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锁定车架的可折叠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715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锁定车架的可折叠童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锁定机构可将车架保持在展开状态的可折叠童车。



背景技术:

现有童车的车架多为可折叠结构,从结构上看既有多关节的复杂连杆机构,也有相对简洁的连杆类型。

例如公开号为CN203558113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快速收折的儿童车架,包括前腿组、后脚组、手把组、两个折叠结构,各折叠结构包括下关节、上关节、关节支撑座:在各个折叠结构中,下关节与前腿组连接:上关节与子把组连接:关节支撑座与后脚组连接:下关节与关节支撑座可转动连接,上关节与关节支撑座可转动连接:能使下关节、上关节相互间产生相反方向连动转动的连动连杆其一端与上关节可转动连接,所述连动连杆其另一端与下关节可转动连接:还包括能限制下关节、上关节相对关节支撑座转动的控制机构。

与现有技术类似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其车架包括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三者通过一铰链机构相对转动配合,铰链机构既可以是单轴结构也可以具有多个旋转轴线的多轴结构;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的相对旋转可以实现车架的收折与展开,为了锁定收折与展开状态,铰链机构上可设置锁定机构。

但此类结构中,一般座椅都是额外设置,与车架之间插接配合,不方便收折。

由于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的连动部件与齿轮等形式整合在铰链机构内,而铰链机构中又要设置锁定机构,这样会导致铰链机构内的结构非常复杂,可靠性与安全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童车,在车架变形时利用传动杆实现连动,可以简化铰链机构的内部构造,结合适宜的锁定机构,方便使用。

一种可锁定车架的可折叠童车,包括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所述把手杆的底部、前脚杆的顶部以及后脚杆的顶部转动配合,所述前脚杆的顶部设有第一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上设有弧形锁槽,弧形锁槽连通有径向延伸的卡槽;

所述把手杆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支撑件轴接的第二支撑件,在第二支撑件朝向第一支撑件的一侧安装有滑块,滑块上固定有销杆,该销杆伸入弧形锁槽中且具有处在卡槽内的锁定位以及脱离卡槽的释锁位,在第二支撑件与滑块之间设有驱使销杆进入卡槽的弹簧;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边缘设有连接板,所述后脚杆的顶部通过第三支撑件轴接在该连接板上;

所述前脚杆上铰接有传动杆,在第二支撑件与传动杆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杆,用以在把手杆向前转动靠近前脚杆时牵引传动杆翻转;

传动杆与后脚杆之间铰接有第二连杆,用以在传动杆翻转时牵引后脚杆向前转动靠近前脚杆。

本实用新型中前脚杆、把手杆以及后脚杆三者转动配合,可以实现车架的展开和折叠,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可以是单独的部件,也可以是分别与前脚杆、把手杆以及后脚杆一体结构。

作为单独部件设置时,可以与前脚杆、把手杆或后脚杆相互插接并用螺栓固定,或直接用螺栓固定,或是利用相对固定的连接部件固定。

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三者在功能上可视为铰链机构,实现前脚杆、把手杆以及后脚杆三者的互连以及转动配合。

而弧形锁槽、卡槽以及相配合的销杆可视为锁定机构,用于保持车架处在展开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件朝向第一支撑件的一侧上设有引导滑块运动的导槽。滑块安装在导槽内可沿直线往复运动。

锁定机构中,滑块相对于第二支撑件只能沿导槽直线滑动,而无法相对旋转,当销杆伸入弧形锁槽中且处在卡槽内时,可以实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的旋转定位,即把手杆和前脚杆相对定位,保持在车架展开状态,当销杆脱出卡槽时,可沿弧形锁槽运动,即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可以相对旋转,把手杆和前脚杆相互运动折叠车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为相互贴靠的圆盘部并通过处在两者圆心位置的转轴相配合,各圆盘部的外边缘相应的设有与前脚杆或把手杆固定的连接件,弧形锁槽绕所述转轴分布。

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对转动时,销杆沿弧形锁槽滑动,当转动到一定程度,弹簧驱动销杆进入径向(转轴的径向)延伸的卡槽时,卡槽可以将其内的销杆锁定,实现旋转限位,若牵引索提拉销杆退出卡槽,则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可恢复相对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锁槽对应的圆心角为150~270度。

具体度数与把手杆和前脚杆的夹角有关。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上设有沿自身运动方向开设的条形孔,所述转轴穿过该条形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圆形板,所述第二支撑件为扣设在圆形板轴向两侧的两个圆盘形的盖帽;所述弧形锁槽开设在圆形板上;所述导槽以及滑块位于其中一盖帽的内壁处。

圆形板以及盖帽均具有圆形的外轮廓,并具有一定的厚度,可视为相应的圆盘部。而作为盖帽,其边缘朝向圆形板一侧弯折,与圆形板之间构成腔体结构,用以容纳相应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童车在折叠时把手杆和后脚杆分别绕铰链机构向前翻转,直至靠拢在前脚杆的两侧,由于操作时一般仅仅是扳动把手杆,因此需要设置连动机构,将把手杆的运动(相对于前脚杆)传递至后脚杆。

本实用新型利用铰接在前脚杆上的传动杆配合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实现车架在收车时的连动。当然,车架展开时同理,各部件通过相对于收车时的反向运动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杆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有三个铰接点(铰接位置),分别与前脚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

所述从前至后是依照童车正常使用状态,前轮一侧视为前方,后轮一侧视为后方。传动杆相对前脚杆绕第一个铰接点转动,将第一连杆配置在第二个铰接点可以通过较短的运动路径获得第二连杆较长的行程,便于牵动后脚杆收折。

折叠时,由于第一连杆提拉第二个铰接点,因此传动杆后部向前翻转,直至与前脚杆大致并排布置,以减小折叠状态的厚度。

作为优选,还设有与前脚杆铰接的座椅扶手杆,该座椅扶手杆与传动杆之间铰接有第三连杆,用以在传动杆翻转时驱动座椅扶手杆进入收折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杆上设有第四个铰接点,其位于第一个铰接点和第二个铰接点之间,所述第三连杆连接在第四个铰接点上。

收车时,传动杆翻转,通过第三连杆驱动座椅扶手杆顶部向前翻转以降低收折后车架的整体厚度。沿前脚杆方向,座椅扶手杆位于传动杆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座椅扶手杆包括与前脚杆铰接的L形的拐臂以及安装在拐臂上的横杆,所述第三连杆连接在拐臂的转折部位。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杆上安装有固定套,固定套上设有沿传动杆径向向外延伸的翼板,所述第三连杆通过该翼板铰接在传动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杆的前端转动安装有小腿靠杆。可提高乘坐的舒适性。结合连动杆的位置特点,作为优选,所述连动杆兼做座椅杆。可以通过设置在传动杆上的布兜或横杆等形成座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童车采用铰接形式的传动杆配合连动收车,将锁定机构设置在铰链机构内,简化了铰链机构内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的配合关系,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以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童车的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童车设有座椅扶手杆的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车架中传动杆部位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车架中另一侧传动杆部位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铰链机构部位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第二支撑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车架局部的半折叠示意图;

图8为车架局部的全折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可折叠童车,包括前脚杆1、后脚杆2以及把手杆3,把手杆3的底部、前脚杆1的顶部以及后脚杆2的顶部通过铰链机构4转动配合。本实施例采用双排座椅的车架进行示意,实际应用中,也可选用单排座椅,前脚杆1、后脚杆2的底部分别安装有车轮,车轮数量可以是三个或四个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折叠童车还设有:

传动杆7,铰接在前脚杆1上;

第一连杆5,与把手杆3连动且与传动杆7铰接,用以在把手杆3向前转动靠近前脚杆1时牵引传动杆7翻转;

第二连杆6,铰接在传动杆7与后脚杆2之间,用以在传动杆7翻转时牵引后脚杆2向前转动靠近前脚杆1。

传动杆7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有三个铰接点(铰接位置),分别设有转轴7a,转轴7b和转轴7c。铰链机构4具有空间上的第一旋转轴线、第二旋转轴线和第三旋转轴线,分别对应的设有转轴4a,转轴4b和转轴4c。车架展开状态下,以上各转轴相互平行且错位布置。

传动杆7通过转轴7a与前脚杆1铰接;第一连杆5一端通过转轴4c安装在铰链机构4上与把手杆3连动,另一端通过转轴7b安装在传动杆7上;第二连杆6一端通过转轴7c安装在传动杆7上,另一端铰接在后脚杆2上;后脚杆2顶部通过转轴4b安装在铰链机构4上,把手杆3底部和前脚杆1顶部通过转轴4a转动配合。

收车时,把手杆3绕转轴4a向前翻转时带动第一连杆5,第一连杆5上提传动杆7的后部,使得传动杆7绕转轴7a翻转,同时也带动第二连杆6牵引后脚杆2向前翻转靠拢前脚杆1。

本实施例中利用铰接在前脚杆1上的传动杆7配合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实现车架在收车时的连动。

图中部分转轴省略,指引线所指之处也可理解为转轴安装位置。

参见图2至图4,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还设有与前脚杆1铰接的座椅扶手杆8,座椅扶手杆8包括与L形的拐臂8a以及安装在拐臂8a上的横杆8b,拐臂8a的一端通过转轴8c铰接在前脚杆1上,传动杆7上安装有固定套7e,固定套7e上设有翼板,翼板上设有转轴7d。

传动杆7和座椅扶手杆8之间通过第三连杆9连动,第三连杆9一端通过转轴7d安装在传动杆7上,另一端通过转轴9a安装在拐臂8a的转折部位。

收车时,把手杆3绕向前翻转时带动第一连杆5,第一连杆5上提传动杆7的后部,使得传动杆7绕转轴7a翻转,同时也带动第二连杆6牵引后脚杆2向前翻转靠拢前脚杆1,传动杆7还通过第三连杆9驱动座椅扶手杆8绕转轴8c转动,座椅扶手杆8顶部向前翻转收折。

参见图5,图6,在铰链机构部位包括:

第一支撑件10,与前脚杆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件11,与把手杆固定连接,且通过位于虚线部位的转轴与第一支撑件10转动连接;

第三支撑件12,与后脚杆固定连接,且通过转轴与第一支撑件10转动连接。

其中,第一支撑件10为圆盘部10b,圆盘部10b外缘设有与前脚杆相固定的第一连接部10a以及用于连接第三支撑件12的连接板10c。

第一连接部10a为套设在前脚杆外部的套管,再通过螺栓与前脚杆固定,第一连接部10a可以与圆盘部10b为一体结构,或者圆盘部10b外缘带有连接件,第一连接部10a通过该连接件与圆盘部10b固定。

其中,第二支撑件11为设在圆盘部10b轴向两侧的两个圆盘形的盖帽,分别为盖帽11a和盖帽11b;两个盖帽边缘连接有与把手杆相固定的第二连接部11a;其中盖帽11b上设有轴向设置的加强轴套11c,第一连杆通过位于加强轴套11c的转轴连接在盖帽11b上,且靠近盖帽11b边缘处。

其中,第三支撑件12包括与后脚杆相固定的第三连接部12a,该第三连接部12a通过转轴安装在第一支撑件10的连接板上10c。第三连接部12a与后脚杆配合的一端可以是套管或插杆等形式。

各支撑件的组成部件可以是一体或分体结构,同理各支撑件与其所固定连接的车杆也可以为一体结构。此处的车杆指前脚杆、把手杆或后脚杆。

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11之间设有相互配合保持车架展开的锁定机构,在把手杆上设有驱动该锁定机构的控制部件。

其中锁定机构包括:

开设在第一支撑件的圆盘部10b上且绕第一旋转轴线布置的弧形锁槽10d,弧形锁槽10d连通有径向延伸的卡槽10e;弧形锁槽10d对应的圆心角大致为180度,卡槽10e处在弧形锁槽10d的一端;

设置在第二支撑件的盖帽11a内壁上的导槽11d;

安装在导槽11d内的滑块11e,滑块11e设有沿自身运动方向开设的条形孔11g;滑块上11e上设有用于连接牵引索索头的安装孔11h;

固定在滑块11e上的销杆11f,该销杆11f伸入弧形锁槽10d中且具有处在卡槽10e内的锁定位以及脱离卡槽10e的释锁位;

作用在滑块11e与第二支撑件之间驱使销杆11f进入卡槽10e内的弹簧11i,弹簧11i两端分别抵接滑块11e和盖帽11a的内侧缘。

导槽以及滑块可以在盖帽11b一侧设置,或省略,但由于销杆11f贯穿弧形锁槽10d伸入到盖帽11b一侧,因此盖帽11b一侧可设置引导销杆11f运动的辅助导槽。

本锁定机构中,滑块相对于第二支撑件只能沿导槽直线滑动,而无法相对旋转,当销杆伸入弧形锁槽中且处在卡槽内时,可以实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的旋转定位,即把手杆和前脚杆相对定位,保持在车架展开状态,当牵引索拉动滑块以及销杆脱出卡槽时,销杆可沿弧形锁槽运动,即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可以相对旋转,把手杆和前脚杆相互转动折叠车架。图7以及图8示意了车架的不同状态,以辅助说明理解各连杆、车杆等相关部件的连动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