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747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的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操作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摩托车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为一习知的摩托车操作系统1,适用于设置在一龙头壳座10的一侧,并包含一方向灯操作件11、一设置于该方向灯操作件11相对上方的头灯切换开关12,及一设置于该方向灯操作件11相对下方的喇叭按钮13。当使用者握持设置于该龙头壳座10的一侧的握把21时,亦能操作该方向灯操作件11、该头灯切换开关12,及该喇叭按钮13,以分别对方向灯、头灯照明模式,以及喇叭进行操作。

但是,目前的摩托车产品得以使用的功能,已不仅有灯具及喇叭的基本功能。就现代智慧型随身装置的普及性,以及更多人性化的行车功能的需求而言,目前的摩托车产品已出现具有配合智慧型随身装置的功能,甚至其他客制化、个人化的功能,故势必需要提供易于在行驶的同时进行操作的理想方案。参阅图2,为了配合除了方向灯、头灯,及喇叭的额外功能的操作,通常是新增一个一体连接于该摩托车操作系统1朝向该握把21的一侧的附设单元22,该附设单元22包括多数个按钮221,以藉由该等按钮221来对所述额外功能进行操作。

然而,如图2所示的该附设单元22,虽然提供了配合额外功能的操作机制,但也会使得既有的该方向灯操作件11、该头灯切换开关12,及该喇叭按钮13与该握把21的距离拉远,故会影响使用者握持该握把21而以拇指进行操作的顺畅度。另外,由于该附设单元22是位于该摩托车操作系统1与该握把21之间,操作该附设单元22时,由于拇指并非采取顺向的延伸动作,故还可能需要放开该握把21,才能确实以拇指操作该附设单元22,会造成操作该附设单元22时难以确实握持该握把21的情况,也因而影响操作该附设单元22的顺畅度。况且,对该摩托车操作系统1进行操作时,亦容易误按位于该摩托车操作系统1与该握把21之间的该附设单元22,对于确实操作所需功能的需求而言,该附设单元22的位置相当不理想。

如图3所示为将该附设单元22设置于该摩托车操作系统1的相对下方的态样,但如图3所示的态样中,该附设单元22的该等按钮221与该握把21的间隔距离甚远,在握持该握把21的情况下难以直接延伸拇指而操作,手部较小的使用者必须放开该握把21而横移手部才得以确实操作,故无法让手部大小各异的所有使用者皆能在握持该握把21的情况下顺利地操作,操作该附设单元22的顺畅度亦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对于额外功能进行操作时的顺畅度较佳,且操作时不易误触其他功能的摩托车的操作装置。

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操作装置,适用于安装于一摩托车上,该摩托车包含一龙头基座,及一自该龙头基座的一侧向外延伸的握把。该操作装置包含:一与该握把设置于同一侧的基本操作单元,及一附属操作单元。

该基本操作单元包括一套设于该握把且设置于该龙头基座靠近该握把的一侧的主壳体、多个设置于该主壳体上的控制元件。其中,该主壳体具有一侧面、一衔接于该侧面相对下方的底面,及一衔接于该侧面与该底面的表面。该等控制元件皆是设置于该主壳体的表面上,以利于该摩托车的骑乘者进行操作。

该附属操作单元包括一抵靠于该主壳体的侧面及该底面至少其中之一的外壳,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外壳的附属按钮。其中,该外壳具有一与该主壳体的表面朝向同方向的操作面,该至少一附属按钮是设于该操作面上,且与至少其中的一控制元件之间形成一段差。对于除了该基本操作单元的功能的额外功能,该附属操作单元能提供进行操作的备用设计,该至少一附属按钮能在配接该摩托车的电路时,供配接能对所述的额外功能进行操作的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附属操作单元为可拆卸地安装于该基本操作单元的主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附属操作单元设置于该摩托车的握把的相对下方,定义一纵向通过该等控制元件的中心的辅助线,该附属操作单元实质位于该辅助线相反于该龙头基座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附属操作单元包括多个附属按钮,当中至少有二附属按钮之间彼此形成一段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附属操作单元的外壳还具有一抵靠于该主壳体的侧面的纵向部,及一自该纵向部一体弯折沿着该主壳体的底面横向延伸的横向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等附属按钮是分别设置于该纵向部与该横向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外壳还具有一位于该纵向部与该横向部之间的内缩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基本操作单元包括三个控制元件,分别为设置于该主壳体的表面上的方向灯控制件、位于该方向灯控制件的相对上方的灯光模式切换件,及位于该方向灯控制件的相对下方的喇叭按钮,该外壳的纵向部的至少一部分是位于该喇叭按钮的横向投影范围内,而该横向部的至少一部分是位于该方向灯控制件的纵向投影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基本操作单元的主壳体还具有一贯穿该侧面的缺槽,该缺槽是供容置该附属操作单元的外壳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基本操作单元的主壳体是与该龙头基座为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

在本发明中,该外壳的操作面上的至少一附属按钮,使该摩托车的骑乘者能操作该至少一按钮,并藉以对所述的额外功能进行操作。另外,也由于该至少一附属按钮与至少一个控制元件之间形成该段差,故能有效避免在操作该控制元件时误按该附属操作单元的该附属按钮。

在本发明中,由于该附属操作单元为可拆卸的设计,故能在该摩托车具有所述的额外功能时轻易装配,并对所述的额外功能提供操作媒介。

在本发明中,由于该附属操作单元设置于该摩托车的握把的相对下方,且实质位于该辅助线相反于该龙头基座的一侧,故能确保该外壳的操作面上的至少一附属按钮,是位于该摩托车的骑乘者握持该握把时易于以拇指进行操作的位置,有效优化操作该附属操作单元时的顺畅度。

在本发明中,该附属操作单元的该等附属按钮能分别对多种功能提供操作媒介,且该等附属按钮当中至少有二附属按钮彼此之间形成有一段差,在对该等附属按钮进行操作时,亦不易发生误按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该附属操作单元的型态能设计为同时抵靠该主壳体的侧面及底面,以提供另一种型态的选择,并在设置同样数目的附属按钮的情况下,相对地同时减少该附属操作单元整体的高度和宽度。

在本发明中,该等附属按钮分别设置于不同的位置,使得该摩托车的骑乘者进行操作时,容易明确地分别所欲操作的额外功能。

在本发明中,该内缩部是用以避免该纵向部及该横向部之间形成尖锐角度。

在本发明中,该外壳所在的位置是有利于该摩托车的骑乘者以拇指进行操作的位置,确保该附属操作单元能达成顺畅操作的功效。

在本发明中,该附属操作单元的外壳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该缺槽时,能确保该附属操作单元与该基本操作单元彼此之间的密合度,藉此达成防水的功效。

在本发明中,该主壳体亦能设计为与该摩托车的龙头基座一体成型,使本发明摩托车的操作装置能适用于另一种不同的车种。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现有的摩托车操作系统;

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在该摩托车操作系统的一侧另外设置一附设单元的情况;

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在该摩托车操作系统的相对下方设置该附设单元的情况;

图4是一正视图,说明本发明摩托车的操作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

图5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一基本操作单元与一附属操作单元的相对位置;

图6是一正视图,说明本发明摩托车的操作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

图7是一正视图,说明本发明摩托车的操作装置的一第三实施例;

图8是一示意图,说明该第三实施例的操作情况;

图9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三实施例的该基本操作单元与该附属操作单元的相对位置;

图10是一立体图,说明该附属操作单元的防水功效;

图11是一正视图,说明本发明摩托车的操作装置的一第四实施例;及

图12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四实施例的该附属操作单元的多个附属按钮彼此所呈现段差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4,本发明摩托车的操作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适用于安装于一摩托车3上,该摩托车3包含一用以设置一仪表板(图中未绘示)的龙头基座31,及一自该龙头基座31的一侧向外延伸的握把32。该操作装置包含:一与该握把32设置于同一侧的基本操作单元4,及一设置于该握把32的相对下方的附属操作单元5。

该基本操作单元4包括一套设于该握把32且设置于该龙头基座31靠近该握把32的一侧的主壳体41、一设置于该主壳体41上的方向灯控制件42、一位于该方向灯控制件42的相对上方的灯光模式切换件43,及一位于该方向灯控制件42的相对下方的喇叭按钮44。其中,该主壳体41具有一侧面411、一衔接于该侧面411相对下方的底面412,及一衔接于该侧面411与该底面412的表面413。该方向灯控制件42、该灯光模式切换件43,及该喇叭按钮44皆是设置于该主壳体41的表面413上,以利于该摩托车3的骑乘者对于方向灯、近远灯切换,以及鸣喇叭的基本功能进行操作。

定义一纵向通过该方向灯控制件42的中心的辅助线l,该附属操作单元5实质位于该辅助线l相反于该龙头基座31的一侧,并包括一抵靠于该主壳体41的侧面411的外壳51,及二彼此间隔而设置于该外壳51的附属按钮52。参阅图4与图5,该外壳51具有一与该主壳体41的表面413朝向同方向的操作面511,该等附属按钮52是分别设于该操作面511上,且各自与该喇叭按钮44之间形成一段差d1。其中,该附属操作单元5为可拆卸地安装于该基本操作单元4的主壳体41,对于除了该基本操作单元4的基本功能的额外功能,该第一实施例装设该附属操作单元5后,即能提供对所述的额外功能进行操作的备用设计。该等附属按钮52能在配接该摩托车3的电路时,提供配接能对所述的额外功能进行操作的电路。而当该摩托车3并未配备除了方向灯、近远灯切换,以及鸣喇叭之外的额外功能时,亦能拆卸该附属操作单元5,以精简该第一实施例的配置。

要先行说明的是,如前所述的额外功能,例如可配合该摩托车3的仪表板的显示功能,提供导航的功能,或者亦能提供多媒体播放的功能。因此,配合目前液晶式仪表板的显示,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该二附属按钮52通常至少可分别配置进入特定目录的确定功能,以及轮流切换目录的选择功能,如此即可以简便且精简的方式,达成对于许多额外功能进行操作的目的。要特别说明的是,此部分所举的实例仅供了解所述的额外功能的种类,和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附属按钮52配合控制的可行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案实施和专利范围,理应理解。

由于该附属操作单元5是位于该握把32的相对下方,并位于该辅助线l相反于该龙头基座31的一侧,且该外壳51是抵靠于该主壳体41的侧面411,故能确保设置于该外壳51的操作面511上的该等附属按钮52,是位于该摩托车3的骑乘者握持该握把32时易于以拇指操作的位置,使该摩托车3的骑乘者握持该握把32而骑乘时,亦能顺利地拇指以碰触到该等附属按钮52,并对所述的额外功能进行操作,有效提高操作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顺畅度。另外,也由于该等附属按钮52与该基本操作单元4的喇叭按钮44之间形成的该段差d1,能有效避免在操作该喇叭按钮44时误按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该等附属按钮52。

参阅图6,为本发明摩托车的操作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该基本操作单元4的主壳体41是与该龙头基座31为一体成型,而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外壳51是抵靠于该主壳体41的底面412。当配合不同的车种时,该基本操作单元4的主壳体41亦能与该龙头基座31设计为一体成型。而当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外壳51抵靠于该底面412时,该附属操作单元5亦是位于该握把32的相对下方,并位于该辅助线l相反于该龙头基座31的一侧,故设置于该外壳51的操作面511上的该等附属按钮52,亦是位于骑乘者的手9的拇指91能顺利操作的位置,能达成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参阅图7,为本发明摩托车的操作装置的一第三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外壳51还具有一抵靠于该主壳体41的侧面411的纵向部512、一沿着该主壳体41的底面412横向延伸的横向部513,及一位于该纵向部512与该横向部513之间的内缩部514。其中,该附属操作单元5包括二个附属按钮52,该等附属按钮52是分别设置于该纵向部512与该横向部513,且该等附属按钮52彼此之间形成一段差d2(绘示于图9)。

同时参阅图7与图8,该第三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相对于该第一实施例及该第二实施例而言可供选择的型态,由于该第三实施例的外壳51具有该纵向部512及该横向部513,而该纵向部512的至少一部分是位于该喇叭按钮44的横向投影范围z1内,该横向部513的至少一部分是位于该方向灯控制件42的纵向投影范围z2内,确保该附属操作单元5是位于握持该握把32时能以拇指91顺畅操作的位置。另外,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该二个附属按钮52能分别设置于该纵向部512及该横向部513上,在设置同样数目的附属按钮52的情况下,能相对地同时减少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整体的高度和宽度,如图8所示地,能使得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该等附属按钮52,位于更适合该骑乘者的拇指91所能操作的位置,特别是该方向灯控制件42、该灯光模式切换件43、该喇叭按钮44,以及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该等附属按钮52,皆是位于一假想的操作半径r1内,使该摩托车3的骑乘者确实能顺畅地对所有功能进行操作。另外,该内缩部514则在该纵向部512及该横向部513之间形成一圆弧倒角,避免该纵向部512及该横向部513之间形成尖锐角度,除了维护骑乘者的安全之外,亦能提供较为整体的视觉感受,使该第三实施例能呈现相对较为整体化的外观。

参阅图9并配合图7,除了能对于额外功能顺畅地操作之外,该第三实施例的该二附属按钮52彼此之间形成有一段差d2,而该等附属按钮52和该喇叭按钮44之间亦分别形成有段差d3、d4,除了操作该等附属按钮52时不会在彼此之间发生误按的情况,操作该喇叭按钮44时亦不致于会误按该等附属按钮52。

参阅图10,该基本操作单元4的主壳体41还具有一贯穿该侧面411的缺槽414,该缺槽414是供容置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外壳51的至少一部分。由于配合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该等附属按钮52的配线521以及电性接点是位于该外壳51之中,故当该外壳51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该操作单元的主壳体41的缺槽414时,能使该外壳51的至少一部分亦由该主壳体41保护,并尽可能避免该主壳体41与该外壳51彼此之间产生缝隙,藉此达成防止水液进入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外壳51的目的,以对于所述配线521以及电性接点产生防水的功效。

参阅图11,为本发明摩托车的操作装置的一第四实施例,该第四实施例的该附属操作单元5包括三个附属按钮52a、52b、52c,能预备用以配接特定的控制线路,藉此来配合更多种的额外功能的操作。而由于该第四实施例的该附属操作单元5同样是位于骑乘者能便于操作的位置,故该第四实施例除了能配合更多种的额外功能的操作之外,亦能达成与其他实施例相同的易于操作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功效。

参阅图11与图12,如图11所示地,由于以拇指91操作该附属按钮52b时,拇指91的涵盖范围并不会误触该附属按钮52a,故该等附属按钮52a以及52b之间,可如图12所示地呈现无段差的情况。但该附属按钮52a与该附属按钮52c之间,以及该附属按钮52b与该附属按钮52c之间,由于各自的分布位置的关系,以拇指91操作该附属按钮52c时,该等附属按钮52a、52b会位于拇指91的涵盖范围内,故彼此之间必须设计有该段差d2,才得以达成防止误触的效果。也就是说,当该附属操作单元5包括多个附属按钮52a、52b、52c,当中只要至少有二附属按钮52a(52b)、52c彼此之间形成一段差d2即可。值得另外说明的是,考量到该等附属按钮52a、52b、52c各自与拇指91和手9的连接点p的距离,若所述的距离越长时,该等附属按钮52a、52b、52c自该操作面511凸设高度需相对较高。藉由上述设计,以两个附属按钮52b以及52c为例而说明,该连接点p与该附属按钮52b的距离,是较与该附属按钮52c的距离要短,纵然该等附属按钮52b以及52c之间设计有段差,但若该附属按钮52b的凸设高度h1较该附属按钮52c的凸设高度h2要高时,操作该附属按钮52c时则仍会误触该附属按钮52b。因此,藉由上述设计,能确保该等附属按钮52a、52b、52c之间所设计的段差,能确实发挥防止误触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摩托车的操作装置的附属操作单元5,能提供除了该基本操作单元4外的额外功能的操作媒介,且该附属操作单元5所设置的位置,能让骑乘者握持该握把32而骑乘该摩托车3时以拇指顺利而无阻碍地操作,有效提高操作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顺畅度,而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至少一附属按钮52与该基本操作单元4的喇叭按钮44之间形成段差,使得操作该喇叭按钮44时不致误按该附属操作单元5的至少一附属按钮52,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列表

3····················摩托车

31···················龙头基座

32···················握把

4···················基本操作单元

41···················主壳体

411··················侧面

412··················底面

413··················表面

414··················缺槽

42···················方向灯控制件

43···················灯光模式切换件

44···················喇叭按钮

5····················附属操作单元

51···················外壳

511··················操作面

512··················纵向部

513··················横向部

514··················内缩部

52···················附属按钮

52a··················附属按钮

52b··················附属按钮

52c··················附属按钮

521··················配线

9···················手

91···················拇指

d1~d4·················段差

h1···················凸设高度

h2···················凸设高度

l····················辅助线

p····················接触点

r1···················操作半径

z1、z2··················投影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