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体感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739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体感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1)、后轮(2)、连接所述前轮(1)和后轮(2)的支架(3)、座垫(4)、驱动电机(5)和姿态检测装置(6),所述座垫(4)设置于所述支架(3)上,所述前轮(1)或后轮(2)通过驱动电机(5)驱动,所述姿态检测装置(6)设置于所述前轮(1)、后轮(2)、支架(3)或座垫(4)上,所述姿态检测装置(6)感应骑行者的重心变化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功率和/或旋转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体感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电路(7),

所述座垫(4)的下部设置有中间支撑轴(8),所述中间支撑轴(8)的上部连接所述座垫(4),所述中间支撑轴(8)的下部连接所述支架(3);所述座垫(4)可绕所述中间支撑轴(8)旋转;

所述姿态检测装置(6)获取所述座垫(4)的旋转角度及方向,所述主控电路(7)根据所述姿态检测装置(6)获取的旋转角度大小及方向,控制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功率及旋转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体感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4)绕所述中间支撑轴(8)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所确定的平面内可旋转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体感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4)的下部设置有前支撑轴(9)和后支撑轴(10),所述前支撑轴(9)和后支撑轴(10)的上部分别连接所述座垫(4),所述前支撑轴(9)和后支撑轴(10)的下部分别连接所述支架(3);所述前支撑轴(9)位于所述中间支撑轴(8)的前部,所述后支撑轴(10)位于所述中间支撑轴(8)的后部;

所述前支撑轴(9)的上部与所述座垫(4)在上下方向可滑动连接,所述后支撑轴(10)的上部在上下方向与所述座垫(4)可滑动连接;

所述座垫(4)绕所述中间支撑轴(8)在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所确定的平面内旋转,

所述座垫(4)绕所述中间支撑轴(8)相对水平面的旋转角度为±15°;

所述姿态检测装置(6)感应所述座垫(4)的旋转角度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功率和旋转方向。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体感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7)设置有远程唤醒电路(71)、定位电路(72)和自动巡航电路(73),所述远程唤醒电路(71)接收远程唤醒信息,所述自动巡航电路(73)和定位电路(72)根据所述远程唤醒信息指令进入自动巡航模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体感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管(11)和前叉(12),所述头管(11)的后部连接所述支架(3),所述前叉(12)的下部连接所述前轮(1);

所述前叉(12)的上部可旋转的与所述头管(11)的下部连接,所述前叉(12)相对所述头管(11)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所确定的平面内可旋转设置;

所述前叉(12)与所述头管(11)的连接处设置有锁止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体感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管(11)设置有滑槽,所述车架(3)伸入所述滑槽内,所述车架(3)通过锥形卡销与所述滑槽卡接;取出所述锥形卡销,所述车架(3)与所述头管(11)分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体感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叉(13),所述后叉(13)的上部连接所述支架(3),所述后叉(13)的下部连接所述后轮(2);

所述后叉(13)的上部可旋转的与所述支架(3)的下部连接,所述后叉(13)相对所述支架(3)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所确定的平面内可旋转设置;

所述后叉(13)与所述支架(3)的连接处设置有锁止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体感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5)驱动所述后轮(2),所述驱动电机(5)为无轴电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体感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13)为单臂后叉,所述后叉(13)的下部设置后叉单臂轴(131),所述后叉单臂轴(131)从所述后轮(2)的左侧连接所述后轮(2);

所述后轮(2)包括轮毂壳(21)、右边盖(22)、电机边盖(23)、绕线空间(24)和轮胎放置空间(25);

所述右边盖(22)连接于所述轮毂壳(21)的右侧,所述电机边盖(23)连接于所述轮毂壳(21)的左侧;

所述电机边盖(23)的中部设置有孔,所述后叉单臂轴(131)与所述孔连接;

所述绕线空间(24)设置于所述轮毂壳(21)的边缘的左右两侧,所述轮胎放置空间(25)设置于所述轮毂壳(21)的周侧。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