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162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娱乐形式和交通方式。而且,对于业余爱好者和职业运动员,骑自行车均已成为一项非常受欢迎的竞技体育。不论自行车用于娱乐、交通或是竞技,自行车产业正不断改进自行车的各种部件。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是一种被广泛重新设计的自行车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多个链轮构件和支撑构件。所述多个链轮构件具有旋转中心轴线。所述多个链轮构件在平行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多个链轮构件每个包括链轮本体和多个链轮齿。所述多个链轮齿关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链轮本体径向向外地延伸。所述支撑构件为与所述多个链轮构件分开的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支撑部分和花鼓接合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构造为支撑所述多个链轮构件。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的每个的所述链轮本体在不使用单独的金属紧固构件的情况下接附至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支撑部分。所述花鼓接合部分构造为与自行车花鼓组件接合。

对于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的每个的所述链轮本体在不使用单独的金属紧固构件的情况下接附至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支撑部分。因此,可以减轻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重量而维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必要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构件进一步包括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关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在径向方向在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花鼓接合部分之间延伸。

对于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中间部分可以维持或者提高所述支撑构件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的每个的所述链轮本体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接附至所述支撑部分。

对于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维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必要强度而不使用所述单独的金属紧固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多个间隔件。所述多个间隔件在所述轴向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的相邻的两个之间。

对于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多个间隔件允许所述多个链轮构件在所述轴向方向容易地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多个间隔件分别接附至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的所述链轮本体的所述相邻的两个。

对于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多个间隔件允许所述多个链轮构件在所述轴向方向容易地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多个间隔件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分别接附至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的所述链轮本体的所述相邻的两个。

对于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维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必要强度,而不使用单独的金属紧固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四或第五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关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地面向的径向-支撑表面。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的所述链轮本体分别安装在所述径向-支撑表面上。

对于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径向-支撑表面可以使相对于支撑部分径向地定位所述多个链轮构件更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的所述链轮本体分别接附至所述径向-支撑表面。

对于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维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必要强度,而不使用单独的金属紧固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多个间隔件。所述多个间隔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链 轮构件的相邻的两个之间。

对于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多个间隔件允许所述多个链轮构件在所述轴向方向容易地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多个间隔件分别接附至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的所述链轮本体的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多个间隔件分别接附至所述径向-支撑表面。

对于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维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必要强度,而不使用单独的金属紧固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径向-支撑表面和第一限制部。所述径向-支撑表面关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地面向。所述第一限制部设置在所述径向-支撑表面上。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的所述链轮本体分别安装在所述径向-支撑表面上。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的所述链轮本体的每个包括第二限制部。所述支撑部分的所述第一限制部构造为分别与所述链轮本体的所述第二限制部接合,以限制所述链轮本体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分绕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旋转。

对于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第一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可以提高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链轮构件之间在所述周向方向的接合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多个间隔件。所述多个间隔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的所述链轮本体的相邻的两个之间。所述多个间隔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三限制部。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的所述链轮本体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四限制部。所述多个间隔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所述第三限制部构造为分别与所述链轮本体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所述第四限制部接合,以限制所述链轮本体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多个间隔件绕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旋转。

对于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第三限制部和所述第四限制部可以提高所述间隔件和所述链轮构件之间在所述周向方向的接合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二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径向-支撑表面、第五限制部和 多个间隔件。所述径向-支撑表面关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地面向。所述第五限制部设置在所述径向-支撑表面上。所述多个间隔件安装在所述径向-支撑表面上。所述多个间隔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的所述链轮本体的相邻的两个之间。所述多个间隔件的每个包括第六限制部。所述第五限制部构造为分别与所述多个间隔件的所述第六限制部接合,以限制所述多个间隔件相对于所述径向-支撑表面绕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旋转。

对于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第五限制部和所述第六限制部可以提高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间隔件之间在所述周向方向的接合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关于所述旋转中心轴向在周向方向以周向间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支撑部。所述多个支撑部分别具有在所述周向方向限定的最大周向长度。所述多个支撑部的所述最大周向长度的每个短于或者等于所述周向间隔。

对于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减轻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重量而维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必要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关于所述旋转中心轴向在周向方向以周向间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支撑部。所述多个支撑部具有在所述周向方向限定的最大周向长度。所述多个支撑部的所述最大周向长度的每个长于所述周向间隔。

对于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减轻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重量而维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必要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五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中间部分包括关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在所述径向方向在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花鼓接合部分之间延伸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关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在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开。

对于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加强部可以提高所述支撑构件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六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由包括铁合金、钛合金和铝合金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一材料制成。

对于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通过使用所述铁合金、所述钛合金和所述铝合金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减轻多个链轮构件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七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构件由包括铝合金和非金属材料之一的第二材料制成。

对于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通过使用诸如铝合金和非金属材料中的一个的轻型材料,可以减轻支撑构件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非金属材料包括纤维增强塑料。

对于根据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减轻所述支撑构件的重量而维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必要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九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由第一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构件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

对于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由于所述支撑构件由不同于所述多个链轮构件的所述第一材料的所述第二材料制成,可以扩展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设计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材料具有第一相对密度。所述第二材料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相对密度的第二相对密度。

对于根据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由于所述第二材料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相对密度的第二相对密度,因此可以减轻所述支撑构件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多个链轮构件和支撑构件。所述多个链轮构件具有旋转中心轴线。所述多个链轮构件在平行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多个链轮构件每个包括链轮本体和多个链轮齿。所述多个链轮齿关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链轮本体径向向外地延伸。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小直径端和在所述轴向方向与所述小直径端相对的大直径端。所述支撑构件包括花鼓支撑部分和支撑部分。所述花鼓支撑部分构造为被支撑在自行车花鼓组件上。所述花鼓支撑部分包括轴承支撑区段和扭矩传递区段。所述轴承支撑区段在所述轴向方向离所述小直径端比离所述大直径端更近,并且构造为由轴承单元支撑。 所述扭矩传递区段在所述轴向方向离所述大直径端比离所述小直径端更近。所述扭矩传递区段构造为将扭矩从所述多个链轮构件传递至所述自行车花鼓组件。所述支撑部分关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径向向所述花鼓支撑部分外设置,并且构造为支撑所述多个链轮构件。

对于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花鼓支撑部分包括所述轴承支撑区段和所述扭矩传递区段。所述轴承支撑区段在所述轴向方向离所述小直径端比离所述大直径端更近。所述扭矩传递区段在所述轴向方向离所述大直径端比离所述小直径端更近。因此,可以简化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所述支撑构件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花鼓支撑部分包括附加轴承支撑区段,所述附加轴承支撑区段构造为由附加轴承单元支撑。

对于根据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附加轴承支撑区段使得所述花鼓支撑部分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更加稳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根据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附加轴承支撑区段定位在所述小直径端和所述大直径端之间。

对于根据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使得所述花鼓支撑部分的中间区段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更加稳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据第二十三或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附加轴承支撑区段在所述轴向方向离所述大直径端比离所述小直径端更近。

对于根据第二十五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附加轴承支撑区段可以使所述大直径端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更加稳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根据第二十二至二十五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构件进一步包括关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在径向方向在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花鼓支撑部分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包括开口。

对于根据第二十六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开口可以减少所述支撑部分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七方面,根据第二十六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中间部分包括关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在所述径向方向在所 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花鼓接合部分之间延伸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关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在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开。所述加强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所述开口。

对于根据第二十七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加强部可以提高所述支撑构件的强度,而所述开口可以减少所述支撑部分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八方面,根据第二十二至第二十七方面中的任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中间部分在所述轴向方向在所述小直径端和所述大直径端之间延伸。

对于根据第二十八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提高在所述小直径端和所述大直径端之间的所述支撑构件的强度。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结合附图所考虑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更完整意图及其许多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同时变得更加容易被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2为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沿图1的线II-II所截的局部截面图;

图3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立视图;

图4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5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支撑构件的立体视图;

图6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支撑构件和间隔件的立体视图;

图7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支撑构件和链轮的立视图;

图8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支撑构件和链轮的立视图;

图9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支撑构件和链轮的立视图;

图10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支撑构件和链轮的立视图;

图11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支撑构件和链轮的立视图;

图12为图6中图示的间隔件中的一个的立体视图;

图13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轮的立视图;

图14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轮的立视图;

图15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轮的立视图;

图16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轮的立视图;

图17为图13中图示的链轮具有间隔件的立视图;

图18为图14中图示的链轮具有间隔件的立视图;

图19为图15中图示的链轮具有间隔件的立视图;

图20为图16中图示的链轮具有间隔件的立视图;

图21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支撑构件和间隔件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22为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轮的立视图;

图23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24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25为图24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26为图24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支撑构件的立体视图;

图27为沿图24的线XXVII-XXVII所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28为图24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轮的立视图;

图29为图24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轮的立视图;

图30为图24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轮的立视图;

图31为图24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轮的立视图;

图32为图24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轮的立视图;

图33为图24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34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35为图34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36为图34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支撑构件的立体视图;

图37为沿图34的线XXXVII-XXXVII所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38为图34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图的间隔件的立体视图;

图39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40为图39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41为沿图39的线XLI-XLI所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42为被安装至自行车花鼓组件的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43为被安装至自行车花鼓组件的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型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以及

图44为图42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方式,各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对应的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包括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和支撑构件12。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具有旋转中心轴线A1。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在平行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轴向方向D1设置。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链轮构件SP1对应于低速挡。链轮构件SP1至SP5的总数不限于图示实施方式。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构造为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构造为在踩踏期间绕旋转中心轴线A1在驱动旋转方向D21旋转。驱动旋转方向D21沿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周向方向D2限定。

在本申请中,以下方向性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向性术语是针对坐在自行车的车座(未示出)上且面向手把(未示出)的使用者(例如,骑乘者)的基础上确定的那些方向而言的。因此,用来描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这些术语应该相对于在水平面上处于直立骑乘位置且装备有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自行车来解释。

如图1中可见,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每个包括链轮本体和多个链轮齿。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链轮构件SP1包括链轮本体B1和多个链轮齿T1。链轮构件SP2包括链轮本体B2和多个链轮齿T2。链轮构件SP3包括链轮本体B3和多个链轮齿T3。链轮构件SP4包括链轮本体B4和多个链轮齿T4。链轮构件SP5包括链轮本体B5和多个链轮齿T5。

多个链轮齿T1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链轮本体B1径向向外地延伸。多个链轮齿T2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链轮本体B2径向向外地延伸。多个链轮齿T3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链轮本体B3径向向外地延伸。多个链轮齿T4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链轮本体B4径向向外地延伸。多个链轮齿T5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链轮本体B5径向向外地延伸。

如图2中可见,支撑构件12为与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分开的构件。支撑构件12包括支撑部分14和花鼓接合部分16。支撑部分14构造为 支撑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花鼓接合部分16构造为与自行车花鼓组件HB接合。具体地,花鼓接合部分16构造为花键接合至自行车花鼓组件HB的链轮支撑本体(未示出)。

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由第一材料制成。支撑构件12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由于支撑构件12由不同于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可以扩展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设计可能性。

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由包括铁合金、钛合金和铝合金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一材料制成。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由铁合金制成。然而,如果需求和/或期望,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由从由铁合金、钛合金和铝合金组成的组中选择的材料制成。通过使用铁合金、钛合金和铝合金中的至少一个,可减轻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重量。

支撑构件12由包括铝合金和非金属材料之一的第二材料制成。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由铝合金制成,如果需求和/或期望,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在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状态中,非金属材料包括纤维增强塑料。由于支撑构件12由诸如铝合金和非金属材料的轻型材料制成,可减轻支撑构件12的重量。

第一材料具有第一相对密度。第二材料具有小于第一相对密度的第二相对密度。例如,第一相对密度和第二相对密度基于水的密度限定。由于第二材料具有小于第一相对密度的第二相对密度,可减轻支撑构件12的重量是可能的。这可以减少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重量。

如图1和2中可见,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每个的链轮本体B1、B2、B3、B4或者B5在不使用诸如铆钉和螺栓的单独的金属紧固构件的情况下接附至支撑构件12的支撑部分14。具体地,如图2中可见,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每个的链轮本体B1、B2、B3、B4或者B5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接附至支撑部分14。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每个的链轮本体B1、B2、B3、B4或者B5经由粘合剂接附至支撑部分14。然而,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每个的链轮本体B1、B2、B3、B4或者B5可以经由扩散结合接附至支撑部分14。由于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每个的链轮本体B1、B2、B3、B4或者B5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接附至支撑部分14,可以维持自行车后链 轮组件10的必要强度而不必使用单独的金属紧固构件。

如图2中可见,支撑构件12进一步包括在支撑部分14和花鼓接合部分16之间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在径向方向延伸的中间部分18。中间部分18可以维持或者提高支撑构件12的强度。

如图3中可见,支撑部分14包括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在周向方向D2以周向间隔L1彼此间隔开的多个支撑部20。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多个支撑部20分别具有在周向方向D2限定的最大周向长度L2。多个支撑部20的最大周向长度L2的每个短于或者等于周向间隔L1。因此,可以减轻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重量而维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必要强度。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多个支撑部20的最大周向长度每个短于周向间隔。

如图3和4中可见,中间部分18包括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在径向方向在支撑部分14和花鼓接合部分16之间延伸的加强部22。加强部22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在周向方向D2彼此间隔开。加强部22可以提高支撑构件12的强度。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加强部22的每个具有小于多个支撑部20的最大周向长度L2的每个的宽度。

如图2和5中可见,支撑部分14包括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径向向外地面向的径向-支撑表面26、28、30、32和34。如图2中可见,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1至B5分别设置在径向-支撑表面26、28、30、32和34上。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如图5中可见,支撑部20的每个包括径向-支撑表面26、28、30、32和34。径向-支撑表面26、28、30、32和34可以使相对于支撑部分14径向地定位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更简单。

如图2中可见,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1至B5分别接附至径向-支撑表面26、28、30、32和34。具体地,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1至B5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分别接附至径向-支撑表面26、28、30、32和34。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1至B5经由粘合剂分别接附至径向-支撑表面26、28、30、32和34。然而,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1至B5可以经由扩散结合分别接附至径向-支撑表面26、28、30、32和34。由于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1至B5分别接附至径向-支撑表面26、28、30、32和34,因此可以维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必要强度而无需单独的金属紧固构件。

如图2中可见,支撑部分14包括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在轴向方向D1分别设置在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相邻的两个之间。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分别设置在径向-支撑表面28、30、32和34上。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允许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在轴向方向D1容易地定位。

如图6中可见,间隔件36分别安装至支撑部20并且分别设置在径向-支撑表面26上。间隔件36分别接附至径向-支撑表面26。间隔件38分别安装至支撑部20并且分别设置在径向-支撑表面28上。间隔件38分别接附至径向-支撑表面28。间隔件40分别安装至支撑部20并且分别设置在径向-支撑表面30上。间隔件40分别接附至径向-支撑表面30。间隔件42分别安装至支撑部20并且分别设置在径向-支撑表面32上。间隔件42分别接附至径向-支撑表面32。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间隔件36、38、40和42具有与彼此大致相同的形状,如果需求和/或期望,间隔件36、38、40和42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不同于另一个间隔件的形状。

如图2中可见,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分别接附至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1至B5的相邻的两个。具体地,间隔件36接附至链轮本体B1和B2。间隔件38接附至链轮本体B2和B3。间隔件40接附至链轮本体B3和B4。间隔件42接附至链轮本体B4和B5。

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分别接附至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1至B5的相邻的两个。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经由粘合剂分别接附至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1至B5的相邻的两个。具体地,间隔件36经由粘合剂接附至链轮本体B1和B2。间隔件38经由粘合剂接附至链轮本体B2和B3。间隔件40经由粘合剂接附至链轮本体B3和B4。间隔件42经由粘合剂接附至链轮本体B4和B5。然而,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可以经由扩散结合分别接附至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1至B5的相邻的两个。由于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分别接附至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1至B5的相邻的两个,因此可以维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必要强度而无需单独的金属紧固构件。

如图5中可见,支撑部分14包括第一限制部44、46、48、50和52。 第一限制部44、46、48和50设置在径向-支撑表面26、28、30、32和34上。具体地,第一限制部44、46、48、50和52分别设置至支撑部20。第一限制部44分别设置在径向-支撑表面26上。第一限制部46分别设置在径向-支撑表面28上。第一限制部48分别设置在径向-支撑表面30上。第一限制部50分别设置在径向-支撑表面32上。第一限制部52分别设置在径向-支撑表面34上。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限制部44、46、48、50和52的每个具有径向向内地凹陷的凹面形状。

如图7至11中可见,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1至B5的每个包括第二限制部。支撑部分14的第一限制部44、46、48、50和52构造为分别与链轮本体B1至B5的第二限制部接合,以限制链轮本体B1至B5相对于支撑部分14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

具体地,如图7中可见,链轮本体B1包括在周向方向D2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二限制部53。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限制部53具有径向向内地延伸的凸面形状。第一限制部44构造为分别与第二限制部53接合以限制链轮本体B1相对于支撑部分14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链轮本体B1包括多个第二限制部53,但是第二限制部53a的总数不限于图示实施方式。

如图8中可见,链轮本体B2包括在周向方向D2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二限制部54。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限制部54具有径向向内地延伸的凸面形状。第一限制部46构造为与第二限制部54分别接合以限制链轮本体B2相对于支撑部分14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链轮本体B2包括多个第二限制部54,但是第二限制部54的总数不限于图示实施方式。

如图9中可见,链轮本体B3包括在周向方向D2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二限制部56。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限制部56具有径向向内地延伸的凸面形状。第一限制部48构造为分别与第二限制部56接合以限制链轮本体B3相对于支撑部分14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链轮本体B3包括多个第二限制部56,但是第二限制部56的总数不限于图示实施方式。

如图10中可见,链轮本体B4包括在周向方向D2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二限制部58。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限制部58具有径向向内地延伸的凸面形状。第一限制部50构造为分别与第二限制部58接合以限制链轮本 体B4相对于支撑部分14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链轮本体B4包括多个第二限制部58,但是第二限制部58的总数不限于图示实施方式。

如图11中可见,链轮本体B5包括在周向方向D2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二限制部60。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限制部60具有径向向内地延伸的凸面形状。第一限制部52构造为分别与第二限制部60接合以限制链轮本体B5相对于支撑部分14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链轮本体B5包括多个第二限制部60,但是第二限制部60的总数不限于图示实施方式。

第一限制部44、46、48、50和52以及第二限制部53、54、56、58和60可以提高支撑部分14和链轮构件SP1至SP5之间在周向方向D2的接合的强度。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限制部具有凹面形状并且第二限制部具有凸面形状,但是第一限制部可具有凸面形状并且第二限制部可具有凹面形状。进一步,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可具有与图示实施方式不同的形状,只要第一限制部构造为分别与第二限制部接合以限制链轮本体B1至B5相对于支撑部分14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即可。

如图12中可见,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三限制部。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间隔件36的每个包括第三限制部36a。间隔件38的每个包括第三限制部38a。间隔件40的每个包括第三限制部40a。间隔件42的每个包括第三限制部42a。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三限制部36a、38a、40a和42a的每个具有径向向内地延伸的凸面形状,但是第三限制部36a、38a、40a和42a的形状不限于图示实施方式。

如图13至16中可见,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1至B5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四限制部。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如图13中可见,链轮本体B2包括多个第四限制部62。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四限制部62的每个具有径向向内地凹陷的凹面形状。具体地,链轮本体B2包括环形凹槽B21。环形凹槽B21包括多个第四限制部62。第四限制部62设置在周向位置处,该周向位置分别对应于第二限制部54在周向方向D2的周向位置。多个第四限制部62分别径向向多个第二限制部54外设置。

如图14中可见,链轮本体B3包括多个第四限制部64。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四限制部64的每个具有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面形状。具体地,链轮本体B3包括环形凹槽B31。环形凹槽B31包括多个第四限制部64。第 四限制部64设置在周向位置处,该周向位置分别对应于第二限制部56在周向方向D2的周向位置。多个第四限制部64分别径向向多个第二限制部56外设置。

如图15中可见,链轮本体B4包括多个第四限制部66。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四限制部66的每个具有径向向内地凹陷的凹面形状。具体地,链轮本体B4包括环形凹槽B41。环形凹槽B41包括多个第四限制部66。第四限制部66设置在周向位置处,该周向位置分别对应于第二限制部58在周向方向D2的周向位置。多个第四限制部66分别径向向多个第二限制部58外设置。

如图16中可见,链轮本体B5包括多个第四限制部68。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四限制部68的每个具有径向向内地凹陷的凹面形状。具体地,链轮本体B5包括环形凹槽B51。环形凹槽B51包括多个第四限制部68。第四限制部68设置在周向位置处,该周向位置分别对应于第二限制部60在周向方向D2的周向位置。多个第四限制部68分别径向向多个第二限制部60外设置。

如图17至20中可见,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三限制部构造为分别与链轮本体B1至B5中的至少一个的第四限制部接合,以限制链轮本体B1至B5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

如图17中可见,间隔件36的第三限制部36a构造为分别与链轮本体B2的第四限制部62接合,以限制链轮本体B2相对于间隔件36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因此,可以提高间隔件36和链轮本体B2之间在周向方向D2的接合的强度。

如图18中可见,间隔件38的第三限制部38a构造为分别与链轮本体B3的第四限制部64接合,以限制链轮本体B3相对于间隔件38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因此,可以提高间隔件38和链轮本体B3之间在周向方向D2的接合的强度。

如图19中可见,间隔件40的第三限制部40a构造为分别与链轮本体B4的第四限制部66接合,以限制链轮本体B4相对于间隔件40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因此,可以提高间隔件40和链轮本体B4之间在周向方向D2的接合的强度。

如图20中可见,间隔件42的第三限制部42a构造为分别与链轮本体 B5的第四限制部68接合,以限制链轮本体B5相对于间隔件42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因此,可以提高间隔件42和链轮本体B5之间在周向方向D2的接合的强度。由此,第三限制部36a,38a,40a和42a以及第四限制部62、64、66和68可以提高间隔件36、38、40和42以及链轮构件SP1至SP5之间在周向方向D2的接合的强度。第三限制部和第四限制部可具有不同于图示实施方式的形状,只要第三限制部构造为分别与第四限制部接合以限制链轮本体B1至B5相对于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即可。

如图21中可见,支撑部分14包括第五限制部70、72、74和76。第五限制部70、72、74和76设置在径向-支撑表面28、30、32和34上。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五限制部70、72、74和76的每个具有径向向内地凹陷的凹面形状。第五限制部70、72、74和76彼此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第五限制部70在轴向方向D1与第一限制部46连续地设置并且具有和第一限制部46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第五限制部72在轴向方向D1与第一限制部48连续地设置并且具有和第一限制部48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第五限制部74在轴向方向D1与第一限制部50连续地设置并且具有和第一限制部50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第五限制部76在轴向方向D1与第一限制部52连续地设置并且具有和第一限制部52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

如图21中可见,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的每个包括第六限制部。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间隔件36的每个包括第六限制部36b。间隔件38的每个包括第六限制部38b。间隔件40的每个包括第六限制部40b。间隔件42的每个包括第六限制部42b。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六限制部36b、38b、40b和42b的每个具有径向向内地延伸的凸面形状,但是如果需求和/或期望,第六限制部36b、38b、40b和42b可以具有其他形状。

第五限制部70、72、74和76构造为分别与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的第六限制部36b、38b、40b和42b接合,以限制多个间隔件36、38、40和42相对于径向-支撑表面28、30、32和34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因此,可以提高支撑部分14以及间隔件36、38、40和42之间在周向方向D2的接合的强度。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五限制部70构造为分别与第六限制部36b接合以限制间隔件36相对于径向-支撑表面28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第五限制部72构造为分别与第六限制部38b接合以限制间隔件38相对于径 向-支撑表面30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第五限制部74构造为分别与第六限制部40b接合以限制间隔件40相对于径向-支撑表面32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第五限制部76构造为分别与第六限制部42b接合以限制间隔件42相对于径向-支撑表面34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第五限制部和第六限制部可具有不同与图示实施方式的形状,只要第五限制部构造为分别与第六限制部接合以限制间隔件36、38、40和42相对于径向-支撑表面28、30、32和34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即可。

如图5中可见,支撑部分14包括设置在支撑部20上的第一轴向端部78。第一轴向端部78分别从支撑部20径向向外地延伸。第一轴向端部78与支撑部20整体地设置。第一轴向端部78的每个包括第七限制部80。第七限制部80的每个具有径向向内地延伸的凸面形状。

如图22中可见,链轮构件SP1的链轮本体B1包括第八限制部82。第八限制部82的每个具有径向向内地凹陷的凹面形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链轮本体B1包括环形凹槽B11。环形凹槽B11包括第八限制部82。第八限制部82设置在周向位置处,该周向位置分别对应于第二限制部53在周向方向D2的周向位置。多个第八限制部82分别径向向多个第二限制部53外设置。

如图3中可见,第七限制部80构造为分别与第八限制部82接合以限制链轮构件SP1相对于支撑构件12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链轮构件SP1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接附至第一轴向端部78。第七限制部和第八限制部可具有不同于图示实施方式的形状,只要第七限制部构造为分别与第八限制部接合以限制链轮构件SP1相对于支撑构件12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即可。

如图1中可见,支撑部分14包括在周向方向D2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二轴向端部84。如图2中可见,第二轴向端部84接附至支撑部20。花鼓接合部分16包括环形表面16a。第二轴向端部84安装至环形表面16a。链轮构件SP1至SP5在轴向方向D1设置在第一轴向端部78和第二轴向端部84之间。第二轴向端部84由包括铁合金、钛合金和铝合金中的至少一个的金属材料制成。第二轴向端部84还可由包括树脂材料的非金属材料制成。非金属材料可以为纤维增强塑料。

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每个的链轮本体在不使用单独的金属紧固构件的情况下接附至支撑构件12的支撑部 分。因此,可以减轻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重量而维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必要强度。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23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210。除了支撑部20,自行车后链轮组件210具有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一样的结构。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那些元件具有大致相同功能的元件在此处将编以相同的标号,并且为了简洁此处将不再次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

如图23中可见,在自行车后链轮组件210中,支撑部分14包括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在周向方向D2以周向间隔L21彼此间隔开的多个支撑部220。多个支撑部220具有在周向方向D2限定的最大周向长度L22。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多个支撑部20的最大周向长度L22的每个长于周向间隔L21。支撑部22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部20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

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210,可获得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有益效果大致相同的有益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24至33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310。除了支撑部分和间隔件,自行车后链轮组件310具有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一样的结构。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那些元件具有大致相同功能的元件在此处将编以相同的标号,并且为了简洁此处将不再次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

如图24和25中可见,在自行车后链轮组件310中,支撑构件12包括支撑部分314和花鼓接合部分16。支撑部分314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支撑部分14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如图26中可见,然而,支撑部分314不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限制部44、46、48、50和52。具体地,支撑部分314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支撑部320。支撑部320具有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支撑部20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然而,不同于支撑部20,支撑部320不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限制部44、46、48、50和52。

如图27中可见,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包括链轮本体B31、B32、B33、B34和B35。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链轮本体B2至B5,如图28至32中可见,链轮本体B31、B32、B33、B34和B35不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限制部53、54、56、58、和60。而是,链轮本体B31、B32、 B33、B34和B35分别包括具有环形形状的板状部B311、B321、B331、B341和B351。

如图27中可见,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每个的链轮本体B31,B32、B33、B34或B35在不使用诸如铆钉和螺栓的单独的金属紧固构件的情况下接附至支撑构件12的支撑部分314。具体地,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每个的链轮本体B31、B32、B33、B34或者B35接附至支撑部分14,而没有第一限制部44、46、48、50和52以及第二限制部53、54、56、58和60。具体地,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31,B32,B33,

B34和B35分别接附至径向-支撑表面26、28、30、32和34,而没有第一限制部44、46、48、50和52以及第二限制部53、54、56、58和60。

如图27中可见,支撑部分314包括多个间隔件336、338、340和342。多个间隔件336、338、340和342在轴向方向D1分别设置在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相邻的两个之间。间隔件336、338、340和342分别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36、38、40和42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然而,如图33中可见,间隔件336不包括第三限制部36a。间隔件338不包括第三限制部38a。间隔件340不包括第三限制部40a。间隔件342不包括第三限制部42a。间隔件336、338、340和342具有与间隔件36、38、40和42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简洁此处将不详细讨论和/或图示间隔件336、338、340和342。

如图29至32中可见,链轮本体B32至B35不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四限制部62、64、66和68。链轮本体B32至B35不包括环形凹槽B11,B21,B31,B41和B51。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如图27中可见,多个间隔件336、338、340和342分别接附至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31,B32,B33,B34和B35的相邻的两个,而没有第三限制部36a,38a,40a,42a和44a以及第四限制部62、64、66和68。具体地,链轮本体B32的板状部B321设置在间隔件336和338之间。链轮本体B33的板状部B331设置在间隔件338和340之间。链轮本体B34的板状部B341设置在间隔件340和342之间。

如图26中可见,支撑部分314的支撑部320不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五限制部70、72、74和76。如图33中可见,间隔件336的每个不包括第六限制部36b。间隔件338的每个不包括第六限制部38b。间隔件340的每个不包括第六限制部40b。间隔件342的每个不包括第六限制部42b。

如图27中可见,间隔件336分别接附至径向-支撑表面26,而没有第五限制部70和第六限制部36b。间隔件338分别接附至径向-支撑表面28,而没有第五限制部72和第六限制部38b。间隔件340分别接附至径向-支撑表面30,而没有第五限制部74和第六限制部40b。间隔件342分别接附至径向-支撑表面32,而没有第五限制部76和第六限制部42b。

如图26中可见,支撑部分314包括设置在支撑部320上的第一轴向端部378。第一轴向端部378从支撑部320分别径向向外地延伸。第一轴向端部378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轴向端部78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然而,第一轴向端部378的每个不包括第七限制部80。

如图24和27中可见,支撑部分314包括在周向方向D2彼此间隔开的第二轴向端部384。如图27中可见,第二轴向端部384接附至支撑部320。链轮构件SP1至SP5在轴向方向D1设置在第一轴向端部378和第二轴向端部384之间。

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310,可以获得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有益效果大致相同的有益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34至38描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410。除了支撑部分和间隔件,自行车后链轮组件410具有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310一样的结构。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那些元件具有大致相同功能的元件在此处将编以相同的标号,并且为了简洁此处将不再次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

如图34和35中可见,在自行车后链轮组件410中,支撑构件12包括支撑部分414和花鼓接合部分16。支撑部分414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支撑部分314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然而,如图35中可见,支撑部分414包括具有环形形状的支撑部420。

如图36中可见,支撑部分414包括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径向向外地面向的径向-支撑表面426、428、430、432和434。如图37中可见,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链轮本体B1至B5分别设置在径向-支撑表面426、428、430、432和434上。径向-支撑表面426、428、430、432和434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径向-支撑表面326、328、330、332和334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然而,如图36中可见,径向-支撑表面426、428、430、432和434的每个具有环形形状。

如图37中可见,支撑部分414包括多个间隔件436、438、440和442。多个间隔件436、438、440和442在轴向方向D1分别设置在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的相邻的两个之间。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件436、438、440和442分别设置在径向-支撑表面428、430、432和434上。除了环形形状,间隔件436、438、440和442具有与间隔件336、338、340和342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如图38中可见,然而,间隔件436、438、440和442的每个具有环形形状。

如图36中可见,支撑部分414包括设置在支撑部420上的第一轴向端部478。第一轴向端部478从支撑部420径向向外地延伸。第一轴向端部478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轴向端部378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然而,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轴向端部478具有环形形状。

如图34中可见,支撑部分414包括在周向方向D2彼此间隔开的第二轴向端部484。第二轴向端部484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轴向端部384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然而,第二轴向端部484具有环形形状。如图37中可见,链轮构件SP1至SP5在轴向方向D1设置在第一轴向端部478和第二轴向端部484之间。

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410,可以获得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有益效果大致相同的有益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39至41描述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510。除了支撑部分,自行车后链轮组件510具有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410一样的结构。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那些元件具有大致相同功能的元件在此处将编以相同的标号,并且为了简洁此处将不再次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

如图39和40中可见,在自行车后链轮组件510中,支撑构件12包括支撑部分514和花鼓接合部分516。支撑部分514具有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支撑部分414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花鼓接合部分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花鼓接合部分16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然而,支撑构件12包括在轴向方向D1设置的支撑板586、588、590和592。支撑板586、588、590和592构成支撑部分514和花鼓接合部分516。

如图41中可见,从支撑部分514省略了间隔件336、338、340和342。然而,支撑板586、588、590和592具有与间隔件336、338、340和342 的功能大致相同的功能。具体地,链轮本体B32的板状部B321在轴向方向D1设置在支撑板586和588之间。链轮本体B33的板状部B331在轴向方向D1设置在支撑板588和590之间。链轮本体B34的板状部B341在轴向方向D1设置在支撑板590和592之间。链轮本体B35的板状部B351设置在支撑板592和第二轴向端部484之间。支撑部分514包括具有环形形状的第一轴向端部578。链轮本体B31的板状部B311设置在第一轴向端部578和支撑板586之间。

链轮本体B32的板状部B321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接附至支撑板586和588。链轮本体B33的板状部B331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接附至支撑板588和590。链轮本体B34的板状部B341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接附至支撑板590和592。链轮本体B35的板状部B351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接附至支撑板592和第二轴向端部484。链轮本体B31的板状部B311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接附至第一轴向端部578和支撑板586。

如图41中可见,支撑板586、588、590和592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接附至彼此。第一轴向端部578和第二轴向端部484由金属材料制成。第一轴向端部578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接附至支撑板586。第二轴向端部384经由粘合剂和扩散结合中的至少一个接附至支撑板592。

如图40中可见,支撑构件12进一步包括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在径向方向在支撑部分514和花鼓接合部分516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518。中间部分518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中间部分18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然而,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中间部分518包括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在径向方向在支撑部分514和花鼓接合部分516之间延伸的加强部522。加强部52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强部22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支撑板586、588、590和592构成中间部分518的加强部522。

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510,可以获得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有益效果大致相同的有益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42至43描述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610。除了支撑构件,自行车后链轮组件610具有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一样的结构。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那些元件具有大致相同功能的元 件在此处将编以相同的标号,并且为了简洁此处将不再次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

如图42中可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610包括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以及支撑构件612。支撑构件612具有小直径端612a和在轴向方向D1与小直径端612a相对的大直径端612b。小直径端612a具有小于大直径端612b的外直径的外直径。支撑构件61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支撑构件12大致相同的结构。然而,支撑构件612包括支撑部分14和花鼓支撑部分616。支撑部分14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径向向花鼓支撑部分616外设置并且构造为支撑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

花鼓支撑部分616构造为支撑在自行车花鼓组件HB1上。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花鼓接合部分16,花鼓支撑部分616不花键接合至自行车花鼓组件HB1。具体地,花鼓支撑部分616包括轴承支撑区段617和扭矩传递区段619。在轴向方向D1轴承支撑区段617离小直径端612a比离大直径端612b更近。轴承支撑区段617构造为由轴承单元BU1支撑。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自行车花鼓组件HB1包括轴承单元BU1。轴承单元BU1包括滚动元件BU11,外环BU12和内环BU13。代替外环BU12,轴承支撑区段617可用作轴承单元BU1的外环。如图43中可见,在这种情况下,轴承支撑区段617包括对于滚动元件BU11可滑动的滑动表面617a。

在轴向方向D1扭矩传递区段619离大直径端612b比离小直径端612a更近。扭矩传递区段619构造为将扭矩从多个链轮构件SP1至SP5传递至自行车花鼓组件HB1。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自行车花鼓组件HB1包括花鼓轴HB11,花鼓壳HB12和棘轮结构HB13。轴承单元BU1设置在花鼓轴HB11和花鼓支撑部分616之间。轴承单元BU1的外环BU12接附至轴承支撑区段617。轴承单元BU1的内环BU13接附至花鼓轴HB11。花鼓壳HB12经由花鼓轴承单元BU3可旋转地安装在花鼓轴HB11上以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棘轮结构HB13构造为阻止支撑构件612在驱动旋转方向D21相对于花鼓壳HB12旋转,以使得在踩踏期间踩踏力从支撑构件612传递至花鼓壳HB12。棘轮结构HB13构造为允许花鼓壳HB12在驱动旋转方向D21相对于支撑构件612旋转,以使得在滑行(coasting)(也称为惯性滑行)期间,旋转力不从花鼓壳HB12传递至支撑构件612。由于自行车花鼓组件HB1包括自行车领域已知的结构,为了简洁此处将不详细描述和/或图示他们。

花鼓支撑部分616包括构造为由附加轴承单元BU2支撑的附加轴承支撑区段621。附加轴承支撑区段621使得花鼓支撑部分616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更加稳固。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自行车花鼓组件HB1包括附加轴承单元BU2。附加轴承单元BU2包括滚动元件BU21、内环BU22和外环BU23。外环BU23接附至附加轴承支撑区段621。附加轴承单元BU2设置在花鼓轴HB11和附加轴承支撑区段621之间。内环BU22接附至花鼓轴HB11。

附加轴承支撑区段621定位在小直径端612a和大直径端612b之间。因此,可以使得花鼓支撑部分616的中间区段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更加稳固。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在轴向方向D1附加轴承支撑区段621离大直径端612b比离小直径端612a更近。附加轴承支撑区段621使得大直径端612b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更加稳固。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附加轴承支撑区段621设置在扭矩传递区段619的径向向内的位置。

支撑构件612进一步包括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在径向方向在支撑部分14和花鼓支撑部分616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618。中间部分618在轴向方向D1在小直径端612a和大直径端612b之间延伸。因此,可以提高小直径端612a和大直径端612b之间的支撑构件612的强度。

如图42和43中可见,中间部分618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中间部分18大致相同的结构。然而,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中间部分618包括开口。具体地,中间部分618包括加强部622。加强部62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强部22大致相同的结构。然而,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加强部62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开口。具体地,加强部622的每个包括开口623。开口623减少中间部分618的重量。因此,可以减轻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重量。开口623可具有不同于图示实施方式的形状和尺寸。例如,开口623的形状可为椭圆形、三角形、矩形等,并且开口623的尺寸在轴向和/或径向方向可比图示实施方式大。

如图44中可见,加强部622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在径向方向在支撑部分14和花鼓接合部分616之间延伸。加强部622关于旋转中心轴线A1在周向方向D2彼此间隔开。因此,加强部622可以提高支撑构件612的强度。

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610,可以获得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有益效果大致相同的有益效果。

此外,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610,花鼓支撑部分616包括轴承支撑区段617和扭矩传递区段619。在轴向方向D1轴承支撑区段617离小直径端612a比离大直径端612b更近。在轴向方向D1扭矩传递区段619离大直径端612b比离小直径端612a更近。因此,可以简化自行车后链轮组件610的支撑构件612的结构并且减轻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重量。

自行车领域技术人员从本公开显而易见的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至少部分地与彼此结合。例如,如果需求和/或期望,可以将第六实施方式的结构施加至第二至第五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每个。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意图为开放性术语,其指明所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这种定义也适应具有类似含义的词汇,例如,术语“具有”、“包含”及其派生词。

术语“构件”、“区段”、“部分”、“部”、“元件”、“主体”和“结构”当用作单数时可以具有单个部或者多个部的双重含义。

本申请中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仅仅为标示,不具有其他含义,例如,特定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不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而且术语“第二元件”本身不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文所使用的术语“对”除了涵盖元件对具有彼此相同形状或结构的构造之外,还可以涵盖元件对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

最后,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大致”、“大约”和“接近”的程度术语意味着所修饰术语的合理量的偏差,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改变。

明显地,根据上述教导,可能对本发明做出许多变型和改变。因此,可以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除了在本文具体地描述的以外,也可以实施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