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车导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468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车导向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代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车用导向机构系。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可折叠代步车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针对老年人、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其使用方便,便于其出行。授权公告号为CN102743262B的中国专利,专利名称为一种可折叠的老年代步车,包括前车架和后车间,导向轮位于前车架的前端,导向轮绕轴转动,可折叠的操纵部的端部与轴相连,在后车架的后端设有后轮,支撑机构设于后车架,可折叠的座椅设置与支撑机构上,前车架后端与铰接座相连,在铰接座左右两侧端面的外侧分别设有轴承,在后车架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轨部件,轴承插入与其同侧的滑轨部件的滑轨内。本发明通过滑轨部件等来实现折叠,当前车架和后车架展开后,由锁紧机构保证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不会发生相対移动,确保了使用安全。

但是,该装置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该折叠代步车折叠的过程中易发生卡死的现象,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折叠代步车及用于折叠过程中使用的导向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车导向机构,包括中心框架、座椅、连接臂、组后轮、前轮、踏板、前轮支撑及把手,所述中心框架包括上部、后部和前部,所述座椅设置在所述中心框架的上部,所述组后轮与所述连接臂连接且所述连接臂与所述中心框架的后部铰接;所述前轮设置在所述前轮支撑上;所述踏板的后端与所述中心支架的前部铰接,还包括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座椅的下方;该支架与所述中心框架固定设置,所述导向杆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上方位置;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滚轮装置,该滚轮装置包括搭耳和滚轮,所述滚轮可滚动设置在所述搭耳上。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折叠代步车折叠经过的位置设置有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能够起到导向作用,折叠时不易发生卡死的现象。

作为改进,滚轮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滚轮装置和第二滚轮装置;所述第一滚轮装置和第二滚轮装置的横向距离与所述前轮支撑的横向距离相适配;折叠时,所述前轮支撑的沿着所述滚轮相对运动。

作为改进,所述前轮支撑包括前轮叉和前轮支杆,所述前轮叉与所述前轮支杆铰接;所述前轮设置在所述前轮叉上;所述前轮支杆通过连接杆设置在所述踏板上。

作为改进,还包括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连杆支架及第二连杆支架;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支架固定设置,所述第二连杆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连杆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支架与所述前轮支杆固定设置;所述第二连杆支架与所述前轮叉固定连接。该连接杆利用了连杆的极点原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跨过极点位置时,其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当需要折叠时,只需要破坏极点位置,此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支撑作用会被破坏,从而可进行折叠,实现代步车的折叠。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连杆包括左连杆和右连杆,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于安置在所述第一连杆。左连杆和右连杆形成间隙后安放第一连杆,可更进一步使得折叠代步车的折叠效果更好。

作为改进,所述滚轮包括滚柱和包裹在所述滚柱外壁的导向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折叠代步车折叠过程中易发生卡死的现象,通过导向机构实现了折叠代步车的折叠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车导向机构(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车导向机构(半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车导向机构(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公开一种折叠代步车导向机构。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为方便理解其在折叠过程中的位置和结构变化关系,利用此表达折叠代步车在展开、半折叠和折叠后的三种状态的机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代步车导向机构包括一种折叠车导向机构,包括中心框架1、座椅2、连接臂3、组后轮40、前轮41、踏板5、前轮支撑6及把手7,所述中心框架1包括上部10、后部11和前部12,所述座椅2设置在所述中心框架1的上部10,所述组后轮40与所述连接臂3连接且所述连接臂3与所述中心框架1的后部11铰接;所述前轮41设置在所述前轮支撑6上;所述踏板5的后端与所述中心支架的前部12铰接。

如图4所示,还包括导向装置8,该导向装置8包括导向杆80和支架81,所述支架81设置在所述座椅2的下方;该支架81与所述中心框架1固定设置,所述导向杆80设置在所述支架81的上方位置;所述导向杆80上设置有滚轮装置801,该滚轮装置801包括搭耳802和滚轮803,所述滚轮803可滚动设置在所述搭耳80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轮装置801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滚轮装置8001和第二滚轮装置8002;所述第一滚轮装置8001和第二滚轮装置8002的横向距离与所述前轮支撑6的横向距离相适配;

工作时,参考所述图2及图3,尤其是图3可清晰看出,折叠时,所述前轮支撑6的沿着所述滚轮803相对运动。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前轮支撑6包括前轮叉60和前轮支杆61,所述前轮叉60与所述前轮支杆61铰接;所述前轮41设置在所述前轮叉60上;所述前轮支杆61通过连接杆62设置在所述踏板5上。

其中,如图5所示,还包括连杆机构9,该连杆机构9包括第一连杆90、第二连杆91、第一连杆支架92及第二连杆支架93;所述第一连杆9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91铰接,所述第一连杆9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支架92固定设置,所述第二连杆91的固定端9100与所述第二连杆支架9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支架92与所述前轮支杆61固定设置;所述第二连杆支架93与所述前轮叉6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91包括左连杆910和右连杆911,所述左连杆910和右连杆911之间形成间隙912,该间隙912用于安置在所述第一连杆90。所述滚轮803包括滚柱8030和包裹在所述滚柱8030外壁的导向膜8031。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中,所述的折叠代步车前叉部分采用的是连杆机构实现其折叠,当然代步车的其他部分,包括座椅、脚踏部分等其他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就不进行描述。

发明人认为,该种导向机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基本不会发现卡死现象,当然,该种导向机构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其与连杆机构可进行相互促进,比如当折叠的时候,其碰触到导向杆之后,导向杆发生滑动;此时如果滑动不能解决折叠卡死时,连接杆会进一步发生压缩,导向杆继续发生滑动,折叠解除。当然,该导向机构除用在本结构的代步车之外,其他的折叠代步车应用到本实施例的导向机构时,都会存在相应的技术启示。

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利用导向机构将代步车折叠卡死的现象解决,且利用简答的机械机构实现折叠,申请人认为本实用新型虽然采用的结构为传统的机械机构,但是通过该技术方案确实降低了折叠现象的发生,提高了代步车的使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