、联接件(22-1)构成原地转向操纵机构(21); 变速操纵杆(17)的下部用一号销轴(10)与固定在底盘(8)上的一号铰座(9)铰接,并且变速操纵杆(17)与变速箱(28)联接; 离合器踏板(31)的下部用二号销轴(32)与固定在底盘(8)上的三号铰座(33)铰接,并且离合器踏板(31)与离合器(27)联接,离合器踏板(31)不受人力时能自动复位;偶合器(30)操控杆(35)的下部用三号销轴(34-1)与固定在底盘(8)上的三号铰座(34)铰接,并且操控杆(35)与偶合器(30)联接;设置刹车机构;设置发动 机的油门控制机构。
专利摘要新型工程车辆在底盘上设置发动机、变速箱、偶合器、离合器、离合器踏板、变速操纵杆、原地转向操纵机构、刹车机构、发动机的油门控制机构、偶合器操控杆、工程车辆上装;发动机与变速箱通过离合器联系,离合器踏板与离合器联接,变速操纵杆与变速箱联接;在底盘下设置履带机构;偶合器能使其左右两根花键式轴同时转动或只让其中一根转动,花键式轴上有可沿该轴左右滑动的齿轮,该齿轮中部套有处于拨杈之间的圆盘,此拨杈与原地转向操纵机构联系,该齿轮能与一外齿轮或一内齿轮单独啮合,该外齿轮与履带驱动轮同轴,该内齿轮通过另两外齿轮驱动驱动轮的轴;本车能前行、转弯、后退、能原地绕垂直中心线360°旋转,很灵活。
文档编号B62D55/26GK203111336SQ20132010057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6日
发明者刘新广 申请人:刘新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