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手推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406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手推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零部件。一种婴儿手推车车架包括扶手架、第一联杆、第二联杆、后轮杆、两根前轮杆和两根椅背支撑杆。后轮杆的两侧杆分别处于车架的左右两侧,两根前轮杆的上端部分别铰接在后轮杆的两侧杆上,前轮杆的下端部与第一联杆的前部铰接,第一联杆后端的自由端与第二联杆的前部铰接,第二联杆的两侧杆中部与后轮杆的两侧杆中部铰接,第二联杆后端的自由端与椅背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扶手架的下端部与椅背支撑杆的下端部铰接且扶手架可沿椅背支撑杆的下端在椅背支撑杆与后轮杆之间转动。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家长通过扶手架既可以推车,也可以拉车,适用于上下坡等各种路况,机动性强。
【专利说明】一种婴儿手推车车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婴儿手推车车架。
【背景技术】
[0002]车架是婴儿车上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结构直接影响着婴儿车的功能。现有的婴儿车由于其机架结构的特点,婴儿车只能用来推。但是由于现在道路的复杂性,只能用来推的婴儿车在有些路段的前行是非常困难的,如在很陡的坡上。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的设计,提供一种既能推,也能拉的婴儿手推车车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婴儿手推车车架包括扶手架、第一联杆、第二联杆、后轮杆、两根前轮杆和两根椅背支撑杆,两根前轮杆和两根椅背支撑杆均处于车架的左右两侧;后轮杆呈U形,后轮杆的两侧杆分别处于车架的左右两侧,后轮杆两侧杆的下端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两根前轮杆的上端部分别铰接在后轮杆的两侧杆上,第一联杆和第二联杆均呈U形,前轮杆的下端部与第一联杆的前部铰接,第一联杆后端的自由端与第二联杆的前部铰接,第二联杆的两侧杆中部与后轮杆的两侧杆中部铰接,第二联杆后端的自由端与椅背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椅背支撑杆上连接有卡板,卡板上安装有定位柱和定位孔,第二联杆上设有与卡板上的定位孔相匹配的定位柱;后轮杆的两侧杆的中部铰接有第一定位片,第一定位片上设有与卡板上的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扶手架的下端部与椅背支撑杆的下端部铰接且扶手架可沿椅背支撑杆的下端在椅背支撑杆与后轮杆之间转动。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扶手架包括扶手、扶手调节杆和第二定位片,扶手和扶手调节杆均呈U形,扶手两侧杆上分别安装有U形卡板,扶手调节杆通过U形卡板设置在扶手的内侧,扶手调节杆的下端部与扶手的下端部通过弹簧连接;第二定位片设置在扶手调节杆上,第二定位片的前后两侧设有两个定位孔,后轮杆和椅背支撑杆上各设有定位柱,第二定位片的前侧的定位孔与后轮杆上的定位柱匹配,第二定位片后侧的定位孔与椅背支撑杆上的定位柱匹配。
[0007]作为优选,椅背支撑杆与后轮杆之间的所成角度为70°。
[000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合理的连接结构的设计,该车的扶手架设在椅背支撑杆和后轮杆之间且扶手架的下端部与椅背支撑杆的下端部铰接,扶手架可沿椅背支撑杆的下端部转动,使得扶手架可以由婴儿车的后方转动到婴儿车的前方,家长通过扶手架既可以推车,也可以拉车,适用于上下坡等各种路况,机动性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2为扶手架工作示意图。
[0011]图3为车架的局部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3]如图f 3所示的一种婴儿手推车车架包括扶手架11、第一联杆12、第二联杆13、后轮杆14、两根前轮杆15和两根椅背支撑杆16,两根前轮杆15和两根椅背支撑杆16分别处于车架的左右两侧。后轮杆14呈U形,后轮杆14的两侧杆分别处于车架的左右两侧,后轮杆14两侧杆的下端之间设有连接杆17连接,两根前轮杆15的上端部分别铰接在后轮杆14的两侧杆上,第一联杆12和第二联杆13均呈U形,前轮杆15的下端部与第一联杆12的前部铰接,第一联杆12后端的自由端与第二联杆13的前部铰接,第二联杆13的两侧杆中部与后轮杆14的两侧杆中部铰接,第二联杆13后端的自由端与椅背支撑杆16的中部铰接。椅背支撑杆16上连接有卡板161,卡板161上安装有定位柱和定位孔,第二联杆13上设有与卡板上的定位孔相匹配的定位柱;后轮杆14的两侧杆的中部铰接有第一定位片141,第一定位片上设有与卡板上的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椅背支撑杆与后轮杆之间的所成角度为70°,扶手架11的下端部与椅背支撑杆16的下端部铰接且扶手架11可沿椅背支撑杆16的下端在椅背支撑杆16与后轮杆14之间转动。
[0014]如图1、图2所示,扶手架11由扶手111、扶手调节杆112和第二定位片113构成,扶手111和扶手调节杆112均呈U形,扶手111两侧杆上分别安装有U形卡板114,扶手调节杆112通过U形卡板114设置在扶手111的内侧,扶手调节杆112的下端部与扶手111的下端部通过弹簧连接。第二定位片113设置在扶手调节杆112上,第二定位片113的前后两侧设有两个定位孔,后轮杆14和椅背支撑杆16上各设有定位柱,第二定位片113的前侧的定位孔与后轮杆14上的定位柱匹配,第二定位片113后侧的定位孔与椅背支撑杆16上的定位柱匹配。在使用时,向上拉动扶手调节杆112,支撑第二定位片113上的定位孔就能脱离后轮杆14或椅背支撑杆16的定位柱,扶手架11与椅背支撑杆16的下端部铰接,并在椅背支撑杆16和后轮杆14之间转动固定。当扶手架11转动到婴儿车前端时,可以拉车,当扶手架11转动到婴儿车后端时,可以推车,非常方便。
[0015]综上所述,该车通过合理的连接结构的设计,扶手架设在椅背支撑杆和后轮杆之间且扶手架的下端部与椅背支撑杆的下端部铰接,扶手架可沿椅背支撑杆的下端部转动,使得扶手架可以由婴儿车的后方转动到婴儿车的前方,家长通过扶手架既可以推车,也可以拉车,适用于上下坡等各种路况,机动性强。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儿手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架、第一联杆、第二联杆、后轮杆、两根前轮杆和两根椅背支撑杆,两根前轮杆和两根椅背支撑杆均处于车架的左右两侧;后轮杆呈U形,后轮杆的两侧杆分别处于车架的左右两侧,后轮杆两侧杆的下端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两根前轮杆的上端部分别铰接在后轮杆的两侧杆上,第一联杆和第二联杆均呈U形,前轮杆的下端部与第一联杆的前部铰接,第一联杆后端的自由端与第二联杆的前部铰接,第二联杆的两侧杆中部与后轮杆的两侧杆中部铰接,第二联杆后端的自由端与椅背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椅背支撑杆上连接有卡板,卡板上安装有定位柱和定位孔,第二联杆上设有与卡板上的定位孔相匹配的定位柱;后轮杆的两侧杆的中部铰接有第一定位片,第一定位片上设有与卡板上的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扶手架的下端部与椅背支撑杆的下端部铰接且扶手架可沿椅背支撑杆的下端在椅背支撑杆与后轮杆之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手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架包括扶手、扶手调节杆和第二定位片,扶手和扶手调节杆均呈U形,扶手两侧杆上分别安装有U形卡板,扶手调节杆通过U形卡板设置在扶手的内侧,扶手调节杆的下端部与扶手的下端部通过弹簧连接;第二定位片设置在扶手调节杆上,第二定位片的前后两侧设有两个定位孔,后轮杆和椅背支撑杆上各设有定位柱,第二定位片的前侧的定位孔与后轮杆上的定位柱匹配,第二定位片后侧的定位孔与椅背支撑杆上的定位柱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婴儿手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椅背支撑杆与后轮杆之间的所成角度为70°。
【文档编号】B62B9/12GK203450184SQ201320405215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8日
【发明者】朱国富 申请人:宁波康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